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0章 遼國找不見忠臣

趙興仰天長嘆一聲:“96年了!”

趙興雖然沒細說,但蔣之奇知道趙興的意思,在場的遼國官員也知道。

澶淵之盟將好96年。

澶淵之盟對宋遼雙方來說,很難說是好處還是傷害。

宋真宗簽訂這個盟約後,自己都感到屈辱。爲了避免國人指責,他開始了造神運動,動不動說某個神誇獎他,花費大量錢財封禪,結果,國家稅收都到了道士神棍手裡,國庫的錢搬到了廟宇裡。爲此,宋神宗不得不開始“變法”,以充實國庫。結果,他們父子三代的瞎折騰是大宋亡了國。

在趙興所在的世界裡,教科書說是冗兵冗員使大宋國庫空虛,但哪種說法是延續了滿清的胡扯。冗兵冗員沒有使大宋國庫空虛,是造神運動花光了國庫的錢。宋朝官員再怎麼多,也沒到現代那種每16個公民養活一個公務員的程度,而後者可是“比美國好五倍”的。

與此同時,澶淵之盟後,遼國也開始走向衰敗,遼人一年到頭不事生產,就能享受大宋的供奉,他們也開始蛻化,開始追求享樂,追求奢侈。到了道宗皇帝這一代,其荒唐一點不比宋哲宗宋神宗差。他喜好打獵,因爲宋遼多年持續的和平,持續享受宋國供奉的遼人覺得天下無大事,於是,一年到頭追逐獵物就成了遼國從皇帝到貴族最主要的事業。結果使女真人崛起!

從這個方面來說,澶淵之盟可謂雙刃劍,一份盟約,是兩個國家走向滅亡。

然而,從創造力來說,宋國實力其實一直處在上升階段。而遼國卻在不可避免的下滑。如果宋國君臣不折騰,歷史會改變嗎?

說起來,趙興現在攻入遼國,實在是選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奴隸制國家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肯負責的官員少。因爲官員們不過是一羣奴隸監工頭,生命與財產全憑大奴隸主的個人喜好而存在。一旦他們觸怒了大奴隸主,對方一句話,他們什麼也沒有了。

這年頭沒有手機、傳呼機、電報電話,皇帝陛下追逐獵物四處亂跑,獵物沒有確定的方向,皇帝陛下也沒有方向感。草原遼闊。國家發生重大事件,大臣們想要尋找皇帝陛下地蹤跡,一是碰運氣,二是聽牧民口口傳送的小道消息。

因皇帝陛下這種打獵的愛好。故此遼國南部實際上處於一種自治狀態,全憑自己管理自己。宋軍幸運的選擇了南院大王去世的巧合。此時。新的南院大王還沒有任命下來,需要等南京道派出的人在茫茫草原上尋找到皇帝陛下的蹤跡,把南院大王去世的消息告訴陛下,皇帝任命了新的南京道負責人。而後,才能對宋國地攻擊做出反應。

目前這種空虛的狀態下。其實正是大宋最好的攻伐好機會。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蔣之奇不懂軍事。此時他心中反而忐忑不安,既慨嘆遼國地虛弱,也納悶爲什麼大宋會與這樣的國度相持不下,而且屢屢吃虧。

他不知道,這是因爲宋軍缺乏保密意識,動員效率又差,每次集結大軍總是大張旗鼓,弄得滿世界都知道,反而不如趙興這支軍隊輕兵而出,具備突襲效果。當然。這支軍隊如果到了朝廷手裡。朝廷也會把慣例把出擊渲染地盡人皆知,造出很大聲勢。

如此一來。遼國人就有了足夠的時間集結自己的軍隊,發動相應反擊……

趙興苦笑了一下,他沒有心情諷遼國皇帝的“浪漫情懷”,反而按征服者慣例,要求封存縣衙內的人口戶籍,盤點府庫。一邊吩咐遼國官員引路,他一邊耐心詢問:“據我所知,信安軍兵力不下二十萬,崇義軍、廣順軍精銳也能找出三五萬來,怎麼我在河邊只遇到了不足一萬地軍馬?”

