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

離開大名府,蘇武又去了河間府與真定府,也就是去走個過場,軍營都不曾如何巡視。

因爲蘇武知道,巡與不巡,沒有大意義,若是想靠河北之兵來打這場大戰,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哪怕民夫的徵調,若是河北各州府配合,就多用河北的,若是河北各州府不配合,蘇武也想過,還有京東的民夫來兜底。

如今,蘇武最大的底氣,就是京東兩路,不外乎多耗費一些錢糧罷了,而且也耗費不得多少,京東離河北的遼宋邊境很近,最近的地方,不過四五百里之遙。

也是蘇武深刻知道,靠如今的他,解決不了河北兵事糜爛之事……

也還在等朝堂上神仙打架的一個結果,李綱的彈劾奏疏已然去了東京,先看看結果。

這也好似是個試探,如果樑世傑真的能倒,那蘇武在河北做後續的事情纔有意義,如果樑世傑堅挺非常,那蘇武在河北再如何去巡,也是白費力。

夜深,滄州,泥沽堡寨之北,數百人趁着夜色聚集在此,在泥沽河之南岸,也就是海河之南岸,這是宋遼界河。

這裡屬於後世之天津,往東幾十裡去就是渤海,過了眼前這條泥沽河,就是遼國之南京道。

南京道的治所,就是燕京城,燕京城,就是後世的北京城,是此時大遼的南京城。

更也是燕雲十六州的中心城池,是而今大遼皇帝皇城之所在。燕雲十六州往西,還有一個大遼西京,就是山西大同。

宋遼之邊境,很複雜,昔日澶淵之盟後,兩國不戰,宋人爲了長久的和平,也是爲了抵禦遼人的入侵,沿着邊境線種植了大量的荊棘,幾乎就把兩國的邊境線種滿了。

爲了兩國通商,宋有在汴京雄州等地,開了四個榷場,雄州榷場是主要,兩國的大宗物品交易,乃至每年宋給遼國送的歲幣,都通過雄州榷場交接。

但此時此刻的雄州榷場,早已關閉,便是遼國越難的時候,宋這邊自然越不做貿易了。

邊境還有許多村鎮,屬於宋遼兩國共管,就是那種名義上既屬於遼國,也屬於宋國,聽起來多少有些奇怪,但現實情況就是如此。

乃至這些地方的百姓,哪國的政策對他們好,他們就往哪國去,當然,這種地方並不多,這種人口也不多,攏共幾萬人左右。

所以說,宋遼邊境,偷渡與走私之事,並不很難,乃至兩邊還有通婚。

能偷渡的地方,也是不少,哪怕眼前這泥沽寨北,依舊一片荊棘,但荊棘叢中,早已有當地百姓與走私偷渡團伙開闢出來的道路。

這些事,盧俊義門清,今夜,盧俊義也在,燕青也在。

四五百人在此一聚,要分幾波偷渡,偷渡之後,也當各自散開去。

蘇武身邊,最多隻會有四五十人,名義上以盧俊義爲首,自就是買賣商隊,甚至還當真運來了不少糧食物資,目的地就是把這些從宋國走私來的糧食物資,運到燕京城去賣。

盧俊義自就是商隊老闆,蘇武是盧俊義的結義兄弟,也是商隊二老闆。

還有李綱,是商隊賬房,武松,自就是商隊護衛頭領。

還有岳飛,如今跟在蘇武身邊,就是隨身護衛。

吳用卻也在商隊裡,只當是二賬房,也是頭前蘇武心中莫名一念,便把吳用招來了,總覺得這種事情,有一個吳用在身邊隨機應變,會多幾分保障。

還有一個就是馬植,也就是趙良嗣,他扮作當地嚮導,若是遇到要與人交流的事情,自就要讓趙良嗣負責。

剩餘之人四百左右,由燕青帶領,皆是精銳漢子,其中少數,跟在左右,多數,有些晝伏夜出在山野,有些也出入城鎮,打探各地情況……

夜足夠深了,泥沽河那邊,起了幾盞微弱的燈火,閃爍幾番。

盧俊義看到之後,立馬就說:“上船,過河!”

