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

幫閒孫二詫異的望着趙興,彷彿在看一個外國人:“大官人,你忘了,今兒是清明:清明節、南薰門外祭柳七啊。”

柳七,就是“中國第一浪子”、終生混跡於妓女當中,寫下那首《雨霖鈴》的大宋著名詩人,那位奉旨填詞的柳永,那位有水井處比唱柳七詞的柳永?

生前如此才華橫溢的人,死後竟如此淒涼。

果然,那些妓女上香完畢,開始吟唱那首著名的詩詞《雨霖鈴》,領唱的是廖小小,她最近從趙興的新歌裡學會了顫音、拖腔、詠歎調等等技法,唱起這首詞來,一唱三嘆,格外體現出這詞的意境: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廖小小歌聲妙曼,二十多名汴梁城最出色的盛裝麗人低聲合唱,她們在一處簡陋的墳頭邊歌邊舞,這是一種頹廢到極致的無奈,是一種心如死灰的嘆息,路邊的閒漢卻不懂這些。他們一聲聲叫好,但這些妓女卻恍如不覺,她們神情悲駭,似乎觸景生情,感傷心懷。

她們唱地是那麼投入,以至於趙興馬車上那羣家伎也嚶嚶哭了起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趙興騎在馬上。默默吟誦着這兩句千古名句。原先,他只爲柳永的浮浪行爲而不恥,但現在他也被這首詩所顯露的才華所感動了。

這是被歧視、被壓迫、被摧殘、被奴役、被販賣、被社會拋棄,窮困至極的低層民衆發出的呻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柳永與那些妓女同病相憐。所以妓女們與其說是清明祭柳七,不如說是借這個機會感傷身世,大聲駭哭,以此自我宣泄。

傳說,窮困潦倒的柳永死後連安葬的錢都沒有,汴梁城的妓女們聚資埋葬了這位詩人。每到清明節,妓女們都會爲這個社會唯一尊重她們地柳永上墳,民衆稱爲“祭柳七”。這個習俗一直保留至明代,直到又一次異族入侵後才消失。

但在這一天。1087年的清明節,趙興親眼看到了傳說中“祭柳七”。

然而,這個時代的妓女需要駭哭嗎?如果宋代妓女還要用痛哭來感傷身世,那麼,其他朝代的伎樂呢?其他朝代的百姓與高官們呢?

至少,至少她們還有權力哭,還有資格“非法聚集”。搞出一個“羣體件”,明目張膽地祭奠被高官皇帝所點名唾棄地人……

趙興駐馬旁觀,隨行的人都忘了催促。程夏表情雖然嚴肅,但臉上隱藏不住神往的表情;程旺臉上全是興奮。他不停瞧瞧這個,又瞧瞧另一位名妓,感覺亂花漸欲迷人醉,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程濁也咬着指頭,迷迷糊糊地望着豔姬們。

程爽跟隨趙興最久。這一刻他說話無顧忌。搖頭擺腦的感慨:“哎,身爲男人。這一輩子能做個柳七,也足以榮耀了——我若不是程爽,恨不能做柳七!天下美女墳上哭,雖死也值……唉,恨不能生與柳七當代!”

趙興在馬上搖頭:“你做不到柳七,我也不行,我們每個人都不行。第一我們沒他那才華;第二……我們都是一羣有責任的人啊。

在我看來,柳七,或者是個出色的詩人、優秀的情人、稱心的男伴,但他不是個男人,因爲男人要有責任,要養家餬口,要讓妻子兒女衣食無憂,而柳七……

哎,我欽佩他地才華,卻不欽佩他的多情——自古多情爲情累,生怕多情累美人。柳七多情,他卻負擔不起這份多情,何必?何苦?!何不休!!?

哦……世事總是如此無奈,真叫人扼腕嘆息。”

柳七墳邊,妓女們歌罷舞罷,開始相互行禮並告辭,錦車慢慢散開,觀衆也逐香而去。

宋代城市妓女,比她們所處的時代的一般女子更爲生動,更賞心悅目。這是一種被精心修飾出來的“人工美”,一顰一笑,一言一動,走坐立睡,喜愛嗔怒,都那麼藝術化,以至可以使人“從頭看到腳,風流往下跑;從腳看到頭,風流往上流”

