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

而在南方的永州境內,古老的靈渠東北段與湘水的匯合處,一條水輪翻滾的大船之上,形同居家生活一般配備齊全的專屬客艙之中。

“俺這人尚有幾斤幾兩,難道自己個兒還不曉得麼?只是一貫以來,但凡大都督需要俺做什麼,俺便就做什麼而已;”

頭髮也就被歲月染上了好些灰色,但是相對氣色紅潤而精神飽滿的王蟠,也在對着攬着孩子的妻妾三人道:

“總倒是他深謀遠慮而見識非凡,也從來未嘗虧待與某家,更不會真的讓人爲難的;俺還有什麼話好說呢,只能竭力應承下來了!”

“如今大都督需要俺來出面攬下這些事情,但是你們莫要想的多了;老老實實的做好賢內助便是了。大都督越發看重我,旁人的物議和非論自然也是水漲船高的。。連帶你們也是越受人盯着挑錯。。”

“是以說啊,莫怪俺這一路上爲什麼要推拒沿途,那些昔日老兄弟和淵源故舊的招待和會見之請呢?說白了若只是敘舊,遞個口信捎個手禮也就罷了,我難道還真會不近人情麼?”

“可是就怕他們所求不簡單啊!待到見面之後旁敲側擊起來,俺是應承還是不應承呢?況且,就算其中也有沒有其他私心和干係的,科俺一旦見了其中某個之後,難道還能厚此薄彼的拒絕他人麼?”

“大都督也說過了,這世上的大多數人兒有私心和想念,要爲自個兒打算那是尋常事,但自有相應旅法和道德所繫的邊界和底線所在,更不能因私廢公啊!”

“更何況,我太平軍做的是爲億萬生民求活的宏圖大業,難道不該更加自律自省以爲典範麼?放在俺這個位置上若是與他們牽扯不清,豈不是成了那些人推脫和開罪的由頭和籍口了?”

“更壞的是,無論我當場應允是否,都可以拿着見面的由頭借題發揮,乃至造勢出種種輿情來;豈不是讓大都督那邊難做,也辜負了他讓我領頭此番天大善政的一番美意了?”

“俺這輩子也沒啥子功勞和本事,但最慶幸、最得意的莫過於遇上了大都督,而得以託付下畢生的基業和指望了;更得意想都未曾想過的信重和富貴恩遇,實在是不敢再奢求無度,那是會折福折壽的啊!”

說到這裡他越發正色起來看着這幾個妻妾道:

“歸根結底,你等也是與俺相濡與生死患難之際,好容易才相互依仗着走到現今的地步和名位,想要照顧些親戚那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定要求有分寸和準數。”

“幫襯些財帛也就罷了,但是任何利益的來往和無端的生意都不要去沾;這世上沒有那麼多平白無故的好事和美意,一旦沾染上了就給人乘機借勢、仗勢,乃至盜世欺名、攪擾是非的由頭了。。”

“因此,到了江陵之後更比不得廣府那邊,只怕大都督內外盯着俺們一舉一動的人更多;若是因此橫生是非鬧出個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的笑話來,那就大大不美了啊!就算不爲自個兒也要爲身後的孩兒們做想啊!”

在場的三名女子亦是連忙點頭應聲道:

“但憑夫君吩咐。。”

“阿耶所言甚是。。”

“奴婢省的了。。”

——我是分割線——

而在淮南合肥縣境內青陽鎮附近,巢湖北岸停靠的一艘車船上,也走下了一名腳步虛浮而周身搖擺的身影來;然後他在步履觸底的那一刻就毫不猶豫的趴在地上嘔吐起來。哪怕只能乾嘔出一點滴落下的口涎,也不肯自己站起來了。

他便是來自塞外突厥別部小種氏族的俘虜之一阿史那思力,也是如今參與到在淮南尋找合適養馬地的人選之一。畢竟,關內之戰中太平軍繳獲了大批塞外健馬在內的海量牲畜,光靠山南東道的六州之地,短時間內的臨時過渡安置一二也就罷了,但是長期上卻是不堪所負。

甚至時間拖的久了,這些暫寄當地的大牲畜啃光了地面的植被物,而導致出現局部寸草不生的生態災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又有畜羣過於密集所導致的疫病、環境污染和二話、畜羣爭鬥之類的風險所在。

而位於荊南、江西、湖南境內的幾大馬場,十幾處大型廄牧區,也因爲之前繁育和養殖工作做得不錯,已經呈現出了畜滿爲患的兆頭了。要知道,原本依照唐代典廄相關的律令,差不多每百匹母馬每年當出六十匹馬駒,依次爲爲基準多賞少罰。

