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海軍建設

一月初,張林從宣州回來後在宮裡只休息了兩天,就立刻啓程去視察明州一帶。

皇后扈三娘心疼他的辛苦,勸他多休息幾天等過完元宵再去,但畢竟拗不過在某些事上犯牛脾氣的元武陛下。

張林這廝向來是主張今日事今日畢,能提前搞定的事絕不拖拖拉拉,早幹完早歇工。他寧願前一天夜裡熬夜把事情幹完只爲了睡個懶覺,也不願意拖到第二天。

上面是什麼辦事風格,底下自然是有學有樣,內閣大臣們也儘量跟着陛下的節奏走。皇帝都這般東奔西跑不辭勞苦,他們焉敢躲在家裡偷閒享福?

沿着錢塘、蕭山、越州郡、上虞、餘姚、慈溪抵達明州,一路上工廠林立,民間興旺,市面上物價平穩,百姓安居樂業。

這讓張林很是欣慰,他每到一地,必然要找商會通氣。官署可以欺騙弄假,但涉及切身利益的商人們是絕不會錯過這個大倒吐水的機會,跟元武陛下哭訴着紡織業的困境。

失去了金國和西夏國的兩個大市場,光靠日本、高麗、吐蕃、大理、交趾等貧窮國家很能吃下他們的貨物。產能過剩,布匹賣不出去,積貨倉庫。原紡織商也有相當一部分開始轉移向其他新興行當,不在這一棵樹上吊死。

張林只能是寬慰他們,朝廷將幫助他們解決一部分貨物,鼓勵商人們多往新興的軍功副產業方面發展,尤其是新興漁業和農場。

兩浙多是分散的水田,山地茂密,根本不適合大農場建設。也唯有北方和西部地區了,皇上這在變着法兒地慫恿他們多投資西、北部呢。

一月初七在明州巡察完後,張林一行人搭乘三千噸排水量的鎮海號炮艦從甬江前往鎮海國營船廠。

明州本就是造船中心,鎮海船廠的規模比泉州船廠還要大,擁有工匠一千八百餘人,並且還在進一步擴建,以滿足供不應求的五百噸以上的漁船生產。

當然,漁船隻是附屬項目,鎮海船廠主要是建造沿海炮艦,從去歲六月到現在,已是爲海軍總署建造了十艘千噸規模的炮艦,完成了首批訂單。

金國爲什麼日子越來越難熬?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夷南艦隊對金國遼東灣沿海城池的襲擾,實行禁海策略,並且組織過多次登陸搶掠,把金人沿海城池攻破後殺掉他們的當地官員,並且擄劫走當地作威作福的女真族人。

海軍大臣趙長河甚至組織過艦隊在漁民的幫助下繞過高麗,進入了日本海,從背後襲擊女真族的腹地--長白山一帶。儘管取得的戰果不大,但給與金國朝廷的震動是巨大的。

這表示漢人有能力組織萬人規模的軍隊對女真族腹地進行攻擊,若是不提前防備,待得開戰後只怕要吃大虧。

在漁民的幫助下,海軍亦是沿着渤海、遼東灣、黃海、濟州海峽、對馬海峽到日本海的鬱陵島建立了一條可以直通女真腹地的海路航道和補給據點。

這年頭不論是前朝宋國還是高麗國、日本國,亦或者是前朝遼國,對遠離本土大陸的海外島嶼都不太重視,這恰恰便宜了中華帝國的海軍。

爲了找海航據點的島嶼,張林亦是把自己的寶貝--來自後世的塑料防水中國大地圖找出來,按照地圖上的大概角度提醒艦隊去找這些沒有主權的島嶼,搶先佔領並且建造補給據點,進行少量移民。

不過想要完全把這些補給據點建設成自給自足,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畢竟現下財政沒有辦法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東海艦隊自成立起,還不到一年時間,目前擁有大小千噸以上的炮艦十二艘,旗艦就是排水量兩千五百千噸的鎮海號,相當於前朝九千料大船。擁有大小口徑火炮五十四門,採用明輪和風帆混合動力,滿員四百八十人。

目前不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以射速快、口徑中小的火炮爲主,陸軍中多采購了45、53、80毫米的中小口徑炮,加強野戰能力。只有在攻城戰纔會用到120毫米以上的火炮。

小口徑火炮的製造速度要快於大口徑炮,軍器監光去年到今年,經過統計,中小火炮一共造了一千四百多門。要不是吃下了宋國領土,大力開發鐵礦資源,還真是滿足不了這麼多鐵料需求。

去歲的鐵料年產量從各地彙報上來經統算,達到了二十一萬噸的規模,比之前朝宋國多出了足足三分之一,並且還在飛速提升。

在黑火藥應用於礦山開採後,北地送回來的戰俘也大多代替了原先的漢人,減少了財政負擔,也增大了開採量。反正俘虜曠工不用付工資,管一天三頓的食宿就行,膽敢不願意幹活的、私逃的、故意破壞工具的俘虜統統處死,絕不留情。