她們,秀色可餐,媚態如春,不由人不魂銷魄蕩。她們,纖纖的腳,嫋嫋的腰,能酥軟權傾朝野大員地肌骨;飽滿的乳,含春的面,能化解宦海的險惡,黨爭地酷烈;社稷情,軍馬苦,官場怨,同僚恨,在妓女的溫暖呵護中,統統變作飄渺的雲煙……

當她們散開,準備各自回家時,圍攏在一旁“看風景”的汴梁青春少年立刻圍攏上來,言笑殷殷地邀請她們同車而行。妓女們或笑或答,輕嗔薄怒……南薰門外頓時一片鶯歌燕舞,好不使人心幟搖搖。

這是一次美麗大展示,類似現代西方社會的“春衫節”,在春暖花開地季節裡,向世界綻放美麗。

人羣一稀,趙興地身影立刻顯露出來,他本來身材高大,又騎一匹高大非凡的駿馬,在路邊一站,有點鶴立雞羣地感覺。此時,廖小小身邊爲了一大羣追求者,皆在要求護送,她正想挑一個人。發現趙興的身影,馬上一拽宋小娘子,兩人齊齊向趙興做了個萬福,趙興則在馬上微微鞠躬以示還禮。

按理說,以趙興的身份是無需對妓女還禮的,但趙興對宋代禮節不怎麼講究,所以他回禮做得很自然。很發自內心,引得廖小小與宋小娘子再次鄭重行禮。

墳邊地人逐漸散去。道路逐漸讓開,廖小小眼珠一轉,立刻指着趙興的身影拒絕別人的送行,等周圍的人失落而去,她拉着宋小娘子來到趙興身邊。此時,她才發現趙興這隊伍的龐大。

廖小小眼一閃,用手帕掩着嘴,巧笑着問:“迪功郎兒——,你這一行浩浩蕩蕩、明明赫赫;寶馬香車矯矯不羣、僕僕道途;車中女娘影影綽綽、嘵嘵不休——這是幹嘛,採青嗎?”

廖小小用一連串疊聲形容趙興的出行,她那付歌唱的嗓子唸叨起這些字來,如滾珠落玉盤,清脆悅耳。且帶着一股媚到骨子裡的嬌柔,令趙興一陣腿軟無力……嗯,也就是邁不動腿。

他一拍腦門:“阿也阿也……我原打算替周美成踐行地,這會兒只顧觀賞小小姑娘唱曲,渾忘了這事,對了,小小。春街亭在哪兒?聽說他們就在春街亭踐行。”

廖小小一揚手帕,指點着不遠處,笑着說:“那不是嗎,春街亭邊柳七墓。一聲別離欲斷腸,那不就是春街送別亭嗎?瞧,亭子裡有人,看來周太學尚未走,奴也一起去好嗎?……周學士一向照顧我們這些勾欄女子。今日既遇到了。小女子也爲他送個行……宋小娘子,你怎麼不說話。前幾日你不是還說……”

宋小娘子今天沒帶“嗓叫子”。離開了嗓叫子,她的語言功能彷彿退化了,站在旁邊只顧微笑,聽廖小小說到這兒,她忽地一伸手,哈了廖小小一個咯吱,廖小小左遮右攔,只顧笑了,沒能把話說完。乘着功夫,宋小娘子躬身向趙興賠禮,嘴裡一個音也不吐。

春街亭是南下官員送別用的官亭,亭子周圍有廂兵把守,閒雜人員禁止靠近。趙興一昂頭,大刺刺帶着這羣人闖入春街亭。他這一行人氣勢十足,兩名廂丁剛擺出攔阻的樣子,趙興一揮手,喝道:“賞他!”

程爽聞言,張手一擲,一枚銀幣翻滾着滾入倆廂丁懷中,那些得了好處的廂丁稍稍退後,其餘廂丁還準備往跟前湊,程爽隨即把一把銀幣灑在地上,這時,趙興已帶着人闖入春街亭。

亭子裡只有可憐地四個人,除了灰頭灰臉的周邦彥,怒氣衝衝的周邦式,還有兩名太學生打扮的人,周邦彥見到來的是趙興,只撩了一下眼皮,周邦式跳了起來,怒道:“你來做什麼?來看我們的笑話嗎?”

趙興臉一沉,頂了回去:“說什麼吶,我來京城沒結識幾個朋友,美成兄總算是同鄉,算是一個朋友吧,莫非我來送朋友遠行,也不成?”

周邦式臉色稍微緩和,周邦彥已起身準備行禮,周邦式這時又問:“離人兄來這裡,尊師可否知道?”

