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宋軍士兵都穿着短褲背心。戴着巨大的草編范陽帽。手裡拎着一根仗刀。腰上彆着兩隻手銃。手裡拎着一隻包裹。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敬畏的立在山腳下。連平常最多嘴多舌的士兵也保持沉默。生恐自己說錯了話觸怒了佛祖。
聽到趙興的招呼。他們踮起腳尖。小心翼翼的走到獅爪平臺口。一個一個依次撫摸獅爪。許多人還將身上戴的護身符掏出來。用它去摩擦獅爪……
趙興立在石階口。眺望獅爪平臺附近。在他想來。這座供奉佛祖的聖殿。應該朝覲的人流不斷。但現在只有他們這隊士兵存在。
或許。是僧侶們爲了迎接宋軍。特地做出的安排。但從這個冷清看。獅爪平臺或許也走向了落日。
但是。現在歷史出了變故。原本阿拉伯人壟斷了東西商路。他們靠轉手貿易積累的巨大財富。推行自己的殖民與宗教入侵政策。現在宋商也參與了。宋商不再像原本的歷史上。只做一個初級生產者。只做一個批發商。他們開始進入二級市場。開始直接面對消費者。如此一來。阿拉伯人還能像往常一樣。獨霸整個南洋嗎?
也許。獅爪平臺的命運改變了。它迎來的這批客人使自己避免了覆滅。只是它自己不知道。
平臺頂端的迎客鐘敲響。巨大的鐘聲在獅爪宮刻意營造的共鳴效果下。彷彿整個山峰都化作個一口銅鐘。讓人聽起來不是鍾在響。而是山在響。
這就是佛教界流傳甚廣的“佛門獅子吼”:獅子山上的鐘一敲響。整座山峰像是獅子在怒吼——在現代。“佛門獅子吼”成了一招非常厲害的少林武林秘技。
趙興看着士兵一個個虔誠地撫摸着獅子爪。輕輕搖頭微笑。他手下地士兵多是些景教教徒。而景教要求唯一神唯一信仰。可惜。中國人向來喜歡“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這些士兵雖然信仰的是唯一神。但他們依舊虔誠的撫摸獅爪。敬畏的準備去獅子宮朝拜。
許久。士兵們撫摸完畢。趙興在嘹亮的鐘聲中邁步登上獅子山臺階。穿過獅爪城門。便登上一條狹窄貼着懸崖的鐵梯。幾乎呈直角攀登。勁風擦身而過。僧侶們步伐矯健。氣溫依舊是那樣炎熱。但士兵們卻不再叫苦。他們一邊攀登。一邊揮汗如雨。但兩眼中充滿着狂熱與虔誠。
登上了獅爪平臺獅子宮到了。迎門處不是佛殿。而是那座著名的“空中花園”。站在平臺。四周沒有什麼遮擋物。只覺得山峰林立。周圍鳥語花香。入目處。繁花似錦。奇花異草不斷。
一隻火紅尾巴地小鳥鳴叫着從士兵眼前掠過。一名士兵驚叫一聲:“鳳凰?!”
趙興輕輕點頭:“沒錯。是鳳凰!”
