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

李沆纔不在乎被彈劾,被誰彈劾,被彈劾什麼罪名呢。

他在朝爲官多年,若真的細細計算一下,李沆這一生彈劾他的正式公文有幾百份之多,就算說有千份彈劾也不算是誇張。

不就是被彈劾嘛。

除了這次給劉安定的罪名有點狠之外,但李沆觀察劉承珪信中的用詞,大概也明白皇帝的態度,但皇帝卻不能替劉安與自己的兒子趙佑說話,所以等劉安回來自辯。

而劉安也很還不錯,要求立即開朝會。

若是那些彈劾劉安的人早有串連,早開晚開都一樣,若是他們還沒有擰成一股繩,那麼劉安要求立即開朝會,這已經佔了先機。

皇帝一直在等劉安回來,他相信劉安可以解決朝堂上的彈劾。

彈劾劉安他可以保。

但彈劾他的兒子趙佑,他卻無能爲力,一但自己開口反駁,這些臣子就會有一百個理由來指責自己。

參加朝會的最低要求六品官。

皇帝的理由很充分,其他官員還有公務要辦,既然正主到了六品以上朝官來參加就好了。

事實上,皇帝是不想聽那些人瞎吵架。

劉安帶着趙佑來到正殿門前,正殿內已經站了不少人。

正殿門外劉安對趙佑說道:“佑哥兒,你讓他們見識一下你的本事,你表現的夠厲害的話,下次出去還帶着你。”

趙佑站在門口思考了一小會,便對一個小太監吩咐了幾句,這才大步走了正殿。

一進正殿,沒等小人物出來撒野,趙昌言就先出來了:“劉安,老夫且問你。聖人言:君子……”

趙昌言一開口就是一篇長論,足足有一兩千字。

沒有草稿,全憑嘴說,而且說的極是流暢。

這是真功夫,趙昌言的學識可不是白給的,那是真正的名士。

總結下來就一句話,君子有九思,君子有四不,你劉安把趙佑教壞了,別會冒功這是大大的不好。

趙佑那見過這場面,被趙昌言的氣勢嚇的不輕,都躲到了劉安背後了。

劉安一側身,伸手接着趙佑的衣領子就把趙佑提到了自己面前:“懟他,若敗了十天沒點心,若勝有獎勵。”

趙昌言給氣的不輕。

在點心的威脅下,趙佑鼓足勇氣上前一步:“三,三。”

劉安突然吼了一嗓子:“怕什麼?五千西番匪軍包圍你三百護衛的時候也沒見你這麼慫。”

趙佑胸中一團火被點燃,大步上前:“三國志: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魏之曹衝,只有六歲尚可獻策稱象,我已十歲,我亦可。”

皇帝震驚了,驚的扶着御座差一點激動的站起來。

這還是自己的兒子嗎?

好有氣勢。

趙昌言看了一眼劉安,又看了一眼趙佑,點了點頭:“不錯。”

趙佑挺起胸膛:“在這裡,我向衆學士請教,你一問,我一問。”

“行啊!”林特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趙昌言先出來,他不可能,也不敢再派一個小官出來說話,這是對趙昌言的不敬,也是對皇帝的不敬,這事已經上升到大佬級別的對話,小官只能聽着。

劉安,年輕,可權位在那裡放着,林特都不敢說在朝堂之上自己的話語權能蓋過劉安。

林特出列,施禮,然後在殿中看了看,選了正殿門口的一對石墩子,這石墩子的形狀是方底、圓柱、方頂。

林特說道:“就那個墩子吧,佑哥兒可會計算其體積。”

趙昌言當場就翻臉了:“林特,你不配與本宮同殿爲臣。”

不少中立派也臉色不好看,劉安算盲之名整個汴梁城誰不知道,趙佑能在正殿冷靜的與趙昌言對答在羣臣心中已經加了一分。

此時林特在你幹什麼。

劉安只是輕輕一咧嘴,趙佑回頭看了一眼劉安,然後向皇帝施禮:“父親,兒有三種方法計算此墩的體積。”

三,三種。

林特愣住了,他也只知道一種。

呂蒙正站了出來:“無須算,說出來方式即可。”

趙佑向呂蒙正施了一禮:“請呂公指正。”

“恩。”

“第一種,正算法。計算墩子方形的面積加高度就是體積,再以祖氏率計算圓柱體體積,再加上底座的方形體積。”

