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無論普俄兩國如何堅持,在時間面前都不得不低頭。

經過了長達兩個多月的談判,1881年7月18日,普俄兩國終於在各方的調解下勉強達成了協議。

真的很勉強,無論是沙皇政府,還是柏林政府都對這份和約不滿意。

只是家裡的餘糧不多了,爲了避免被餓死,纔不得不妥協。

戰爭結束了,不等於就不用花錢了。陣亡、傷殘士兵的撫卹金,退役官兵的安置,戰後的經濟重建,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普俄兩國不敢耗光自己的錢袋子,政府沒有應急資金,可不是財政破產那麼簡單。

不把大兵們安置好,那是要出大亂子的。譁變都是小意思,最怕的是有人振臂一呼“革命”就來了。

英法奧三國明確表態,只有簽訂了停戰條約,國際社會纔會考慮給予幫助。

這年頭英法奧三國就是國際社會,三國的立場一致,剩下的國家加起來都不頂事。

戰後重建可以往後拖,但是裁軍安置勢在必行,沒有國際社會的資金支持,即便是贏得了戰爭的俄羅斯帝國也頂不住。

普俄都做出了讓步,或者說是三國幫他們做出了讓步,條約內容:

1、普魯士王國承認戰敗,爲戰爭承擔責任;

2、割讓東普魯士地區、西普魯士地區、波茲南地區給俄羅斯帝國;

3、普魯士王國支付3.6億神盾給俄羅斯帝國作爲戰爭賠款,分30年支付,年利率6%;

(備註:首批支付6000萬神盾,此後每月支付本息和1798652神盾,共計70751萬神盾)

4、在柏林政府支付首批賠款後,俄軍必須在一個月內撤離普魯士王國的領土;

5、雙方在一個月內完成俘虜交換,均不收取贖金;

……

後面賠禮道歉之類的都不是重點,真正的核心就這麼幾條,尤其是割地和賠款。

地已經被俄國人佔據了,不需要進行交接,現在就剩下錢了。這個時候就輪到漢諾威上場了。

在大家的一片驚訝聲中,1881年7月19日,漢諾威政府和柏林政府一起公佈了《普魯士王國同漢諾威王國土地交易協定》,條約規定:

普魯士王國以2.1億英鎊的天價,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和易北河以西的領土出售給了漢諾威王國。

不等大家從這個震撼人心的消息中緩過來,1881年7月20日,漢諾威政府同英國金融界簽訂了1.5億英鎊貸款協定。(約合3億神盾)

拿着借來的1.5億,加上自己籌集的6000萬,1881年7月末,漢諾威政府和柏林政府完成了這筆有史以來上最貴的領土交易案。

錢拿到了,本該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令人遺憾的是這筆錢只是在柏林政府手中過了一道手。

英國人提供的1.5億英鎊,要用來優先償還柏林政府欠他們的債務,顯然這是不夠的,所以直接就沒了。

明顯的霸王條款,可惜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投訴,柏林政府只能認了。

剩下的6000萬英鎊拿到了手,支付俄國人的首批戰爭賠款後,這個數字立馬又縮水了一半。

最後的3000萬英鎊,柏林政府還是留不住,裁軍安置、傷亡撫卹就花得差不多了,戰後重建的資金還不知道在哪兒。

一款兩貸,在降低資金風險的同時,又賺取了兩筆利息,英國人讓大家領教到了什麼是金融上的神操作。

……

維也納宮,看着英國人的神操作,弗朗茨都忍不住想要效仿,最後無奈的發現沒有施展的對象。

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弗朗茨感嘆道:“漢諾威政府能夠自籌6000萬英鎊,看來我們一直以來都低估了他們的財力,德意志地區的這些小邦國,可能要比我們想象中要富裕得多。”

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漢諾威政府的表現確實有些出人意料,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

進入近代過後,北德意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了起來,尤其是拿到了萊茵蘭地區過後,德意志聯邦帝國的整體經濟都上了一個臺階。

漢諾威把持着中央政府,雖然在政治上沒有能夠控制住國內的小邦國,但是經濟上還是在相互影響。

漢諾威政府籌集到了6000萬英鎊,也可以算是德意志聯邦政府籌款到了6000萬英鎊。

這還是中央政府對地方控制不夠的結果,要不然以德意志聯邦帝國的經濟情況,這個數字再增加一倍都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這次領土交易的價格還是太高了,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價值,想要靠這些新增領土收回成本,可能一百年都做不到。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諾威政府都要揹負着鉅額債務,這會大大影響他們的經濟。”

德意志聯邦帝國佔據了德意志地區最精華的地區,自然條件非常優越,原時空德二帝國超過七成的工業都在這裡。

有這樣的基礎在,只要統治階級不犯傻,經濟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正是因爲經濟發達,奧地利政府纔會有那麼多人,對這裡念念不忘。