但是太平軍自有一套南方帶來並且琢磨成熟的人工配種、育種和養殖的精細體系和先進手段。因此只要有合適的草場和環境,光靠收集附近屯莊所提供的農餘產品,就可以大量養活各種牲畜。因此出欄率和繁衍比也要普遍高於這個標準。

因此,原本計劃中這些牧場留下的冗餘上限,也就嚴重不夠用了;哪怕是將其中大多數相對老弱品相的牲畜,以肉用畜類和生產農畜的內部價格,分散到諸多新開闢的屯莊當中,作爲提供有償贖買的內部福利,但是剩下牛馬驢騾仍舊是一個尤爲客觀的數目。

而不得不另尋它處覓地開闢新的牧場和廄圍,才能確保充分消化這些關內之戰所獲的大宗寶貴財富之一。正好趕上太平軍的淮南攻略,就順勢調整原來的規劃而不用再捨近求遠,冒着轉運途中的損耗和水土不服的病亡比,千里迢迢的遷移到江東新場去。

周淮安作爲穿越者(網絡專家/鍵盤黨人)先知先覺的特長之一,就是對於元朝時期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所發覺和開闢出來的養馬地大致心中有數。比如以現在合肥爲中心的廬州地區,在後世就是著名的養馬場之一。

所謂的腹裡和中原十四馬道:遼陽、大同、太原、廬州、饒州、安西王府、冠州、恩州、高唐州、大都、真定、益都、山東、河南、懷孟、清池縣、南皮縣、廣平等地。其中廬州就是淮南行省境內最大的養馬地,只是後來這些地方都便宜了那些蜂擁而起的反元義軍們。

但是作爲淮南一大新興勢力——楊行慜崛起的老家和根據地,不進行好好的社會改造和肅清鄉里的統治秩序重構,是沒法進行相應的屯墾和拓殖,更不要說是在這裡進行畜牧養馬了。所以這裡也是地方反抗的重災區,以及在執行過程衝突和損失最爲慘烈的所在。

光是這個月內,推進地方整肅的“三支隊”及其外圍成員,就有近百人的死傷,還不計在後續鎮壓戰鬥當中的後援軍隊傷亡。但是,因此,隨着秋末的冷風中隱約可見冬天腳步聲的到來,廬州地方在一片血色浸染的風聲鶴唳當中,終於消停了下來。

當然了,更大的原因是當地鄉土情結濃重的聚居點/村邑、市鎮,不是在騷變和動亂當中被強行夷平而安置上外來江東的流民填戶;就是在降服之後被懲罰性勞役爲名,抽調走了大量的丁壯前往別州編管工程,而等於是變相抽掉了當地後續反抗的額脊樑骨。

只有少數帶有濃重商埠色彩的集鎮,因爲早有往來的消息靈通,早早識相的輸款獻誠而得以暫且保全下來。然後又在後續的地方爭端當中扮演了道路黨的角色,成爲了某種意義上填補地方格局空白的新贏家,和太平軍用來威懾地方的懷柔榜樣和範例所在。

畢竟,以如今太平大都督的實力和底蘊,想要一口氣吃成個胖子——在淮南十餘州完成改造是不現實的事情。但是集中人力物力,在江北地帶的新佔領區內,以楊行慜的老家廬州爲殺雞儆猴的隨想,打造出一片短平快的治平示範區,還是完全不是問題的。

而這處曾今作爲淮南巢湖水師駐泊地的青陽鎮,便就是其中倖存下來的合作示範區之一。所以一亦地方粗粗平定,來自大都督府回下各個部門的測繪、統計和農林畜牧的專業人員,就開始相繼進入到了相應劃分好的區域內,進行地方產出和經濟生態的摸底工作;

而作爲從衆多俘虜中挑選出來,以畜牧專長留用的特殊人員編制的阿史那思力就是其中之一。只要他這裡再度確定了相應的環境和場地之後,第一批挑選好的牲畜就會從鄧州境內順汗水而下轉運到本地來;其中大多數正好處於三齡以上十八齡以下的適宜配種繁育的區間。

然而,他有等待了好一陣子卻依舊沒有看到來接船的人員,這就意味着他得自己走到鎮子裡去,然後再想法子到縣城裡去報到了。好在他對此並不怎麼在意,因爲他的囊代理至少裝了好幾塊厚實而沉甸甸的飼料餅。