現階段,戰俘曠工規模還不算太大,只有區區一兩萬人,等到開戰以後,纔是抓人口的時機。

話回正題。

東海艦隊的大本營是舟山島,主要是因爲這一代水文地理比較熟悉,而且四周都是大大小小的島嶼,可以隱藏艦隊。

碼頭上,當十餘艘東海艦隊的炮艦船隊在炮聲中起航演武時,場面的確是振奮人心的,炮聲轟隆,幾十門大炮齊射中,一處處目標靶船被擊毀擊沉,岸上的軍官士兵們大聲歡呼這威武雄壯的演武場景。

張林從望遠鏡裡看着這一幕,也不禁熱血沸騰,大國海軍,這纔是他心目中的大國海軍。上百門炮的威懾下,這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才成立的東海艦隊抗衡。

而且,東海艦隊的規模還不如夷南艦隊呢。

儘管炮艦的戰力已是突破了這個時代,但張林依舊是不太滿意,按照後世鴉片戰爭十八世紀的科技水平,英國像這種排水量兩千噸的戰艦能裝載百門炮。

軍器監設計的這款鎮海號不是裝載量不足,只是承受不了超過五十門炮射擊的後座力(短時間只能承受二十門炮依次齊射),船體大大縮減壽命導致龍骨崩潰,從而散架解體。

不過他們已經是很努力了,造船技術需要時間來消化和孕育。

海軍建設亦是吃了大量的財政,現階段可以緩緩了,下個階段要以漁船和商船、運輸船爲主,組建脫離於陸軍的海軍陸戰隊。

組建海軍陸戰隊也是爲了繼續分化軍部的權利,把國防大臣麾下的海軍大臣和陸軍大臣分割成兩個獨立部門。

目前海軍大臣由趙長河擔任,而陸軍大臣由陳良兼任着,等到對金國和西夏國的戰爭結束後,朝廷纔好以戰功爲藉口剝掉陳良的陸軍大臣身份。

一個人權利太大了不是什麼好事,君權集中也要看時代背景,目前張林還不能把君權完全放手,核心權利必須抓在手中。

說實話,在這樣的體制中,儘管他張某人嚴於律己,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凌駕在律法之上,緩緩地被這至高無上的皇權腐蝕。

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561章 教育和科學第179章 準乎?第663章 一切交由國會議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508章 西夏回援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594章 鎮你族永世不得翻身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559章 中投行第493章 招梁紅玉第239章 回大名府第461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第677章 新貨幣返稅政策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208章 賤人第208章 賤人第208章 賤人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44章 權勢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335章 商人本色第538章 規劃教育基礎第50章 女人的心思第669章 有理有據第4章 找地方落腳第574章 精簡官員第646章 民智與獨裁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580章 政績賞罰第675章 請人去送死第34章 鬧鬼第560章 斬草要除根第561章 教育和科學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538章 規劃教育基礎第549章 道教改革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405章 攻城第284章 新時代的兵種第298章 乖乖伏首第573章 行省規劃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78章 籠絡第585章 遷族第10章 買丫頭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717章 尼金家族第362章 劉氏紡紗機第461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第21章 監守自盜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445章 司法不貫徹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649章 教育決定發展前景第261章 抄家斂財第553章 三面包圍成型第162章 就是寵第206章 唆使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20章 武大郎被打第262章 沐陽知縣第673章 同進社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22章 玩火第646章 民智與獨裁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684章 技術泄露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575章 金國想突圍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502章 最後的遼軍第310章 對陣第398章 大項目第401章 體制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391章 佔領登州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238章 挑撥離間第446章 人口第325章 科技專利第353章 買藥第312章 捷報南下
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561章 教育和科學第179章 準乎?第663章 一切交由國會議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508章 西夏回援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594章 鎮你族永世不得翻身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559章 中投行第493章 招梁紅玉第239章 回大名府第461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第677章 新貨幣返稅政策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208章 賤人第208章 賤人第208章 賤人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44章 權勢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335章 商人本色第538章 規劃教育基礎第50章 女人的心思第669章 有理有據第4章 找地方落腳第574章 精簡官員第646章 民智與獨裁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580章 政績賞罰第675章 請人去送死第34章 鬧鬼第560章 斬草要除根第561章 教育和科學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538章 規劃教育基礎第549章 道教改革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405章 攻城第284章 新時代的兵種第298章 乖乖伏首第573章 行省規劃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78章 籠絡第585章 遷族第10章 買丫頭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717章 尼金家族第362章 劉氏紡紗機第461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第21章 監守自盜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445章 司法不貫徹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649章 教育決定發展前景第261章 抄家斂財第553章 三面包圍成型第162章 就是寵第206章 唆使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20章 武大郎被打第262章 沐陽知縣第673章 同進社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22章 玩火第646章 民智與獨裁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684章 技術泄露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575章 金國想突圍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502章 最後的遼軍第310章 對陣第398章 大項目第401章 體制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391章 佔領登州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238章 挑撥離間第446章 人口第325章 科技專利第353章 買藥第312章 捷報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