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

按理說加封小可汗的推恩詔書是一顆深水炸彈,必然會在薛延陀草原上掀起軒然大波來的。↑,

大唐師團甚至爲此枕戈待旦,如臨大敵做好了防禦和逃跑的準備,然而擔驚受怕了兩三天之後,竟然什麼都沒發生,局面似乎平靜異常。

真珠可汗夷男似乎已經從最初的震驚和糾結中恢復過來,彷彿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

臉上也多了些許勉強笑容,態度也還算和藹,怎麼看都讓人覺得他是迫不得已接受了現實。當然了,時常擰起的眉頭說明他內心仍舊有些許糾結,或者說被迫的無奈與不甘吧!

雖然一切看起來都很平靜,彷彿一切都符合最佳預期,但謝逸和狄知遜反而有些不放心了。

有驚無險,幸運達成自然是最好不過。但也有句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爲妖嘛,一旦有了妖異之兆,那這事恐怕就不那麼簡單了。

思來想去,謝逸和狄知遜還是決定不管那麼多,也沒必要管那麼多難以分辨,真假不明的消息。

因此他們選擇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向夷男辭行,反正聖旨已經宣讀,該瞭解的也有了瞭解,此番出使的基本的使命已經完成,現在返回不算失職,旁人很難因此詬病責難,也算是圓滿完成任務。

謝學士和狄侍郎是真的想要儘快離開這個兇險是非之地,願望相當迫切!

但是夷男沒有答應,以稍後有慶祝的圍獵活動和加封兩個兒子爲小可汗的儀式爲由,邀請大唐使臣留下來觀禮。

雖說是邀請,但真珠可汗言辭灼灼,根本容不得拒絕,這事也拒絕不得。站在大唐使臣的角度上,你應該留下來觀禮,要是堅持一走,反而容易給夷男留下口實,回到長安還會落下罪責。

一句話。夷男是不想讓人走;礙於身份,謝逸和狄知遜也不能走,處境難免有些尷尬無奈。

話又說回來,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結果。對此謝逸和狄知遜早有預料,並不覺得驚訝和沮喪。

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次所謂的辭行,更多像是一種試探,試探夷男的態度和底線。

結果怎樣呢?讓人不免有點擔憂。至少不那麼理想。

夷男看起來很平靜,很和藹,也痛快答應遵照大唐皇帝的聖旨加封兩個兒子,可他真的會這麼做嗎?

謝逸和狄知遜不敢十分樂觀,反而覺得眼前的平靜更像是暴風雨到來的前兆。

那場所謂的加封觀禮,指不定會看到怎樣的情景呢!

就像是前日的可汗壽宴一樣,本來喜氣洋洋,不就因爲一份大唐突然的“厚禮”變了味嘛!那天讓夷男吃了癟,難保他不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加倍奉還。

所以啊。一天不回到長安,一天就不敢掉與輕心,至少得儘量離開薛延陀汗帳駐地,靠近大唐的邊境或許能多些安全感吧!

但是,眼下還不能走,也走不得。

按照薛延陀的傳統,秋天正是狩獵的好時節,每年都有圍獵活動。狩獵乃是草原牧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們尚武傳統的一部分與保持方式,所以格外受到重視。

舉行狩獵顯然不單單是爲了那幾只野獸。主要還是訓練兵馬,保持和弘揚尚武精神。後世契丹皇帝的四季捺鉢,滿洲人木蘭秋狩皆是如此。

薛延陀人也有這個傳統,因爲今年可汗壽辰。各國使臣前來,又鬧出冊封兩位小可汗的說法,所以變得非同尋常。

不過對於大唐人而言,沒有什麼特別的,所謂的圍獵大會,不就是一羣人在草原和樹林裡圍獵野獸嘛!

不過大唐使臣也在邀請之列。畢竟這是個尚武的時代,大唐人也很擅長馬球和狩獵這些活動。

每年李世民也會率領不少臣子和武將在關中四處,比如涇河兩岸或者驪山一代狩獵,有遊玩的成分,同樣也有保持勇武的意義。畢竟李唐皇室有草原胡人的血統,李世民馬上打天下,對這方面也頗爲看中。

謝逸和狄知遜本着重在參與的心態,不得不打算前往,當前的形式很微妙,任何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有可能引起薛延陀人的強烈反應,若是因爲自己的失誤給他們留下口實,那就不划算了。

然而現實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就在狩獵活動的前一日,突利失突然來到了大唐使團的營地,讓氣氛陡然間變得有些不同尋常。

“小可汗夤夜前來,可是發生了什麼要事?”

