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

“什麼,太平賊已然興兵追來了,那灩澦堆和夔門天險呢,難道都沒有排上絲毫用處嗎,莫不是聽錯了虛張聲勢的謠傳?”

宋浩不由的拍案而起怒吼道。

“千真萬確啊節帥,水陸並進的賊軍正當勢如潮動,已然攻入了萬州、開州的境內,並向忠州進兵而來。。沿途境內所設的各方鎮扼使、團練官皆不能抵擋,或是覆亡、或是敗逃,或是棄走。。”

來自下游的信使亦是聲色沮喪道。

“如今忠州地方的大戶豪姓之屬,更是紛紛往涪州這邊奔逃過來了。。節帥只消找人詢問一二便的印證了啊。。”

“如此。。如此,傳我令下。。”

這一刻宋浩也當機立斷的站起來。

“城中各營團就近開始收聚人馬,就地籌集物用,營中的俘獲和降衆,一個不準再留下來。。那些豪姓大戶也沒有必要再留手了。。”

“再在城中收集柴碳堆滿各處要害,一旦有賊軍逼近就付之一炬好了。。”

“節帥,那燒了這個涪州城,我們又當往何去着落。。”

這時有部下臉色不虞的急忙請示道。

“若是我軍擋不住下游而來的賊勢,那佔了這涪州城又有何用。。還不若留下這麼一座廢城殘垣,讓西川來的高仁厚與太平賊去爭搶好了。。”

宋浩斬釘截鐵的道。

“若是事情不利,我們大可北走渠州再去往興元府,莫說是那位闇弱的牛西川擋不住我輩;便是以忠武軍的淵源,北邊的兩位楊中貴人,也少不得我等一席之地。。”

而與此同時,渝州與瀘州交界的合川縣境內,長江、赤水、習水交匯的三江口。

率領上萬剛剛討平了西南阡能之亂的新銳軍馬,自上游放船而下剛剛抵達當地龍醉灘的,檢校尚書左僕射、眉州防禦使高仁厚,也剛接到了一個有些意外的消息。

“東川楊師立也突然出兵南下了,以大將張士安、鄭君雄分率水陸兩路人馬,如今依然進入合州銅梁縣了麼。。”

看起來總是波瀾不驚的高仁厚,召集衆將屬坦然商榷道。

“討擊,此輩未得朝廷均旨就自行出兵,怕是來者不善啊,不可不防啊。。”

左近頓時有部下大聲勸諫道。

“東川自梓州出射江、涪江亦是上游順勢,須得防範被此輩搶了峽江道的平定之功啊。。”

“那衆意以爲如何?”

高仁厚亦是一副納諫如流的姿態寬聲到。

“在下以爲,可分使人等收聚沿途兵馬,錢糧,以爲不時之需;再以快船先發渝州,於涪江口立寨設關。。”

卻是作爲他的副手,西川行營押牙楊茂言開口道。

“那收聚沿途錢糧事便交由楊押牙去籌辦了。。我自當引兵先行渝州一步了。。”

高仁厚也毫不猶豫的決定到。

——我是分割線——

而在秦嶺北麓的山夾口,烽火連天大散關外,遠處已然可以依稀看見義軍所立柵寨,以及上方飄搖的大齊旗號了。

“什麼,那田老兒有意在行在重建神策軍馬麼。。”

然而坐鎮此地的飛龍使兼樞密使、八道招討副使楊復恭,卻是一時無心理會這些近在眼前的威脅,而對着蜀中來人失聲道。

“正是如此,根據其在聖主當面的召對,田中貴言稱昔日在京神策軍馬盡皆覆沒不堪;是以打算在護駕行在的中外軍中擇選良鍵以充其下。暫編爲十二都的兵馬。。”

奉命前來報信的人切聲道。

“此外,樞密使和都監手中的這八都兵馬及神策常從,亦在南下接受擇撿的軍序之中,”

“豈有此理,這田老咼莫不是得了失心瘋麼,”

楊復恭不由的冷笑起來,心中卻是在一時之間閃過了許多計較。

這田令孜一邊令山西牛勖阻止自己南下行在效力,一邊將三川的財力物力,以及拱駕的名分抓在手裡;如今更是要重新編列神策軍所屬,所爲何事?。

還不是看見神策行營左軍的兵馬大都覆亡和戰沒、投賊,而關內尚存行營右軍的大部人馬,如今卻被宰相鄭畋給接機抓在了手中,而不復爲宦臣們所指使的緣故麼。

當初他也是看在這個緣故上,才堅持制止了楊復光引忠武軍北上合併一處的打算;但是未想到這個田老兒竟然如此喪心病狂而慾壑難填。

要知道這蜀中本就是久不問兵火的偏安之所,還有來自山南、西川、東川的土客各軍伴駕,還有額外再另行編練新軍的用處麼。

若是令他重新編練神策新軍得逞的話,那首當其衝的可並不是遠在奉天鎮主持討賊一線的鄭畋,而是橫擋在其中爲朝廷據守大散關的自己兄弟二人了。

畢竟在這關城之中,除了楊復光所依仗的忠武八都和其他收據而來的散失人馬之外;還有來自西川節度使麾下的黃頭軍部將李鋋、鞏鹹,所率軍一萬五千人。

所以這忠武八都,楊復恭是絕跡萬萬不能讓其離開自己身邊的。不然,所謂的諸位假子的恩養之情,怎麼看也不是掌握三川人力物力,還坐擁天子行在名分的田令孜,所能拿出來收買條件的對手。