何好古身子扭來扭去,不肯說。蕭禿餒被逼不過,哼哼唧唧的回答:“大人,今年女直人鬧事,中都守備都已經糜爛到不堪地地步,且女直人南下之後,就連那些不足額的軍州兵將也大批大批地抽調入京,我大遼南線竟是前所未有的空虛!比如武清縣,這裡原是防備……原是信安軍的後備重鎮,但我手下只有不足百人的軍隊。這點兵力,連防盜都不足,更不要說抗拒大軍了。”

何好古說話時舌頭稍微打了個結,他本想說----武清縣原本是防備宋國的後備鎮,但想到對面就是“攻入”武清的宋軍,馬上把話題跳轉。

他不說趙興也知道對方想說什麼,他微笑着反問:“你想說的是:澶淵之盟後,遼宋約定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所以當遼國北方局勢不穩的時候,遼國就從南線抽調軍隊北上。原想着宋遼兩國邊境平靜了幾十年,宋兵只想着守城,沒有越境的慾望,所以遼國南線是安全地,沒想到我卻來了。

哈哈,我鄭重申明:本官不是來入侵地!相信你們也知道,本官只是護送貢使入京,但沒想到我在黃河之上卻遭到了背信棄義的襲擊?宋遼不是相互約定各守疆界,互不騷擾嗎?怎麼我朝地貢使卻在河道上受到襲擊?

既然你們不遵守約定,那我也無需遵守了。本官只好奮起反擊,並沿途追擊盜匪,進入武清縣……我希望遼國給我一個說法,並交出侵犯我朝貢使的罪犯,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宋遼打交道一百多年,宋朝一直處於下風,趙興現在卻擺出一副強者的姿態,以持強凌弱的語氣提出了霸道的要求,這讓兩名遼國官員極不適應,若不是南京道羣龍無首,又非常空虛,且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又被打殘。幾位遼國官員纔不會忍受趙興的氣。

武清知縣何好古側過身,恭敬的向趙興拱手:“下官這就將消息傳遞給王副相(王師儒)

蕭禿餒也趕緊側身,他一拱手,還沒來得及說話,隊伍後匆匆跑來一名朱雀軍軍官,這軍官是去接管武清軍營的,他衝趙興耳邊低語彙報,趙興停住腳步,轉身盯着蕭禿餒問:“蕭詳穩,怎麼。武清縣有那麼多傷兵?我地軍官剛纔看了,他們都是被我的武器打傷的----沒錯,只能是我的武器。”

趙興所說的是:那些傷兵的傷勢不是箭傷,是槍傷。

這時代。北方擁有火槍的部隊,除了趙興外。只有範純粹帶走的那五百人,京城裡那五百人,而後兩支軍隊不可能與遼人交手。

蕭禿餒神色有點慌亂,回答:“大人,前幾天。您在河岸上與信安軍相持,傷者甚衆。因其傷勢奇怪,傷兵哀嚎不止,郎中卻檢查不出傷害。韓大人認爲,傷兵留在信安軍,恐軍心不穩,便把他們安置在我武清縣。大人來的急,這不,撞上了吧?

大人,我武清縣缺醫少藥,也查不出那些傷兵的傷勢。可韓大人官威壓下來。下官等不得不聽從……”

趙興聽了這話,輕輕鬆了口氣。

剛纔他還在納悶。怎麼武清縣地抵抗意識如此薄弱,聽到蕭禿餒斷斷續續的陳述後,他明白了。

這時代,中國基本沒有外科術,戰場上的士兵常常在身體裡保留着箭頭的存在,等待自然康復。這種傷勢是因爲箭桿斷折,醫生們無法取出箭頭,所以只好粗略地包紮一下。而火槍傷勢不同於箭傷,它在體表的創口很小,進入人身體,子彈地動能完全釋放,會將內部肌肉以及內臟攪得稀巴爛。

這樣的傷勢在遼國醫生眼裡是非常詭異的,他們只好用一些巫醫手段來安慰受傷者。隨着傷者接連死去,耳畔常回蕩慘叫聲的武清兵恐懼了,他們失去了抵抗意識,故此,趙興在城下一亮出大炮,武清縣就立刻決定投降。

