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

這一晚,劉安小醉。

次日,就連劉安都要開始齋戒,畢竟面子活是要給到了。

齋戒,幾位來自京兆大寺的高僧非常擔心這位安平候劉安受不住,七天時間每天只有清水與幹餅,而且還不管飽。

所以,幾位高僧特意安排了一個獨院給劉安。

若是開個小竈什麼的,不至於被人發現。

齋戒的第二天,呂龜祥來了。

“怎麼樣?”呂龜祥往劉安身邊一坐,拿起劉安的茶壺就給自己倒了杯茶:“恩,茶不錯,看來這不是磨成茶粉也能喝。”

劉安一伸手,從炕桌下面抽出一個盒子遞了過去。

呂龜祥打開只看了一眼又給推回去了:“我這種年齡少吃一口餓不死,這應該是京兆府鄧家糕點鋪子的貴妃酥和靈沙臛,相傳當年這鄧家可是給虢國夫人府上作過廚子的。”

劉安說道:“這是悲毅大師給我的。”

“嘿,這老和尚倒有心。”

呂龜祥沒等劉安接話就直接說道:“那天,談好了?”

“談好了,但這事不好辦,北邊要打草原各部,南邊要打吐番各部。在玉門往東幾十裡有一座鏡鐵山,上上等鐵礦石無數。西州與青蕃出錢、出人、出力。我們出工匠,我拿四成,他們分六成。”

“然後呢?”

“我想移民一千戶,再駐軍至少五千,行嗎?”

呂龜祥輕輕一拍大腿:“行啊,怎麼不行了。這事你不管了,我們幫你辦,別說一千戶,只要守住了河西,商路一開財源滾滾,鐵坊一建黃金萬兩。三千戶也會有人去,留在這裡守着荒地,不如掙個富貴。”

劉安還是不太放心:“朝廷那邊?”

“管那些只知道自己吃飽不餓的貨色幹什麼,靠人力耕種一戶十畝已經累到直不起腰,可若有牛馬,那怕是西州人宰殺當肉吃的下等馬,有一匹馬加上好犁,水車,一戶五十畝也能撐得住。”

“你說,田就這麼多,我這當個官,去什麼地方找地來給沒田的人分?”

“移,只要鐵礦一開,鐵坊生火,五千戶也沒問題。正好,駐軍五千,隨軍五千戶。尋常的人還不讓去呢。”

