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

依舊是歌舞昇平而在冬日裡不減多少繁華似景的揚州城中,滿身污穢與惡臭的高越,步履蹣跚的隨着人流來到了節衙之前,望着熟悉的邸門衛士,不由有些情之所至的嚎啕大哭起來。

他真是太不容易了,爲了逃過那些草賊過篩一般的搜殺,以及對方上自發舉起起來的各色草頭武裝,所乘火打劫擺下來的關卡;他可謂是絞盡心思而險死還生了好幾次,才得以一路矇混過來最終逃到了尚未淪陷的潤州地界。

然而,沿江這些敵我難辨的地方官軍們,他也都是在不敢去找和尋求幫助了。因此嚴寒的天氣下,他只能混在那些污臭沖天的流民當中,且行且走的用沿途蒐羅來的一切東西包裹身體。

爲了逃避流民當中那些強梁、惡霸之輩的擄掠,以及沿途冒出劫奪他們的鄉土匪類,他只能裝瘋賣傻一般用牛馬遺落的穢物,將自己從頭到腳塗抹的全身都是,以捱上幾下打爲代價換取對方的嫌惡和厭棄之。

然後在丹徒的時候,他也曾一度想過要求見駐所當地的鎮海軍(浙西)節度使周寶。畢竟,此公乃是高令公的早年結義兄弟兼做直至盟友;作爲令公的信使他也曾經數度往來府上。然而還沒等他上前有開口表明身份的機會,就差點兒被節衙欄柵前那些不耐的衛士,給活活的打死當場。

最後高越從廢棄的溝渠當中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丟到了三顆門牙而變成了破相的豁嘴兒,手臂也被打折了。最後他只能身上僅存的兩片銀扣帶之一,賄賂了看守京口江上浮橋的守吏,得以步履蹣跚的回到了江北的揚州地界。

高越情不自禁的哭聲,也終於引來了出入節衙的某位書辦小吏的注意,只見他停下腳步來不由有些吃驚的喊道:

“這莫不是高三郎君麼。。你怎麼變作了這副模樣了啊。。”

“正是在下,箇中真是一言難盡啊。。”

聽到這句問候,高越有不免悲上心頭想要再度嚎啕大哭一場,卻又強忍眼淚迴應道。然後他仔細打量了對方不禁咦了下。

“你不是崔(致遠)紀史麼。。怎麼變成了這副打扮的了。。”

“卻是我多嘴冒犯了王上,已被貶爲門下吏以贖過了。。”

有着一口地道洛音的崔致遠卻是無奈嘆然道。

繼而有這位作保和證明身份,高越也如願以償的從偏門被帶回到了熟悉的節衙後宅當中。而在這時候,他已經失去了半邊的耳朵,好幾根腳趾連同小半腳掌被凍壞潰爛起來,全身上下也長上了許多青紫發黑的凍瘡。

因此,當他重新洗梳乾淨又吃飽喝足整整睡了一天一夜之後,纔在暖牀的婢女懷抱中被給人重新喚醒過來,卻是覺得全身無處不酸無處不痛的起不了身來。然而對方的一句話卻讓他馬上渾身激靈着掙扎起來。

“令公想要見你。。”

然而,在雪後的天光下他一路被引着行來,只見正當大興土木的淮南節衙之中,已經很有些物是人非的味道了;至少原本許多熟悉的面孔都已經不見了;

但是他畢竟還是高駢曾經所看重的子侄之一,所以在一番苦等久候了大半天之後,他終於被有過數面之交的呂用之,給引上了高令公停居修身的紫雲閣。

然而,第二天就有消息傳出來,因爲憂傷勞心之故,高令公原有的宿疾——風痹之症突然加重;而剛從覆滅的軍中逃回來,卻又因爲不明因由觸怒了高使相的子侄高越,更是失寵之下給趕出了揚州城,放逐到了楚州去做了一名州下鎮扼使。

。。。。。。。。

而在江陵城中,撇去招安事件的後續影響,周淮安依舊在按步就幫的聽取,來自廣府的例行政務報告:

“嶺西境內新收得稻麥四萬一千又五十六石,豆薯瓜菜兩百九十一萬斤有餘,主要源自桂、環、融、柳、富、賀幾個較大的州轄。。”

“其中,大概可以騰換出五萬石的陳倉舊糧,正在發動冬季的人役進行加工和炮製。。”

“柴主簿已經再度平定了南桂州的述昆土蠻之亂,毀平地方大小城寨二十二處,所獲男女蠻口約六千有餘。。”。

“桂陽監山外地區的陳賊殘黨作亂已經消弭,只是在礦區的築路和礦石轉運進度,不免要有所延遲了。。”

“那就取消這部分的供應計劃和連帶生產目標;將人手和產地轉到其他項目上去。。。”

隨即周淮安就張開眼睛出聲指示道:

“隨後我會下令桂陽監在山北的礦坑所出不用在轉運到嶺內去了。湘潭當地已經在籌建新的水力工坊和生產區,以利用湘中和江漢兩大地域的河流水運便利,將各種礦產較爲廉價的匯聚當地。。因此,可以先把各處礦產提前輸送過去堆積起來備用好了。。”

