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推恩令

《使至塞上》尚且被靈州官員津津樂道之時,謝逸、狄知遜已然進了李道宗的書房。

他們需要溝通突發狀況的應對之策,謝逸和狄知遜更想了解薛延陀的具體狀況。

草原上現在情況如何,李道宗駐守靈州,還有一個緊要任務便是收集情報。

這也是李世民叮囑,路過靈州時務必要拜訪李道宗的緣故。

遵照皇帝陛下的吩咐,謝逸來了。

當然了,中間有那麼點小插曲,李景桓和李安寧遇到襲擊的事情,讓他們頭腦中的弦崩的更緊了。

“王爺,草原上可有什麼最新消息?”狄知遜開門見山,直接詢問。

李道宗說道:“很多,此番夷男壽誕,可算是自頡利滅亡之後,草原上最歡騰熱鬧的事情。”

謝逸打趣道:“是嗎?這麼說草原上的百姓這十年來日子過的也清苦?”

“對百姓而言大概是好事,清苦的是那些草原豪貴,安分了一段時間,現在終於按捺不住了。”

李道宗嘆道:“你們可能不知道,薛延陀人本不怎麼慶祝生辰的,但夷男》≠這次卻大操大辦,顯然是想趁此機會有所圖謀。”

“既然薛延陀無慶祝生辰的習慣,那朝廷何必……”謝逸輕咳一聲,悠悠道:“爲了施恩夷男,朝廷也真是煞費苦心啊。”

“自打貞觀四年用兵東邊突厥後,朝廷兵力損失不少,錢糧靡費更甚。”

李道宗嘆道:“加之西邊吐谷渾等邦國屢有挑釁,朝廷也不得已儘量在北邊多加忍耐,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和薛延陀用兵,所以還是以安撫居多。”

“怕的是養虎爲患啊,夷男若不理解陛下一片仁慈聖德。反倒覺得我大唐軟弱可欺,那就不好了。”

“放心好了,陛下心裡有數,不然何須讓你們了兩位親王長史千里迢迢出使?”

李道宗道:“另外,不妨給你說個實話,陛下已經有旨意,一旦薛延陀生亂,靈、夏諸州的府兵都會調動……”

李道宗沒有繼續說下去,但言下之意已經很明白,他肯定已經得到李世民的許可。若是生變。可以調動邊疆各州駐軍,江夏郡王便是統帥了。

如此看來,此番出使……

謝逸不禁生出一種凶多吉少的感覺來,李二陛下果然給自己找了個危險的苦差事啊!

在長安的時候還不和自己多說,現在上了賊船,再想退縮已經來不及了。

唉,被皇帝陛下坑的感覺真的不好。

“王爺,既然如此,還是請您儘早準備一直精兵等候在邊界處。萬一有什麼,下官會第一時間掉頭往回跑的,到時候麻煩您接應一下。”

謝逸話一出口,李道宗便“鄙視”地看了一眼。低聲道:“謝逸啊,雖然有這個準備,但如果能不開戰,還是儘量不開戰的好!”

呃……

“敢問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王爺的意思?”謝逸心中暗想。印象裡的大唐帝國是強盛的,李二陛下也是強勢之人,對開疆拓土比較有興趣的那種。

面對咄咄逼人。頗有威脅的薛延陀去,豈會忍氣吞聲?不合常理嘛!

李道宗多少有點誤會了謝逸的意思,他以爲謝逸是在強調,爲臣者只奉皇帝旨意,不聽郡王告誡。

“當然是陛下的意思了,此等關乎國朝江山穩定的大事,豈是我一個武將敢置喙決斷的?”

李道宗解釋道:“前年關中旱災,去年東都水災,今年也有不少地方受災,且秋收纔開始。錢糧方面,朝廷的準備並不充足,打仗除了拼將士的勇武之外,最要緊的便是錢糧。”

“這麼說,我們的任務就是憑着這張嘴,儘量讓夷男不反是嗎?”

“沒錯,儘量不現在反,只要拖上一年半載,朝廷準備充分了,自然會騰出手來收拾他們的。”

謝逸無奈道:“如此甚好,下官心裡有數了。”

“陛下派謝學士前往,自然是信任有加,相信謝學士一定會辦好的,就憑你這張舌燦蓮花的嘴。”

李道宗悠悠道:“但願從薛延陀回來,謝學士能再獲得一個殊榮——大唐的蘇秦張儀之才。”

謝逸低聲道:“王爺,你這麼是轉着彎罵我是嗎?”

“怎麼會?你若是連本王這關都過不了,那就真沒資格去薛延陀了。”

狄知遜哈哈一笑,言歸正傳道:“王爺,說說草原的情形吧!”

“好!”