呼趙興爲兄,周邦式其實已緩和了口氣。但他這句話還是想試探朝廷的意思,因蘇軾是給皇帝寫詔書的人,他想從蘇軾的態度裡揣測朝廷動向。

然而他失望了。

趙興搖搖頭,憨直地說:“我來我去,向無須與家師打招呼,家師也例不干涉。美成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來,小弟爲你踐行。”

周邦彥連聲向趙興道謝。在這個時刻,整個太學裡敢爲他送行的也就是兩個人,而趙興敢來,本身就是莫大情意。

周邦彥實際上是類似於“某大師”那樣的角色,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改革的吹鼓手”。

北宋元豐年間,變法與反變法的鬥爭有增無減,宋神宗、王安石的新政碰到了極大地困難與干擾。在這個關鍵時刻,血氣方剛的周邦彥創作了讚揚新法的《汴都賦》。周邦彥這個聲援新政的果敢舉動,使宋神宗又驚又喜。他令尚書右丞李清臣在邇英閣宣讀《汴都賦》,並把周邦彥召赴政事堂,從諸生破格擢任太學正。消息傳出,周邦彥地“聲名一日震耀海內”。舉朝轟動。

《汴都賦》辭藻之華美,能與《二京賦》、《三都賦》等媲美,可以想見,周邦彥的文學造詣確實出類拔萃。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他顛倒黑白地本領也不錯,他把變法之後百姓哀鴻遍野的場景全部“河蟹”了,變成一篇絕頂謳歌大作。無所不及地歌頌,對百姓遭受地殘暴盤剝視而不見,因而被改革派讚賞,被保守派仇恨。

舊黨執政,《汴都賦》也成了他被貶出京地主要原因。

周邦彥平淡的向趙興介紹來爲他來送行地兩位同伴。語氣裡充滿心灰意冷的意味。倆爲同伴中,四十歲左右的太學生名叫李格非,字文叔;另一人年輕,三十出頭,名叫廖正一,字明略。

趙興聽了這兩人地名字,在肚裡翻檢了一下,不記的大宋朝有這樣兩個名人,他面上表情不動。肚裡暗自說:無名之輩。

趙興在廳內寒暄,他的馬車已在程夏的命令下,像屏風一樣環繞亭子周圍,周邦彥介紹完畢,舉起酒杯,強笑的說:“我可沒有離人那麼豪富,這杯薄酒……感謝離人前來相送。請盡飲此杯。”

趙興一口喝乾這杯酒,眉毛稍微跳了一下。

看來柳永地風氣也影響到周邦彥這位大浪子。按說他的薪水也不低,怎會貶謫出京時,在這種場面卻喝如此難入口的廉價酒……桌上也沒幾個菜。

趙興把酒杯輕輕放到桌上。舉手拍了拍,呼喊道:“來,女娘們,先熱個身。”

車門打開,首先跳下來的是五名波斯胡姬。她們都裹着裘皮大氅。戴着面紗。五人當中唯有一人裡拿着一面手鼓。她一走到亭子裡,馬上敲起了手鼓。

鼓聲首先響起的那幾下。名叫“定音鼓”,“定音鼓”聲剛歇,其餘四名胡姬突然解開大氅,將其擲給了僕人,而後扭動腰肢,隨着鼓點跳起來。

剛下過雪的清明節,氣候還沒有回暖,四名胡姬卻穿的短的不能再短,她們上身僅裹了一塊豔麗的絹綢,遮住了胸前地凸起,下身則穿一套寬大的紗裙,整個肚皮都露在外面。透過紗裙,還可以看到緊身而類似比基尼的丁字短褲。

緊接着是一陣快速而激烈的阿拉伯手鼓,四拍一個音節,跳動的音樂讓人血脈沸騰,隨着鼓聲,四名胡姬加快舞姿,旋轉不停,伴隨着身體的舞動,她們身上隨即發出一陣嘩啦啦的脆響。

這是銀鈴地響聲,只見四名胡姬帶着寬大的、自肘延伸至腕部的銀鐲,銀鐲上幾條細鏈,連接到手指的戒指上。那條寬大地銀鐲與戒指都綴滿了銀鈴,隨着她們手臂舞動,銀鈴發出串串脆響。像是女人時的呻吟,又像是偶偶細語的傾訴……