燕青先帶人過河,雖然盧俊義聯繫的都是昔日的老夥計,但此番不同,蘇武親自過河,任何事都沒有安全重要。

只待燕青帶着一盞燈上船,燈籠光線昏黃,在夜色籠罩的河道上慢慢搖曳而去。

這盞燈是不上岸的,就留在船上有專人看守,燈也是不能熄滅的,這是安全的信號。

只待這盞燈乘着船再回來,才表示河對岸一切正常,若是對岸出得一點意外,這盞燈立馬就會落水。

好在,盧俊義走私生意上的老夥計着實不錯,一切順順利利,顯然,那老夥計也不知道盧俊義此番來可不是做生意的,更不會知道盧俊義的商隊裡有何等人物……

接着,蘇武再上船,此去,只運送四五十號人,還有大量貨物,且燕青還會回來。

其他人,再有安排,由燕青帶着從各處偷渡,只爲隱秘,不使人懷疑。

蘇武連撤退計劃都想好了,若是一切順利,就還從這裡回來。若是不順利,遇了險,那就直接從雄州那邊回。

從燕京去大宋雄州,也不過二百里地,若是奔逃,兩個日夜就可到。

蘇武更也自信,這四五百人衝殺而起,一路往南,遼人在燕雲十六州南邊,還真就擋不住。

更也還有一點,此時此刻,大宋與大遼,還並非有敵對關係,甚至,關係極好,至少明面上關係極好。

這一百年來,宋遼,那是兄弟之國,以遼《澶淵之盟》的文字版本,遼國是兄,宋是弟。

當然,以宋的盟約文字來說,兩國不分兄與弟,就是兄弟之國。

且,兩國外交關係,在這一百年來,雖然偶有紛爭,但整體而言,那是越來越好。宋有什麼事,遼國必派遣使節去祝賀或者悼念,遼國有什麼事,宋亦然。

乃至,宋仁宗去世的時候,遼國皇帝還會在皇城裡給宋仁宗立牌位祭拜祭奠,沐浴焚香不在話下……

遼國,契丹人之漢化,也到得無以復加的地步,遼國皇帝親口來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

也還有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之宏願:願世世代代生中國!

千年之後依舊能看到其佛像篆刻之原文:白銀千兩,鑄二佛像。威武莊嚴,慈心法相。保我遼國,萬世永享。開泰寺鑄銀佛,願後世生中國。耶律鴻基,虔心銀鑄。

遼人而今,就把自己當做是中國,這是法理法統上的認可,乃至也是與宋國的一種競爭。

遼,契丹,昔日大唐之民也,遼之天子,而今也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承接的也是大唐的衣鉢。

要問宋人接受這一點嗎?口中不一定接受,但心裡,其實已經習慣了,習慣成了自然,也是一種變相的接受。

就說宋的詩詞,宋的文章,宋人的手札,宋人的所有傳世文字,從來沒有過隻言片語去表達對遼人的憤恨,哪怕蘇軾,表達情懷,說的也是“西北望、射天狼”。

也就是說,歷史之中,澶淵之後,很快,宋遼就不是敵人,不論是民間也好,朝廷也罷,情緒情感上也並不敵視對立,乃至越發向好。

這也是蘇武敢去遼國的真正原因之一,哪怕退一萬步來說,蘇武當真就在遼國被擒拿了,遼國也不會把大宋樞密院直學士殺掉……

那要到什麼時候纔開始敵對呢?就得大宋真起了二十萬大軍而來,那一刻,兩國纔會再次開始敵對起來。

那一刻,若是站在而今遼人的角度上,宋人何其可恨?背棄盟約,背棄百年之好,背棄了一切,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小人!