其中乃是用青麥、大麥、苦篙、赤豆、黑豆、綠豆等物研磨成糜,再調和魚骨粉、麥麩,還有少許豬羊的苦膽幹,配置烘乾壓縮而成的。阿史那思力當初也私下偷偷嚐了幾口,可以說除了味道有點怪之外,完全可以作爲常人的果腹之物。

這卻讓他在感嘆不已的同時,卻又當場悲從心來的嚎哭起來。若是他在草原上部落裡的族人們,有這種東西可以過冬的話,又何須吃那些凍死的生羊肉就冰雪,活活消化不能之下積食、便秘把自己給脹死;或又是因爲開春的晚點就要抽草簽把老人和病殘者趕出去喂狼呢?

而在見過這東西之後,他心中最後一點想要逃回去的心思也就徹底熄滅了;或者說如今讓他逃回去他也決計不幹了;既然連太平軍的牲口都能吃得而這麼好,那更無論人過的日子了。

所以阿史那思力一開始就下定了決心和心思,要好好的侍奉這個名爲太平軍大都督府,在唐地強橫一時無兩的超強大部落;好把這些來自唐地福音和便利,給帶回到了自己遠在塞外的部落當中去,如果他的部帳在損失了大量青壯,還能這個冬天而沒有被人侵併掉的話;

如果原來的部帳不存在了,那他則就是傳承這支突厥別部阿史那氏小種的最後希望了。更要好好的在這裡賣力謀取生計,努力爭取更多的,將來取上一大堆的婆娘,靠自己一己之力重新繁衍出一個阿史那氏小種家族的根基來。

正在暈船的翻江倒海不適當中一遍慢慢行走,一邊如此思量着的阿史那思力,也終於見到了拿着塊畫了只“大馬”的牌子姍姍來遲的接收人員;只見來人風風火火的一把拉住阿史那思力,就用一種奇怪的口音腔調粗聲問道:

“你就是哪個派來的胡馬兒了?快隨我來。。”

“路上有些事情耽擱了,所以剩下時間就緊的很,也不進鎮子了,直接去縣上點集。。”

然後,阿史那思力就被他不由分說的拉到到了一輛插着小旗的大板騾車上,只見車幅邊上赫然還有陳舊的血跡,以及被拔下來的箭簇痕跡。對方又從懷裡掏出一個紙包丟給他道:

“在路上就吃這個好了,不要啃草料餅那玩意;那是專供生口的玩意,人吃了硌得慌。。”

阿史那思力不由撥開一看卻是個拳大的灰面蒸糰子,還夾雜着一縷縷的鹽菜條,一看就讓原本吐得乾淨而滿肚子燒心的他,難免十分有食慾起來了。然後,有小心咬了一口,居然是帶有芋頭和甜薯幹所特有的粉膩,還有糖分和油葷的滋味,頓時就難以忍受的再也停不下口來了。

然而等他又喝了幾口對方從車座下拿出來,苦味十足的茶湯之後,阿史那思力就已然結結巴巴的與對方變成無話不說攀談起來了。來人卻又笑了笑突然問道:

“你這胡馬兒倒有幾分膽色,難道不想曉得這車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麼?”

“五。。無非就是幾個。。。解。。劫道的?,窩。。窩。窩族裡那邊,每年冬夏遷徙,都。。都要遇上許多呢!”

阿史那思力卻是膽氣橫生道:

“哈,那就好!”

來人頓然一笑,就一邊駕車一邊從車座下有取出一副小弩和布條裹着的粗製弓臂來,丟給他道:

“待會大澤邊上,就勞煩你替我盯着點邊上了。。”

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三十七章,迴歸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三十二章 突現(下)第780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914章 明主不安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池未覺喧(續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954章 孟冬沙風緊(中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1041章 使者遙相望(續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745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三百三十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780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四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880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糾糾兇難當第841章 梟騎戰鬥死(中)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逞勇赴江漢(下)第772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下)祝大家元旦快樂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恐2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中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九十九章 信生(沒興趣者跳過好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1005章 收功報天子(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725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
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三十七章,迴歸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三十二章 突現(下)第780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914章 明主不安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池未覺喧(續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954章 孟冬沙風緊(中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1041章 使者遙相望(續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745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三百三十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780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四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880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糾糾兇難當第841章 梟騎戰鬥死(中)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逞勇赴江漢(下)第772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下)祝大家元旦快樂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恐2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中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九十九章 信生(沒興趣者跳過好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1005章 收功報天子(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725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