這是極樂鳥。它有着鮮豔火紅的尾羽。體型酷似傳說中的鳳凰。現代人推測。藏緬始祖從非洲大陸向亞洲遷移的時候。可能在遷移途中見過這種極樂鳥。於是留下了鳳凰的傳說。後人沒有見過這鳥地具體形象。便爲這傳說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於是就成了現代之“鳳凰涅”。
一些士兵雙手合掌向鳳凰禱告。祈福。這花園中的鳳凰一點不怕人。它們在花島中穿來穿去。有時停在僧侶的肩上。蹦跳幾下。有時甚至跳到了士兵頭上。把士兵的草帽當作了窩。
花叢中散落着不少僧侶。他們有的在打坐。有地在冥想。有地在喃喃自語。花園忠心的大道上。兩排僧侶整齊地站着。做出迎客的姿態。他們從獅子宮門口一直排到後方地佛牙大殿處。近出的人影可以看到披着一身白麻衣。遠處。林霧掩映下地僧人。只看到他們身上黃色的絹紗——大宋的絹紗。
一百零八聲鍾、一百零八位迎客的僧侶。獅子宮排出了最高規格迎接趙興。趙興卻還有閒心。他一指其中一棵樹。向士兵介紹:“那是菩提樹。昔年佛祖在菩提樹下頓悟。據說這棵菩提樹就是用當年那棵菩提樹的枝條引種的。你們回頭可以折一枝。珍藏回家。”
迎接的知客狠狠的咳嗽了幾下。提醒趙興。趙興一擺手。下令:“呈上禮物!”
士兵們將手裡的包裹打開。有的人手上提的是幾匹絲綢。有的人提的是絹紗。有的人提的是錫罐。裡面裝的是上好的大宋盤茶。僧侶們的眼睛亮了起來。齊齊向趙興躬身。趙興咳嗽一聲。順手從一名士兵手中取過幾副絹紗。當先向佛牙殿走去。
此刻。歡迎宋軍的宴會還沒有正式舉行。那場宴會的主客是陳不羣。趙興打的旗號是預先替宋軍向佛牙呈獻香油與禮物。故此提前來到佛牙殿。引領士兵觀賞這天下奇蹟。
建中靖國元年秋。趙興帶着船隊重新返回杭州。這次他帶回來的商隊可以算是杭州市舶司開埠後的第一筆大單子。隨他艦隊南下的海船上千艘。在戰艦的保護下。幾乎沒有損失。而且船隊的數量擴充了三倍不止。每艘船都載滿了香料、珍貴木材、珍珠寶石。以至於貨船抵港之時。整個大宋的寶石香料價格下跌了六成。對珠寶商來說。這是一個災難。
隨行的士兵上岸後。立刻開始宣揚他們在南洋的經歷。數不盡的寶石。數不盡的優美景色。外加佛牙奇觀。頓時。整個大宋再度掀起一股下南洋的熱潮。
狡猾的趙興這次帶回來的貨物不是不易保存的香料等物。他的貨物全部換成了寶石與黃金。而且他也沒有着急出手。直接將這些貨物搬入了城堡中。靜等寶石價格慢慢回升。
他回到城堡。隨船的士兵也放假了。他們在杭州市集上出售自己南下時購買地珍寶貨物。現在那些東西價格雖然跌慘了。但對於士兵來說。他們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戰利品。即使價格下跌地再慘。也是一筆豐厚的意外之財。
稍後。万俟詠跟帥範聯袂而來。他們拖家帶口。孩子鑽進城堡尋找玩耍之物。兩位大人帶領着市舶司部分屬官登上了青瓦臺的樓頂平臺。一邊欣賞園內的風景。一邊介紹着別後的情景。
“蔡元長已經重新回到了朝廷。擔任翰林院臣子”。万俟詠喝着香茶。閒閒的介紹朝廷的動態:“據說他第一項主張是仿效成都府。印刷飛錢。稱之爲交子。也稱之爲交鈔。據說戶部地一賜樂業人正在設計票樣。”
世界第一紙鈔就要誕生。
在此之前。大宋各地也有飛票。但那都是商戶之間用於結算的票據。甚至連趙興設立的“銀行”。其發行的紙鈔也只能作爲熟識商人之間的結算憑證。它與其說是鈔票。更像是銀行票據。而交鈔卻是世界第一個由政府出面發行地交易貨幣。所以它被稱之爲“世界第一紙鈔”。
說實話。在這個時代推出紙鈔是一件極不成熟的事情。因爲大宋目前沒有預算制度。沒有收支平衡概念。倉促推出紙鈔。只會讓紙鈔成爲一種掠奪百姓財富的手段——只要開動印刷機。不管收支狀況。只管印刷。而後以政府的名義用紙鈔收購老百姓的勞動所得。伴隨着這種無信用的莽撞行爲。政府地信用也破產了。
現在是秋末。杭州地秋天依舊有點悶熱。這季節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秋老虎”。趙興搖着輕羅小扇。淡淡地詢問:“有沒有可能。我們所管轄的地區抵制交鈔?或者限制交鈔地流通?”
