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大勝啊,定要大勝!

快馬從大同直奔興慶府,傳遞軍令,要興慶府之兵派遊騎往北去尋耶律大石,有蘇武一封書信同去。

也有具體的路線,一路直往舊遼西北招討司,就是後世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正西。

一路往阻卜大王府,這是昔日遼人封的草原阻卜大王所在之處,遼人在草原上倒是封了不少大王。

阻卜大王府在西北招討司以西。

再有一路去杭愛山脈沿線去找。

這三路,從河套往北,都不算很遠,近的不過八九百里,遠的也是一千五六百里。

這些路線,都是蘇武深思熟慮過的,耶律大石要往西去,一定會經過這些治所之地,因爲這裡有錢糧馬匹人丁聚集,這些地方對契丹人都算友好……

草原各部,如今是人人自危,對於宋人,他們也並沒有了什麼敵意,幾路快騎往北去尋人,並不會有什麼危險,乃至花錢還能買到補給以及僱到嚮導。

也是草原近處的諸部,此時定然也知道了党項人被宋人所滅,党項人昔日勢力很大,草原部落也不敢得罪,來了宋人,更不會得罪了去。

真說起來,宋人佔據了河套與河西,控制了陰山南北之地,如今還真就是他們的鄰居了。

一旦來日女真真的把草原一統,宋人再入草原,那可就危險重重。

蘇武有一封信謄抄了幾份,把耶律大石尋回來,許真是解此草原之局的鑰匙一般。

蘇武在做什麼?

自是在操訓騎兵,每日必然出城去看,視察騎兵諸部,此番騎兵之數,四萬五千左右,一百多個營。

重騎在萬餘,輕騎三萬多!

還得加緊,沒有那麼時間了,不論尋不尋得到耶律大石,一個半月之內,蘇武一定要出發往北。

蘇武也在輿圖面前猶豫,是從燕雲往北,還是從河套往北,乃至從河西往北……

許貫忠在旁出謀劃策:“史書上下幾千年,大王,如今之事,不過皆是祖宗之事也!”

蘇武看着輿圖並不轉頭,只問:“你的意思是?”

許貫忠慢慢來言:“昔日,漢擊匈奴也好,唐擊突厥也罷,真說起來,主要戰場都在西邊,當然,東邊自也重要,燕雲大同之地,皆是重中之重,但自古經略之事,定要先控制西邊,乃至控制西域,何也?斷絕貿易之往來也!”

這話,吳用在聽,但他多少有些插不上嘴。

蘇武點頭來:“是這個道理,女真起於東方,家也在東方,自越是西邊,女真越是鞭長莫及,而我大宋,橫貫東西數千裡,從哪裡出北,補給都比女真容易……”

有時候,優勢劣勢,只看什麼角度。

中原王朝邊境線如此之長,若是在防守方,那自是容易腹背受敵,顧此失彼。

但若成了進攻方,那就可以四面出擊,處處不遠,反而草原遊牧,纔是幾面難支。

自古漢唐掃北,皆是幾面出擊之法,那時唯一之難,就難在怎麼在偌大的草原之上找到敵軍主力,乃至後來大明掃北,難處也在這裡。

只要大軍當真入草原,只要找到了敵軍主力,就很少有不勝的道理。

蘇武點頭在說:“那就出西,徹底堵截女真向西貿易的可能!”

出西面,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必然能聯絡上耶律大石。

可別以爲女真會就此放過耶律大石,女真後來,也還是組織過遠征軍一直到新疆與中亞去剿耶律大石的,只是效果不理想。

蘇武怎麼都想要耶律大石,既然契丹是中國,蘇武就要契丹,與其讓女真來繼承契丹在草原在中亞的影響力,不如讓大宋來。

契丹在中亞的影響力能有多大?