自打冊封的事情確定下來,突利失的身份理所當然地有了變化。出於感恩和政治需要,突利失對謝逸和狄知遜等人態度很好,甚至頗爲感激,彼此關係很不錯。

這幾日的來往也不少,但往日裡突利失都是正大光明前來,且如沐春風。但是今天卻神神秘秘,好似擔心被人看見,而且臉色凝重冷峻異常。

“確有要事!”突利失神色匆匆,語氣焦急道:“剛剛得到消息,大度設和西突厥人沆瀣一氣,準備明日狩獵時對兩位貴使動手。”

“什麼?”聽到消息,謝逸和狄知遜下意識都是一驚,這個消息着實有心出乎意料,讓人有些怕怕的。

到底是大度設的私自行動,私下裡與西突厥人勾結?還是夷男知曉,並參與其中?

如果是前者,那問題並不那麼嚴重,如果是後者,可就有些糟糕了。夷男終究還是沒忍住,要反?要違背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傳統,殺了唐使祭旗?

之前沒有看出絲毫跡象這不奇怪,但狩獵的時候突然發難這事……尤其是突利失這時候前來通報此事,顯得有些……好像哪裡不對似的。

如果是夷男的意思,突利失現在前來“告密”的行爲就顯得有些奇怪,至少有些不合情理的地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到底他是懂的,突利失有野心不假,那是建立在薛延陀仍舊存在,最好是強大的基礎上。

對於謝逸和狄知遜而言,消息是否準確也未可知,必須謹慎,不能偏聽偏信。更不能盲目。

謝逸沉着詢問道:“小可汗,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突利失怎敢欺瞞二位貴使,更要緊的是。我聽到消息,大度設有意將罪責算在我頭上。趁着圍獵的混亂局面,暗箭傷人,對外宣傳是我所爲。按照中原的說法,就是借刀殺人。栽贓嫁禍,要我做替罪羔羊。”

突利失惶急道:“如果他們真的做成了,在下在草原上絕對再無立錐之地;如果失敗了,便是的替罪羔羊,到時候大唐興師問罪,必然會要求將我交出去。

爲了薛延陀的大局,父汗只怕也不得不犧牲我。所以無論勝敗,對在下而言都是萬劫不復,全無好處,理所當然得求助兩位貴使了。”

話說的有幾分道理。但對突利失而言並非只是求助,如果他所言屬實,等於也救了謝逸等人。

或者可以這樣說,大家現在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必須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纔能有生路可言。

“我一時也沒想到什麼特別好的主意,只是想前來先告知兩位貴使,看看是否有解決之策,我們可以相互配合。”

突利失言辭懇切,語氣焦急道:“在下一向敬重大唐。對大唐絕無不敬,不敢有非分妄想,奈何大度設……唉!”

“敢問小可汗,令尊可知曉此事?”謝逸問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現在想來夷男將他們留下就顯得疑點重重的,如果與此事有關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應該不知道吧!”突利失沉吟道:“如果父汗知道,至少不會容許他們在背地裡加害我,不管怎麼說父汗還是很疼愛我的,他不至於害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虎毒不食子,確實如此。”狄知遜對此深以爲然。

真的是這樣嗎?謝逸則沉吟不語。事情很緊急,想對策很必要,但所謂對策是針對某件事情的策略。

但現在真相到底是怎樣都不得而知,何談應對之策?雖然突利失言之鑿鑿,但謝逸還是多有猜疑。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雖說聽起來可能性很大,完全符合情理,但還是有不少“漏洞”。當然了,這些漏洞都在看似合理的範疇以內,看起來反而頗爲真實,但同樣可能是有意故意設計的。

按理說大度設如果和西突厥密謀此事,一定會非常隱秘,如何會讓突利失輕易探知,而且知道的如此詳細,到底是突利失在說謊,還是大度設那邊有意泄密?目的又何在呢?

當然了,或許是突利失在大度設身邊安插了耳目也是有可能的,古來皇子相爭,或者是政敵之間的鬥爭,在對方身邊安插耳目探子,這都是很常見的手段,並不算奇怪。

但謝逸總覺得,這樣機密的事情,大度設方面的保密一定會極其隱秘,焉能輕易被人探知?如果大度設用人不淑到了這個程度,恐怕早就死翹翹了,哪裡會支撐到今天,在局面上更勝一籌?

