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

軍艦“下餃子”遊戲,從來都不是好玩的。不僅要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更要考驗一個國家的腰包。

看看軍費預算就知道,受造艦大賽的影響,神羅海軍1904年的軍費預算直接增加了一個億。

顯然,這麼多錢不可能都是拿來造艦的。僅僅是建造十幾艘主力艦,也花不了那麼多,更多還是花在了配套和擴軍上。

從歐陸戰爭結束開始,神羅海軍就開始了高速發展之路。爲了爭奪軍費,前些年海軍還和空軍聯合,向陸軍發起逼宮。

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海軍的軍費份額還是有所提高。伴隨着“超級戰列艦時代”的降臨,神羅海軍也進入了黃金時代。

從1900年來,神羅的幾家海軍學院就開始擴招。從最初的年錄取兩千多人,陸續擴張到了現在的年錄三千餘人。

和陸軍每年錄取上萬人的大手筆,自然是沒法比,但是海軍對軍官的需求量,也遠沒有陸軍那麼大。

原因非常簡單,眼下神羅海軍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擊敗英國人,而不是維護世界霸權。

要實現這個目標,最合算的還是建造主力艦。其它的如:戰列巡洋艦,看似作用重大,但是用在決戰中並不合算。

黑科技不是沒有,但是不夠保險。比如說:航母,又比如說:潛艇。

戰鬥力都很強大,但是需要特定的戰場。誰也不敢保證,能夠把英國人引到特定戰場決戰,自然不能把希望寄託在英國人犯傻上。

要是戰場在大西洋,光風浪就足以令航母歇菜,勉強出戰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最終的結局肯定是悲劇。

潛艇更不用說了,距離戰場不能太遠,要不然不等他們趕到地方,戰爭就結束了。

難以參與決戰,不等於這些家當都沒用了。

要知道神羅也是殖民大國,雖說海外殖民地不是核心,可以隨時捨棄,但是能夠保住肯定更好。

航母難以在大西洋和英國人pk,不等於太平洋也不能用。打發到太平洋,欺負一下日本海軍或者是美國海軍,都是不錯的選擇。

潛艇就更不用說了,依託神羅那遍佈五大洲的殖民地,完全可以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搞襲擊。

當然,這種掀桌子的做法,能不採用還是不要用的好。畢竟,神羅也是海貿大國,同樣容易被別人針對。

主要還是看海軍決戰,要是海戰打贏了,那就規規矩矩的接收霸權就是了;要是海戰輸了,那就沒辦法了,只能壞規矩砸鍋。

事實上,弗朗茨放了這麼多煙霧彈,真正掩護的就是這些秘密建造的潛艇和航母。

不同於主力艦,航母那是真可以僞裝成商船。雖然看上去有些另類,但只要不安裝武備,瞞過業餘級別情報人員還是可行的。

潛艇就更不用說了,這玩意兒個頭又不大。離開造船廠都可以從水下走,躲開情報人員的視線,完全是有可能做到的。

服役後就更別說了,往殖民地一分散,誰知道神羅究竟裝備了多少潛艇?

沒有辦法,誰讓皇家海軍的威名太盛了呢?

莫說是其他人了,就連弗朗茨自己都沒有信心。

估摸着,除了海軍部那幫自我催眠的傢伙,全世界都沒有幾個認爲他們能贏。

不過政治嘛,本質就是演戲。儘管心裡沒底,面上弗朗茨還是信心十足。

時代在進步,到了20世紀,霸權爭奪已經從單純的軍事實力競爭,演變成綜合國力的競爭。

正面決戰搞不定,那就拼國力。失敗不可怕,只要有“屢敗屢戰”的決心,多來幾次,總是能夠把英國人拉下馬的。

事實上,維也納政府敢向英國人發起挑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自身已經立足於不敗之地。

作爲一個陸權國家,甭管海上失敗多少次,只要本土不受到衝擊,那就動搖不了根基。

海戰輸了,沒有關係。大不了回地中海休整一年半載,再捲土重來第二次決戰。

第二次不行還可以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正輸可以輸無數次,贏只需要贏一次就夠了。

就如同原時空二戰中美日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海軍是一路開掛,然後就在勝利中輸了戰爭。

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的差距,雖然沒有美日之間那麼懸殊,但好歹工業實力也是三比一。