隨着她們邁開舞步,一抹紅色在紗裙中時隱時現,偶爾她們撩起腿來,紗裙退往大腿根部,大家可以看到她們腳上的紅豔高跟皮靴,可愛,誘人。

她們的腿上也繫着一連串銀鈴,手動腳動,銀鈴碎碎,四名胡姬舞到酣處,在狹小地亭子裡頭快速旋轉着,繞着四名太學生快速蠕動肚皮,腰肢扭得令人眼花繚亂,乳浪翻騰,粉臂飛舞,這種充滿性暗示地舞蹈,讓四名書生看的面紅耳赤。

這種舞蹈在唐代叫做“胡旋舞”,現代叫做“肚皮舞”。

鼓聲一緩,一下接一下敲起來,四名胡姬站到了四名書生面前,胸乳挨擦,臀臂糾纏,她們腳下原地不動,兩手高擎做着各種花指,單憑扭動小蠻腰,令渾身地銀鈴發出串串脆響。此刻,鼓聲彷彿伴奏,銀鈴纔是主角,亭中鈴聲響成一片,胡姬們原地扭動着,旋轉起一片令人繚亂的粉臀。

胡姬舞蹈的時候,幾名倭女不停的從馬車上搬下食品、美酒、坐墊。這時,鼓聲響到最高音,等倭女擺好了酒菜,盤坐在坐墊上,拿起了樂器時,鼓聲戛然而止,一頭細汗的胡姬潮水般從亭子裡退下,返回自己的馬車,那驚鴻一瞥讓亭裡的人一直眺望馬車。直到耳邊響起了舒緩地音樂。

這是《送別》,是弘一大師根據一首日本和歌改寫的歌詞,用一首美國鄉村音樂配樂,作出的名曲《送別》。倭女唱這種歌最拿手,稍稍調教,唱得極其有韻味: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

今日卻分訣。

驪歌一曲送別離,

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雖難,

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

去去莫遲疑。”

這首歌悽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令人闃然淚下。

“好!絕妙好詞!”馬車組成的屏風外,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聲。這聲叫好本意是想與亭里人見面,然後談詩論賦的——這是宋代文人的慣例習俗。但趙興卻沒有撤去馬車屏風的意願,他仿若未覺地舉起酒杯,向周邦彥致酒。

“周兄遠行,小弟沒什麼好送的,就用這一曲《送別》相伴吧!”

周邦彥一飲而盡。趙興這次帶的是高度白酒,辣的酒讓周邦彥熱血沸騰,他抓起酒壺給自己倒了一杯。端着酒杯很狂放的重複着剛纔那首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離人兄。你我一面之緣,感謝你爲我贈此佳曲,來,再唱一遍一壺濁灑盡餘歡。”

陪坐地廖小小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原先,我聽到明月幾時有、一江春水。本以爲慢調便止於此了。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佳句……趙大官人,這是什麼詞牌?”

對面那個李格非也搖頭晃腦。老氣橫秋的說:“早聽恩師說離人擅度新曲,今日此曲一出,天下更無餘曲了。”

“恩師”這個詞,立刻讓趙興立刻收起了輕視的態度,他先對廖小小拱了拱手,請她原諒怠慢,而後轉首問李格非:“李兄口中所言的恩師……?”

李格非一笑,答:“正是東坡居士。我曾求師與學士,你我原是同師之誼,”

趙興連忙重新與李格非見禮,兩人簡單寒暄後,趙興又反身與廖小小謙遜幾句,而後,悠揚的音樂再度響起,蓋住了趙興的謙辭——這是倭女重唱《送別》。

樂聲中,李格非重複了廖小小剛纔的問題:“我好像沒沒聽過這個曲牌,是離人兄所做地嗎?這是什麼格律,如此哀而不傷?”

“不是我!”趙興堅決否認。開玩笑,詞的原作是日本人犬童球溪,音樂原作是美國人約翰.P.奧德威,跟趙興都沒關係,他很老實,老實的承認:“這是一首日本和歌,不是詞牌,曲子麼……”

趙興說到這時,噎住了。因爲美國現在還不存在,所以他只好在嘴裡含糊幾句,把美國的英文稱呼快速嘟囔一遍,打了個馬虎眼混過去。

說完之後,他自己都感到有點慚愧——我怎麼欺負古人不懂英語。

李格非還想細問,馬車外邊又是一聲叫好,看來那人求見的心思很迫切。

周邦彥很樂見這種事,他離京的時候,只有兩名同學前來送行,而趙興突然到來,給他獻上優美的胡旋舞,又送上一首離別歌,這讓他很有“面子”。如果路人再聞風來與他送行,那麼他“裡子”也有了。