趙興心中直感謝那些遼國傷兵爲他做出的貢獻,嘴裡還假惺假意地說:“我剛纔說過,我們是仁義之師,不敢屠殺傷兵的事,現在我軍要進入軍營休整……蕭將軍,請帶幾個人過去,將那些傷兵集中在一起,給我騰出營房。”

蔣之奇好奇寶寶似地多嘴插話:“我記得趙大人隨軍攜帶着很多郎中、醫藥,不如讓我們的郎中給那些傷兵醫治一下,好顯示我大宋的仁義……”

趙興冷哼了一聲,打斷蔣之奇的話:“我軍中的郎中攜帶的藥品自己用都不夠,很遺憾,我沒法照顧遼國傷兵。”

趙興說這話的時候,惡狠狠的盯着蔣之奇,蔣之奇被盯得心裡發毛,他尷尬的咳嗽一聲,把臉扭向一邊,心裡不滿的抱怨:“還不是你是說自己仁義之師,我才順嘴地那麼一說嘛。

這幾日,我在你地營地裡都看到了,傷兵們受了傷,不就是用幾塊布包一包嘛,幾塊布值什麼錢?便是加上一包藥粉,又能花你多少?假惺惺,還說自己仁義呢。”

蔣之奇不知道,在戰場上,受過傷的老兵是最讓人頭痛地,他們經歷過生死,對受傷已經失去了恐懼感,能坦然面對下一次搏殺。

趙興的火槍隊現在給敵人的傷害籠罩着一層神秘感,但那些傷兵一旦康復,等他們回到軍中後,對火槍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有他們存在,等宋軍下一次面對遼兵,需付出多幾倍的努力才能讓敵軍崩潰。

所以,說趙興假仁假義也罷,他是不打算讓那羣傷兵活着回去。

蕭禿餒在幾名士兵的押送下,乖乖的轉身向武清軍營走去。何好古繼續引領趙興等進入縣衙,衙門裡早有一名軍官在----宋國軍官。他穿着一身行軍參謀軍服,臉不紅心不跳的當着武清知縣何好古的面,如數家珍的彙報:“大人,武清縣府庫還有五萬三千貫零三百一十文,糧草也很充足,足足可以讓我們吃五個月,此外,我們已經清點了武清縣的店鋪。各軍已經接管武清縣裡坊,正組織各坊自衛巡邏。”

何好古臉色變了一下,趙興轉向對方,詫異的說:“竟然有五萬貫,武清縣有多少丁口?這麼一個小縣,居然存這麼多錢糧?”

何好古眼角跳了跳,回答:“大人覺得多,其實一點也不多----如今快過正旦了,這筆錢是信安、崇義、廣順三軍的節賞,還有一年的俸祿。分攤到每個士兵頭上。也就幾百文。

至於糧草,大人覺得多,是因爲你只有幾千軍隊,可大人。我信安、崇義、廣順三軍雖然抽調了大部分兵力去了北方,但三軍家眷依然在武清。那批錢糧發到他們手裡,每家能吃過正月,已算不錯地了。”

趙興馬上又問:“武清縣有多少在冊人口?”

何好古拱手回答:“大人,武清縣黃冊、在籍的人口有三萬餘戶,合計二十多萬人。可連續數年災荒,丁口逃亡嚴重。我估計現在能有七千戶,三萬餘人,已經不錯了。”

蔣之奇好不容易又找見機會插嘴,他笑着說:“我從黃河北岸往這裡走,一路上看不見農田,只見一片白雪,怎麼,這地方荒涼無資?”

武清縣笑了一下,苦澀的回答:“蔣大人,黃河北岸的土地是最肥沃的。這片土地屬於東京留守、大惕隱何魯掃古。他老人家把這片土地當作牧場,誰敢進入捋一把草。契丹人能讓他家破人亡。”

蔣之奇納悶的追問:“武清縣原來不是有二十萬人嗎,既然最肥沃的土地都做了牧場,他們又靠什麼生活?”

