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維也納宮

心情沉重的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憂心忡忡的說道:“陛下,這是沙皇政府發來的外交照會。

小亞細亞半島出現的疫情,已經確定是奧斯曼政府人爲製造的鼠疫,目前疫情已經失控。”

“鼠疫”的矛頭指向前奧斯曼政府後,俄國人立即對投降的奧斯曼高官進行了審訊。

在大刑伺候下,該認的不該認的,全部都招認了。

憤怒的亞歷山大三世當即下達了對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追殺令,這份外交照會就是對盟友通報消息。

仔細的看了一遍照會書,弗朗茨緩緩說道:“號召全國民衆滅鼠,命令國內的相關企業,全力生產滅鼠藥。

先籌集一批滅鼠藥,送到駐紮在小亞細亞半島的守軍手中,命令部隊減少和外界接觸。”

不得不慶幸這是冬天,嚴寒不利於病毒滋生,沒有蚊蟲、蒼蠅傳播。如果在春天,或者是夏天爆發鼠疫,殺傷力還要增長几倍。

尋找奧斯曼餘孽的晦氣不着急,那些傢伙都躲起來了,一時半會兒很難找到,當務之急還是防疫。

“是,陛下!”

……

費利克斯首相問道:“陛下,鼠疫的消息要不要封鎖?”

弗朗茨搖了搖頭:“沒必要,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瞞得住,左右也就是幾天時間,直接向外界披露吧!

俄國人傳來的消息未必完全,官僚們爲了減少損失,很可能瞞報前期的損失。

在加強防疫的情況下,我們也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封鎖小亞細亞半島的海岸線、以及中東地區邊界線。”

停頓了一下,弗朗茨又補充道:“注意引導輿論,重點強調奧斯曼帝國製造鼠疫的事實,可以適當的往黑死病上引。

在歐洲世界宣傳我們爲了防止病毒擴散做出的努力,順便摸黑一下英國人。”

……

隨着弗朗茨的一聲令下,維也納政府在加強防疫的同時,宣傳機器也開動了起來。

各種駭人聽聞的標題,出現在了歐洲報紙上的頭版頭條,客觀、較爲符合實際的有《鼠疫製造者——奧斯曼帝國》、《人類世界的毒瘤》……

這是有圖有真相,雖然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可是人爲製造瘟疫的事情,並沒有冤枉奧斯曼帝國。

後面瞎扯淡的話題,就更豐富了,奧地利宣傳部只是起了一個頭,剩下都是新聞人自由發揮。

《黑死病起源》、《史上最大的陰謀家》、《黑死病肆掠的真兇》……

黑死病已經過去了幾百年,誰也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來的,不過這不妨礙大家把黑鍋扣在奧斯曼帝國頭上。

結合歷史,巧妙的把奧斯曼帝國崛起和“黑死病”聯繫在了一起。

比如說《黑死病拯救了奧斯曼》中的案例就是:1399年帖木兒帝國遠征奧斯曼帝國,已經包圍了奧斯曼首都,因爲黑死病肆掠被迫退去。

又比如說《奧斯曼血腥崛起之路》,文章直接把奧斯曼帝國崛起歸結爲:黑死病氾濫,導致歐洲各國元氣大傷,喪失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壓制。

雖然奧斯曼帝國也是黑死病受害者,不過大家直接偷換了概念,忽略了雙方人口的差距。

萊茵日報就列出了一組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蒐集到的數據:黑死病肆掠歐洲世界死亡2500萬人vs奧斯曼死亡我21萬,比例高達119:1。

總結起來就是:沒有黑死病肆掠,就沒有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最後得出結論:黑死病是奧斯曼人的陰謀。

不要說普通民衆了,就連弗朗茨這個始作俑者,都有些相信黑死病是奧斯曼帝國的陰謀。

真假?時間過去了幾百年,根本就沒有辦法查。

結合歷史,奧斯曼帝國是黑死病後崛起的,屬於受益者。從陰謀論角度出發,他們有作案動機。

又有人爲製造瘟疫的現實案例佐證,加上歐洲各國長年累月的宣傳,奧斯曼的本來形象就是如此。

歐洲社會在短時間內給出蓋棺定論,除了奧地利引導輿論外,更重要的還是沒人替奧斯曼帝國辯護。

幾百年前的事情搞不清楚,可是發生在眼前的事實,卻是無法抹殺的。

這個時候跳出來替奧斯曼政府辯護,很容易引火燒身,萬一被扣上了奧斯曼間諜的名頭,那就要命了。

就算是向來不負責任,喜歡標新立異的專家學者,這個時候也不敢跳出來和輿論對着幹。

……

倫敦,憤怒的格萊斯頓首相再次撕碎了手中的報紙,這已經是最近一段時間他銷燬的第n份報紙。

摸黑奧斯曼帝國也就罷了,人造瘟疫的事情一出,已經滅亡的奧斯曼帝國就不可能再洗白了。

反正都死國了,再扣上黑死病陰謀者的帽子,也無傷大雅。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輿論就漸漸的跑偏了,先是奧地利日報的《不列顛在近東戰爭中的不光彩角色》。