“第二種,補形法。以墩子整個方形計算一個體積,再計算圓柱體積後,用同等高度正方體積減去,便是補形的體積,以總體積減補形體積即可。”

“第三種,取水淹沒墩子,溢的水倒入量杯,便可知體積。”

呂蒙正心說,林特你這個傻子,劉安算學天下無雙,只是劉安一直在裝傻罷了。不過呂蒙正沒點評,他把向敏中拉了出來:“向相公算學了得,佑哥兒這回答可正確。”

向敏中板着臉,帶着一種蔑視看着林特,卻是對呂蒙正在說話:“呂相公,我以爲完全正確,而且條理清晰,方法得當。”

“哼!”趙昌言冷哼一聲開口說道:“現在輪到佑哥兒問了。”

趙佑馬上開口:“問林公,一縣之地被山洪沖毀數村田地,縣令如何在一個時辰內劃清屬於各家的田地。”

林特瞬間懵逼。

田地是靠田壟爲分塊的,田壟也就是各家田地的分界線。

既然是山洪衝擊,那麼田壟肯定消失不見,縣令怎麼可能一個時辰內劃清,這需要丈量,還需要重築田壟,這不可能。

別說是林特,沒有在基層深入研究過農事的官,不可能回答上來。

皇帝斜眼掃了一眼劉承珪,劉承珪秒懂,立即開口:“林公可能回答?”

林特臉紅了,通紅。

趙昌言說道:“請佑哥兒解答。”

“我去過北方,在河北兩路,西北三路農家住過,民間有一物叫天埂。就是在田間地頭田壟兩端深埋的一根木頭,若是田壟消失,只須按開田地見天埂後拉一根長繩,照繩下重建田壟便可分清各家田地。”

第二十一節 婚前恐懼症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二十七節 挑蓋頭第二四五節 浪哥正在逃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一六零節 論戰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七八節 天下第一舞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一三九節 只有三行的戰報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三八零節 把皇后的禮服也賣了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四六五節 老丈人的兵威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十八節 失算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一八九節 漲二十倍地價都是人情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四一二節 大炮一響 黃金萬兩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三九三節 這礦必須挖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三一七節 一縣令的公文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二八九節 冒血進諫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一二五節 父愛無疆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二九六節 宮中秘聞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一二八節 香料其實挺可怕的第二八九節 冒血進諫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一三七節 氣死了算誰的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一六八節 劉安想擴城第四九七節 大同的異常軍務第二零四節 比壞人更奸第二六七節 金銅礦區有戰鬥第四二五節 自願被流放的官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四五九節 偷偷的賣軍械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三四六節 給天下一份安寧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八十節 劉安要鞠躬盡瘁第十節 放肆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二零八節 劉安拜師 下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六一節 朝辯第五零一節 歸化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
第二十一節 婚前恐懼症第二零九節 佯攻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一二零節 皇帝還是膽小第一零六節 大宋第一臭嘴第二十七節 挑蓋頭第二四五節 浪哥正在逃第二四六節 浪哥的傳說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一六零節 論戰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四七八節 遼軍欠債有很多第三七八節 天下第一舞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一三九節 只有三行的戰報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三八零節 把皇后的禮服也賣了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四八零節 文雅抵抗不了刀劍第四六五節 老丈人的兵威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十八節 失算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一八九節 漲二十倍地價都是人情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四一二節 大炮一響 黃金萬兩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三九三節 這礦必須挖第三二零節 小事無須朝議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三一七節 一縣令的公文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二八九節 冒血進諫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四四四節 劉安跑了第二八零節 聖旨到第一二五節 父愛無疆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二九六節 宮中秘聞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二四二節 被刺激到的李繼隆部第四九四節 回鄉祭祖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二四九節 談着繼續打第二十八節 洞房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四九一節 誰同意,誰反對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一二八節 香料其實挺可怕的第二八九節 冒血進諫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一三七節 氣死了算誰的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一六八節 劉安想擴城第四九七節 大同的異常軍務第二零四節 比壞人更奸第二六七節 金銅礦區有戰鬥第四二五節 自願被流放的官第一三六節 衝向南海運胡椒第四五九節 偷偷的賣軍械第五零五節 一人對十萬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三四六節 給天下一份安寧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八十節 劉安要鞠躬盡瘁第十節 放肆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二零八節 劉安拜師 下第三二四節 有人謀逆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六一節 朝辯第五零一節 歸化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