直到千年之後,許多中亞國家,乃至東歐國家,比如俄羅斯之類,依舊把中國叫做“契丹”,音節。

這與草原諸部還有西域諸國有關係,便也是他們,早已不聞大宋,只聞契丹,大唐之後,就是契丹,人都長得一個樣,不免契丹在他們看來,纔是大唐的繼承人,契丹強橫之時,也着實是強。

這與耶律大石也有關係,是耶律大石在中亞西亞建立的強橫一時的西遼大帝國,耶律大石也代表了契丹。

但人家分不清楚耶律大石這個契丹與中國之間的區別,耶律大石就是中國,契丹不免就是中國!

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興許耶律大石,是一個極好的盟友,至於這個盟友最終走向何方,那可再說。

但眼前,只要尋到耶律大石,定然就是極大的助力。

騎兵在正經操訓,主要操訓的就是馬術,陣型與隊列!

燕雲之事,自也都在忙,所有百姓,都在給燕王殿下種地。

乃至滄州也在忙,必須要把運河開出來,要讓運河能從山東過滄州直接入燕雲,進延芳澱,到達燕京附近。

不免也有兩個地名,南北通州,南通州與北通州。

這大工程,交給李迒,花錢幹,來日怎麼收回成本,自不必言,過路費。

大宋而今,人口已經到達了農耕文明的極限,給錢幹活,有的是人,特別是河北之地,哪怕經過了一番肆虐,依舊有的是勞動力。

大幹快乾,這是長久之計,許來日真與女真對峙經年,那這就是命脈,滄州本就有許多河流故道,燕京東南,是巨大的水澱溼地,幹起來不難。

乃至昔日遼宋邊境,河道兩邊,人工種植的廣袤的荊棘叢林,也要移除,先燒再挖,燒是燒不盡的,不是說林子燒了就全部沒了,燒完那些樹幹依舊還會在那裡,還得再砍伐再挖……

也是大工程,給錢!

燕王府裡,一道一道的命令不斷再出。

還有燕雲北邊,修葺城池關隘,也要人手,只管往京東與河北河東去僱傭,燕王真給錢,連盤纏路費都給,連糧食都沿路準備好。

滄州出海口要建造大海港……這事交給盧俊義,要讓江南兩浙乃至荊湖南北路之糧食,源源不斷往北來。

蘇武還要與朝堂上書,要推薦幾個官員往廣州去泉州去,特別是泉州。

此時此刻的泉州,那已然不是大宋的泉州了,外國海商勢力極大,乃至幾乎買下了泉州半座城池,有那已經紮根幾代人的外國商人,更已經開始在泉州當官當吏了。

其中最出名的是姓蒲的一家,那幾乎就是泉州的土皇帝一般。

這家人,在南宋滅亡之時,做下的事更是罄竹難書,南宋的皇族被蒙古人追趕着退到泉州的時候,他們直接關閉泉州城門,還幫着蒙古人追殺南宋皇族,如此立功,得蒙古人看重。

在有元一朝,從此泉州就成了這蒲氏的地盤,他們這泉州之地,壟斷貿易,殺戮百姓,反倒讓福建本地人成了奴隸。

直到朱元璋立明,才把這蒲氏一族徹底清理,把蒲氏的祖宗都挖出來鞭屍,乃至還下旨,福建蒲姓,世世代代不可科舉。

也是一直以來,大宋的朝廷不在意海上之事,泉州又山高皇帝遠,才讓這些胡商坐大。

乃至此時此刻,諸般教派都在泉州紮根,從祆教景教,到婆羅門與清真,應有盡有,千百年後的泉州,依舊可以看到這些教派的教堂寺廟之類的遺蹟。

許多教派,也有在往內地滲透的趨勢,乃至大宋朝諸般教派之亂,不能不說其中也有影響。

泉州的胡人,那已然是數萬之多,廣州次之。

所謂馬可波羅後來寫的刺桐港遍地是黃金,就是此處。

蘇武既是知道此事,且他此時又格外在意海貿之事,那自然就要下手。

推薦官員去泉州,乃至還要帶兵丁去,說來說去,當還是盧俊義,刺桐港不能用中原之法,就得來硬的。

陸地上要硬,乃至強取豪奪,海上更要硬,要建立一個新秩序出來。

還有一點,蘇武記得盧俊義說過,建造大海船,還是廣州泉州那邊建的好。

那就直白一點,就把泉州控制住。

昔日那些水軍,自也可以一用,只管讓盧俊義去用。

盧俊義倒也不要什麼大官,就提舉泉州市舶司。

蘇武還要海船做什麼?