趙興咳嗽了一聲:“蔣大人,莫問了。其實,遼國的情況蘇轍蘇三丈出使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描述遼國的詩,那時,遼國地土地因爲過度放牧,已經出現了大塊大塊的沙漠。而黃河左右是最肥沃的地方,也唯有這裡還沒有出現沙漠,大惕隱佔據這片土地做牧場,漢奴如何生活,不是他關心的事情。”

“惕隱”是遼代官名,掌管大惕隱司。它地職務是管理迭剌部貴族的政教,調節貴族集團地內部事務,以便確保他們對國王的服從,故此遼人有“惕隱治宗族,林牙修文告”的說法。在中原,類似的官名即皇朝“宗正”。但遼國大惕隱在軍事上的權力更大,經常干涉王權更替。

蔣之奇默默點點頭。

蘇轍那首出使遼國地詩他也聽過,原來他以爲蘇轍描寫的是更北方地遼國國土,沒想到在南京道他已經看到了蕭條。

兵力空虛、民不聊生、契丹貴族只想着自己快活,渾不顧漢民牧奴的生死;遼國官員無心抵抗,只想着得過且過……這就是遼國現在的現狀。

或許,現在在整個遼國翻一翻,還能找見幾支戰術意識很強的軍隊,但大宋只要努努力,也是能戰而勝之的。

想通了這一切,蔣之奇腰桿挺起來了,他默默唸叨着此前趙興跟他說的話:“城下之盟,如今我大宋也有機會跟遼人簽訂一份城下之盟,這是由我蔣之奇操刀的……嗯,我一定把這份城下之盟籤的光鮮一點!”

稍停,蔣之奇忽然又想起一事,他急着滿身大汗,頻頻示意趙興支走武清縣令何好古,打算與趙興溝通一下,但趙興似乎沒有注意到他的暗示,反而很有耐心的詢問何好古遼國北方地情況:“聽說女直人入侵,你們北方打地很苦吧?情況如何?”

何好古左右看了一下,突然衝趙興跪下來:“趙大人,下官今日陷城,在遼國已經待不下去了,還請大人伸以援手,救救下官。”

趙興散漫的回答:“小事,我跟王副相談判之後,正需要一名引路使,引導我返回黃河邊,我會向王副相提出由你擔任這個引路使,等你隨我回到黃河邊上,是去是留,由你決定。”

蔣之奇那邊已經急得滿頭大汗,何好古吃了定心丸,從地上爬起來,乖順地回答:“大人,我大遼與女直人在今年夏末交戰,初戰。我遼人吃了點小虧,損失三萬精兵,可女直人損失也不淺。今年秋,女直人遣使入內,陛下不許,初冬時分,女直人再度反叛,現在戰於黑水河,據說雙方各有勝負。”

趙興慢慢的點了點頭。

歷史稍稍有點改變,女直人跟遼人的衝突提早了二十年。此時的女直人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而遼國比二十年後還要強大一點,所以雙方相持不下,這對大宋是好事。

蔣之奇耐不住了。他直接喝斥武清知縣:“武清縣,請回避一下。我跟趙大人有些話要說。”

何好古唯唯告退,他一走,蔣之奇耐不住了,劈頭就問:“趙大人,遼國難以想象的虛弱。可朝廷並不知道這些情況,我們是不是趕緊送信回朝廷。讓朝廷根據這些情況調整談判策略。”

趙興嗯了一聲:“不錯,我們站在遼國的城市裡,我們腳下是遼國的土地,這麼簡單,讓我有點不真實地感覺。遼國方面到底出了什麼事?我們面前現在籠罩着一團迷霧,這世界怎麼了?曾經強大無比的遼國怎麼就如此倒下了?

它是倒下了嗎?我很懷疑。遼國多久能反應過來?它的動員極限在哪裡?相對的,我大宋做好了戰爭準備嗎?我們又能將規模擴大到多大?我的後援什麼時候到?遼國的反應什麼時候來?我會不會成爲唯一的替罪羊?

說實話,此刻我站在這裡,沒有興奮,只感到毛骨悚然。這種脫離掌控的感覺令我很不自在?這結果不是我預計的。究竟出了什麼岔子?……我現在唯一知道的是:我大宋想議和了,我不會來自朝廷地支持!

