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

1874年5月20日,沙皇政府向波蘭宣戰,當天下午俄軍跨過邊界線向波蘭王國發起了進攻,俄波戰爭再一次爆發。

從俄波衝突發生,到戰爭爆發前前後後還不到一個星期,這個效率,刷新了弗朗茨對沙皇政府的認知。

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成果已經在效率上體現了出來,按照沙皇政府以往的辦事效率,沒有幾個月時間是搞不定的。

突如其來的俄波戰爭,打懵了很多人。歐洲各國政府根本來不及反應,戰爭就已經打響了。

倫敦,格爾斯頓首相只感到心力交瘁。一面忙着國內的大選,一面又要關心歐洲局勢風雲變幻,就連愛爾蘭問題都被押後了。

“近東戰爭還在繼續,俄國人又挑起了同波蘭人的戰爭。難道他們這麼快就忘了上一次多線作戰失敗的教訓,誰能告訴我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憑藉豐富的政治經驗,格爾斯頓首相可以肯定俄波戰爭絕對不是一次衝突導致的。這些年來,俄波兩國爆發的衝突都超過了三位數,偏偏這次就爆發了戰爭。

再看看俄國人的迅速行動,分明就是早有預謀。近東戰爭分散了不列顛的注意力,倫敦政府直接認爲俄國人備戰是在針對奧斯曼帝國。

爲此,英國人還在想辦法怎麼保住奧斯曼帝國。現在不用愁了,沙皇政府挑起了俄波戰爭,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近東戰爭中。

外交大臣麥克林:“首相閣下,根據我們蒐集到的情報判斷,這次波蘭人的麻煩大了。

柏林政府對出兵救援波蘭王國並不積極,戰爭爆發過後並沒有出兵,就連軍事動員也表現的非常遲緩。

波蘭王位選舉在即,威廉一世支持率非常高,正常情況下當選是十拿九穩的。

最大的障礙就是現在的波蘭政府,有一定跡象表明,波蘭政府準備採取非正常手段干預選舉,將威廉一世踢出局。

普魯士人對波蘭野心勃勃,採取借刀殺人的手段,提前把波蘭政府趕下臺並不奇怪。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普俄兩國應該在暗地裡達成了交易。維也納政府還沒有動作,他們在這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尚且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對了,普魯士外交人員最近非常活躍,頻繁和歐洲各國高層會晤。就在三天前,我和普魯士駐倫敦公使還就波蘭問題溝深入通過。

爲了對抗俄國人的威脅,他們想要組建普魯士——波蘭聯邦,還向我們尋求支持。

如果不出意外,普魯士人也和法奧兩國有過接觸,就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達成交易。”

格爾斯頓首相點了點頭,這個解釋就對得上了。俄波戰爭突然爆發,要是說普波兩國事先沒有察覺,那完全說不通。

如果普俄兩國暗地裡有勾結,那麼就一切解釋的通了。普魯士人出手幫沙皇政府打了掩護,爲俄軍進攻波蘭創造條件,波蘭政府被矇在鼓裡就不奇怪了。

不同於別的國家政府,波蘭政府就是一個大雜燴,幾乎每一個列強都在裡面埋下了釘子。

普魯士王國在波蘭的勢力最強,很多人都柏林政府被收買了過去。加上波蘭政府自己作死,和軍方勢如水火,要攔截一部分情報太容易了。

格爾斯頓首相皺了皺眉頭:“如果奧地利人有參與,那麼就是普俄奧第四次瓜分波蘭。

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讓他們繼續下去,歐洲大陸最後恐怕都剩不了幾個國家。

如果奧地利沒有參與,那麼普俄兩國又拿出了什麼地方的利益,換取維也納政府的默認?

同樣,柏林政府許諾了法國人多少好處,才換取了巴黎政府的支持,又或者是普魯士人並沒有獲得他們的支持。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搞清楚,我不認爲在沒有取得法奧兩國諒解的情況下,普俄兩國私下裡就能夠瓜分波蘭王國。

能夠收買法奧兩國的利益絕對不小,普俄兩國都是窮鬼,工業、經濟實力都很一般,許諾的應該不會是經濟上,那麼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們的交易達成,要不然法奧兩國就徹底做大了。”

英國人的外交政策一貫都是跟着利益走,分析問題的時候,也會參雜大量的利益因素。

用這套分析方法,很多隱晦的問題都清晰了起來,直接追溯利益就能夠知道很多事。

大國戰略根本就無法隱瞞,無數雙眼睛都盯着呢?不過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只有一套戰略,衆多戰略中也存在着主次之分,並且這個次序,還是隨國際局勢變化而變化的。

目前歐洲各國公認:法國人最重要的戰略是消化意大利地區,其次纔是向中歐地區擴張,奪取萊茵河以西的領土。

而奧地利最重要的戰略則是統一德意志地區,主要是統一民衆支持率高的德意志聯邦帝國,其次纔是向奧斯曼帝國擴張。

因爲歐洲各國的互相牽制,法國人的第二戰略無法實施,奧地利明面上的最重要戰略,同樣進行不下去。

可一旦法奧兩國達成妥協,普俄兩國再默許他們的行動,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剩下的國家想要反對也做不到。

財政大臣拉路克·羅伊德:“情況沒有那麼糟糕,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法奧兩國就要一決高下了。

顯然,現在的法奧兩國都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至少在完成清場前,我不認爲他們會爆發戰爭。

當然,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覺得有必要加強一下德意志聯邦帝國的實力。

如果普魯士人想要吞併波蘭,就讓他們放棄萊茵蘭地區好了。反正對普魯士來說都是一塊飛地,還被法國人虎視眈眈。

與其留給法國人增強實力,不如扔給德意志聯邦帝國好了,到時候法奧兩國就只能互相牽制下去。”