周邦彥立刻要求趙興讓開馬車,請外面喝彩地人進來。等馬車屏風打開,亭裡的人倒是嚇了一跳。馬車外靜悄悄的,但不知不覺中,已經圍了三層人。這些人看到馬車露出一個縫,首先發覺廖小小的存在,立刻呼喊:“好!小小,再來一遍。”

廖小小羞得都要鑽地縫裡。她有心向衆人分辨這歌不是她唱地,但轉眼一瞧,那羣倭女已經不知什麼時候收起了樂器,鑽進馬車裡。現場除了幾個空空坐墊。唯餘她和宋小娘子。

這讓她欲辯無力。

趙興彷彿也有意造成這種誤會,他沒有解釋,只是透過馬車縫望着外面的人羣中:“誰在那裡,剛纔誰在吆喝?”

這句話問的極沒禮貌,對方那不是“吆喝”而是“喝彩”,兩個詞地差別很大,尤其體現在使用者身份上。前者是販夫走卒,後者乃是“文化人”。

外面的人羣臉上有點不高興。都沉默着。人羣中走出幾個戴青藍色瓜皮帽地人,他們拱手作答:“趙大官人,一賜樂業人白大偉、俺誠、李維思這廂有禮了,我等屢次上府求見,卻沒有等到大官人。只好今日尾隨來南薰門外,沒想聽到一場如此美妙地佳音,止不住叫好,惡了,大官人。”

“惡了”,這裡讀“e”,意思是得罪了。

對方在向趙興行禮,趙興卻仿若未然,他出神的望着那幾個人頭上扣地小藍帽。只覺的眼熟。

周邦彥聽到他們是來找趙興,一路追到這裡,心裡有點失望,他有氣無力向趙興解釋:“這是一賜樂業人,太祖開國時,他們從海外來歸,向朝廷進貢西洋布。太祖對他們說:歸我華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並賜十七個姓: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李、聶、金、張、左、白等。隨後他們就在汴梁居住下來。並自稱一賜樂業人。

他們每週都要禮拜神靈,禮拜時頭戴藍帽,故亦被稱爲藍帽回回。因其不食獸類腿下筋,故又被稱作挑筋回回,他們做禮拜的寺廟名叫西那高噶(Syngogu)……”

“我明白了”。趙興突然開口打斷了周邦彥地話。他指着對方頭頂的小藍帽說:“一賜樂業不就是以色列嘛。你們是以色列猶太人,頭頂上戴的是猶太帽——難怪我那麼熟悉。你們做禮拜的教堂叫做西那高噶——不就是錫安山(聖殿山)麼。你們是以色列人。”

錫安山是耶路撒冷老城外的一座小山,這裡是大衛城地原址,在讚美詩中,“錫安”是耶路撒冷乃至整個聖地的同義詞。

趙興突然吟誦起一首自己聽過的猶太歌:“在巴比倫河畔,

我們坐下,想起她,

想起她,就止不住淚,啊錫安!

岸畔的楊柳,

掛起我們的琴,

因爲監工想聽個曲兒,

那些擄掠我們的人要取樂:

來,給我們唱一支錫安的歌!

啊,淪落於異國,

叫我們如何唱耶和華的歌?”

這是一首讚美詩,趙興曾在聖誕節時偶爾聽過教堂唱詩班吟唱。當時教堂唱詩班唱的是現代漢語,所以他唱得是現代漢語歌。

他吟誦完畢,那些猶太人有點發呆,他們很茫然,似乎不明白趙興說什麼。

其實,趙興地猜測是對的,這些人確實是猶太人——中國猶太人。但他們離開以色列那片土地已經很悠久了,現代考察發現,這羣猶太人甚至連猶太人後續新定的節日都不知曉。

據稱,這支猶太人是在大衛王神廟被毀之後,逃出巴勒斯坦的。現代考古發現,他們或許現在巴比倫做了數千年的奴隸,而後花了數百年逃到南亞,又花了數百年遷往中國。

猶太人是一個凝聚力極強的民族,再過一千年後,當猶太人重新建國時,那些離開民族發源地,在異域漂流數千年的部族相繼返國——無論他們身處何地,無論他們所處地環境多麼惡劣,多麼令人難以生存,數千年過後,他們仍沒有丟失自己的信仰。