就周淮安掌握的常識而言,後世的湖南可算是南方當中的礦業大省。

比如位於婁底、邵陽、郴州的大型淺層煤礦,盛產錫、鉛、鋅、石墨的郴州和衡陽;此外,衡陽、懷化、岳陽、郴州都有相應金銀礦的產出;而在衡陽和常德兩地還有鹽滷、石膏和鈣芒硝的天然產出。

雖然這些礦產放在後世大都屬於中小規模,並且選冶性較差的類型居多;但是隻要能夠將其中開發出很小一部分來,在這個時代普遍落後水準下,也是一種頗爲可觀的資源加成了。

如今的太平軍治下,實際已經控制了珠江流域、紅河平原、湘中平原和大半數的江漢平原,都是古代重要的糧食產區所在。

雖然相對於人口富集的北方地區,在這個時代開發度普遍不高;但是有了這些產糧區域作爲相互的緩衝和調劑,再加上水路交通和通訊上的加成,就算是遇到嚴重的災荒和變亂,也有相對意義上的風險抵禦能力了。

再加上多山地貌的嶺西(廣西)和湖南中南部礦產資源,完全有能力再開一個原始的工業生產中心,來作爲產能上的升級和備份;實際上一個相應自足的跨地區經濟循環體系,已經在太平軍的經營之下有所成型了。

“這是最新留司名下的鄉官名錄,算上候補和調遣過的人手,在冊約莫達到了四千六百一十五員。。”

交代完礦冶和工場生產方面的事物,又有另一名年輕參軍走上前來。

“不過其中大半數都集中在嶺南道境內,約有三千五百七十一員;其間又以珠江流域的嶺東十三州最衆,前後相繼委派了約兩千八百五十七員。。”

“其中大多反饋正常而運作尚好。其間僅有六十七人棄職潛逃,又有八十九人因爲意外而失蹤、身死或是傷病而退。。”

“以上例子在嶺東之地甚少,主要還集中在新打開局面的湖南、嶺西等地。。尤其以湖南境內爲甚。。”

“倒是在還有二十三人因爲不同程度的違規行事,或是犯了作奸犯科之事事,被巡查的三支隊發現上報後,奪職問罪論處當中。。”

周淮安微微點點頭,這些逃亡和死傷、失蹤的數字,無疑也代表着地方上大多數人所難以關注到的細節和基層當中,各種新舊勢力更替鬥爭中無可妥協的殘酷性與黑暗面。

不過,在初步安定下來的嶺東十三州當中,居然會出現類似佔便宜和貪沒之類的職務犯罪,倒也不在周淮安的意料之外;這是任何一個新生政權都要面對的問題。就看有沒有足夠給力的內部監督機制,以及優勝劣汰式的持久外在新血補充渠道,和唯能者上的良性競爭循環了。

按照《太平田畝制度簡說》頒佈下去的大致內容;如今在太平軍控制區內所掌握的土地,在初步的清丈和勘界之後,都被比較詳細劃分爲水、旱、坡、草、沙等五大類約十二等成色;每種成色所徵收的田賦種類和數額、比例,也都是不盡相同的。

而目前太平軍通過接管其中拋荒閒置的無主之地,徵收和抄沒那些罪惡昭彰或是敢於反抗義軍的豪強大族田產,基本上掌握了其中的小半數;而得以收聚流民和貧戶建立起來一個個大小片區的屯田所來。

至於剩下的其他地方田土宅產,則是在“三支隊”初步清理和摧毀了地方鄉村的豪強大戶等上層,以及胥吏無賴閒子等舊有殘餘,讓餘下的鄉民百姓重建起自治自決的新秩序之後;又在鄉里、市鎮一級委任名爲“鄉官”的基層職務,對其進行間接治理和履行定期徵收調發的職能。

因此,除了那些直接在戶曹軍事化管制之下的屯所和營田區之外;這些大大小小的鄉官可說就是太平政權在最基層執行力的保證了,差不多相當於基層組織下限的小頭頭。而他們則帶領着若干治安、戶籍、稅賦等想幹的辦事人員,掌握着鄉里一層的行政職能,並間接影響和控制着更下一級那些鄉村所在。

而且,與過往官府胥吏們可以自行招募編外人員的做法和傳統不同,基層的辦事人都是經過短期速成被統一培訓出來,再通過不同的部門所屬分別指派到他們手下下的。因此,倒沒有那麼多的舊日弊端和陋習的殘留,反而是在日常裡構成隱隱然相互監督制約的局面。

另外,還有定期流動其間的供銷(商販)系統,和巡迴往來的推官(簡易司法)系統,以及普查隊隨機抽取式的例性走訪和實習訓練制度,在將來的一段時間之內已經足以維持下去了。

雖然無法說徹底禁絕那些私心貪念的存在,但是在這個一切都因陋就簡的時代,大致造就一個相對公平和透明的環境氛圍或者說統治秩序,卻是是不成什麼問題的;畢竟目前還是在太平軍政權崛起的上升期當中。