反之,如果突利失消息能夠靈通到這個程度,也不會一度處於不利地位。

在薛延陀,要說有人能實現察覺,夷男的知曉可能性都比突利失大,兒子的能耐可以比老子大,但目前情況下,夷男的手段顯然應該更勝一籌。

一山不容二虎,作爲薛延陀至高無上的可汗,夷男怎麼會容許有人手段比自己更高明呢?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權力亙古以來便是這麼無情。

夷男都不曾察覺的事情,突利失卻言之鑿鑿,其可信度難免有所下降。尤其是突利失本人聰明狡猾,深諳中原人的思路與行事方式。如果他來一出苦肉計,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啊!

當此形式下,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可能萬劫不復,必須絕對謹慎。尤其是不能因爲輕信旁人而被騙,否則就算是死也很不光彩,更不會甘心。

“小可汗,此事事關重大,還請探查儘可能多的消息,稍後我們再從長計議。”謝逸理所當然沒有給出當面回答,而是支走了突利失。

這個方式是很生硬,突利失當然明白原因,信任是相互的,雖然臉上有些失望神情,但沒有多說什麼,轉身告辭離去了。

臨走時間沒有忿忿不平,破口大罵,或者說讓謝逸儘快給出思量解決云云,算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呢?

如果突利失真這麼說,就有的像後世的騙子,不斷催促的行爲本身就是騙局的一部分,催促是因爲騙子急功近利。

突利失沒有這麼做,但他的反應又顯得格外冷淡,到底是失望生氣,還是……

如果事情屬實,便是天大的事情,他怎能淡定?如何能表現的那麼平靜?當然了,任何一種反應都可以有兩面性的解釋,光憑這些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所以一時間謝逸也有些暈乎,到底是怎麼回事?

“狄侍郎,這事……”

“有些突然,不大好說啊!”狄知遜也滿頭疑惑,莫名其妙。

謝逸憂心忡忡道:“突利失所言未必是真,或許這是個騙局,要誆我們進去。”謝逸道:“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所謂的狩獵絕不平靜,必定充滿兇險,所謂的小可汗冊封典禮我們恐怕是等不到了。”

“那可如何是好?”狄知遜雖然有效仿蘇武,甚至爲國捐軀的覺悟,但如果能活着,誰願意客死異鄉呢?

“這場狩獵肯定兇險萬分,但對我們而言或許也是個機會,說不定可以趁此機會逃離這兇險之地。”

謝逸低聲道:“狄侍郎以爲如何?”

“當然是好了,逍遙已經有辦法了?”狄知遜立即喜上眉梢,頗爲興奮。

“目前還不成熟……”

狄知遜皺眉道:“逍遙是想要弄清楚真相?”

“是得弄清楚,或許得想個辦法試探試探,不過真相也許不見得是必須的,只要能逃出去,真相也許不那麼重要。”謝逸嘴角泛起一絲笑意,顯然是已經有些想法。

眼前事危機不假,但危機也是機會的一種嘛!。

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321章 徐慧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273章 內情出乎意料第378章 小村夜襲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268章 蒲津關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18章 何陋之有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318章 心有惡虎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5章 行卷難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290章 若真水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14章 神醫聖藥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59章 儲君之憂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269章 慕少艾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第342章 皇妃收割機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299章 除夕第52章 公主有賞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63章 薔薇叢外河燈曳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198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114章 氏族志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203章 回紇人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43章 靜候佳音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370章 公主的禮物第37章 紫袍文武第205章 篝火晚宴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328章 復仇者聯盟第309章 龍擡頭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393章 宮變始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4章 神醫聖藥第263章 黜陟使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
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321章 徐慧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273章 內情出乎意料第378章 小村夜襲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268章 蒲津關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18章 何陋之有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318章 心有惡虎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5章 行卷難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290章 若真水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14章 神醫聖藥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59章 儲君之憂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269章 慕少艾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第342章 皇妃收割機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299章 除夕第52章 公主有賞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63章 薔薇叢外河燈曳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198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114章 氏族志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203章 回紇人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43章 靜候佳音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370章 公主的禮物第37章 紫袍文武第205章 篝火晚宴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328章 復仇者聯盟第309章 龍擡頭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393章 宮變始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4章 神醫聖藥第263章 黜陟使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