那時候倉促南下應戰的七千遼軍,情緒上的憤恨,也是無以復加的地步。

蘇武來了,從大宋到了大遼,從一箇中國,到了另外一箇中國。

也當真不假,只看這燕雲之民,與宋無異,連穿着打扮與勞作方式,也一模一樣,當然,他們本就是漢人。

先入武清城,只看這城池之內,處處皆與大宋相仿,文字更不用說,契丹人也創立了契丹文,也推廣過,但就看這武清城池裡的諸般牌匾,便也知道契丹的那些達官顯貴,許不一定都懂得契丹文,但一定都懂得漢字。

乃至,宋遼之間,還要在文化文藝上比拼,遼人填寫的詩詞,那也不差,遼人的學士,更也是學富五車之輩。

乃至遼國的皇室,皇后嬪妃,那也以能填詞唱曲爲榮,還有遼國的皇后,竟是以填寫“豔詞”聞名……

更也要說遼國的民族政策,對漢人那也是極好,明面上許還有些區別,但實際上已經到了一視同仁的地步,乃至朝堂之上,漢官也是無數。

也是遼國沒立國的時候,契丹本就是大唐坐下驅策之犬馬,立國的時候,就得到了很大一批漢人的幫助,後來,漢人當宰相,當權臣,乃至當“攝政王”,都是平常之事。

遼國之漢人,對遼的歸屬感,那自不用說。

乃至,遼國統治草原,頻頻出征平叛,草原上屬於遼國的各大招討司與軍司,裡面充斥着無數漢軍與漢官……

歷史上,只待金滅了遼,契丹人與漢人,就開始不分了。再過一些時間,蒙古滅了金之後,契丹一族就徹底沒了,直接都歸到了漢人之列,從此,契丹一族之名,就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蘇武隨着商隊,在武清城池裡逛着,其實也有一種好奇,真要論蘇武此時對遼國有多少仇恨,其實也沒有……

所以,蘇武的心情,很輕鬆,卻也並非閒逛,時不時要看一眼那城牆之上,也時不時看一眼那城門之處,甚至還有意往那城中駐軍的軍營附近去轉悠一下。

李綱也在身旁,心中之驚訝也是無以復加,只管來說:“沒想到這遼國城池,竟是兵力空虛至此!”

趙良嗣在旁答道:“這幾年,已然不知經過幾輪抽調了,失黃龍府,失東京遼陽府,失上京臨潢府,而今中京大定府在圍,哪裡還有那麼多兵馬能閒置在此。”

李綱點着頭:“是啊,國破家亡啊……”

蘇武甚至在李綱話語裡,聽出了幾分悲傷之意。

蘇武只管來說:“採買好了蔬果肉食,繼續北去。”

這武清,就是閒逛一下,接着走,百十里外,是漷陰城,便也是延芳澱所在,幾百裡延芳澱,水草豐茂,走獸馳騁,鹿在呦呦,大雁也歸……

再往西北不遠,也是百十里,就是燕京城,來日,金國也會在此定都,元朝也會在此定都,大明朱棣會定都在此,滿清亦然,直到新中國也在此處。

遼國此時此刻的天子,名叫耶律延禧,難以評價之人,但其人生結果,也是有趣,最後竟是與趙佶一樣,爲女真俘虜,興許還與同爲女真俘虜的趙佶見過面。

兩個兄弟之國的亡國皇帝,也不知相見之時,會是如何一番場景。

燕京城到了,蘇武擡頭去看,城池之大,雖然比不上汴京城,但可比杭州城。

城門之處,兵丁不多,城牆之上,也是稀稀拉拉幾個……

蘇武心中一鬆,也知道,不是遼國人願意如此,也不是遼國所有人都真的天真到不防備南邊之宋,而是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山窮水盡的地步,使勁渾身力氣,也擋不住女真鐵蹄南下,又哪裡還顧得上其他呢?

在城門之處繳納了商稅,商隊四五十號人,帶着二三十輛車,進城去,並無什麼麻煩,也沒人去仔細盤查什麼宋人奸細,宋人,哪裡會有奸細呢?