此時輿圖上的,都是西邊的戰略,東邊的戰略還沒有,蘇武眼睛盯着渤海,誰說渡海作戰在這個時代不現實?

從漢朝起,大軍從就渤海渡去三韓之地,去那朝鮮半島。

到得不遠之後的元朝,蒙古人都知道渡海去打日本。

而今蘇武,又怎麼不能真正大軍渡渤海去?一旦女真大軍南下,便讓精銳之兵從鴨綠江登陸,直插女真老巢。

大戰略,都在蘇武心中慢慢成型,加強燕雲城池關隘之防線,從河套入草原去與女真對峙,壓縮女真的空間,渡渤海去抄女真老家。

用錢用物用人數,堆也要把女真堆死去。

這纔是蘇武一直秉持的戰爭最正確的運營思路。

還有極爲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蘇武的馬得趕緊走了,燕雲是不可能養得起的,也養不了,得趕緊往河套去,那裡才養得了這十數萬匹馬。

既然大戰略已然定下,那自是蘇武一道一道公文奏疏去發。

蘇武在說,宗穎提筆在忙。

許貫忠與吳用等人在旁查遺補缺。

物資更要不斷運來,糧草爲最,人員也在不斷遷徙,昔日在東平府外的那些作坊與工匠,也要遷徙來大部分。

那邊再擴充再招人,這邊也要建起來,再擴大。

凌振先不來,因爲東平府交通便利,乃至京東兩路之內,礦產豐富且都有開採。

蘇武在打造雙大本營,乃至再往後,燕京興許纔是真正的大本營。

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軍將家屬。

程霽月帶着孟玉樓也來了,這是搬家。

孟玉樓自還經營正店,燕雲之內律法依舊,尋常商戶是不能釀酒的,正店的牌子,可以分出去,但一定讓孟玉樓來壟斷源頭。

控制整個燕雲的釀酒,這是一筆極大的進項,不可小覷,其中之暴利,幾近鹽鐵,甚至有時候可超鹽鐵。

東平府的正店,暫時交給冬歡打理,便也是東平府的那個孟娘正店,與孟玉樓之後要掌管的生意來比,不過九牛一毛,因爲京東兩路,壟斷不了。

程霽月真來了,挺着大肚子來的,她本生產完之後再來,卻是非要此時此刻來聚。

也好在一路官道都很平坦,乃至還可以走一部分水路,不算如何顛簸。

蘇武在王府裡見到程小娘的時候,不免也有埋怨:“何以這般還趕遠路來?”

程霽月幽幽一語:“妾身想着,無論如何,也當讓夫君先見孩兒一面再出徵……”便是這一語來,蘇武埋怨的話語也都堵住了,卻又說:“出征之日已然定下,倒也不知……來不來得及……”

這話不假,頭前早有會議,出征的日子,已然也只有二十來天了。

“妾身知道,進城之時問過了,許來得及……”程小娘臉上自有委屈。

緊趕慢趕,卻還是趕了一個未知數。

何以有這般執念?自也是想着,當生個兒子吧?也好讓蘇武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有兒子了……

世事無常,其他的,不敢多想,一想不免心慌難安……

蘇武嘆息:“唉……先去歇着,好生歇着,我這裡事多,稍後派個人去尋你兄長,讓他來看看你……”

蘇武實在是忙,但其實程浩也忙得緊,但再怎麼說,也當趕緊來看看妹妹……

程霽月自還是滿臉委屈,但並不多言,輕輕嗯了一聲,邁步往王府後宅去。

也只看得這前院裡,來來去去,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出征在即,騎兵四萬五,馬匹十數萬,工程量只能用“浩大”來形容。

