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軌跡重合

陰弘智這句話石破天驚!

因爲他切切實實將矛頭對準了東宮太子,信誓旦旦說出華陰襲殺是太子李承乾所爲。

這樣的說辭孫伏伽並不驚訝,長安城裡猜測無數,身爲一個聰明的大理寺卿自然也有聽說,或者說本身就有本多的揣測,陰弘智說出任何說法他都不覺得奇怪,而且還必須要保持淡定。

在這件事上他不會,也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感彩和主觀態度,他只是一個調查者,只需要最終呈現給皇帝和天下人一個調查結果即可,只需要陳述基本事實。至於最後如何決斷,會引發怎樣的結果,天下人會怎麼看待,這與他並無關係。

孫伏伽面無表情,轉身看着陰弘智,沉聲問道:“緣何口出此言?可有證據,須知污衊太子乃是大罪。”

“落到今天這步田地,還在乎什麼罪責嗎?”陰弘智冷冷道:“當初在齊州一刀被殺了,或者被押送長安街頭問斬都無所謂,但東宮想要在途中殺人滅口卻是萬萬不行。”

“你憑什麼篤定此事乃是東宮所爲?”孫伏伽沉聲追問道:“可有證據?”

“證據?”陰弘智冷笑一聲:“劉尚書無能,那晚沒抓到活口,自然證明不了什麼。不過幸好,我自己便是證據……太子是擔心我們活着到長安,揭發東宮和齊王府往來的勾當,所以纔要迫不及待想要置我於死地。”

一旁的李佑先是處於懵逼狀態,直到此時才反應過來,低聲道:“大哥真狠,竟然不念一點手足之情……”

“本來我們什麼都沒打算說的,但太子殿下如此心狠手辣,那就需要怪我們不客氣了。”陰弘智聲音很大,似乎也很憤怒。

孫伏伽的神色已經凝重了很多,陰弘智這番話意味着什麼他再清楚不過,他不得不繼續問下去……

……

兩日之後,孫伏伽和劉德威帶着李佑和陰弘智回到了長安。同時帶回去了那一份關於兩人的審問記錄。

李佑和陰弘智簽字畫押的審問記錄太過要緊,所以根本瞞不住,傳開之後便有石破天驚之效。

太子是襲殺李佑和陰弘智的幕後兇手,太子是齊州謀反的幕後主使者……

儘管這只是李佑和陰弘智的一片之詞。尚未有確信的結論,卻已經傳遍了長安城,引起軒然大波。

太子李承乾的形象再次一落千丈,好不容易從毆打老師和男寵事件的泥潭裡脫身,還沒清淨幾天又陷入危機之中。

預料之中的事情。李承乾沒有太多的慌張,但必要的反應還是要有的。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他終於能夠開口主動辯駁了。

如此要命的罪名,自然是不能承認的,李承乾因被禁足在東宮反思讀書,不能輕易入皇宮。所以只好寫了一份聲淚俱下,言辭誠懇的奏疏送到承慶殿,表示自己與李佑確實有些許來往,但只是兄弟間的正常來往,並無其他。

至於謀反之事和自己全無關聯,華陰襲殺之事更與自己沒關係。請父皇明察秋毫云云。

太子如此反應算是在情理之中,相信太子人會說太子殿下清清白白,自然該自危機辯白。

不相信的人則說什麼欲蓋彌彰,虛僞掩蓋,總而言之,當此情形之下,李承乾的舉動招致不同的評論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些評論都只是私下裡說說,檯面上誰也不敢義正言辭做出什麼斷言,謀反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太子又是何其敏感的人物。

在這等情形面前。太子殿下是否涉及謀反,那需要詳細的調查才能確定,不能單憑李佑和陰弘智的一面之詞,最終還要等待皇帝陛下的裁決。

……

事實上。這個時候,承慶殿裡的氣氛很糟糕。

看到孫伏伽呈送的奏疏,李世民的心裡很不好受,這是個很不想看到的局面,這件事最終牽涉到東宮,牽涉到了另外一個兒子。

之前他有過很多懷疑。他寧願是長安城裡某個權貴或者世家與李佑有所勾結,和齊州謀反案有關係。

但事與願違,卻牽連到了東宮。

李承乾究竟有沒有和李佑勾結?李世民心中泛起了一個疑問,讓他對這個不肖的兒子有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和拷問。

“李佑與陰弘智聲稱與東宮有勾結,是否真有其事?”李世民沉聲追問,這是他當前最爲在乎的問題。

“臣不知,臣目前的調查只能證實東宮和齊王府確實有過來往,但究竟只是兄弟間的禮尚往來,還是密謀勾結就不知曉了。”