宋人的商隊,好幾十年來,也從來不是嚴查的範圍,只管孝敬好,給夠錢……

蘇武入城之後,第一感受不是其他,而是遼國人對於佛教的推崇,城池之內,到處都是大小佛寺,大的自然就像汴京城裡的大相國寺一般,小的不過一兩間屋子,真是到處都有。

趙良嗣在給蘇武解惑:“大遼歷代天子,皆是崇佛,大遼之天下,各地佛寺,多如牛毛,燕京城裡更是多……”

蘇武知道,而今宋與遼,其實真是一回事,內在裡外在裡,沒有什麼區別……

說遼是中國,這話其實一點水份都沒有。

尋地方住下,然後把人派出去,盧俊義當真去賣糧,趙良嗣要去找一個地方。

燕京城皇城之西,有大宅,住的是大遼參知政事、漆水郡王、大遼此時實際上的宰相,漢官李處溫。

今日有人來拜見,有禮有節在門外,先掏了一大串銅錢去,與那守門的小廝躬身一禮,再開口:“在下有一封書信,機密要事也,煩請遞送到李大王當面,萬請遞送當面,事關家國社稷,慎重慎重!”

沒什麼花裡花哨的,說着,那人就從懷中掏出信件去。

那小廝早已接過錢,再接過信,問了一語:“你喚個何名啊?”

來人名叫趙良嗣,卻開口來答:“在下名宋來,宋國之宋,來去之來,若是李大王看了信要尋我,只管往頭前不遠德成酒家去尋,今日我在那裡等候,若是今日不來尋,我自去也!再請!”

那小廝先把那一大串銅錢放在身旁另外一個小廝之手,再點點頭:“嗯,大王倒也在家,你也先別走,我去去就來,若大王不理會你,你自去就是,若是尋你也好尋……”

“多謝多謝!”趙良嗣頻頻躬身。

那小廝飛奔而入。

竟然不得片刻,當真又飛奔而出,小廝開口:“進來,大王要見你!”

趙良嗣聞言心中一喜,卻又莫名心中稍稍起了緊張,轉頭去看一眼右邊街角,那街角之處也有一人,輕輕點了點頭。

趙良嗣深吸一口氣,往這大宅而入。

穿堂過院,直去一間書房之內,書房裡坐了一個人,年歲不小,鬚髮有白,面容白白胖胖,卻是一雙眼睛如同鷹隼看人。

只待趙良嗣入內拜見:“小人宋來,拜見大王!”

大遼漆水郡王李處溫擺擺手,示意小廝離去,便來開口:“你這口音,倒是個遼人。”

趙良嗣點頭:“小人自是遼人。”

李處溫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信紙,就問:“這信中沒頭沒尾,不過八個字,立裡爲使,頓首大拜,這是何意啊?”

趙良嗣笑了笑:“大王何等人物,豈能看不懂這點小小伎倆?”

也着實是點小伎倆,趙良嗣叫宋來,立裡,就是個童,李處溫又怎麼可能看不懂?若是真看不懂,也就不會叫趙良嗣進來了……

“看來你不是此人,人在何處?”李處溫不苟言笑,嚴肅非常,鷹隼一般的眼睛,只在趙良嗣身上掃視。

趙良嗣稍稍有些猶豫……

李處溫立馬就道:“既然來了,卻不見人,那何必來哉?”

趙良嗣卻答一語:“小人斗膽,有一語要先問。”

“你說……”李處溫面色一黑,手中卻也有動作,那八個字的信紙,在他手中慢慢在撕。

“兄弟鬩於牆,共御外辱乎?”趙良嗣有固定臺詞。

卻聽李處溫一語答來:“兄弟百年爲好,何曾鬩於牆?”

趙良嗣聞言大喜:“大王稍待片刻,小人這就去請!”