但唯獨一支遷徙的部族例外:因爲這支部族不幸遷移到了中國。

在世界各地上百萬只遷移部族中,這支遷移到中國的猶太部落絕無僅有地、永遠沒能迴歸祖地,而現代考古發現,他們離開巴勒斯坦後,在巴比倫、在南亞孤島地時候。還與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有交流,但到了中國,他們跟外面的世界再無交流。

連猶太這麼超強凝聚力地古怪民族,都沒能抵抗住中國隨後發生的幾次“民族融合”,徹底地消失在中國地土地上,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民族戰亂多麼頻繁。而中國猶太人的閉塞也說明:即使在大宋這樣地商業社會,古代中國與外界的信息交流也幾乎爲零。

由於這支民族最終消失。所以趙興從不知道猶太人曾跋涉到這麼遠的地方,他見到對方對自己地所唱的讚美詩全無反應,暗自嘆息一聲——其實那首詩還有後半句“若是我忘了你,耶路撒冷,

願我的右手萎縮!

願我的舌頭黏在上齶。

若是我沒有思念你,

沒有眷戀着耶路撒冷,

勝似我最大的歡愉……”

但現在說這些都沒用了,遺忘,有時也是種幸福。

趙興招手請對方進入亭內,重新合攏了馬車屏風,和顏悅色地詢問:“三位,你們找我如此迫切,有什麼事?”

三個人當中。李維思是爲首,而“李維”實際上是猶太的部族長“利韋”的音譯,到中國後改漢姓爲“李”。這位李維掀起袍子,從袍下拿出了一塊厚厚的布,他望了眼周圍,發現亭中沒其他人,才單手舉起這匹布遞給趙興。

那是一塊帆布——原來他們獻上的西洋布就是帆布。

趙興仔細看完那塊布後。他將這塊布緊緊抓在手裡,擡眼看向面前的三名猶太人。

猶太佬果然不愧爲精明之譽,趙興觀看那塊布時的神態變化,能瞞過在場的幾位傻書生。能瞞過擅於察言觀色的廖小小,卻沒瞞過對面地李維思,他的脣角浮出一絲微笑,開口說:“一百多年前,我們向皇帝陛下進獻過這種布。但隨後。朝廷官員認爲這種布又厚又硬,做不成衣服。沒絲毫用處……今日,我總算找見知道它的人了。”

“換什麼?”趙興一碰到交易的事,馬上露出了商人嘴臉。他目光灼灼,興奮的眼睛都紅了。

“布——大官人正在京城四處兜售印染的四色布,京城的布坊都快被你壓垮了,我們希望大官人給我們分銷權,讓我們共同經銷四色布。”

李維思跟別人談“分銷權”,別人可能不懂,但趙興明白,不過他要地更多:“我聽說猶太人都精於算術,我需要大量的數學老師,大量的賬房先生,你們能提供多少人?”

周邦彥搖着頭嘆息着,他沒有想到趙興剛纔還像一個文采斐然的大詩人,現在就市儈地像一名小販。對面的李格非倒是帶着微笑冷眼旁觀,廖正一比較木訥,他神色看不出什麼反常。

周邦式年輕氣盛,他腦子裡面全是剛纔的胡姬豔舞,人雖坐到那,心已經飛到馬車上,頻頻張望胡姬所乘的馬車,壓根沒注意這裡的談話。

廖小小與宋小娘子則低眉順眼,看趙興捋胳膊挽袖,擺出一副寸步不讓地態度與對方進行商業談判,又看到周邦彥一副失落地模樣,廖小小嘴一抿,提起酒壺替衆人斟酒,宋小娘子則望着趙興,一邊偷笑,一邊伸手幫廖小小照應。

“我們一賜樂業十七姓,總共一千餘戶,會算賬的有一百個人——成年、未婚配、還沒有職業地一百多人”,李維思回答。

“還有這種帆布,你們提供技術,我提供人手與場地,利潤三七開,你三我七,銷售方面——各顯神通吧”,趙興繼續要求。

“三七開,這個比例可以——大官人還能提供什麼?”

“一百多人的就業,難道還不夠嗎……好吧,我再加一點砝碼——我在杭州有一片荒地,你們十七姓可以部分遷居到我的地盤……還不夠,那麼我再加一本《聖經》如何?從錫安山帶回來的新聖經。

我有一條商路,可以通往耶路撒冷。或者我再替你們找一位拉比(猶太教主教或大祭司),我到耶路撒冷給你們找一位……這總夠了吧?”