這是一個陽謀,現在的法蘭西帝國如日中天,作爲他們的鄰居就悲劇了,國防壓力大增。

萊茵蘭地區只是一塊飛地,在東邊有俄羅斯帝國這個大敵的情況下,法國人一旦決定動手,普魯士王國根本就無力抵抗。

既然保不住,萊茵蘭地區在柏林政府心中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用來換取吞併波蘭王國,估計很多人都會同意。

把萊茵蘭地區給德意志聯邦帝國,英國人同樣是沒安好心。一旦萊茵蘭地區併入德意志聯邦,法奧兩國就只能一直互相牽制下去了。

就算是維也納政府想要妥協,和法國人一起瓜分放大版的德意志聯邦帝國,德意志民衆不答應啊!

民族主義決定了一旦法國人打萊茵蘭地區的主意,奧地利必須要站在德意志聯邦的立場上,維也納政府根本就不敢做出讓步。

反之,奧地利想要兼併德意志聯邦帝國,法國人也不可能答應。讓奧地利的勢力延伸到萊茵河以西,法國的戰略安全如何保障?

除非一方倒下了,另一方的目的纔有可能實現。這種背景下,英國人就可以在法奧兩國之間玩兒平衡了。

法奧兩國會不會出現實力失衡的問題,那是未來的事情了。倫敦政府的外交政策,從來都是着眼於現在,而不是追逐那虛無縹緲的未來。

誰也不能夠保證幾十年、上百年過後會發生什麼。今天是盟友,明天或許就是敵人,後天沒準又變成了盟友,外交上的未雨綢繆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格爾斯頓首相:“這個問題還不急,先把消息透漏給德意志聯邦,想要獲得萊茵蘭地區,他們也必須要付出代價。

拿到了萊茵蘭地區過後,德意志聯邦的實力就大大增強了,在歐洲大陸也是僅次於西班牙的強國。

我們要勞神費力,替他們說服普魯士人,還要擺平法國人,他們總不能什麼代價都不付出吧!”

短時間內,格爾斯頓首相就做出了判斷。普魯士人放棄萊茵蘭地區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意味着他們可以擺脫法國人的威脅。

至於帶來的損失,完全可以讓德意志聯邦帝國彌補。德意志聯邦帝國幾乎都是德意志最富裕的地區,財政比柏林政府強多了,賣一個好價錢問題不大。

有了這筆錢,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下一次普俄戰爭中,普魯士王國也不再沒有勝算。

作爲掮客,不列顛還可以從中撈上一筆政治利益,擴大在德意志聯邦的影響力。

……

倫敦政府內部發生的事情,外界自然是一無所知,大家都被戰爭吸引了目光。

近東戰爭和普波戰爭同時爆發,大家都在等普奧兩國的反應。很多人在猜測,歐洲大陸會不會引發全面大戰。

普魯士、波蘭、奧斯曼帝國可以看做是盟友,在對抗俄國人的問題上,他們就差一紙條約了。

俄羅斯和奧地利也是盟友,理論上現在沙皇政府有機會把奧地利拉下水。一旦雙方爆發全面戰爭,普波+奧斯曼肯定打不過俄羅斯+奧地利,那麼就只能拉人下水了。

到了這一步,幻想就該結束了。1874年5月23日,奧地利外交部表明了立場:維也納政府絕對在普波戰爭中保持中立。

這一下大家都可以放心了,所謂的歐陸全面戰爭,那是不存在的,小國也不用擔心站隊問題了。

安卡拉,維也納政府的決定令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非常失望,原本他還指望歐陸大戰爆發,分擔他們的軍事壓力。

現在不用考慮了,歐洲各國都不傻,沒有利益誰願意打仗?維也納政府在俄波戰爭中保持中立,並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要在歐洲大陸進行領土擴張非常的困難,法理基礎就是最大的難題。奧地利對波蘭可沒有法理基礎,佔地根本就不合法。

這和在巴爾幹半島擴張不一樣,從奧斯曼帝國搶土地不需要擔心法理問題,也不用擔心受到輿論譴責。維也納政府頂得是“解放者”頭銜,而不是侵略者。

搶波蘭就不同了,儘管大波波不怎麼受歡迎,那也是大家承認的主權國家,搶波蘭王國的領土那就侵略。

無法奪取領土,波蘭政府又窮得叮噹響,發動戰爭連軍費都收不回來,奧地利對波蘭地區沒興趣也很正常。

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六十一章、南北談判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五十七章、立憲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六十九章、地中海是我們的內海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章、賭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四章、後續影響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兩百一十八章、內亂爆發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三十七章、守規則的沙皇第五十四章、信仰危機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九十二章、武力施壓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碼標價的政治誘降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零五章、禍不單行第六十章、代價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一百三十八章、倫敦會議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兩百零八章、金融市場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十章、意外事件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六十四章、影響力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六十五章、一體化進程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五十八章、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十章、意外事件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十八章、詐捐門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
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六十一章、南北談判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五十七章、立憲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六十九章、地中海是我們的內海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章、賭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四章、後續影響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兩百一十八章、內亂爆發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三十七章、守規則的沙皇第五十四章、信仰危機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九十二章、武力施壓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碼標價的政治誘降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零五章、禍不單行第六十章、代價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一百三十八章、倫敦會議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兩百零八章、金融市場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十章、意外事件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六十四章、影響力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六十五章、一體化進程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五十八章、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十章、意外事件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十八章、詐捐門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