“速去,何必弄得如此麻煩!”李處溫一語來,着實有些不快,既是宋使來了,光明正大來就是,搞這一出是何必?

李處溫當然也知道,這個宋使,怕是不比以往,是麻煩上門了。

也是蘇武膽大,他何曾有過天子之命?乃至童貫又何曾知道自己派了什麼使節?

片刻之後,蘇武入了李處溫的書房,稍稍一拱手:“見過大王!”

李處溫便也打量起了蘇武,心中有話,直白來說:“你這宋使,好生年輕!”

蘇武笑問:“大王不若先賜個坐?”

“坐就好!”李處溫手一擡。

蘇武坐到一旁,再來說:“而今之世道,年長者,多瞻前顧後,唯有年少者,纔有銳意進取之心!”

“喚個何名?”李處溫眯着眼。

“大宋樞密院直學士,京東兩路兵馬都總管蘇武,小字,子卿,再拜!”蘇武有禮有節。

“蘇武……”李處溫重複一語,只道:“大宋官場,倒也多有關注,昔日不曾聽聞有個如此年輕的蘇武嶄露頭角……”

“大王是要看什麼憑證?是要朝廷的誥命文書,還是在下的官職印鑑?”蘇武問道,這李處溫何等老辣之輩,怎麼可能幾言幾語就取信於人?