孫伏伽謹慎道:“至於旁的,陰弘智和東宮侍衛首領紇幹承基確實有些私交,與太子殿下似乎並無來往。”

“紇幹承基……”李世民輕輕應了一聲,然後沉吟了很久很久。

孫伏伽也沒有說話,這種場合下他只有回答的權力和資格,靜靜地等待便是。

“華陰的行刺呢?有什麼進展嗎?”好半天之後,李世民問出了另外一個重要問題。

“陛下,這件事臣倒是覺得有些蹊蹺,當時刺客是突然襲擊,劉尚書全無準備,按理說該是一擊必中的。而且刺客明明已經衝進了院子,按理說皇五子和陰弘智絕無活命的道理,可他們只是受了傷……”

孫伏伽低聲道:“此事略微有些反常,臣以爲需當謹慎,另外皇五子和陰弘智畢竟是叛亂之人,他們的說辭也未必可信……”

是的,一個謀反之臣臨死前再咬出其他人,從而分散注意力,謀求生機,或者純屬爲了報復而拉旁人下水。這種事完全是有可能的,自古以來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不足爲奇。

李世民聽到之後眉頭皺起,,顯然是在思索其中的可能性,這個時候確實是比拼到底該相信嫡長子,還是相信兩個謀逆的賊子。

如果換作是普通人家,肯定是嫡長子更可信,但是在皇家這就變得不同了。太子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他既是皇帝最信任的儲備和傳承,又是皇帝最忌憚的存在。

皇帝既要教好這個繼承人,又要忌憚太子會不會爲了皇位提前搶班奪權,自古以來皇家父子相殘的事情還少嗎?

李承乾會不會也這樣呢?李世民心中不由生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帝王繞過開猜忌,尤其是這樣敏感的時候。

所以他無法勸心全意地相信嫡長子,心中少不得會有些許猜疑,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就很難判斷。

李世民沉聲問道:“孫伏伽,關於太子和齊州謀反之間的聯繫。是否能調查清楚?”

“臣會盡力,但是調查恐有難度,尤其是關於齊州之事……”孫伏伽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打了退堂鼓,表示出爲難。

李世民沉聲道:“你不必顧忌,朕可以給你權力,東宮之中除了太子,你可以提審任何人,包括紇幹承基。其他人等若有問題,報知朕後便可着手調查,必要時可以抓捕。除此之外,你還需要什麼?”

孫伏伽道:“陛下,臣對齊州之事不甚瞭解,如果深入調查,恐怕需要一個對齊州事務比較熟悉的幫手。”

“這個……”李世民沉吟片刻道:“這個不難,讓謝逸配合你便是了,齊州之事他最清楚不過。”

……

李佑和陰弘智所謂的證詞已經傳遍長安,謝逸自然有所耳聞。

事情果然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李佑謀反事件還是牽涉出了太子李承乾,這一點和原本的歷史軌跡完全一致。

只是……

李承乾真的參與了齊州謀反?華陰那場極爲不成熟的襲殺是他的手筆?

前者。謝逸的態度是否定的,從當時在齊州的情形來看,似乎沒有東宮與之牽連的跡象。至於後者……

這不好說,但如果前者不成立的話。後者自然而然也不成立,這事一下子有意思了。

不過李佑和陰弘智的指控又算什麼?按照常理來說,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沒有什麼牽連,他二人憑什麼指控李佑呢?

沒有牽連。應該沒有傷害纔對,畢竟李承乾和她們直接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這麼做圖什麼呢?

難不成兄弟二人之間真有什麼不爲人知的事情?歷史上李佑謀反案究竟是如何牽連到李承乾的?對此謝逸並不十分清楚,所以現在也難免一頭霧水。

當然了,也不排除李承乾是被冤枉的,李佑和陰弘智死到臨頭想要拉上一個人墊背一點都不奇怪。或者是有人什麼人誤導了他們,然後將禍水引向了李承乾……

想到這裡,謝逸心中突然不寒而慄,如果真是這樣,說明整個人足夠歹毒啊!

還有一點更爲重要,既然李承乾已經被牽連進來,那麼他的謀反還會如同原本歷史上那樣如約而至嗎?

也許不離十的吧,至少謝逸有種不好的預感,接下來一段時間長安城裡恐怕會不寧靜,也會很危險。

長安城裡不安全了,謝逸第一時間做出了這樣的判斷,所以立即讓鄭麗琬找個藉口帶着一家子回到輞川別墅去了。

“三郎,情況真的這般糟糕?”