自也要與東京上奏,將要出征之類,什麼時日,路線如何,要達到什麼目的……

東京城內,天子龍亭,新人有程萬里、劉延慶、李綱、秦檜。

舊人也有,白時中與李邦彥暫時還在,王黼身體好,命也好,被及時尋來了……

樑師成,卻死了,不是死在去路上,被追上死在回來的路上,一時激動之下,連日快走,一病就死。

這個時代的人,真就是一病就死,年紀大了更是如此。

倒是趙佶身邊,也還有宦官老人,賈祥,算是中青一代,此時伺候在旁,也深受趙佶信任,乃至此人還有點本事,造作之本事,建築學。

議事。

議的就是蘇武出征之事,也還議樞密院奏來的那些功賞之事,自也就是蘇武從燕京送來的……

天子在說:“樞密院奏上的那些,朕粗略翻了一下,無甚不妥,就按此辦理……”

劉延慶只管點頭:“遵旨!”

“也說這出征,往西出徵,是否有捨近求遠之嫌?蘇卿的奏疏,朕倒是仔細看了,其中道理自都是不差,但此般多少有些……當然,朕不是對蘇卿有何質疑,把諸位召來此處,便是議一議此事,既然有強軍在手,何必捨近求遠,不若就出燕雲往北,與女真來戰,進可攻退可守,豈不更省時省力?如此也可把女真主力之軍困在遼東之地難出草原,豈不妙哉?”

天子一邊說着,一邊左右去看……

程萬里立馬皺眉看了看劉延慶。

劉延慶豈能不說:“陛下,女真騎兵之勇,輕易不好與之對壘,所以,蘇相公纔有此策,此穩妥之策也。若是輕易出擊決戰,就怕一戰不勝,反而大傷元氣!”

程萬里便也來言:“是啊,子卿養出這些騎兵着實不易,我大宋騎兵本就少,馬匹更也難以補充,如此西出草原,若是順利,還真可有那麼補充之處,來日許決戰就是容易之事!”

天子又看去人,先看王黼,王黼不言,再看李綱秦檜,自也不言,乃至還看了看賈祥,賈祥更是一點都不懂。

天子點點頭:“嗯,既然二位愛卿都是此意,那當是萬無一失,就按此來辦就是!錢糧用度,能支援的就多支援一些,公文來去,自也要大開方便……速速去回吧……”

衆人自是起身遵旨而去。

卻是不得多久,那王黼去而復返,與賈祥一起隨在天子身邊。

王黼現在是什麼官?名義上是尚書右丞,其實沒什麼權柄在手,中書門下的權柄,自是在程萬里手中握着。

此時再回來,王黼自也有話說:“陛下,剛纔臣是有話語想說的……只是一時還未想定……”

天子笑了笑:“無外人,你自說說看……”

王黼還看了一眼賈祥,倒是還真避他,只管開口:“臣也覺得從燕雲出塞,纔是妙計!”

“何也?”天子問道。

“陛下,蘇相公說要與女真在草原上爭奪一二,但真說起來,自古中原正統,哪怕漢唐,何曾真正掌控過草原?此舉,就怕大軍去時有,大軍回時無,總不能在草原上長久駐軍吧?那着實不可能……所以,並出燕雲,纔是正理,且也有圍魏救趙之能,亦如陛下所言,只要大軍出了燕雲往北,女真之兵,豈敢再去草原?”

王黼慢慢說着,一面是他真與天子有相同的想法,二來,便是他知道如何來哄天子趙佶,手拿把掐,那就是隻管把天子來誇,天子說什麼就認什麼,哪怕說得不對,也找出依據來證明天子說得對。

這是王黼的爲官之道。

天子嘆一口氣去,只道:“蘇卿還能比你我不懂軍事?”