“你既是宋使,旁的不要,國書呢?”李處溫問道。

“無有!”蘇武搖頭。

“尋死不是這般……”李處溫語氣一冷,兩眼之間,已然就剩下一條縫隙了。

第152章 老天著實不公!第216章 復漢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第63章 再來!第219章 子卿,聽你的就是!112.第112章 他蘇武是哪個鳥廝?115.第115章 將軍大恩,小人沒齒難忘!104.第104章 你小子,當真不懂?第263章 夫君想什麼呢?第193章 延州鄉勇潑韓五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196章 原來是我同道中人第49章 哥哥教我第183章 驚煞我也!第348章 誅殺國賊!第14章 他媽婢也第71章 當真滅得此賊?第232章 難怪學士深得聖寵第240章 隨陛下遷西京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第265章 大獲全勝 事事謀成第58章 容我再思慮,再思慮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156章 你準備如何誅殺?第14章 他媽婢也第252章 此乃我大金皇帝陛下之問!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288章 河西,大同第345章 希尹來了,兄弟們,他來了!第42章 敵襲,敵襲!第252章 此乃我大金皇帝陛下之問!115.第115章 將軍大恩,小人沒齒難忘!第24章 殺人好!第347章 大王是說看他來日鬧一鬧?第262章 蘇李兩門,不分你我,一榮俱榮,一第51章 貴客自然吃好茶第57章 願為將軍效死第78章 就叫李雲龍吧!”第340章 天下要變,變吧變吧第340章 天下要變,變吧變吧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242章 豈敢如此膽大包天?第124章 寢他皮囊,吃他爛肉!第342章 宋軍逃了,宋軍逃了!110.第110章 那就先剿一剿嘛第129章 將軍!一定要殺光他們!第246章 天佑大遼,天佑大遼!第253章 得辦,得辦好!第251章 走走走,快快快,往北去,去燕京!第193章 延州鄉勇潑韓五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345章 希尹來了,兄弟們,他來了!第8章 二郎啊,你當聽都頭的話語纔是第220章 我兒,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第120章 先見童樞密!第325章 開府,開琅琊郡王府!第73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待我思慮一二第339章 都是自家人了!第219章 子卿,聽你的就是!第243章 莫不當真是天要亡我大遼?第99章 好軍將啊!第43章 這廝要逃!第181章 無卵之輩,也充好漢!第147章 尿了第320章 改元靖康!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252章 此乃我大金皇帝陛下之問!第64章 蘇武,你不得好死!第94章 我當親自去先登!第221章 得遇蘇學士,赴死又何妨!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98章 人中豪傑也!第4章 獵虎?虎在何處呢?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37章 這都是怎麼回事?第142章 末將這就去擊鼓聚兵第334章 大勝啊,定要大勝!第123章 已是精銳,可當大用也第341章 此番,同死!103.第103章 嘿嘿,我就是個遼人!第124章 寢他皮囊,吃他爛肉!第145章 當是死了。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第85章 此番奔的是好前程第281章 陛下放心,我還能勝第139章 但凡近前,全部斬殺!第219章 子卿,聽你的就是!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164章 悍勇敢死又如何?前赴後繼又如何?十萬之眾又如何?第42章 敵襲,敵襲!第1章 什麼?讓我去打虎?第304章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第148章 好戲就要上演了,定是教你大開眼界第180章 將軍救我命也!第215章 學士果真不羈之人也!有先賢之風!
第152章 老天著實不公!第216章 復漢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第63章 再來!第219章 子卿,聽你的就是!112.第112章 他蘇武是哪個鳥廝?115.第115章 將軍大恩,小人沒齒難忘!104.第104章 你小子,當真不懂?第263章 夫君想什麼呢?第193章 延州鄉勇潑韓五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196章 原來是我同道中人第49章 哥哥教我第183章 驚煞我也!第348章 誅殺國賊!第14章 他媽婢也第71章 當真滅得此賊?第232章 難怪學士深得聖寵第240章 隨陛下遷西京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第265章 大獲全勝 事事謀成第58章 容我再思慮,再思慮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156章 你準備如何誅殺?第14章 他媽婢也第252章 此乃我大金皇帝陛下之問!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288章 河西,大同第345章 希尹來了,兄弟們,他來了!第42章 敵襲,敵襲!第252章 此乃我大金皇帝陛下之問!115.第115章 將軍大恩,小人沒齒難忘!第24章 殺人好!第347章 大王是說看他來日鬧一鬧?第262章 蘇李兩門,不分你我,一榮俱榮,一第51章 貴客自然吃好茶第57章 願為將軍效死第78章 就叫李雲龍吧!”第340章 天下要變,變吧變吧第340章 天下要變,變吧變吧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242章 豈敢如此膽大包天?第124章 寢他皮囊,吃他爛肉!第342章 宋軍逃了,宋軍逃了!110.第110章 那就先剿一剿嘛第129章 將軍!一定要殺光他們!第246章 天佑大遼,天佑大遼!第253章 得辦,得辦好!第251章 走走走,快快快,往北去,去燕京!第193章 延州鄉勇潑韓五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345章 希尹來了,兄弟們,他來了!第8章 二郎啊,你當聽都頭的話語纔是第220章 我兒,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第120章 先見童樞密!第325章 開府,開琅琊郡王府!第73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待我思慮一二第339章 都是自家人了!第219章 子卿,聽你的就是!第243章 莫不當真是天要亡我大遼?第99章 好軍將啊!第43章 這廝要逃!第181章 無卵之輩,也充好漢!第147章 尿了第320章 改元靖康!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252章 此乃我大金皇帝陛下之問!第64章 蘇武,你不得好死!第94章 我當親自去先登!第221章 得遇蘇學士,赴死又何妨!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98章 人中豪傑也!第4章 獵虎?虎在何處呢?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37章 這都是怎麼回事?第142章 末將這就去擊鼓聚兵第334章 大勝啊,定要大勝!第123章 已是精銳,可當大用也第341章 此番,同死!103.第103章 嘿嘿,我就是個遼人!第124章 寢他皮囊,吃他爛肉!第145章 當是死了。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第85章 此番奔的是好前程第281章 陛下放心,我還能勝第139章 但凡近前,全部斬殺!第219章 子卿,聽你的就是!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164章 悍勇敢死又如何?前赴後繼又如何?十萬之眾又如何?第42章 敵襲,敵襲!第1章 什麼?讓我去打虎?第304章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第148章 好戲就要上演了,定是教你大開眼界第180章 將軍救我命也!第215章 學士果真不羈之人也!有先賢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