万俟詠搖搖頭:“若我們限制交鈔。且不說符不符合朝廷法度。若是其他地方用交鈔支付我們杭州的各項勞役。這豈不是其他地方用一片輕飄飄地紙。換去我杭州的財富。”
趙興又問:“可不可以讓朝廷不要發行交鈔?”
万俟詠一聲輕笑:“大人擔心什麼。我們不也在推行紙幣嗎?最近南洋貿易越做越大。每船貨物動則以十萬貫爲計。一貫銅錢有數斤重。若他們都用銅錢納稅。光那些銅錢都能沉死他們。紙鈔便於結算。有官府作保。豈不比我們那票行更據信用。我怕阻止不了商人們用交鈔納稅。”
趙興歪了一下嘴。回答:“現在是商業時代。我們推出的紙幣由票行承擔兌付。票行爲了經營獲利。自然會保證信用。而我等做出的票行聯保。以及保證金制度。也能保證各票行有兌付能力。但朝廷呢。朝廷若是不兌付交鈔。你找誰哭訴?”
万俟詠沉思片刻。答:“若是如此。我南洋事務局現在趁着交鈔尚未發行。便搶先立下規矩。規定市舶納稅只能用銅錢。或者三大票行的飛票納稅。對。是要搶先推出。免得蔡元長事後忌恨。”
趙興順嘴又補充說:“朝廷慣例。市舶抽稅是十中抽一。以貨抵稅。而後由官府變賣。這期間存在弊端。比如這次。返航的船一時太多。使得貨價大跌。官府取十分之一貨物。若遇一個貪官。那更有弊端。賤買賤賣。豈不把國家的稅錢搬到自己的口袋。
我們在廣東推行統一結算制度。要求海外蕃商只能通過三大票行結算貿易。而後按貿易額抽稅。這次我們乾脆明確起來。今後所有的海貿事宜。都必須通過三大票行劃賬。納稅統一由三大票行結算。否則的話。便以偷稅漏稅計。罰沒貨物。”
万俟詠拍手:“這法子好。我們用嚴防偷稅做理由。海貿徵稅全通過票行結算。恰好可以杜絕交鈔進
此時。一隊隊歌舞伎走了上來。這隊歌舞伎是趙興下南洋的收穫。她們穿着豔麗的印度紗麗。佩戴的金銀首飾極盡華麗。在軟綿綿的印度音樂中。一個個舞娘扭動着腰。跳起了天竺舞。另有幾名三佛齊戲子上前。給大家表演著名地印尼藝術——瓦揚皮衛。
瓦揚皮衛。傳入中國後初稱“皮衛”。後俗稱“皮影戲”。或稱“爪哇影戲”。在11世紀。這一藝術盛行於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地。並隨大宋商人地腳步。逐漸傳入中國。
官員們停住了話題。觀賞皮影戲與舞蹈。帥範無心觀看這些。舔着臉問:“大人。你一去南洋數月。南洋情況怎樣?”
趙興笑了一下。一指那些歌舞伎。回答:“我們佔領了斯里蘭卡。通向非洲已無障礙。但是我認爲。現在進入紅海。還不是好時機。所以。在南洋耀武揚威一番。便返回了。”
帥範悠然神往:“斯里蘭卡。寶石之國。那裡的寶石很有名。難怪你們讓大宋的寶石價格下跌了六成。”
万俟詠在音樂的喧鬧中插嘴:“大人。朝廷等待答覆。”
趙興馬上問:“這次我們能籌多少稅?”