“陛下,臣自不是此意,萬萬不是。臣是說人嘛,總有不察之處,哪裡有人一輩子事事都對的?都是爲國爲社稷,查遺補缺罷了……”

王黼好似在試探什麼。

“你總不會是要說蘇卿故意如此捨近求遠?”天子陡然如此一問。

便把王黼嚇得一跳,而今這朝堂誰是大哥?王黼豈能不知,那燕王殿下豈是能胡亂去說的?

王黼連連躬身:“陛下,臣無此意,萬萬無有此意,臣只說許是蘇相公此番謀差了一步,興許……蘇相公還有深意臣不知……”

天子忽然把視線從那艮嶽移向了王黼,輕聲一語:“你怕什麼?”

“啊?臣惶恐……”王黼好似得到了自己試探的結果,在說惶恐,卻是臉上微微有笑。

天子忽然也笑……

笑着把視線再移開,再去看那艮嶽。

一時卻又無言。

許久之後,天子轉過頭來,唏噓一語:“許昔日,那不孝子也有迫不得已無奈之處啊……”

王黼頭腦風暴,無奈之處?哪一處無奈?

囚禁父親無奈?那自不能,那是主動所爲,有意如此。

把他王黼等人清理出朝堂是無奈?那不是新君登基的常規操作嗎?

那什麼是無奈?對蘇武下手是無奈?

這許真是無奈,一個領兵大帥,幾乎全國所有強軍皆在他手……

王黼正想到這裡,就聽天子再是一言:“你說,蘇卿爲國何等忠義?而今朝堂內外府庫,幾近一空,昔日伐党項,諸路州府糧草早已不濟,這事還是你經手在辦,你清楚非常,但他卻還能大軍來去馳騁,乃至從興慶府直去大同,多少里路?西北各部人馬無不跟隨,就是那主帥老種,也不曾說什麼詬病之言……此時此刻,又要四五萬騎兵出征,十幾萬匹馬啊……蘇卿生財有道,爾等着實不可比也……國之棟樑!”

王黼豈還能聽不懂?

原先是來不及想,諸事連連在變,一時女真圍城,一時朝堂動盪,哪裡還有心思去想這些?

此時去想,豈不駭人?

此時此刻,朝廷府庫,都要窮死了,蘇武說出徵就出徵了,也不找朝廷真要什麼糧草度支……

且還養着兵呢,什麼京東兵,什麼燕雲兵……

哪裡還有朝廷什麼事?

“陛下……”

“嗯?你自慚形穢了?”天子在問。

“陛下……許昔日那誰……那人,真有迫不得已之無奈……”王黼這幾句話,組織了三次。

“許是吧……”天子嘆息着,只看艮嶽,那艮嶽上自也有不少人影在忙,修葺一二,許如蘇武說的,稍稍修葺一下,更顯幾分自然之美。

只可惜,昔日那鶴飛鹿鳴,真是一聲也無,更不用說那些魚翔淺底,走獸馳騁,更是全無蹤影。

王黼不言了……他聽懂了,卻是無奈何……

更也知道,天子此時此刻,也是無奈何,所以只有嘆息……

那那……

那是不是有可奈何之處?

王黼皺眉不止,一時只覺無能爲力。

卻看天子,忽然起身:“大勝啊,定要大勝!”

王黼陡然心中一驚!

許……那蘇武,一場大敗,一敗塗地了……自是士氣人心皆失……如此……

不敢想,不能這麼想……

王黼卻還是要多想,真能敗嗎?天子當真有這般期待?這可是家國興衰之大事,這個價碼,真值得嗎?

這倒也不是什麼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如此,漢之劉邦如何?那什麼蕭何如何?那什麼韓信如何?

也是太祖如何?陳橋兵變之後,黃袍在身,一杯酒就把兵權全收……那些隨着太宗提着腦袋乾的兄弟們如何?

想來想去,王黼能想明白這個動機,天子無情!

就是王黼還是不敢置信……真可以這麼個價碼?