加上不列顛是一個島國,本身的資源並不需要支撐工業所需,工業原材料要嚴重依賴進口,優勢就更明顯了。

一旦後手啓動,不敢說完全廢掉英國人的海上貿易,但是讓他們貿易量大幅度下滑還是沒有問題的。

原時空德國潛艇,在有限的活動空間內,都搞得協約國苦不堪言。現在神羅潛艇能夠滿世界跑,殺傷力沒有道理更弱。

毀滅總比建造容易,造船速度趕不上消耗,貿易線一旦出現了問題,英倫三島就得餓肚子。

本土出現問題,皇家海軍再能打也沒用。要是在戰爭中被消耗掉,要麼因爲後勤不濟被拖死。

戰術雖然猥瑣了一點兒,但是戰略上絕對是堂堂正正。純粹的以勢壓人,不含半點兒投機取巧。

……

就在神羅和不列顛在搶時間的時候,日本人和俄國人同樣在搶時間,甚至還要更加激烈。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不管怎麼說,神羅和不列顛都只是在暗鬥,日俄兩國卻是真刀真槍的幹上了。

爲了加快西伯利亞鐵路建造速度,沙皇政府破天荒的採取了三班倒,24小時工作制。

別以爲這樣就輕鬆了,要知道施工地點可是西伯利亞。在這人跡罕至的鬼地方,什麼樣的氣候都存在。

即便已經進入了四月份,還是有很多地方晚上仍然保持着零下十幾度的低溫,根本就不適合施工。

不適合施工也要幹,在俄羅斯帝國就沒有“冬季不能施工的說法”。真要是冬季不能施工,西伯利亞鐵路也就不用修了。

“凍土”的美名,可不是吹出來的。在西伯利亞不少地區,都是終年積雪不化。

儘管西伯利亞鐵路在規劃的時候,已經儘量避開這些氣候惡劣地區,可很多地方還是避不開。

人類的智慧是強大的,工程師們還是想到了辦法,克服惡劣氣候;人類的智慧也是侷限的,勞工們的安全還是無法保障。

受夜晚惡劣氣候的影響,伴隨着24小時輪換制度的實施,勞工的死亡率不降反升。

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死亡的高發期。莫說是一線的勞工,就連很多負責監督的俄軍士兵,都被凍出了毛病。

困難再大,也動搖不了沙皇政府趕時間的決心。勞工傷亡慘重,前線的俄軍官兵還傷亡慘重呢。

鐵路早一天通車,主力部隊就能夠早一天開過去,勝利就能夠早一天到來。

在戰略大局面前,自己人都可以捨棄,何況是一幫不值錢的法蘭西勞工呢?

沙皇政府着急,日本政府更着急。不同於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沙皇政府,日本政府可是勤儉節約的代表。

沒有辦法,金主爸爸的錢也是要還的,並且還是高利貸,能少借一點還是少借一點的好。

看看日軍的裝備就知道了,比起甲午時期都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很多部隊還使用着當年繳獲的戰利品,可以說將“勤儉持家”發揚到了極致。

幸好對面的俄軍裝備也不咋地,僅僅只是比他們好那麼一丟丟。火力雖然強大一些,但是受限於後勤供應不足,彈藥只能省着點兒用。

遠東地區,在俄羅斯帝國內部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流放區”。不僅流放罪犯,同樣也流放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倒黴蛋。

如果說官員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那麼這裡的軍隊,就是俄軍中的邊緣者了。

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日常訓練,都不能和主力部隊比,戰鬥力自然也是俄軍中墊底的存在。

面對這樣的敵人,擁有優勢兵力的日軍,居然沒有能夠打出秋風掃落葉的氣勢,日本政府自然要急眼了。

哪怕是涵養很好的明治天皇,都忍不住爆粗口,一連幾次御前會議,都逮着陸軍高層狂噴。

不生氣不行,陸軍的戰績確實拿不出手。圍攻旅***要塞幾個月,除了留下滿地屍體外,仍然在外圍打轉兒。

按照軍方說法,那是因爲俄國人採用了最先進的戰壕+機槍+鋼筋鐵絲網防線,非常難以突破。

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是這有意義麼?

答案是:沒有。

蝴蝶效應的影響是強大,作爲陸軍中的風向標,各國陸軍都情不自禁的向神羅陸軍看齊。

受神羅影響最深的俄國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伴隨着一代代留學生的努力,神羅陸軍的戰術自然也流傳到了俄軍中。

讓本就易守難攻的***順要塞,變得更加可怕。以至於日軍的傳統衝鋒戰術,變成了送人頭戰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乃木希典大將怕是要和軍神絕緣了。儘管這位日本陸軍第3軍司令,纔剛剛抵達前線接替前面某位切腹自盡的倒黴蛋。

沒別的原因,主要是他推崇的勇武“肉彈戰術”,面對防禦工事完備的***順要塞,已經喪失了威脅。

在日本這個推崇強者的國度,失敗者是沒有資格被崇拜的。要是不能完成作戰任務,乃木希典的命運就和前任差不多。

不光是***順要塞戰事不順,就連東滿、南滿一帶的戰鬥,同樣沒有按照預想中的發展。

儘管日軍取得了上風,逼得俄國人不斷後退,可日軍同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究竟是吃虧、還是佔便宜,估計一時半會兒還很難界定。

不同於原時空,最近幾十年俄國人可是大戰不斷。哪怕是遠東地區的俄軍戰鬥力也有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整體軍官素質,明顯高了不只一籌。

裝備更好了,軍官素質提高了,戰鬥經驗更豐富了,戰鬥力自然也上去了。

遇強則更強,那只是幻想。日本陸軍雖然也在跟着學習,但還是沒有俄國人效仿的那麼徹底。

儘管日軍士氣更高,可是俄軍的士氣也不低啊!並非俄軍官兵喜歡打仗,更多的還是因爲面子。

輸給日本人,這讓傲氣十足的俄國人,如何能夠接受?