只要是稍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爲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略了體制內長遠的前景和可能性。而鄉官同樣也是安置那些太平軍傷病殘疾退役老卒的最好去處,所以目前從結果和成分上說,還是相對比較單純而具有一定活力的。

當然了這些鄉官的存在,目前主要還是安排在太平軍勢力控制力較強,或是建立的統治秩序比較穩固的重點和要衝區域內。

目前的嶺西、湖南境內,還有好些雖然處於太平軍的地盤之內,但控制力相對薄弱或者說軍事力量投放不便的偏遠地帶、山地和邊緣區域;就沒有刻意委派鄉官過去充當得不償失的消耗品,而暫時保持了原有的基本格局,而“唯聽以錢糧照舊”而已。

當然了,在廢除了朝廷加徵和地方官府攤派,豪強胥吏巧立名目追加的,絕大多數苛捐雜稅、常例虛耗之後。太平軍政權目前留下來的稅賦大項,無非就是在廣大鄉村裡,按照《太平田畝制度》下以田產種類成色來合計的田賦(廣大鄉村);

而在城邑和市鎮、港口裡,則按照(成年)人頭和戶等徵收的戶丁(稅)錢;以及市場中商品交易和過境時產生的除陌錢(市稅)與過錢(關稅),總共三個大類而已。

至於其他的山澤稅、雜稅課、架間稅、青苗錢、平稍錢,乃至竹木、鹽、酒、茶等專賣的加徵都一併廢除了。當然了,太平軍政權自有如此作爲底氣所在。

一方面是相對簡明的行政體系下,沒有那麼多體制內外的亢餘人員要養。另一方面,則其他經濟來源上的多元化和豐富性。

因此,事實上除了糧食和特定物資的生產,需要必需保持在基本安全水準上之外;其他項目在太平軍政權當中所佔據的收益比例,其實是一直在穩步下降當中的;原因很簡單,太平軍政權從一開始就有着,這些傳統項目之外的大宗收益和相對穩定進項來源。

比如,以廣州和潮循爲核心的壟斷性工礦場坊的綜合生產體系;還有廣州和交州自古以來所具有巨大對外海貿利益和海內物產轉口生意所帶來的重重加成;再加上事實上掌握了主要城邑和市鎮之間,大多數主要民生項目和大宗需求的供銷體系;

事實上,通過這些掌握的渠道和經濟命脈,太平政權想要在暗中不動聲色的吸血起來,簡直是不要太容易的事情。根本不用像傳統的而封建官僚和豪強大戶那般,直接行那吃相無比難看的強取豪奪、盤剝略盡或是敲骨吸髓之事。

畢竟,作爲一個有着上千年經驗和超前眼光的超越者,不懂得在種田之外別出蹊徑的開源創收和興業增產,而要去死扣這點廣大古代人口中扒拉出來的衣食,那也未免太過丟人現眼了。最起碼,後世有得是現成的工業體系方向和因地制宜的海外貿易發展前景,可以作爲參照和利用一二纔是。

而有着這些額外創收來源的補充和支持,太平軍甚至可以拿出部分收益來反哺和補貼地方生產;而無需像是過往歷朝歷代一般的,需要以亢繁的成本而低效代價,維持着一支相對龐雜的官僚、胥吏和白役羣體。而把徵收上來的資源,都加倍浪費在了層層過手的亢長輸轉週期當中了

因此,只要不至於過分的窮兵黷武和竭盡民力以爲驅使,並能夠持之以恆的將《田畝制度》中的原則,大致不偏離太多的堅決貫徹執行下去,就此改變心存猶疑和不安的民意,廣收中下層士民百姓人心也是遲早的事情。

正在如此盤算和思慮着,周淮安就聽到外間再度傳報;前往押送糧草物資前往饒州道賀和示好的曹師雄很快就回來了,還給周淮安帶來了一個意外的訪客。

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940章 殺氣凌穹蒼(下第745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744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二第四章,還是活着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646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二)第四百四十章 輾轉不相見(續第658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中第七十四章 寨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幟草中低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879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六章 在北第879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743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三百一十章 內外兩相望(下)直接來個大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969章 征衣卷天霜(下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潮動4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816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中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六百零九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灑陣雲飛(中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921章 按劍心飛揚(續)第760章 壯士揮戈回白日第四百七十四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1007章 行歌歸咸陽第四百六十二章 迥戍危烽火第796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中)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宋平3(就讓我再黑一把好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三百四十九章 貪殘逞一時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866章 駑馬徘徊鳴(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789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779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
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940章 殺氣凌穹蒼(下第745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744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二第四章,還是活着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646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二)第四百四十章 輾轉不相見(續第658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中第七十四章 寨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幟草中低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879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二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六章 在北第879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743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三百一十章 內外兩相望(下)直接來個大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969章 征衣卷天霜(下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潮動4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816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中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六百零九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灑陣雲飛(中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921章 按劍心飛揚(續)第760章 壯士揮戈回白日第四百七十四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1007章 行歌歸咸陽第四百六十二章 迥戍危烽火第796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中)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宋平3(就讓我再黑一把好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三百四十九章 貪殘逞一時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866章 駑馬徘徊鳴(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926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789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779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