щщщ⊙Tтkan⊙C O

李道宗道:“此番夷男壽辰,除了大唐,草原各部都有派使臣前往,其他的不要緊,最重要自然是西突厥使者了。

本來前兩年西突厥內亂,兩家以天山以西的伊列(犁)河界相互對峙,水火不容,嚴重內耗。我大唐也正是趁此機會出兵北上,才得以從容擊敗頡利,安定北疆的。”

“確實如此,東西兩邊的突厥人雖然分而治之,但到底同宗同源,當時若相互援助,我大唐軍隊相對取勝可不容易。”狄知遜對此深以爲然,十年前他們都是那場決定國運大戰的經歷者。

“但現在不同了,今年咥利失之臣俟利發吐屯勾結欲谷設作亂,咥利失逃往拔汗那(今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在那裡死亡。弩失畢部立其弟之子薄布恃勤爲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西邊的突厥人算是統一了。”

李道宗道:“別看西突厥可汗上表大唐皇帝,又是納貢又是修好,但實際上卻別有用心。尤其是近幾年,大唐對西域各國的影響逐步加深,擊敗吐谷渾,大有沿着祁連山下的走廊恢復前漢盛世的趨勢。

西突厥素來將西域各國視爲囊中物,自家後花園裡的臣屬,焉能讓別人染指?所以對我大唐還是相當忌憚和敵視的。”

那是當然,大唐的擴張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威脅到西突厥的安定,有想法是自然的。

如果放在以往,西突厥人估計不介意和大唐打一仗,但東邊突厥頡利的戰敗是個血淋漓的教訓。

使得他們不敢輕言動兵,畢竟從天山腳下兵髮長安夜不現實。只要唐軍尚未直接到達西域,兩國的直接正面衝突暫時會避免。

自己不動手,可以慫恿支持別人動手嘛!

比如吐谷渾和薛延陀!

此時想來,幾年前吐谷渾進犯大唐之事頗爲詭異。吐谷渾力量相對薄弱,後面尚且有強大的吐蕃爲威脅。

正常情況下,他們不該輕易對外動武,尤其是惹怒大唐這等龐然大物纔對。可他們卻偏偏這麼做了,那麼此事就顯得非同尋常了。

大唐君臣原以爲是吐蕃人在背後搗鬼,但前不久發生了一件事,一個插曲揭開了事實真相。

這事說起來當真有些意思。吐蕃如今國力強盛,在軍事方面幾乎可以與大唐比肩,其贊普松贊干布年輕有爲,也頗爲仰慕中原大唐帝國。

也有那麼一個心願,迎娶大唐的公主。

最初是有想法,大概覺得自己身價不高,不曾明說。但某次一個大唐使臣出使吐蕃,多嘴說大唐有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

吐蕃人一聽有些不服氣了,小小吐谷渾竟然迎娶了大唐公主。吐蕃怎麼能例外呢?

於是乎,松贊干布便派人前來長安提親,求娶大唐公主,結果被李二陛下直接給拒絕了。

提親被拒。松贊干布和吐蕃大臣都覺得很屈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乎,他們帶着兵馬便去進攻吐谷渾了。

不得不說,吐蕃人這個邏輯思維真是特別。是大唐拒絕了他,可他們去率部攻打一個毫無過錯的部族,吐谷渾當真是冤枉啊!

嫉妒。松贊干布肯定是嫉妒吐谷渾可汗,一個不如他的能娶到大唐公主,而他的求親卻被拒絕了。

所以得胖揍一頓吐谷渾,以泄心頭之恨。

再者,或許可以理解爲大唐示威或者說警告。看看我們吐蕃軍力多強大,想打誰就能把誰打趴下,你們大唐不要看不起我,下次求親可不能再拒絕。

根據文成公主下嫁的典故來看,吐蕃人的目的應該算是達到了。

同時也暴露出吐蕃和吐谷渾之間關係不良,那麼在背後慫恿吐谷渾進犯大唐的,必然就是西突厥了。

對吐谷渾而言,他們大概是想要以此來藉助西突厥的力量,來牽制的吐蕃,從而給自己爭取生存空間。

除了吐谷渾,西突厥要拉攏的對象自然是薛延陀。

從各方面來看,薛延陀都比吐谷渾更有價值,更有實力。薛延陀而今的兵馬與昔日的頡利可汗不相上下,他們距離大唐更近,開始作戰後不想吐谷渾那樣有後顧之憂,可有全心全意南下進攻。

對大唐造成的傷害和壓力也是最大了,西突厥可汗相信,夷男絕對能把戰火燒起在東邊草原。

所以,夷男壽辰這樣的好機會怎麼會放過?西突厥必然會被人前來出使,加以最後的慫恿,並且商討具體策略。

李道宗道:“西突厥可汗派出了他的親弟弟努失畢部小可汗胡祿爲使臣,出使薛延陀,你們到時候可能會正面交鋒。一切當需小心。”

“有胡祿的資料嗎?”