信息決定判斷。我們現在只有單方面的信息,遼國的動態都籠罩在迷霧中,要想擺脫這些,儘快讓事情回到正確軌道,只有……記得在河岸上我曾跟你說過,只要事情在可控範圍,該是遼人求着我們談。

如果你想取得一份協議,現在是最好的機會,王師儒爲了免責,一定會答應我們地任何要求。只要我們的協議不讓他丟面子,他甚至會拿着這份協議去遼國皇帝那裡邀寵。

只有儘快結束這一切,才能保證我們不會被拋棄。對我個人而言,也只有回到南岸,我地聲音纔不會被忽視。如此一來,我們該用一份什麼協議來約束遼人,又使大宋不失面子……

我剛纔一直在想,女直人跟遼人誰更值得取捨,若是支持女直人與契丹人作戰,會不會趕走了一頭惡狼,卻來了一頭猛虎。

雖然遼國的虛弱超出我的想象,但遼國現在是我國北方的籬笆牆,我們是否要搬去這個籬笆牆,換來一堆荊棘,或者換來一羣新的惡狼。此外,遼國虛弱如斯,是不是我大宋可以戰勝地,這一點,也就是我這次試探想做到的。

我認爲,現在反而是我們解決西夏地最好時機,相比遼國,西夏要顯得弱小的多,而我們跟遼國之間有盟約,不好意思隨意撕毀,面對西夏則就不同了,範純粹去了環慶,如果我們加大支持範純粹的力度,先拿弱小的西夏練練手,等佔領了西夏,我們就有了牧馬場,還有一批熟練的牧馬人,此時,坐觀契丹人與女真人之間的爭鬥,而後決定風向,豈不更美。”

趙興這裡說女真人,是因爲“女直”是遼人的說法,遼人不在場,他就按宋人稱呼稱之爲“女真”。

蔣之奇回答:“好,我把你的想法寫入奏章,彙報給官家,一切由官家定奪……只是,誰去送信呢,我們困在武清,武清官員所說的話能否當真,是否周圍已經沒有大股的契丹騎兵?”

剛纔那名翻閱武清戶籍地參謀擡頭回答:“大人,我剛纔翻閱戶籍,發現武清縣這幾年丁口流失嚴重,半數人口已莫名消失,爲此,武清縣頻頻撤換縣令,那位何好古今年年初到任,至今未得絲毫俸祿----武清縣停發俸祿已經好久了。契丹人還好點,漢人,即使是官員,家中業務多少口糧。那位武清縣要求跟我們走,未嘗不是想逃荒,大人,此人可信!”

趙興一聽樂了,笑嘻嘻地反問:“你是說,遼國,連忠誠的官員都找不出幾個來了,所以武清縣不反抗,只想讓我們帶他走……也就是說,我們送信人不會受到阻攔!”

