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

費利克斯首相:“截止到現在,國內破產企業已經高達187陸家,失業人口突破247萬,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棉紡織業損失最爲慘重,有四分之一的紡織廠破產,超過一半棉紡織廠的宣佈減產,產能直接下跌37%。

緊隨其後的是造船業,受國際貿易減少的影響,最近幾個月造船廠幾乎沒有新訂單。就連原有的訂單,也有一很大部分受經濟危機影響,宣佈違約。

鋼鐵……”

壞消息不斷在弗朗茨耳邊響起,這是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

大蕭條時期市場萎縮,企業爲了度過危機削減產能、裁員,導致市場進一步萎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要解決危機非常簡單,要麼找一個新市場轉移危機,要麼等市場自然回暖。

現在的情況非常明顯,全歐洲都被奧地利連累了,想要轉移危機都沒地兒去,只能靠市場自我恢復。

優勝劣汰過後,落後產能被淘汰。生存下來的企業大都是在管理、或者是技術上下過功夫的,每一次經濟過後也是科技的爆發期。

不同於以往,這次經濟危機爆發後,維也納政府並沒有加大公共設施投入,增加就業崗位,反而是任由市場自由調節。

弗朗茨問道:“移民工作進行的怎麼樣了?”

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機中產生的失業人口。這年頭工人階級的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失業兩三個月還行,要是一年半載沒有收入,那就要出大事了。

度過危機辦法非常簡單,直接移民就行了。殖民地正處於開發狀態,缺乏大量的勞動力。

正常情況下,除了不安分、想要發財的,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去殖民地打拼。

說白了,去殖民地發財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隨着開發的不斷進行,殖民地的條件越來越好,但是發財的機會卻是越來越少。

早期的移民,只要肯拼命、並且不死,基本上都能夠發財。到了現在,也只能說機會比國內更多一些。

想要出人頭地,除了敢打敢拼之外,還必須要有一顆靈活的頭腦,再加上一點兒運氣。

誘惑減小了,大家的移民熱情也降低了。即便是奧地利已經開始殖民地本土化戰略,但畢竟時間還短,基礎設施還是遠遠無法和國內相比。

尤其是交通、醫療、教育領域,更是差距巨大。交通問題是開發時間太短,醫療、教育則是人才不足。

不是說奧地利缺醫生和教師,主要是這些人在國內就能夠生活的很好,沒有去殖民地奮鬥的動力。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維也納政府還專門在非洲大陸建立了學校,就地培養醫生、教師。

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看到效果的,還需要時間積累。尤其是培養醫生,按照奧地利目前的教育體制,醫學類專業就沒有低於七年的,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都是十年起步。

這不是弗朗茨要求高,而是現實需要。在醫學儀器缺乏的年代,看病全靠醫生個人的能力,速成是不可能的。

殖民大臣斯蒂芬回答道:“截止到目前爲止,報名參加移民的人數已經突破一百二十萬大關,已經完成移民安置六十八萬。

報名人數在持續增加中,按照現在國內的經濟情況,估計最後的移民總人數可能會突破三百萬。”

這是經濟危機的特點,前期民衆手中還有積蓄可以支撐,越到後面日子就越不好過。

爲了生存下去,報名參加移民也就不奇怪。真要是讓人自願選擇,估計整個奧地利都找不出幾個想去殖民地的。

爲了鼓動大家移民,維也納政府也是操碎了心。很多殖民公司招募移民,都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移民,另一種是前往非洲務工。

大部分人都會選第二種,即便是直接移民的維也納政府會補貼安家費,也無法動搖大家的決心。

很多人還幻想着在非洲大陸拼搏幾年,存夠了錢就回老家置業。現實卻是在非洲大陸生活幾年後,大部分人都留下了。

沒有辦法,收入是關鍵。非洲大陸缺乏勞動力,普通工人的待遇自然比本土高。

拿慣了高工資後,再回去拿低工資,生活水平不升反降,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爲了吸引更多的人口,殖民政府可是鼓勵大家帶家屬的。現在的非洲已經不是蠻荒之地,不少人爲了生活方便,還會舉家前往殖民地。

弗朗茨點了點頭:“移民工作,繼續抓緊。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一旦經濟危機結束,後面再想要有這麼多移民,可就不容易了。

國外的的情況怎麼樣,巴黎會議進行到了那一步,短期內各國有沒有可能達成共識?”