真要是窮鄉僻壤,以歐洲的文化傳統,估計大家早就把這裡給遺忘了。

最典型的就是瑞士地區,這裡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祖地,只是因爲山區太窮了,大家就選擇性的看不見。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雖然出價高了一點兒,還揹負着鉅額債務,但是漢諾威王國也不虧。

他們在經濟上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柏林政府肯定在別的地方做出了讓步。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漢普兩國在暗地裡已經達成了協議,只差一個合適的時間對外公佈消息了。

理論上來說,普漢合流後,他們就機會真正掌控德意志聯邦帝國,建立構想中的北德意志帝國。

整合了北德意志地區,這些債務就不算什麼了。”

大家都說貴,弗朗茨也不好意思說便宜。現實告訴他,當和大多數人意見不一樣的時候,如非必要最好還是保持沉默。

大家的經歷不一樣,看問題的眼光不一樣,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再正常不過了。

弗朗茨擺了擺手:“好了,漢諾威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這個並不重要。

他們所謂的大計劃,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實施,我們有的是時間考慮。

現在大家討論一下,沙皇政府向我們提出的5000萬神盾貸款申請。”

戰爭真的很可怕,拿到了戰爭賠款的俄國人,還是在鬧錢荒。

真不是沙皇政府亂花錢,普魯士要支付的賠款數額雖然不小,可首批賠款卻只有6000萬神盾。

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只是對比沙皇政府動員起來的幾百萬軍隊,以及戰爭中陣亡、傷殘人數,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俄軍大部分士兵的軍餉都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戰爭時期纔有少量的補助金。

現在打了勝仗,要大家解甲歸田,一筆遣散費是少不了的。

以裁軍300萬計算,每人支付我20神盾,一下子6000萬就沒了。就算是打個對摺,那也要支付3000神盾。

實際上3000萬神盾肯定不夠,軍官的待遇不是普通士兵能比的,遣散標準自然也不一樣。

削減標準?

這已經是非常低估了,在奧地利這也就普通工人兩個月的工資。人家可是在戰場上賣了命的,這個價可以說低到了極限。

活下來的解決了,陣亡和傷殘的就不能這麼草率,要不然就沒人給沙皇賣命了。

戰死143.3萬,傷殘67.1萬,沒有數億神盾,根本就搞不定。好在可以分期支付,要不然沙皇政府破產都湊不齊。

財政大臣卡爾提議道:“陛下,俄國人的財政情況非常糟糕,即便是拿到了普魯士的戰爭賠款,仍然沒有擺脫危機。

現在給他們發放貸款,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風險。除非沙皇政府能夠開出我們無法拒絕的條件,要不然不建議承接對俄貸款。”

何止是風險巨大,完全就是一個巨坑。戰爭結束,不等於危機結束。

沒有了戰爭帶來的訂單,消耗市場上多出來的產能,企業的庫存數量正在不斷攀升,經濟危機已經在醞釀中。

一旦危機爆發,百廢待興的普魯士王國肯定扛不住,柏林政府宣佈破產,俄國人的戰爭賠款也就收不到了。

斷絕了這筆收入,沙皇政府還能不能堅持住,就沒有人知道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反對道:“單純從經濟上來說,現在借款給俄國人確實非常不智。

不過從側面來看,這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可以提出更高的條件,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沙皇肯全力支持我們吞併奧斯曼帝國,我覺得這筆貸款還是可以放的。”

“趁火打劫”,這個詞浮現在了弗朗茨腦海中,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奧斯曼帝國是奧地利接下來的戰略目標,擊敗奧斯曼容易,想要吞併他們就難了。

英法俄就是最大的阻礙,由於地緣政治的關係,在這個問題上俄國人的發言權還在英法之上。

在此之前,弗朗茨的計劃是和俄國人瓜分奧斯曼帝國,只是瓜分怎麼比得上獨吞呢?

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零三章、不務正業的軍火商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兩百零六章、維多利亞詛咒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九十三章、日奸在奮鬥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九十九章、豪賭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八十六章、準備殺羊了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兩百三十一章、融資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三十三章、結盟否?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一百五十六章、空降兵出籠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行動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兩百九十九章、千年傳統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八章、禍不單行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五十八章、忙碌的腓特烈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五十一章、人事調整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二十一章、套牢經濟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五十八章、收網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二十九章、暗度陳倉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
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零三章、不務正業的軍火商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兩百零六章、維多利亞詛咒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九十三章、日奸在奮鬥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九十九章、豪賭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八十六章、準備殺羊了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兩百三十一章、融資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三十三章、結盟否?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一百五十六章、空降兵出籠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行動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兩百九十九章、千年傳統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八章、禍不單行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五十八章、忙碌的腓特烈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五十一章、人事調整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二十一章、套牢經濟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五十八章、收網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二十九章、暗度陳倉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