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皇家婚禮

齊州風起雲涌的時候,長安城裡卻是一片祥和。

秋季豐收之後,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加上晉王殿下大婚的喜訊,長安城裡洋溢着一片喜慶氣氛。

就在這個時候,杜惜君和闞棱回到了長安,杜伏威夫婦合葬之事在將仕郎李淳風的主持下早早完成。

之後杜惜君直接回到了輞川別墅,一別數月,謝家的兩個孩子已經半歲有餘,長的肉呼呼很是可愛。

杜惜君見到久別的兒子,當時淚奔,將兒子抱在懷裡半天說不出話。好在小謝昱很乖巧不認生,待在孃親懷裡很乖,是不是該有咯咯的笑聲,讓杜惜君大爲安慰。

只是鄭麗琬和武媚娘難免有些許失落,翹首以盼許久,謝逸並未歸來。當聽杜惜君說起謝逸前往齊州之事,彼此還不約而同有些擔心。也是謝逸哪一次出去辦差事不是血雨腥風,夫人們也都習以爲常了。

聽杜惜君說了幾句齊州形勢,再聯想皇帝秘密派遣謝逸前往的事實本身,難度和危險可以想象。

“三郎帶着夜北,身邊還有不少人,安全應該沒什麼問題。”杜惜君悠悠道:“他叮囑不必太過擔心,讓我們在家安心等他便是。另外晉王大婚,到時候還得麗琬代表侯府前去祝賀,我也會跟着過去。”

“唉,前些天晉王殿下還派人前來慰問,頗爲惦記三郎,結果大婚之事三郎不能回來,少不得有些遺憾。”

“這也是無奈之舉,三郎說了他不會來參加晉王的婚禮,必定會有人察覺異常,少不得要追問他的下落。到時候我們要守口如瓶。”

“那是自然!”鄭麗琬輕輕點頭,他當然省的其中輕重,只是這種事恐怕很難掩藏的住。身爲晉王府長史卻不回來參加晉王的婚禮。這本身就極容易引起旁人懷疑。可能這兩天謝逸沒有現身杜伏威夫婦的合葬禮已經被人察覺到了反常之處。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只要是有心人一定會注意最近朝廷的些許變化。很容易猜想謝逸可能的去處。再者,謝逸身在齊州也會露出蛛絲馬跡,這種事只能是掩藏多久是多久。

身在暗處有好處,方便暗中調查,可以少很多掣肘,但不怎麼安全。身在明處就不同了,淮陽侯與奉旨前往的身份都會讓人忌憚,只要不反叛。就沒有人敢明面上對謝逸怎麼樣。即便暗地裡,一位奉旨前去的侯爺莫名在齊州地界上出事,很多人都難以交代的。

一般來說沒有人敢這麼做,但是鄭麗琬萬萬不會想到齊王李佑可能會謀反。但身爲妻子,不管怎樣她都希望丈夫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武媚孃的關注點則不同,笑問道:“惜君姐,那位徐娘子長的漂亮嗎?”

杜惜君笑道:“嘿嘿,冰雪出塵的可人兒,在陳州見過不說。偏生如今還在齊州,說不定啊……三郎從齊州回來以後,家裡又會多個姐妹。”

鄭麗琬笑道:“如此也好。東海徐氏之女,齊州刺史的女兒,姿容上佳,才學出衆,全然配得上三郎。”

“這次不管着三郎在外面拈花惹草了?”

“不一樣,前兩次去草原都是胡女,哪裡配得上進我謝家門?這位徐娘子則不同,人品相貌都沒的說。”

鄭麗琬悠悠道:“陳郡謝氏與東海徐氏聯姻,對三郎的前程也是有好處的。往後家裡多個姐妹,子嗣興旺些也是好的。”

“嗯!”武媚娘不禁有些遺憾。沒能在謝逸臨走前懷上身孕實屬遺憾。等這次回來之後,無論如何都要黏着夫君。懷上孩子。

杜惜君笑道:“對了,安寧郡主怎麼樣?”

“人還在道觀裡,不過江夏郡王已經上書請求去掉了公主封號。”鄭麗琬道:“不過縱然是郡主的身份,想要嫁入咱家也不容易。

江夏郡王手握重兵,三郎又與皇子關係緊密,所以這樁婚事沒那麼容易,皇帝陛下不點頭沒有指望。”

“唉,可惜了,安寧郡主多好的姑娘,若非和親與這身份……”杜惜君忍不住輕嘆一聲。

鄭麗琬道:“不過也不是沒機會,前次我和媚娘去道觀祈福,和安寧郡主聊過。人家郡主可是心志堅決,打算一直住在道觀等着,心意已經十分明瞭。”

“唉,三郎真是好福氣啊,盡是好女子……”杜惜君悠悠道:“等他回來了,千萬讓他去看看安寧郡主,已解相思之苦。”

“是呢!”

