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二節 再不純也是金子

再差也是銅,寇準心說你有見過兩成銅,三成銅沒。

所以寇準說:“你抓一把自己看,最差的那種怕是銅只有三成不足,全是鉛。”

“一成也是銅,全部融了,再加銅重鑄。”張齊賢的建議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這些錢絕對不能用,現在大宋都在統一制錢,要求錢幣的質量,若是再用這種劣錢會損傷剛剛開始的大宋新錢體系。

寇準看了一眼眉頭都擰起來的劉安:“劉安,你在筑紫島有一個鑄幣坊?”

“不是我有,是官家特許,專制海外流通之宋錢。不過這些錢拉過去,我也很頭痛,肯定不如直接鍊銅制錢合算。”

“先運過去,這些錢不能流入任何的市集。”

“苦呀。”劉安抱怨一聲後還是點了點頭:“也只有這樣了。”

事實上寇準也是想多了,倭民都不願意使用倭錢,這錢上面字體不工整,而且粗糙不堪,更重要的,這種錢沒有貨幣信用,倭民流通的其實是宋錢。

劉安對那些準備彙報的校尉招了招手:“這種垃圾就別報了,來了值錢的東西。”

垃圾。

劉安是頭一個把錢說成垃圾的人。

若這些錢是宋錢,怎麼也有大幾百萬貫呢。

那麼接下來是銀子。

劉安只掃了一眼就不想看了。

張齊賢拉住劉安:“這銀子還是不錯的,至少還能用。”

不錯?

這也是自我安慰的話,倭人的銀子全部都發黑,切開之後有的青灰色,有的很粗糙。前一種是含鉛量過高,後一種劉安認爲可以稱爲銅銀合金,肯定是伴生礦區挖出來,倭人沒有提煉銀子的好技術。

寇準問:“數量。”

“報寇相公,約一萬料。”

一萬料這個數讓寇準笑了:“好,非常好。”

這銀子質量再差,折一半的價值,宋軍用船運體積來計算貨物的數量這是水師的作法。一料裝銀子差不多就是五百多斤,一萬料就是五百萬斤,這批銀子純度太差,折一半,也有兩百五十萬斤。

兩百五十萬斤折算成兩,有四千萬兩。

那麼,按最低標準算,這批從倭京抄出來的銀子也值四千萬貫新錢,兌換舊錢能達到六千萬貫左右。

不錯。

那校尉又補充了一句:“時間緊,這只是表面發現的,我等相信倭京的倭貴族肯定還有沒被我們發現的倉庫。”

“恩,繼續吧。”寇準鬆了一口氣。

有這批銀子打底,這一次出征的軍費就扯平了。

緊接着,另一名校尉上報的內容讓幾位老臣差一點腦袋充血,掛了。

“報,金,兩萬料,至少。”

“什麼?”李沆上前一步,他不敢相信,吩咐道:“叫財三司吏員查驗成色。”

很快,有專業的吏員去檢查。

約一刻鐘後,一小吏上報:“報寇相公,金最高爲青,還有五成金,發現幾塊不足五成金。銀,最低爲兩成,最高爲九成,九成在樣銀中極少,多爲六成銀。”

寇準揮了揮,示意小吏下去。

劉安內心並不意外,大宋的金銀兌換比例,十比一是常態,很多時候是十二比一,最高達到過十三比一。而倭島,有四比一這種兌換比例的,也就是倭人在這個時期,金子遠比銀子多。

劉安猜測原因,有可能是還沒有發現銀山,或是提煉銀子的技術不夠等原因。

這時寇準回頭看了一眼劉安,劉安咧開嘴笑了:“官家會很滿意的。”

“沒錯。”寇準心說,這是巨量的黃金,這些可以支撐修大宋的新國都了,而且也可以支撐起明州軍港船塢造新船。

劉安確實很開心,全部提煉成大宋的九成五純金,這些最後也有小几千噸,這次發了。

這還沒完呢。

珍珠。

“報,我等發現淡金色的珍珠,約有一盒半,其餘白色珍珠有不少於一百桶,各色彩珠也有許多。”

校尉沒有用斛,因爲他們沒有標準量具,用出海裝水的大木桶把珍珠給裝上了。

校尉彙報上,有人就擡來一桶。

裡面大的有一釐米,小的也有零點三。

再小的不知道有沒有,至少沒擡過來,全是混裝的。

寇準衝着商人那邊招了招手,然後走到劉浪身旁:“這事,珠多了,珠價自然要降,劉太中勞心,拿着章程來。”