即便是日軍數量更多,可是先天上的心裡優勢,讓俄軍官兵覺得自己能行,根本就不慫。

原時空日本能夠獲勝,很大程度上也是海軍的貢獻。海戰的勝利,堅定了日軍官兵獲勝的決心,同時也動搖了俄國人的軍心。

現在纔剛剛開始,儘管不少戰場出現失利,但是俄軍還沒有到軍心動搖的地步。

吃虧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日本政府“勤儉持家”呢?

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陸軍發展跟不上時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傳統“武士道”思想的影響,很多日軍將領認爲靠“勇武”就可以彌補裝備上的不足,鄙視只會玩兒火力的軍隊。

在這種背景下,有限的軍費,大家首先想的是保障陸軍的規模,而不是用來提升武器裝備。

現在吃了虧,意識到了火力的重要性,陸軍也不好意思說出口啊!

對於這一切,作爲一名陸軍出身的首相,桂太郎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陸軍高層不好意思開口,也不僅僅只是爲了面子。擔心承認錯誤會受到海軍嘲笑,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還是怕影響未來在帝國中的話語權。

沒有辦法,這也是日本的特點之一,不允許犯錯誤。

自從衛兵遞過來一份戰報後,明治天皇的臉色陰沉了下來。桂太郎知道又有壞消息傳來了,急忙補救道:

“陛下,息怒。我們這次面對的敵人是俄國人,前線部隊進展緩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爲了加快部隊的進度,我提議向英國人採購一批裝備,增加部隊的實力。

比如說:坦克和裝甲車就不錯,在攻克陣地的時候,能夠發揮很大的功效。

雖然貴了一點兒,但我們只需要少量採購,應該花不了多少錢。”

俄奧是同盟,日俄戰爭都已經爆發了,維也納政府自然不會將軍火賣給日本政府。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英制陸軍裝備,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都沒有市場競爭力,但日本政府還是沒得選擇。

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其它國家的武器裝備只有更垃圾,沒有最垃圾。

截止到目前爲止,全世界都只有神羅的裝甲部隊擁有師級編制,其它國家的裝甲部隊最多也就到團一級。

一方面是因爲貴,裝備貴、後期使用維護費用更貴;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技術不達標,核心部件無法自產。

日本這樣的窮國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弄幾輛撐門面外,根本就不可能大規模裝備。

要不然也不至於戰爭爆發後,連一支突破敵人防線的裝甲部隊,都湊不出來。

明治天皇點了點頭:“那就採購吧,速度必須要快,最好是直接購買英國人的現役裝備。”

用裝甲部隊能不能突破敵人的防線,明治天皇也不清楚,但是根據歐洲傳來的經驗確實是如此。

起碼,反法同盟當年就是裝甲部隊開路,撕破了法國人的防線,然後一路長驅直入的。

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兩百四十八章、岌岌可危的南美戰爭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一百七十九章、聖誕攻勢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一百三十七章、互相算計(二合一)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六十二章、類我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一百零三章、利益綁架第一百一十三章、打亂普魯士的部署第五十六章、非比尋常的聚會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兩百六十八章、棄子第一百五十八章、海上歲月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十五章、轟動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四章、蝴蝶效應第五十九章、審問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一百零一章、擴大的戰爭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四十八章、岌岌可危的南美戰爭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四章、狠人利奧波德二世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八十三章、戰地求生手冊第一百七十章、皇帝的新衣第十五章、賠錢買賣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二十四章、攤牌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三章、傳奇人物——卡爾大公第六十三章、干涉南北戰爭
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兩百四十八章、岌岌可危的南美戰爭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一百七十九章、聖誕攻勢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一百三十七章、互相算計(二合一)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六十二章、類我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一百零三章、利益綁架第一百一十三章、打亂普魯士的部署第五十六章、非比尋常的聚會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兩百六十八章、棄子第一百五十八章、海上歲月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十五章、轟動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四章、蝴蝶效應第五十九章、審問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一百零一章、擴大的戰爭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四十八章、岌岌可危的南美戰爭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四章、狠人利奧波德二世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八十三章、戰地求生手冊第一百七十章、皇帝的新衣第十五章、賠錢買賣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二十四章、攤牌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三章、傳奇人物——卡爾大公第六十三章、干涉南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