趙興提到“拉比”這個詞時,李維思的眼睛猛的一下子瞪的彷彿牛眼——這說明剛纔這廝壓根是在裝相,他明白趙興說的什麼,他明白“以色列”與“猶太”這兩個詞意味着什麼。也明白“錫安”意味着什麼!

“好,這個條件足夠沉重了!我們什麼也可以不要,只要拉比。不過,我要申明:我們一賜樂業人可以做奴隸——我們遷居到你的土地上,你可以剝奪我們的自由、我們的尊嚴、我們的生命,但不能剝奪我們的信仰。

我們背井離鄉,七海流浪,我們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只剩下信仰。俗世可以讓我們屈服,但我們的靈魂屬於上帝!這是恆久的約定!”

“我尊重你們的信仰,遷居到我的土地上後,我允許你們建設教堂,信仰自己的神靈——大宋是個信仰自由的國度,你們可以保留自己的信仰。如果你們給我服役滿十五年,我可以把你們居住的土地送給你們,地契上寫上你們的名字,但你們仍可在我的庇護下,在大宋的土地上信仰耶和華!”

“耶和華”這個名字終於使這羣猶太人的淚流滿面,他們相互擁抱在一起,用趙興聽不懂的語言嚎啕着,話中反覆提到“拉比”這個詞,趙興猜測,他們是在歡呼:“我們會有新拉比了!”

趙興不知道,他們還在說:“我們有應許之地了!我們有新領主了,他不會把我們當奴隸,他知道我們的大衛王,尊重我們的信仰……”

在廖小小的勸慰下,周邦彥那裡幾杯烈酒下去,除趙興外,其餘在場的人都已經薰薰然,他們渾沒注意這場談話。他們不知道,自己當時見證了一段歷史。

若干年後,當趙興最困苦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背離了這個“叛賊”,唯獨“一賜樂業”人,他們哪怕吃糠咽菜,哪怕被圍困於絕地,哪怕十死無生、明日無望,仍在默默地爲趙興打理後勤,管理產業。他們寧肯餓死,也不觸動屬於趙興一根草——即使後者根本沒給他們發薪水。

世人驚歎於“一賜樂業”人的理財能力,也都在納悶:爲什麼出任何代價,都引誘不動一位“一賜樂業”人離開那名“叛賊”——原本,當時在場的四名太學生能回答這個問題,但他們壓根沒注意這場談話。

或者說:他們當時雖在現場,卻不理解趙興他們在說什麼,理解不了這場談話的意義!

周邦彥的記憶只到了這裡,“一賜樂業”人擁抱在一起哭喊時,他已經醉了。等他醒來,發現自己已回到城裡——不,是回到相國寺碼頭,一艘獨特的海鰍舟搖晃着,正在駛離岸邊。沒等周邦彥詢問,一個老者鑽進船來,向他咧嘴一笑:“周太學,小老兒焦觸。興哥兒安排你坐這條船,我們直駛廬州,太學可以到廬州碼頭再下船。”

沒有船能直駛廬州,因爲到廬州走水路,要到瓜洲拐向長江,在無爲軍轄內逆濡須水進入巢湖,穿過巢湖再逆流進入淝水……焦觸所說的“直駛”,意味着這船需要拐來拐去,繞很大一個***。