幾位夫人自然是不願意走的,留在城裡淮陽郡公府就是爲了時常陪在謝逸身邊,這纔沒幾天就要走,實在有些……

不過鄭麗琬足夠理智,她知曉謝逸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事出有因,並且情況嚴重。

“不確定,相對來說輞川別墅更安全一些。”謝逸把握不準,但有一點不會錯,如果真出了什麼事,深山裡的輞川別墅遠比風暴中心的長安要安全。

www●тTk an●¢ ○

“那你呢?”鄭麗琬有些擔心,關切詢問。

謝逸笑道:“我肯定是不能走,但只要你們順利離開,我們沒什麼好操心分神的,有什麼事情也好應對。”

話雖這麼說,但鄭麗琬還是很不放心。

尤其是聽謝逸說道:“回去之後讓闞棱大哥做好準備,我在山中早就準備了逃生之路,一旦出現重大變故,讓他帶着你們迅速離開長安。”

鄭麗琬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長安不安全倒是可以理解,但輞川別墅……如果說哪裡都有危險的話,這次的變故該有多大呢?留在長安城裡的謝逸又會遭遇什麼?

這些事情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擔心萬分。

謝逸柔聲安慰道:“沒事的,只要你們平安無事,我一個人能夠從容應付,至少能夠全身而退,不必擔心。

更何況……也許我是杞人憂天,事情壓根就沒有那麼嚴重,是我想多了……”

“這時候多想點沒錯,皇子謀反,牽涉到了東宮太子,焉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鄭麗琬熟讀史書,懂得相關道理,只聽她說道:“你儘管放心,我會照顧好一家子的,你在長安好好的。”

“嗯,乖乖回去等着我,待此間事情了結,回家第一個寵你。”

謝逸一句不正經的調笑多少緩解了些許凝重的氣氛,和鄭麗琬這邊溝通妥當後,又安慰了一番其他夫人和兩個孩子。

隨後不久謝家諸位夫人便以接到金城郡主李安寧邀請,前往白雲觀參加祈福爲由離開了長安城。

白雲觀在南山之中,距離輞川別墅不是很遠,這祈福之後順勢回到輞川別墅也就順理成章了。

安排好家人之後,謝逸也長長鬆了口氣,現在自己一身輕鬆,沒什麼好顧忌的。無論接下來是什麼情形,是防守還是進攻都能遊刃有餘。

謝逸本來還想給芙蓉園裡的李治打個招呼,但仔細想想還是算了,他畢竟年紀還小,萬一嚇到晉王殿下可就不好了。在這方面,一定要保證他事先不知道,將來才能避開謀劃皇位的閒言碎語。

自己來做個壞人,讓李治做個好皇帝吧!

現在謝逸最爲好奇的是李承乾是否真的會反,又會在什麼實際發動怎樣的叛亂?

說來也巧,就在這樣一個十分巧合,且意義非同一般的時候,皇帝的聖旨卻送到了淮陽郡公府。

李世民讓自己前去配合孫伏伽調查齊州謀反案?哼哼,接到聖旨的那一刻,謝逸突然笑了……。

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92章 初雪邀宴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203章 回紇人第84章 舊愛新寵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01章 有何隱情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59章 儲君之憂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299章 除夕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339章 紅了眼眶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389章 人去天變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343章 命中註定的剋星第368章 新氣象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41章 磨損的馬蹄第15章 神秘色彩第203章 回紇人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295章 你走吧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51章 風疾復發第363章 最後一絲安慰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338章 爲時未晚,爲時已晚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290章 若真水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9章 縱馬小紈絝第24章 東巡計劃第56章 魏王發願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262章 河東行第18章 何陋之有第143章 龍孫名象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143章 龍孫名象第86章 暗箭雛形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321章 徐慧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48章 兩小無猜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97章 蕭月仙第114章 氏族志第85章 唱出大戲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263章 黜陟使第206章 夷男的難處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278章 利誘第221章 王欲興師
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92章 初雪邀宴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203章 回紇人第84章 舊愛新寵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01章 有何隱情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59章 儲君之憂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299章 除夕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339章 紅了眼眶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389章 人去天變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343章 命中註定的剋星第368章 新氣象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41章 磨損的馬蹄第15章 神秘色彩第203章 回紇人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295章 你走吧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51章 風疾復發第363章 最後一絲安慰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338章 爲時未晚,爲時已晚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290章 若真水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9章 縱馬小紈絝第24章 東巡計劃第56章 魏王發願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262章 河東行第18章 何陋之有第143章 龍孫名象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143章 龍孫名象第86章 暗箭雛形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321章 徐慧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48章 兩小無猜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97章 蕭月仙第114章 氏族志第85章 唱出大戲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263章 黜陟使第206章 夷男的難處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278章 利誘第221章 王欲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