呂龜祥去移民這事信心十足。

窮則生變。

京兆的關中平原是魚米之鄉,但往北呢,往西呢,比起京兆就差的多了。

更不用說永興軍路、涇井路,他們管轄的地方有大量的因爲沒有水而荒蕪的田地,打井也是有極限的,都苦,都窮。

在呂龜祥與劉安閒聊的時候,距離他們百里之外。

這裡叫宜祿縣、老店鎮、十八里溝,放在後世的這裡屬於長武,這裡是當年太子扶蘇和蒙恬大將軍屯兵之地。

此時,這時是歸屬永興軍中新平郡,位置上卻是永興軍路、秦鳳路、涇井路的交界處。

窮。

有多窮。

一家人守着三畝薄田,等天吃飯。

雨水好點,收成好點。雨水差點,收成差點。可無論是收成好壞,野菜不能少。

一個男人,身高七尺五寸,站在那裡如同一座移動的鐵塔,黝黑的皮膚,那手臂上的健子肉棱角分明,一雙眼睛不怒自威。

白四狗子。

這是他離家前的名字。

窮。

就是因爲窮,他離家了,然後被當作流民編入了京兆廂軍,後因爲能打被挑入了汴梁京營,再進三衙步軍司,成爲一名禁軍伍長。

一年前開始學寫字,因爲他是受命隨船南下去尋找胡椒的禁軍士兵之一。

廣州城,他砍過帶私兵逃稅反抗的大食商人。

占城。

他北上砍過瞿越比景城一將軍的腦袋,西去砍過一城寨叛軍的貴族,南下掃平占城王國不服王化的山匪亂賊。

帶着一身的傷在兩個月前坐上往汴梁運麻料的船,作爲回鄉探親的第一批士兵。

兩個月過去了,傷也好了,這一路坐船人也養的有些微胖。

終於,他又一次站在處當年他回首落淚土嶺上。

七年了,當年的少年已經成人。

“什麼人?”幾個巡山的村丁拿着木杆矛圍了上來,但都沒有將矛對準他,畢竟這位還帶着一個婆娘兩個女娃子。大大小小帶着十幾個包袱。

男人看了看四周,突然手臂一抖,一把精鋼方口長刀亮了出來。

就這口刀。

識貨的人一定會說,放在京兆,五貫錢你買不走。

巡山的村丁見到刀瞬間就緊張了。

“哈哈哈!三狗、驢蛋子、狗剩子,哈哈哈!”男人笑的極狂,笑着笑着淚就涌出來了:“我,我是四狗子。”鐵塔一般的漢子象個孩子一樣泣不成聲。

七年,白家老四離家七年,沒有一點音訊。

是死是活無人知曉。

白家。

白老漢四十九,看起來象七十歲的人,佝僂着身子坐在屋外編筐,白母四十五,在牀上病着,身體虛下不來牀。

白家老大跟着縣令去打西番賊兵。

老二的婆娘因爲家裡窮,跑了,白家老二跟着商隊去靈州,多少能掙些錢回來。

老三跌破了,守着家裡三畝薄田,婆娘瘦的象根柴。

“爹爹在上,兒不孝,給爹爹磕頭。”

白老漢愣在當場,這長相依稀象自家娃子,可這一開口不是,咱家娃子講不出這縣裡讀書人的味。

“爹,兒在外讀了書,娶妻納妾,非不想歸家,無奈軍令如山。今得大帥恩典兒纔可歸鄉省親。”一個粗人,硬是在占城變成了讀書人,這事,也只有劉安幹得出來。

強制讀書,不讀書不讓出任務,不讓上戰場。

“兒有大名了,兒立下軍功,大帥賜名白海峰,取名兒立功之地,海雲峰。”

白海峰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白老漢這纔信了,這回來的壯漢是自己的兒子,親兒子。

當晚,白海峰帶着自己的婆娘,來自新羅的婆娘在村裡挨家挨戶的磕頭、送禮。感謝他們在自己離家這些日子照顧父母。

而兩個倭女妾室,新羅婆娘可是學過漢禮的,硬是沒讓跟着。

這磕頭是苦活,可卻代表地位。

一個妾,還沒有資格隨家主磕頭,更沒有資格在祠堂門外磕頭的,更何況還是倭妾。

入夜,這平時捨不得點的油燈也給點上了。

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一五七節 好貴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三四六節 給天下一份安寧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二十四節 婚前教育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一三八節 來自劉安的蜜糖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零八節 劉安拜師 下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九十三節 效仿白娘子第六十三節 斷箭爲盟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三四一節 宋越之戰 上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五十五節 有一個郎中第二九六節 宮中秘聞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四三七節 下馬威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一一二節 買幽州,好可笑第四零六節 醉酒後的生意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八七節 傳承的力量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一三九節 只有三行的戰報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二八八節 村長的獻策書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二五零節 攻城也是談判的方式第十九節 各懷心思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三七八節 天下第一舞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三四九節 安平侯府令牌的待遇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一二五節 生死鬥 上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一三四節 終於不歪樓了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一四零節 賞他幾十錢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着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一六九節 可惡的六姑娘第三五八節 會有地震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
第四一七節 老渤海城第六十七節 真的也摻假第一五七節 好貴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三四六節 給天下一份安寧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二十四節 婚前教育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九十七節 以毒攻毒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一三八節 來自劉安的蜜糖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零八節 劉安拜師 下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九十三節 效仿白娘子第六十三節 斷箭爲盟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三四一節 宋越之戰 上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五十五節 有一個郎中第二九六節 宮中秘聞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四三七節 下馬威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一一二節 買幽州,好可笑第四零六節 醉酒後的生意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八七節 傳承的力量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一三九節 只有三行的戰報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二零六節 真正的初戰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二八八節 村長的獻策書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二五零節 攻城也是談判的方式第十九節 各懷心思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三七八節 天下第一舞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三十六節 萬死不辭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症第三四九節 安平侯府令牌的待遇第一二七節 生死鬥 下第二零一節 這不要臉的第一二五節 生死鬥 上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三零七節 第一次的九人會議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一三四節 終於不歪樓了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一四零節 賞他幾十錢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三六五節 一個瘋狂的念頭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着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一六九節 可惡的六姑娘第三五八節 會有地震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