想到這裡,他不由對着剛剛巡城歸來的楊復光道

“玄義吾弟,你那邊可要抓緊了行事了,不若我輩都無所譙遺了。。且再派人去聯絡鄭相公把。。只要他肯出聲相援應的話,那我們這處便以奉天行營馬首是瞻也無妨了。。”

——我是分割線——

而在太平大都督府所在的江陵城中,大講習所內亦是一片議論紛紛了。

“考成法即出,卻是我輩得以大用的時機到來了。。”

“征戰開拓,固然是那些軍伍將士的勝場,但是與民生息、治政理事,豈不是我等的大展拳腳所在了。。”

“自此選官當以實務和功績,不再強求經義和道德文章了啊;”

“未經吏務年資達標,不得直接以學成所任官長;卻是給世間寒庶門第、耕讀子弟大開方便之門啊。。”

“那豈不是自此就沒有年資輕貴的美職了。。而只有吏選而上的年資了。。”

“真是好笑,什麼時候了都還有人人癡心妄想,過往的朝廷會讓清貴美職之選,給落在尋常出身的頭上呢”

“如今卻是非學校不選,非科班不入,非年資不得遷轉;那在家寒窗苦讀之道,豈不是自此徒然無益了?”

也有人悲觀的大聲哀嘆道。

“這纔是好事啊,不若的話,咱們又怎麼和那些世家門閥的子弟爭仕途呢。。早早就被家世、人脈的終南捷徑,給遠遠甩在後頭了。。”

“就是,就是,爾輩怎麼就不多想想;但凡入得講習所的諸多正科,豈不就是都督府的候補和預備選人了。。將來比起舊朝的進士、明經,乃至制選的茂才、秀才之選,又會差多少麼。。”

面對着手下那些新近實習生徒,根據考成法刻意泄露出來的吹風,而進行不遺餘力的宣傳和爭論的身影,作爲幾位資歷最深的官長,卻是表現和反應各不盡同。

督學兼留司贊記丘宦不由的蔚然一笑;而新轉任爲襄州長史、判民曹事的樊綽,則是有些無可奈何的意味。

大講習所輪值督學兼農學院首座、倉曹左判陸龜蒙,則是不可置否;倒是宣教顧問客座教授、文史編修兼皮日休,看起來饒有意趣的樣子。

而判農曹事兼營田副使的劉洵,卻是一副深以爲然的情形。

而他們也是上層當中極少數能夠拿到《太平考成法》初稿樣,並參與討論和不全的屈指可數人選之一。

所關注的重點和角度,自然也與這些見習生員、士子大相徑庭的。更在意的是自己在相應高屋建瓴的構架當中,能夠有

多少出力和表現的程度。

如今隨着太平大都督府的設立和配備到位,原本的戶(民政)、法(刑名)、兵(軍務)、吏(人事)、倉(後勤和生產)、工(營造和礦冶)等六大曹司諸科房,也被拆分擴充成了十三曹,約四十一科房。

其中像是最大的戶曹,被拆分成民曹、農曹、財計科;法曹被拆出了軍巡院(治安偵防)和監理科(獄政),以專掌各級刑名審判之務;

吏曹直接分成了選(拔)曹和(考)功曹、學(培養)曹;工曹中分出了北(軍)工曹和南(民用)工曹,以及工科(研究)所;

唯有對應軍隊的兵曹和倉曹大架構基本不變;但是增設了複數的左右判職位。

又別設和升格了商曹和都水(水利河運)曹、衛計(醫療體系和衛生防疫)曹,以加強對相應領域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各曹主官則從原本留司的參軍、左右參,升格爲都督府的判事官、左右判,簡稱判官或是司判。

各科負責人則提升爲相應的參軍、主事職銜;分別隸屬於政務官的初階和事務官的中階。

而如果能夠再其中以十三曹或是科房的主官,在身兼其他職務的話,那無疑在同類之中的等秩又會高出半階來。

因此,就算是深受上層關注而具有天然優勢的這幾位,在明面上根本不爭什麼的話;手下那些幹活的諸多在職人等,也早已經按奈不住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他們幾乎是一心要在《太平考成法》最終頒下的新格局中,爲自己的部門和職位,謀取一個理想的等秩評定來;進而以爲基本的存身和遷轉根基。

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841章 梟騎戰鬥死(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817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船貢第五百零七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續)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二百七十二章 扶搖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760章 壯士揮戈回白日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第一百五十五章新氣5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灑陣雲飛(中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721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三第703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二十六章 變化(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糾糾兇難當(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九十章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兩相望(中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九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二百三十章 亂動2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802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下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六百二十七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654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三章 活着(下)第663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中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
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841章 梟騎戰鬥死(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817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船貢第五百零七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續)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二百七十二章 扶搖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760章 壯士揮戈回白日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第一百五十五章新氣5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灑陣雲飛(中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721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三第703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二十六章 變化(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糾糾兇難當(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九十章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兩相望(中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九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二百三十章 亂動2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802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下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六百二十七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654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三章 活着(下)第663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中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