“是,下官領命。”劉浪真把自己當成官了,立即就去和商盟討論這事。

海量的珍珠一定會出現短期貶值,這樣的情況不是寇準想看到的,所以要控制一下,這種橫財以後不會有。

金、銀、珠,就這樣三樣,價值加起來就有好幾億貫。

寇準心說,難怪劉安說要用倭王國的屍骨來助大宋崛起,現在看來若是認真再檢查一番,倭的財富遠不止現在記錄的這麼一點。

想到這裡寇準吩咐道:“吩咐下去,找尋倭王欺民無德之罪證,挑選成色的金子秘密裝船,劉學士回京帶回去。今日在此的人未經本官允許,不得外傳。”

王嗣宗翻了一會金磚,聽寇準下令也補充了一句:“說那麼雅沒用,本官的命令,所有人當你們是瞎的、啞的。悄悄的拿好處就行了,未經倭島誅賊司的正式公文確實說辭,誰也不許亂說話。”

“我等遵令。”

商人們不傻,大宋國庫都未必有這麼海量的金子,這事絕對不能亂傳。

悄悄的發財纔是聰明人。

吩咐之後,寇準對劉安說:“所有珍寶不許帶,倭王冠這些容本官想想,就這麼帶回去怕是麻煩,什麼能帶,什麼不能帶,你別急。還有,什麼秘密運進宮,什麼公開送到嵩山由官家祭天用,這些都需要議,急不得。”

“明白。”

劉安知道這是大事,汴梁城那邊知道被粉飾過的真相就可以了。

真實的真相,汴梁城的百官還是別知道的好。

商人們也很清楚,倭島的情況不能傳出去讓所有人知道,否則明天金價都會變,一切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眼下倭島的戰爭還在繼續,倭京拿下,可倭島還有無數的莊園,以及許多帶人逃入山林的貴族們。

第三零一節 北地無憂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三七七節 特例,開夜衙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二九九節 崔家有子第一九四節 三人成虎的計劃書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二六九節 十孝十善第二六三節 把刀磨利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四九六節 回鄉路漫漫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三五六節 老薑順毛擼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四三三節 遼軍攻倭第二六二節 一把把的銅錢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一二九節 樓總是在歪第三三九節 瞿越大海戰第十節 放肆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一零三節 幷州的石炭第三八三節 官家辛苦了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一六一節 劉安想領兵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四十八節 皇宮內的戲第四七七節 讓遼軍先花錢第一一三節 科學帝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一五零節 遠慮與近景第二十四節 婚前教育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四十六節 臣有一計第二五八節 蕭太后第十九節 各懷心思第三五六節 老薑順毛擼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一一二節 買幽州,好可笑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三七五節 品個茶去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九十六節 劉安打人第三五四節 想去占城的老御醫第二四零節 皇帝很豪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
第三零一節 北地無憂第三九一節 宴無好宴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三七七節 特例,開夜衙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一三八節 有客自遠方來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三六九節 南海的公文到了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二九九節 崔家有子第一九四節 三人成虎的計劃書第二六零節 皇帝心情不錯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四十九節 有個好結果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四節 史上最帥探花郎第二六九節 十孝十善第二六三節 把刀磨利第一二六節 才華橫溢的財迷第四五四節 未知的真實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二八一節 老江湖的話第四九六節 回鄉路漫漫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三五六節 老薑順毛擼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四三三節 遼軍攻倭第二六二節 一把把的銅錢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四一一節 打就沒錯第一二九節 樓總是在歪第三三九節 瞿越大海戰第十節 放肆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二零零節 嘴遁第一零三節 幷州的石炭第三八三節 官家辛苦了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二六八節 河北兩路的會議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二七四節 相互試探第一六一節 劉安想領兵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五十四節 文官啊!第四十八節 皇宮內的戲第四七七節 讓遼軍先花錢第一一三節 科學帝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三八六節 仇人來訪第四五五節 應該被抹去的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一五零節 遠慮與近景第二十四節 婚前教育第三六三節 阿蘇山的衛縣令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四十六節 臣有一計第二五八節 蕭太后第十九節 各懷心思第三五六節 老薑順毛擼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一一二節 買幽州,好可笑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三七五節 品個茶去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九十六節 劉安打人第三五四節 想去占城的老御醫第二四零節 皇帝很豪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一二八節 滿臉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