万俟詠眼也不眨的回答:“雖然貨物價格下跌厲害。但總的算起來。也有八十萬貫的稅收。今年開辦費夠了。”
趙興點點頭:“這次我去南洋。取得了幾片土地。將這些土地所在地地圖呈送給朝廷。讓朝廷出面發售。也算是給朝廷增加點收入。此外。杭州市舶司的利潤。上交十萬貫吧。”
在座的官員雖然在欣賞着充滿異域風格的歌舞。但耳朵一直豎起來聽着趙興說話。趙興說到這。一名七品小官服色的官員插話:“太尉。今年南洋事務局諸事草創。正是用錢地時機。上交朝廷十萬貫。我怕衙門裡修築不齊。”
趙興轉眼掃去。万俟詠趕忙介紹:“這是工部派來的督造使。李誡。字明仲。”
趙興馬上直起了身子。鄭重的拱手:“原來是李明仲。有禮了。”
李誡誠惶誠恐的站起身來。還禮說:“不敢不敢!”
趙興馬上又問:“李明仲的書怎麼樣了?”
李誡拱手。恭敬的說:“原本已經成稿。但下官不久前看了《海事新聞報》。那上面提了個問題。問羅德島神像地合理高寬是如何推算出來地。下官想了許久。不解其意。此次特地討來杭州職事。正想面詢趙大人。”
趙興與李誡談論的書是《營造法式》。這本書是由《元法式》一書編撰而成。後世公認地《營造法式》是中國第一建築書。其中系統的講述了建築大型建築地手法與建築技巧。這本書是在《元法式》基礎上總結而來。而《元法式》因爲書名中有一個“元”二字。觸犯了宋哲宗的忌諱。他便下令由將作監官員李誡等人重新編撰。而後焚燬《元法式》這本書。於是。中國第一建築書地榮譽落在了《營造法式》這本書頭上。
原本這本書應該在這一年截稿。三年後由宋徽宗刊印推行天下。沒想到李誡居然推遲了截稿日期。
趙興納悶了:“修築杭州市舶司與杭州水軍營。工部隨便派過來一個官員就行了。李大人就爲羅德島那一問。特特來到杭州?”
朝廷派遣工部官員修建南洋事務局衙門。與南洋艦隊總督衙門。這實際上是宋朝的一種官場體制。趙興擴充私軍也罷。用海商的錢發動南洋戰爭也罷。工部官員來杭州建設軍營及衙門。體現的是朝廷的權威。以此向趙興手下的軍隊顯示:他們畢竟還是大宋的軍隊。所以他們的衙門與軍營都由朝廷建造。只是。他們故意被手下的士兵省略了——所有的建設費用。都由南洋事務局來管。
李誡回答的很乾脆:“下官早就聽說趙大人蓋房子的本領一流。昔日王詵曾說過此話。在下也曾聽說過大人在廣州新建春江花月夜的事情。還聽說大理因一座金鐘大廈而亡國。下官此來。是特地向大人請教建築技巧的。還請大人不嗇賜教。”
李誡這番話的意思是說。這項差事是他特地求來。而李誡心中還不停嘀咕:“你以爲這項差事求的容易嗎。人都知道這位趙大人對屬下慷慨。廣南兩地官員沒明堂的補貼不斷。連李格非那個窮鬼在廣南當了幾天官。也成爲大富豪。聽說來廣州修建衙門。工部的官員都打破頭。我可是散盡家財才謀得了這份工作。容易嘛我?”