詳細介紹了,英國人在近東戰爭中爲奧斯曼帝國出錢出力,指責英國政府戰後包庇奧斯曼“餘孽”。

平常時期這都不是事兒,還有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政治避難”。可惜現在的時間點不對,“人造鼠疫”的事情發生了。

不是英國民衆多麼有國際精神,主要是“鼠疫”這玩意兒殺傷力太大,傳播性又強,一旦氾濫開來,大家都有可能成爲受害者。

對製造“鼠疫”威脅到了大家生命安全的傢伙,自然是深惡痛絕。聽到英國政府在包庇這些傢伙,民衆自然是怒了。

這個問題不好辦,要是把人交出去,倫敦政府的面子往哪兒擱?

不處理更不行,反對黨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格萊斯頓首相還不想聲名狼藉的下臺。

迫於無奈,格萊斯頓不得不下令抓捕幾名已經露面的奧斯曼高層,交給司法機關折騰,平息公衆怒火。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或許是陰謀搞太多了,形象已經根深蒂固,歐洲媒體總是喜歡把他們和陰謀論聯繫在一起。

這不剛剛解決包庇“奧斯曼餘孽”的問題,又來了一個《不列顛的陰謀》,確切的說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

歐洲主流媒體中,一半以上的報紙,都把英國政府和這次“人造鼠疫事件”聯繫在了一起。

《不列顛的陰謀》只是文風最尖銳的,以最大惡意進行揣測英國政府,大膽推測:英國政府和奧斯曼人勾結,共同策劃了這次“人瘟”。

理由是:英倫三島有海峽相隔,有利於阻隔瘟疫傳播;一旦歐洲大陸重現中世紀“黑死病肆掠”的舊事,不列顛將兵不血刃的成爲歐陸霸主。

作爲回報,倫敦政府將支持奧斯曼人復國。這是奧斯曼復國的唯一機會,邪惡的蘇丹政府自然不會放棄。

僅僅只是揣測而已,又沒有任何實質上的證據。

歐洲輿論中心在英法奧三國,大家互相摸黑,類似的事情發生的太多,按理來說格萊斯頓犯不着生氣。

可問題是國內也有人發難,極端主義報紙公開批判:倫敦政府執行能力太差,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要是……

後面的具體內容不重要,關鍵是這樣的公開承認英國政府和奧斯曼人勾結,就不用考慮後果麼?

類似的添亂的報紙還不少,不要問爲什麼這麼寫,問就是:恰爛錢。

究竟是國際上反英勢力策劃的,還是國內的反對黨的陰謀,這個問題格萊斯頓已經顧不上研究了。

國內都有人信這個說法,國際上就更不用說了。

導致這一切發生的核心因素還是:倫敦政府和奧斯曼帝國確實有勾結,但是不包括後面的“人造瘟疫”。

有一半是真的,事情就解釋不清了。

如果“鼠疫”被控制住了還好,要是演變成“黑死病”第二,格萊斯頓政府就完蛋了。

這年頭,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擔激怒整個歐洲世界的後果,不列顛也一樣。

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四章、狠人利奧波德二世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六章、努力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一百五十六章、空降兵出籠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兩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章、聯姻對象第三十一章、甲午第八十七章、分裂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九十三章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十五章、轟動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行動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複雜的政治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三百零三章、大買賣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三十章、國際反應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八十三章、小內閣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第十四章、金礦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九十章、大麻煩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四十五章、黑死病
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四章、狠人利奧波德二世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六章、努力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一百五十六章、空降兵出籠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兩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章、聯姻對象第三十一章、甲午第八十七章、分裂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九十三章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十五章、逼宮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十五章、轟動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行動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複雜的政治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三百零三章、大買賣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三十章、國際反應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八十三章、小內閣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第十四章、金礦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九十章、大麻煩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四十五章、黑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