第2131章 騙子與判官的交鋒第1037章 一場大富貴(上)第4391章 驛站第3314章 米芾撐死蘇東坡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第3282章 繼續增兵第2122章 變革的契機第1085章 江湖生活的快樂第2199章 末世的開始第4368章 誰泄的秘?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上)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4330章 野獸總動員第3229章 我需要這場戰爭第3216章 信息不對稱的煩惱第2147章 始亂終棄第3262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上)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中)第3261章 兩個大軍閥的密晤第2186章 趙興的言而無信與範純粹的憤怒第1069章 告別宋代處男生涯第4382章 南下第3292章 南院萬馬齊喑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下)第2105章 這片海域我做主第3258章 名將隕落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3319章 兵臨三佛齊第3214章 天下第一“‘大將’軍”第4335章 可憐的陴路支王都第3250章 趙老虎的便宜不好戰佔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4396章 炮擊戰第2151章 瘋狂的舞蹈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中)第1011章 惹下滔天大禍(下)第3267章 絕對是恐赫第3232章 咆哮的“君子”第1015章 畫滿雪花的房間(中)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中)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3281章 正面衝突第2184章 倆蕃將的遠大期望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4389章 日本人第3317章 無可奈何的囂張第3299章 戰爭勝負的計算第4383章 婚嫁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歸屬(下)第2098章 聚衆鬧事第4356章 神仙能有罪嗎?第3272章 小皇帝駕崩第3289章 兵臨城下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1034章 大俠武功的真相(下)第4330章 野獸總動員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2182章 把你的仇恨交給我第1067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上)第3232章 咆哮的“君子”第4396章 炮擊戰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3264章 禍水南移,誰家之禍?第4371章 晁蓋果然出現了第1048章 咱去酒樓過宋朝小資生活第3221章 分明是個“憨厚人”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上)第2190章 烈火中的西夏人第4326章 博弈論與中庸之道第1042章 來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第3322章 蝗蟲一般多的敵船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2199章 末世的開始第3294章 什麼都敢賣第4391章 驛站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1080章 最俏麗的女人與最有學問的人同臺綻放第3209章 我來雖晚及春殘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上)第1051章 遼國兵很囂張嗎?第3286章 最好的活體實驗材料第4378章 外來物第4381章 裁軍第2109章 瘋狂大轉移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上)第4369章 殺還是不殺?第4391章 驛站第3213章 需隱藏的和需引誘的第2144章 執拗的潛入者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1027章 離奇的香豔哀求(下)第4334章 兩個大洲兩個時代的對撞第2106章 挖了好大一個坑第2173章 不該省略的第1041章 俺又被宋朝打擊到了第1032章 宋代的商業秀(上)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
第2131章 騙子與判官的交鋒第1037章 一場大富貴(上)第4391章 驛站第3314章 米芾撐死蘇東坡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第3282章 繼續增兵第2122章 變革的契機第1085章 江湖生活的快樂第2199章 末世的開始第4368章 誰泄的秘?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上)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4330章 野獸總動員第3229章 我需要這場戰爭第3216章 信息不對稱的煩惱第2147章 始亂終棄第3262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上)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中)第3261章 兩個大軍閥的密晤第2186章 趙興的言而無信與範純粹的憤怒第1069章 告別宋代處男生涯第4382章 南下第3292章 南院萬馬齊喑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下)第2105章 這片海域我做主第3258章 名將隕落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3319章 兵臨三佛齊第3214章 天下第一“‘大將’軍”第4335章 可憐的陴路支王都第3250章 趙老虎的便宜不好戰佔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4396章 炮擊戰第2151章 瘋狂的舞蹈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中)第1011章 惹下滔天大禍(下)第3267章 絕對是恐赫第3232章 咆哮的“君子”第1015章 畫滿雪花的房間(中)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中)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3281章 正面衝突第2184章 倆蕃將的遠大期望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4389章 日本人第3317章 無可奈何的囂張第3299章 戰爭勝負的計算第4383章 婚嫁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歸屬(下)第2098章 聚衆鬧事第4356章 神仙能有罪嗎?第3272章 小皇帝駕崩第3289章 兵臨城下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1034章 大俠武功的真相(下)第4330章 野獸總動員第2149章 盜匪來襲第2182章 把你的仇恨交給我第1067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上)第3232章 咆哮的“君子”第4396章 炮擊戰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3264章 禍水南移,誰家之禍?第4371章 晁蓋果然出現了第1048章 咱去酒樓過宋朝小資生活第3221章 分明是個“憨厚人”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上)第2190章 烈火中的西夏人第4326章 博弈論與中庸之道第1042章 來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第3322章 蝗蟲一般多的敵船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2199章 末世的開始第3294章 什麼都敢賣第4391章 驛站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1080章 最俏麗的女人與最有學問的人同臺綻放第3209章 我來雖晚及春殘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上)第1051章 遼國兵很囂張嗎?第3286章 最好的活體實驗材料第4378章 外來物第4381章 裁軍第2109章 瘋狂大轉移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上)第4369章 殺還是不殺?第4391章 驛站第3213章 需隱藏的和需引誘的第2144章 執拗的潛入者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1027章 離奇的香豔哀求(下)第4334章 兩個大洲兩個時代的對撞第2106章 挖了好大一個坑第2173章 不該省略的第1041章 俺又被宋朝打擊到了第1032章 宋代的商業秀(上)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