周邦彥感念趙興的仗義,禁不住整整衣冠,向東稽首。

這時,趙興正進入蘇軾府邸……

第3239章 震撼的忘了鼓掌?第3320章 外籍的大宋懷遠將軍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4350章 貌似閒事過多第1081章 晴天霹靂第3231章 閉上眼睛的“君子”第3292章 南院萬馬齊喑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3297章 牆裡開花牆外香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上)第3308章 天下第一二奶的邀請第1069章 告別宋代處男生涯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下)第4384章 火器第2167章 初戰湖匪第4336章 我沒有耐心!第4331章 抓到了辛巴達第2135章 給皇帝慶祝生日第2186章 趙興的言而無信與範純粹的憤怒第4388章 戰事第3206章 專門數錢的官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4369章 殺還是不殺?第4325章 歷史悄然變化第2127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第1085章 江湖生活的快樂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歸屬(上)第3311章 我到皇宮去散步第1015章 畫滿雪花的房間(下)第3314章 米芾撐死蘇東坡第1027章 離奇的香豔哀求(上)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3252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第2170章 別人做不到第4398章 間諜戰第2155章 大宋朝的同行第2093章 相思在這一刻得到滿足第3236章 囂張的代價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2121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下)第4363章 十杆槍打天下第2147章 始亂終棄第3240章 誰來喝彩?第3231章 閉上眼睛的“君子”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中)第2100章 一夜暴富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4341章 你能掙我能花第4331章 抓到了辛巴達第2203章 皇帝說漏嘴了第2108章 都想算計別人第3248章 玉石鑄就的城市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3243章 亡國之君的眼淚第1054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與美味第1054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與美味第2087章 嘆息的鐘聲第2106章 挖了好大一個坑第4327章 人情不好討第2117章 來歲看花,眼前風景殊不同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中)第3293章 欺負的就是你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築大師第1067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3301章 “大宋第一絕”的歌聲第1006章 眼花繚亂第3252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3304章 皇宮兵變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1025章 空前絕後的一句話詩人(上)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1086章 山洞中的秘密第3259章 天下本無事第2192章 迎戰西夏第一女娘第2111章 與自己人做交易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3240章 誰來喝彩?第4372章 方臘在哪裡?第2179章 草木皆兵計劃(下)第3309章 最好的稱霸時機第4400章 襲城戰第3316章 爲報傾城隨太守第1010章 他需要發泄(下)第2163章 立志當禍水的女人第4379章 軍改第2133章 滿肚子不合時宜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3279章 天下第一妖人第1017章 觸犯刑律的屠宰(下)第1030章 陳季常的武功(上)第3254章 沈括又告密了第4377章 歡慶第2116章 給全亞洲上一堂文化課第3277章 踏上遼國土地
第3239章 震撼的忘了鼓掌?第3320章 外籍的大宋懷遠將軍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4350章 貌似閒事過多第1081章 晴天霹靂第3231章 閉上眼睛的“君子”第3292章 南院萬馬齊喑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3297章 牆裡開花牆外香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上)第3308章 天下第一二奶的邀請第1069章 告別宋代處男生涯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下)第4384章 火器第2167章 初戰湖匪第4336章 我沒有耐心!第4331章 抓到了辛巴達第2135章 給皇帝慶祝生日第2186章 趙興的言而無信與範純粹的憤怒第4388章 戰事第3206章 專門數錢的官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4369章 殺還是不殺?第4325章 歷史悄然變化第2127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第1085章 江湖生活的快樂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歸屬(上)第3311章 我到皇宮去散步第1015章 畫滿雪花的房間(下)第3314章 米芾撐死蘇東坡第1027章 離奇的香豔哀求(上)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3252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第2170章 別人做不到第4398章 間諜戰第2155章 大宋朝的同行第2093章 相思在這一刻得到滿足第3236章 囂張的代價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2121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下)第4363章 十杆槍打天下第2147章 始亂終棄第3240章 誰來喝彩?第3231章 閉上眼睛的“君子”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中)第2100章 一夜暴富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4341章 你能掙我能花第4331章 抓到了辛巴達第2203章 皇帝說漏嘴了第2108章 都想算計別人第3248章 玉石鑄就的城市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3243章 亡國之君的眼淚第1054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與美味第1054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與美味第2087章 嘆息的鐘聲第2106章 挖了好大一個坑第4327章 人情不好討第2117章 來歲看花,眼前風景殊不同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中)第3293章 欺負的就是你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築大師第1067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3301章 “大宋第一絕”的歌聲第1006章 眼花繚亂第3252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3304章 皇宮兵變第1046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第1002章 一碗骨頭湯造就一位“神醫”第1025章 空前絕後的一句話詩人(上)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1086章 山洞中的秘密第3259章 天下本無事第2192章 迎戰西夏第一女娘第2111章 與自己人做交易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3240章 誰來喝彩?第4372章 方臘在哪裡?第2179章 草木皆兵計劃(下)第3309章 最好的稱霸時機第4400章 襲城戰第3316章 爲報傾城隨太守第1010章 他需要發泄(下)第2163章 立志當禍水的女人第4379章 軍改第2133章 滿肚子不合時宜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3279章 天下第一妖人第1017章 觸犯刑律的屠宰(下)第1030章 陳季常的武功(上)第3254章 沈括又告密了第4377章 歡慶第2116章 給全亞洲上一堂文化課第3277章 踏上遼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