……

皇宮之中,李世民還在忙着批閱奏疏。

雖然就要娶兒媳婦,要辦喜事,但皇家與貧民之家不同,何況李二陛下兒子衆多,這已經是低很多次當公爹了。再者皇家的婚禮自然由禮部和殿中省負責安排,根本用不着皇帝操什麼心。

對於一個皇帝而言,家事是小,國事爲重,李世民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處理國家政務上。

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大,每天都有雪片一樣的奏疏送上案頭,要關心的事情太多太多。

“陛下,王仁祐和同安大長公主帶着晉王妃已經到長安了。”宦官站在一旁輕聲向皇帝稟報。

“甚好!”李世民笑道:“朕本該去探望姑母的,但婚禮之前登門不太方便。這樣吧,你讓韋貴妃請大長公主入宮,到時候朕見見。”

“是!”

“雉奴府上準備的如何了?”李世民雖然不直接管,但畢竟是兒子的婚禮,多少要關心一下。

“婚禮是芙蓉園操辦,殿中省已經準備妥當,只等大婚之日。”宦官道:“按照陛下的吩咐,殿中省另外擇了幾位女子入晉王府,將來作爲殿下的侍妾。

其中宮人劉氏賢良淑德,還有一位則出身蘭陵蕭氏,相貌品德都很不錯,只是今晚殿下似乎不怎麼喜歡。”

“小孩子家。如今心裡只有那王家女,少年夫妻感情如此深厚倒也是對的,朕當年和皇后……”

李世民輕咳一聲。微微道:“只是身爲皇家子弟,婚事不能像尋常百姓。多幾個侍妾是必要的。”

老宦官當然明白,皇宮裡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嬪妃,難道真的只是因爲皇帝愛好?再看看妃嬪們的出身,一切便明白了。

皇家婚姻都和政事有關,晉王李治之所以能迎娶王家女與政事有關,如今大婚之際卻挑選幾個侍女,尤其是蘭陵蕭氏這等出身高貴的女子,也與此有關。不過一般來說。尋常皇子這方面影響不大,即便要平衡王府後宅也都是成婚幾年以後。

晉王殿下這纔剛剛要大婚,皇帝陛下便這般高度關注,這意味着什麼?皇帝陛下對太子和魏王當年大婚似乎都沒有這麼上心過啊!

雖然最近這段時間,晉王殿下並不是很受寵,至少表面上沒有什麼格外恩寵的舉動,但從這些微小的細節上似乎體現出不一樣的東西。尤其是一位跟隨皇帝很多的老內侍,他更加能看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至少說明一點,在皇帝陛下心中,晉王殿下的分量不一樣。這與以前已經不同。不僅僅是因爲晉王殿下是長孫皇后所出的幼子,皇帝對王府後宅特意的安排某種程度上釋放出一些特殊的訊號,至少老宦官已經隱約把握到了。

蒼老的身軀微微一動。袖中的手指微微動了幾下,然後緊緊握住。

“你傳旨給長樂,讓長樂去開導一下雉奴。”李世民首先想到了長女長樂公主,長姐如母有這個責任,而且說話李治也會聽從。

老宦官道:“是,剛好長樂公主今日就在宮中,這不城陽公主婚事也將近,宮中正在給公主殿下準備嫁妝。”

城陽公主許配給杜如晦之子杜荷,如今也正好到了出嫁的年紀。

李世民不由輕嘆一聲:“是啊。孩子們都長大了,都娶妻嫁人了。朕……卻老了,今日晨起竟看到鬢邊有了白髮。”

“陛下春秋正盛。莫要……”

“別盡說好聽的。”李世民打斷了老宦官的話,說道:“老了就是老了……朕唯一惋惜的是皇后早早離朕而去,沒能親眼看到孩子們婚娶。”

提起長孫皇后,李世民不由有些黯然,沉默片刻後吩咐道:“去告訴殿中省,雉奴和城陽的婚事務必盡心,不可出現紕漏。”

“是!”老宦官很清楚,晉王和城陽公主都是長孫皇后所出,陛下少不得要多幾分偏愛。

……

皇宮裡,諸位公主聚集在城陽公主的閨房之中,正在整理嫁妝。

城陽公主不日就要下嫁給杜荷,除了殿中省要準備嫁妝之外,後庭之中的妃嬪和公主們也要幫着添嫁妝。

尤其是城陽公主還是長孫皇后的嫡出之女,身份自然就更加高貴了,嫁妝的數量更加不能少。本來按照李世民的性子,最疼愛的女兒可以多給些許嫁妝,但是李世民也怕。

原因在於當年長樂公主出嫁時,因爲是和長孫皇后嫡出的長女,李世民格外疼愛,因此給的嫁妝就多有一些。

但這事本魏徵發現,然後上疏信誓旦旦稱李世民的妹妹長公主出嫁時的嫁妝纔多少,長樂公主作爲侄女,嫁妝的隆重程度怎麼能超過姑姑呢?這是不符合古代的長幼輩分的規矩,是不合適的。