對面地趙興稍稍欠身。回答:“據我所知。搞建築。不能不懂微積分。羅德島那座雕像。爲什麼不均衡。爲什麼會倒塌。西洋那羣人是通過微積分計算出來地。這次我下南洋。弄回了許多書。都是阿拉伯人翻譯的西方著作。
說起阿拉伯人。這倒使我想起他們的崛起。聽說那個國家當初還很弱小的時候。召集了熟十萬學者。專門翻譯西洋的書籍。並設立了一所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而後。他們崛起了。成爲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整個歐洲需要集合所有國家地力量。才能對付他們。這就是《海事新聞報》所登載的十字軍大戰。整個西洋所有有名的戰士都參與到了這次東征中。才勉強與阿拉伯人打了個平手。目前也只是稍占上風。”
帥範終於再次找到機會插嘴。他緊着問:“大人。南洋戰事如何?”
趙興點點頭。輕描淡寫的說:“我們佔據了賈夫納。若是從北方海面前往科倫坡。就切斷了注輦國的後路。注輦國士兵爲了避免孤懸島上地命運。他們在我抵達科倫坡數日後。從蘭卡地區撤退了。斯里蘭卡國王重新統一了那座島。爲此很感謝我們。請求內附。
對於斯里蘭卡國王來說。做三佛齊的附庸是做。做大宋的附庸也是做。而大宋在南洋素有君子國稱號。以前大宋步出三佛齊。這次大宋強大的海軍壓的三佛齊人不敢動手。耀武揚威來到南洋。剎那間已改變了南洋的政治格局。因此。斯里蘭卡覺得投靠大宋。”
“他們地國王打算等國內穩定了。親自前來朝貢。這次我只帶來了他們地使節。等他把隨船貨物處理完畢。便讓他起身上京。”
這次。趙興捲回來的土地超過百萬噸頃。賈夫納半島他已經出售給資助大宋海軍地商人們。而賈夫納半島外圍幾個小島。加起來面積超過賈夫納半島。趙興全留給朝廷。
除此之外。還有三佛齊巨港外一片超過二十萬畝的土地。再加上真臘一個港口。廓爾喀海域外地一個小島。
大宋以前沒有出售海外領土的經歷。一時之間。接收這麼巨量地土地有點手足無措。掛牌出售頭幾天。汴梁城幾乎無人問津。但最新一期《海事新聞報》刊登了一副南洋地圖後。汴梁嗅覺靈敏的商人醒悟過來。開始涌向戶部。那些海外小島被一搶而空。京城富商們立刻組織家丁。拿着戶部刊發的地契趕到杭州。要求南洋水軍護送他們南下查看自己購買的土地。
這一年前後。大津巴布韋帝國開始崛起。它花了500年時間成爲非洲南部最強國。又花了40年衰落。180年後。其淪爲英國殖民地。同年。瑞典開始形成統一的國家。1157年兼併芬蘭後。它成爲歐洲最強國。也在這一年。一個叫庫彼的波利尼亞航海者發現了新西蘭。回到波利尼亞後。他向人們描述了這塊美麗的土地。並描述了當地的獼猴桃。
這一年。大宋商人大舉南下。開始在南洋圈地。許多商人一擲千金。購買下整座海島。自封爲島主。開始墾荒種植……
最初時。南洋小島的價格一畝地只不過賣幾個銅板。但小島的數量有限。而大宋的商人是無限的。在趙興初次出征佔領的官田被朝廷發售一空後。那些官田的價格開始節節攀升。緊接着。呼籲大宋海軍再下南洋的喧鬧逐漸高昂起來。
當年冬。第一批下南洋的地主帶着他們南洋開發的結果回來了。巨量的糧食。巨量的海外珍寶。巨量的香料。一時之間。使得原來昂貴的香料成爲百姓的日用物品。連大宋最窮困的流民也能享用一份濃郁香料做成的食物。使得大宋的飲食業更加豐富多彩起來。
當然。大宋百姓更感興趣的是這些人的致富經歷。原來。贊助戰爭也能獲利豐厚。原來。南洋事務局交給朝廷的官田只是戰爭資助商挑剩下的。一時之間。“戰爭販子”這個職業也熱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