“是,陛下!殖民部已經制定的計劃,會盡可能在經濟危機中吸收移民。”斯蒂芬回答道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歐洲各國都深陷經濟中,現在大家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不過,總體上局勢還是穩定住了。法國人已經鎮壓了意大利人起義,拿破崙四世直接軍管了巴黎,反對派有心搗亂,也無力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普德關係急劇惡化,因爲萊茵蘭起義的爆發,直接捅破了維繫兩國關係的最後一層窗戶紙。

按照約定,萊茵蘭起義爆發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臨近條約上的交接期,德意志聯邦政府想要提前交接,遭到柏林政府拒絕。

爲了獲得更多的移民,普魯士人派兵鎮壓了起義,強制遷移了大量人口離開。

從我們收到的情報來看,柏林政府基本上已經掏空了萊茵蘭地區的精華,工程師、科學家、醫生、教師這些人才,幾乎是一網打盡。

在歐洲各國的干預下,柏林政府纔剛剛和德意志聯邦帝國進行交接,只是這個進度非常的慢。

初步估計,柏林政府可能會拖到年後。現在他們還在利用最後的時間挖人,或許德意志聯邦帝國接收的時候,當地就連技術工人都沒了。

受經濟危機影響,巴黎會議進行的非常不順利。各國政府的心思都不在會議上,甚至有人還異想天開的想通過殖民地轉嫁危機。

在殖民地爭奪中,大家是各不相讓。加上英國人又在故意搞事情,似乎是想要混水摸魚,讓巴黎會議的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弗朗茨點了點頭,普魯士王國從萊茵蘭地區弄走了上百萬移民,德意志聯邦帝國能爽纔怪。

這都是在挖德意志聯邦帝國的牆角,萊茵蘭地區最寶貴的不是礦產資源,而是這些高素質人才。雙方沒有直接開打,都已經算是很剋制了。

至於英國人故意在各國間留下隱患,這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要是他們不幹,弗朗茨纔會覺得有問題。

巴黎和會是爲了調解各國矛盾、減少國際衝突召開的不假,但是站在英國人立場上,真正目的還是爲了減少他們自己和各國的衝突。

別的殖民帝國會不會發生衝突,這關他們什麼事?故意挑撥各國關係,完全是約翰牛的習慣性操作。

要是歐洲各國的矛盾都沒有了,大家和平共處、睦鄰友好,倫敦政府還睡得着覺麼?

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六章、努力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九十七章、誅國賊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十章、鑄幣稅第三十三章、淨化官場對伍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五十五章、雙標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一百六十二章、腦殘戰略?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三十八章、攝政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一百六十八章、法蘭西需要盟友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一百零一章、擴大的戰爭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八十三章、六月的債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六十四章、偏離軌道的計劃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九章、僱傭兵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一章、教子第三章、鴻門宴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兩百四十四章、操心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一百三十八章、倫敦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
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六章、努力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九十七章、誅國賊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十章、鑄幣稅第三十三章、淨化官場對伍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五十五章、雙標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一百六十二章、腦殘戰略?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三十八章、攝政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一百六十八章、法蘭西需要盟友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一百零一章、擴大的戰爭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八十三章、六月的債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五十一章、糾結的英法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六十四章、偏離軌道的計劃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九章、僱傭兵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一章、教子第三章、鴻門宴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兩百四十四章、操心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一百三十八章、倫敦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