尤其是魏徵將此事上升到皇帝偏愛女兒亂了國發綱紀的程度,李世民還能說什麼?魏徵在朝堂上全然就是個老匹夫,讓人又愛又恨,使得李世民不得不退讓。當然了,其中也有長孫皇后從中斡旋的緣故。

雖說自從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世民做事比較獨斷專行,魏徵老兒也很少在朝堂上口出狂言。但有了這個先例,李世民也怕麻煩,也不願意貽人口實,所以公主們的嫁妝都低調了很多。

朝廷和殿中省出的嫁妝少了,後庭的嬪妃和兄弟姐妹送上一點東西,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爲公主變相增加嫁妝和恩寵。

城陽公主現在便是這個情況,長樂公主作爲長姐,自然要前來。長孫家是當朝齊國公,數一數二的大家族,自然是財力雄厚,長樂公主又是大姐,自然送的禮物就要多些。

當然了,不只是給城陽公主,其他的兄弟姐妹也都不同程度收到了禮物。加上湊熱鬧,城陽公主這裡聚集了不少人,像年幼的衡山公主和晉陽公主也都前來。

“來來來,殿中省已經將反嫁衣做好,城陽妹妹快試試,看看我們的新娘子到底有多美。”

“姐姐莫要取消妹妹。”城陽公主近些日子總是被打趣,難免有幾分難爲情。

“嘿,怕羞嗎?長大了,總是要嫁人的嘛!”長樂公主笑道:“看看,這才幾年功夫,你們都長大,雉奴要娶親,城陽要嫁人。再過上兩年,衡山和兕子也該到出嫁的年紀了。”

提到出嫁,晉陽公主兕子不禁微微有些臉紅,她已經接近十歲的年紀,也已經不是當年懵懂無知的小姑娘。有些事情也漸漸的明白,在這個女孩十三四歲就出嫁的年紀,已經算得上情竇初開的年紀,不禁有幾分難爲情。

“是啊,衡山和兕子的駙馬尚未選定,也不知哪家的勳貴子弟有機會娶到我們兩位小妹。”

“就是啊!”

“城陽姐姐,你先嫁了再說吧!”晉陽公主兕子有些難爲情,只好出言反擊。

如此一來,頓時逗的各位公主哈哈大笑。

長樂公主見狀悠悠道:“兕子真是長大了哈,不過說的沒錯,城陽在先,嫁了再說。兕子到底年紀小些,嫁娶只是等過兩年再說吧,父皇素來疼愛小妹,定然會給兕子尋個好夫婿的。”

“大姐……”

“哈哈,好了!”長樂公主笑道:“城陽啊,出嫁那天記得千萬把你的玉佩帶好,那是母后留給我們唯一的東西。

如今母后不在了,那塊玉佩便是最大念想,成婚帶在身上,母后在天之靈就能看到我們,會高興的。”

“是,我會帶着的。”

玉佩,什麼玉佩?晉陽公主不禁心中一動。(。

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114章 氏族志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116章 長史謝逸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71章 廣而告之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185章 李道宗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84章 從龍野望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15章 神秘色彩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22章 制勝有道第14章 神醫聖藥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363章 最後一絲安慰第19章 再賭一把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282章 薛仁貴第77章 佳人無恙,事有蹊蹺第392章 矯詔救駕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55章 爲君敢與天下敵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52章 公主有賞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288章 五卒對百馬第290章 若真水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296章 河間王薨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41章 高昌亂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2章 制勝有道第245章 敗家玩意第84章 舊愛新寵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97章 蕭月仙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98章 風雪同車行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315章 不簡單的表象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18章 何陋之有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249章 太常寺的樂師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297章 蕭月仙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270章 少年璧人
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382章 石破天驚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114章 氏族志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116章 長史謝逸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71章 廣而告之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185章 李道宗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84章 從龍野望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15章 神秘色彩第226章 嫁得長安如意郎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22章 制勝有道第14章 神醫聖藥第244章 皇帝的暗示第363章 最後一絲安慰第19章 再賭一把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282章 薛仁貴第77章 佳人無恙,事有蹊蹺第392章 矯詔救駕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55章 爲君敢與天下敵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52章 公主有賞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288章 五卒對百馬第290章 若真水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296章 河間王薨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41章 高昌亂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2章 制勝有道第245章 敗家玩意第84章 舊愛新寵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97章 蕭月仙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98章 風雪同車行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315章 不簡單的表象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18章 何陋之有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249章 太常寺的樂師第324章 東宮烙印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297章 蕭月仙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270章 少年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