“有一些,但很簡略,畢竟西突厥距離長安遙遠,且剛剛發生過動亂,胡祿算是新崛起的新貴,以往籍籍無名,所以瞭解不多。”

“好吧,那就等到了真珠可汗汗帳再見識見識吧!”不能做到知己知彼,那就只能隨機應變了。

“嗯!”李道宗道:“你們務必要小心,不管怎麼說胡祿身份尊貴,西突厥能讓他出使,便表明對此重視程度非同一般,達成意向的可能很大。”

謝逸不禁心中暗歎,使臣的身份確實比較重要,但也要分場合和情況。如果真是爲了與西突厥比肩,甚至超越之,最好是派一位親王出使。

李世民能捨得自己的親兒子,親兄弟冒險出使?可能嗎?

更何況,身份只是一個重視程度的象徵,對薛延陀的影響成分不大。真正影響夷男做出決斷的還是利弊權衡。

大唐給不了他太多利益,如果威懾再不夠的話,便只能想辦法糊弄和“恫嚇”了。

要怎麼做呢?

“王爺,就沒有點好消息嗎?”謝逸笑道:“如果完全是王爺所說的情形,下官還真有點畏縮啊!”

“使臣代表大唐,謝學士可不能有損大唐國體尊嚴。”李道宗悠悠道:“至於好消息,倒也不是沒有。”

謝逸忙問道:“哦,什麼好消息,王爺快快說說看,也好讓下官壓壓驚,平復一下心情。”

李道宗沉吟道:“這個……從長安傳來消息,夷男有兩個兒子大度設和突利失不和,這事使團或許可以做做文章。”

“呃……這也算好消息?”

李道宗一本正經道:“對啊,有了這個消息,至少有利於使團行事嘛,自然是好消息嘍。”

“好吧!”滿頭大汗的謝逸表示無奈,只得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李道宗期許鼓勵道:“嗯,好好想想,到時候或許用得上。”

謝逸不甘心,問道:“王爺,長安那邊傳訊時,就沒說點其他的?就沒點建議什麼的?”

“建議?應該算有吧,房玄齡讓你好生利用薛延陀兩位王子的矛盾,最好是挑起其內鬥。”李道宗的回答與沒說區別不大。

謝逸沉吟道:“對王子而言,最大的矛盾便是王位了,只是夷男正當盛年,似乎不着急立即承認,不過……”

“不過什麼?”李道宗頓時頗饒有興趣。

“如果想要他們的矛盾現在就爆發,那就得將立下儲之事提前鬧大,不若由我們大唐朝廷出面,給夷男的兩個兒子加封。”

謝逸道:“比如都加封小可汗,將來便都有繼承大可汗位置的資歷,而今內鬥便會開始加劇,甚至與夷男生出矛盾來。”

李道宗是明白人,當即瞭然於心。自古國無二君,薛延陀要是有兩三個可汗,那可就熱鬧了。

狄知遜讚許道:“倒是個好主意,不過得三省,甚至是陛下應允支持,也得有個合適的由頭。”

謝逸笑道:“由頭好不簡單,當年漢武帝不是已經幹過了嘛!”

李道宗和狄知遜對望一眼,異口同聲道:“推恩令?!”

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204章 朋友與盟友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188章 深秋寒冬將要至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138章 來日之路何以擇第318章 心有惡虎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56章 魏王發願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83章 初入長安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37章 紫袍文武第394章 渾水摸魚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98章 武媚娘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198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83章 初入長安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352章 愛子心切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233章 順勢而爲第194章 國舅難當終章幸有你們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19章 再賭一把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63章 黜陟使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361章 守株待兔第368章 新氣象第297章 蕭月仙第340章 提親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368章 新氣象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321章 徐慧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79章 喜憂參半第355章 戰地玫瑰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276章 河東風雲起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216章 盼救兵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80章 黑夜裡的心境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79章 喜憂參半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21章 徐慧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44章 洛水紅霞映佳人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384章 從龍野望第111章 楊妃教子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93章 宮變始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191章 推恩令第139章 大唐的福音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195章 長孫無忌的遠慮
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204章 朋友與盟友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188章 深秋寒冬將要至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138章 來日之路何以擇第318章 心有惡虎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56章 魏王發願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83章 初入長安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37章 紫袍文武第394章 渾水摸魚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98章 武媚娘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198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83章 初入長安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352章 愛子心切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233章 順勢而爲第194章 國舅難當終章幸有你們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19章 再賭一把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63章 黜陟使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361章 守株待兔第368章 新氣象第297章 蕭月仙第340章 提親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368章 新氣象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321章 徐慧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79章 喜憂參半第355章 戰地玫瑰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276章 河東風雲起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216章 盼救兵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80章 黑夜裡的心境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79章 喜憂參半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21章 徐慧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44章 洛水紅霞映佳人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384章 從龍野望第111章 楊妃教子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93章 宮變始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191章 推恩令第139章 大唐的福音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195章 長孫無忌的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