不免想起那日,女真圍城,這偌大的汴京城,當面這位天子說不要就不要了……

也想起隨天子逃跑路上聽來的事,說那新皇帝趙桓,幾千萬的錢財送給女真不說,便是那太原到河間三座重鎮,說割讓就割讓了……

燕雲十六州更不必說,那自也說送就送了。

王黼此時此刻才懂,原來天下在天子心中,不過是這個價碼……

那都想通了,天子許真期待那蘇武有一場一敗塗地……

如此,萬事皆了,偌大江山,無數英才,着實不缺這一點。

天子許也不會真對兵敗的蘇武如何問罪,亦或如何要打要殺,只要蘇武不再是那自給自足的一方巨擘……

兵馬軍將還有,西北老種小種,眼前劉延慶,乃至劉光世……

王黼沉默了許久,腦海中風暴無數,他終於開口一語:“自當大勝!”

“是啊,蘇卿何其善戰,自當大勝……”天子起了身,慢慢走,回延福宮去。

王黼,站定,眉頭皺鬆來去,難怪頭前天子說那一番話,原來是天子想讓蘇武與女真速速決戰?

顯然不成……蘇武何等謹慎……程萬里與劉延慶之輩,那自與蘇武一條心去……

唉……

王黼嘆息着……想着……也想試着謀一謀……

既然天子開得出這個價碼,豈不也是王黼晉級之路?

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207章 你管我睡哪裡!第88章 此去,百死無悔!117.第117章 將軍在上,受小人一拜(為盟主“暮流清溪一葉舟”加更)第70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344章 衝上去,莫要讓女真人跑脫了!第239章 大事不好,餘睹叛國去也!第207章 你管我睡哪裡!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第304章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116.第116章 差充京東兩路兵馬副總管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328章 這蘇武,好似真有請罪之意啊?第47章 記你一功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334章 大勝啊,定要大勝!第36章 又是那蘇武?第123章 已是精銳,可當大用也第147章 尿了第302章 殺啊殺啊,阿爺多殺!第90章 都監,追是不追?第311章 蘇卿何在?蘇卿何在?第86章 倒也好耍弄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103.第103章 嘿嘿,我就是個遼人!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135章 從今往後,天下何人不識你我?第214章 諸位在上,莫怪莫怪!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340章 天下要變,變吧變吧第92章 不救著實可惜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98章 人中豪傑也!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第172章 將軍真乃是軍中及時雨也!第57章 願為將軍效死第64章 蘇武,你不得好死!第225章 天下軍漢是一家!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146章 妙妙妙,妙計也!第197章 今日撥亂,正是吾輩!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332章 在下大名趙構!小字德基。第41章 兄弟,料事如神吶第336章 對,大唐,我們就是大唐!第177章 錢糧之處,把握在手!第73章 上架感言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3章 真真是個人物!107.第107章 蘇總管已經殺去也!第127章 入陣!蘇將軍入陣!第187章 方臘直娘賊,直娘生方傑!第150章 願納投名狀!114.第114章 萬萬不敢捋蘇將軍虎須!第192章 那就不給,一錢不給。第132章 這不是打發要飯的嗎?第248章 祖宗之業,寧予外賊,不予兄弟?第342章 宋軍逃了,宋軍逃了!第235章 哦我是無師自通第209章 只問,蘇武事何人?第63章 再來!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1章 什麼?讓我去打虎?第234章 哥哥壓我!第17章 他蘇武算個甚麼物什?第42章 敵襲,敵襲!第130章 今夜莫求饒!第87章 我不是文盲!第215章 學士果真不羈之人也!有先賢之風!第346章 尊號曰天可汗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225章 天下軍漢是一家!第33章 林寨主,幸會幸會!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28章 爽快!第339章 都是自家人了!第40章 當真飯桶!飯桶!第56章 就是個甕中捉鱉第14章 他媽婢也第90章 都監,追是不追?第321章 他這是要去何處?第237章 那下官就僭越了第140章 饒我一命,便是榮華富(感謝暮流清溪一葉舟的十萬賞!)第329章 來都來了,哥哥帶你搏富貴!第197章 今日撥亂,正是吾輩!第323章 哎哎哎!毀了毀了毀了第70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247章 再戰,再戰許宋軍就潰了!第230章 君子風範,不外如是!第147章 尿了第220章 我兒,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第87章 我不是文盲!第324章 子卿,你還去東京嗎?第204章 譚相公旗開得勝!第4章 獵虎?虎在何處呢?101.第101章 今夜我來!第75章 合夥生意,一起發財
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207章 你管我睡哪裡!第88章 此去,百死無悔!117.第117章 將軍在上,受小人一拜(為盟主“暮流清溪一葉舟”加更)第70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344章 衝上去,莫要讓女真人跑脫了!第239章 大事不好,餘睹叛國去也!第207章 你管我睡哪裡!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第304章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116.第116章 差充京東兩路兵馬副總管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328章 這蘇武,好似真有請罪之意啊?第47章 記你一功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334章 大勝啊,定要大勝!第36章 又是那蘇武?第123章 已是精銳,可當大用也第147章 尿了第302章 殺啊殺啊,阿爺多殺!第90章 都監,追是不追?第311章 蘇卿何在?蘇卿何在?第86章 倒也好耍弄109.第109章 你來與朕說103.第103章 嘿嘿,我就是個遼人!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135章 從今往後,天下何人不識你我?第214章 諸位在上,莫怪莫怪!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340章 天下要變,變吧變吧第92章 不救著實可惜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98章 人中豪傑也!第184章 這般之數,如何好與朝廷交代?第172章 將軍真乃是軍中及時雨也!第57章 願為將軍效死第64章 蘇武,你不得好死!第225章 天下軍漢是一家!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146章 妙妙妙,妙計也!第197章 今日撥亂,正是吾輩!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332章 在下大名趙構!小字德基。第41章 兄弟,料事如神吶第336章 對,大唐,我們就是大唐!第177章 錢糧之處,把握在手!第73章 上架感言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3章 真真是個人物!107.第107章 蘇總管已經殺去也!第127章 入陣!蘇將軍入陣!第187章 方臘直娘賊,直娘生方傑!第150章 願納投名狀!114.第114章 萬萬不敢捋蘇將軍虎須!第192章 那就不給,一錢不給。第132章 這不是打發要飯的嗎?第248章 祖宗之業,寧予外賊,不予兄弟?第342章 宋軍逃了,宋軍逃了!第235章 哦我是無師自通第209章 只問,蘇武事何人?第63章 再來!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158章 命懸一線,且看你如何求生?第1章 什麼?讓我去打虎?第234章 哥哥壓我!第17章 他蘇武算個甚麼物什?第42章 敵襲,敵襲!第130章 今夜莫求饒!第87章 我不是文盲!第215章 學士果真不羈之人也!有先賢之風!第346章 尊號曰天可汗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225章 天下軍漢是一家!第33章 林寨主,幸會幸會!第153章 展我天朝上國之威勢!第28章 爽快!第339章 都是自家人了!第40章 當真飯桶!飯桶!第56章 就是個甕中捉鱉第14章 他媽婢也第90章 都監,追是不追?第321章 他這是要去何處?第237章 那下官就僭越了第140章 饒我一命,便是榮華富(感謝暮流清溪一葉舟的十萬賞!)第329章 來都來了,哥哥帶你搏富貴!第197章 今日撥亂,正是吾輩!第323章 哎哎哎!毀了毀了毀了第70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247章 再戰,再戰許宋軍就潰了!第230章 君子風範,不外如是!第147章 尿了第220章 我兒,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第87章 我不是文盲!第324章 子卿,你還去東京嗎?第204章 譚相公旗開得勝!第4章 獵虎?虎在何處呢?101.第101章 今夜我來!第75章 合夥生意,一起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