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

熱炕很溫暖,杜氏和小蠻的風寒幾乎不藥而癒,謝逸的身體也完全恢復了。

清晨醒來的時候,身體中間的某個部位高高聳起,將薄被撐起一處小山丘。

謝逸心中感慨,上輩子就聽說過,睡熱炕容易上火,果不其然啊!再加上旁邊還有個如花似玉的美人,而且只能看不能吃,這火不蹭蹭往上竄纔怪。

謝逸一偏頭,發現身旁的杜氏已經不見,只剩下摺疊整齊的被褥,以及猶在熟睡的妹妹小蠻。

小丫頭的睡眠出奇的好,除了三更天定點把尿之外,不哭不鬧不尿牀,一覺到早晨,還沒有起牀氣。

乖巧,體貼,懂事,惹人愛,有妹如斯,夫復何求啊!

至於嫂子杜氏,已經不見蹤影,不知道去何處忙碌了。謝逸從炕上爬起來,決定動手煮點早飯,等嫂子回來後給她個驚喜。

可是……

打開米缸蓋子,裡面空空如也,謝逸頓時傻眼了,斷糧了?

前世生在在和平富裕的年代,衣食無憂,對斷糧缺食壓根沒有概念,但初來大唐,竟然遭遇了糧食危機。

很可怕,很糟心,不好玩……

可是日子還得過,總不能讓家裡兩個女人餓肚子吧,作爲當家的男人,有責任也有義務買米養家。

不過謝逸尚未出門,杜氏便回來了,手中提着個小布袋,沉甸甸的,彷彿是糧食。

見到謝逸,杜氏笑道:“趕早賣掉了織好的絹布,買了一斗米……只是,好像關中今年大旱欠收,官府大肆從江淮往長安運糧,所以米價也漲了少許,買的少了些……”

呃……

江淮乃是魚米之鄉,卻因爲關中旱災而糧價上漲,真是……說什麼好呢?頃刻之間,對大唐帝國都城的第一印象打個折扣。

米價漲了,日子也就更艱難了,賺錢養家越發必要,光靠着嫂子紡線織布怎麼能行?

“嫂子,待會我出門去淮陽城裡轉轉,看能不能找個活計,或者賺錢的門路……”

謝逸話音落地,杜氏沒有欣慰的讚譽和支持,而是義正言辭道:“三郎,莫要做這些低賤之事……”

“低賤之事?”謝逸頓時滿頭黑線,很意外,杜氏怎地如此態度呢?仔細思量,古代講究士農工商和三教九流,做工匠或是經商似乎確實上不得檯面。

只是今非昔比,謝家已經如此地步,還不放下身段豈非要餓死?杜氏之言或有道理,可是也忒慣着謝逸了,以前敗家子無法無天多半與她的縱容有關係。

謝逸哭笑不得,輕聲道:“嫂子,家中境況不同以往,雖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但眼下確得先尋些賺錢餬口的門路。”

杜氏眼睛一亮,詫問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詩句嗎?”

“呃,是……”

“是呢,以前你與二哥…郎一道讀書,確能作些詩文。”不等謝逸多說,杜氏便自言自語道:“三郎,我觀你與往日不同,似是變了心性,父母大人在天之靈定然欣慰,既然如此,你便在家中好好讀書吧,生計之事有我。”

“讀書,考進士嗎?”很熟悉的橋段,謝逸卻有些傻眼,疑惑道“大唐的進士錄取很少,而且考中的幾乎全是高門顯貴子弟,我這樣籍籍無名,沒有門路的寒門小子哪裡有機會?”

“三郎,今早我在集市聽人說,新任的陳州刺史是當朝國公,地位顯赫……你好好讀書,若得寫出好詩文,可去刺史府行卷投詩。”

杜氏悠悠道:“至於門第,你怕什麼?謝家出身陳郡謝氏,當年也是烏衣巷裡人家,何來寒門之說?”

陳郡謝氏!

好牛逼的感覺,好像聽說過,一時間卻又想不起來。直到杜氏取來謝家族譜,謝逸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祖宗,實在不應該啊!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謝逸第一反應便是這首詩,其中的王、謝便是東晉時最厲害高門顯貴,世家門閥。

王家是王導、王敦家族,書法超一流的王羲之父子便屬於這一家族;謝則是謝安、謝玄家族。

至於淵源,要從三百多年前說起,東晉太元年間,前秦皇帝苻堅率大軍南下。偏安江岸的東晉王朝大爲震動,謝安、謝玄叔侄臨危受命,迎戰敵軍。

公元382年,謝玄率八萬軍隊與前秦皇帝苻堅的百萬大軍激戰於淝水,以少擊多卻大獲全勝,以至於苻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潰敗而走,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此戰保住了江南的漢家江山,謝安、謝玄叔侄功不可沒,謝家也因此快速崛起,成爲是王氏並列的頂級世家門閥。此後謝家人才輩出,例如那位才高一斗的謝靈運,正是謝逸家的直系老祖宗。

東晉滅亡之後,南朝歷宋齊樑陳,劉宋以後謝家在朝堂勢力越發淡薄,及至隋唐,陳郡謝氏早已不復當年鼎盛,在朝堂上鮮有高官顯爵。

謝氏子孫流散定居各地,謝靈運有一支後人回到了祖籍陳郡,便是唐時的陳州淮陽等地,其中有一脈便是謝逸家。

謝逸笑了,原以爲只是鄉野小門小戶,卻不想竟是陳郡謝氏後人,祖上曾是烏衣巷裡人家。

雖說今非昔比,但陳郡謝氏終究是名門望族,在非常講究門第出身的大唐,這個身份還是很有用處的。

杜氏輕聲道:“雖說家裡換了住處,但你當年的書卷都還留着,你好好讀書,爭取寫出好詩文,去刺史府行卷。只要你莫要再任性胡爲,品行端正些,以陳郡謝氏子弟身份,大有機會奔個好前程。”

謝逸大概知道,行卷是讀書人向權貴自薦的一種方式。大唐講究門第,尋常百姓,尤其是門第不高者,向權貴府上行卷,以期才華得欣賞和舉薦,或得以揚名,從而平步上青雲。

當然了,行卷在某種程度上有投名狀的意味,若得某權貴賞識舉薦,投卷者等若成爲其門客下屬,至少也要追隨驥尾,馬首是瞻。

行卷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詩文,唐詩興旺,上到帝王將相,下到百姓黎庶皆喜讀詩。所以若能做出好詩,才名遠揚,被賞識得舉薦的機會能提高几十個百分點。

作詩是技術活,但對謝逸而言並不難,唐詩三百首多少記得一些,隨便“借鑑”兩首名篇,便可一鳴驚人。

只是行卷……

這種類似於賣身契,還不一定靠譜的形式,謝逸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些牴觸心理。

杜氏卻道:“父親生前很希望謝家子弟能夠讀書入仕,重現祖上榮耀,三兄弟中你的天資不錯,父親對你報以厚望,可你卻……父親抱憾,抑鬱而終主要大抵爲此。如今你浪子回頭,若能發奮苦讀,行卷入仕,父親在天之靈也能瞑目……”

呃……

牽涉到去世的老爹能不能瞑目的問題,一下子就嚴肅了很多,加之敗家子以前行徑太過不肖,若是罔顧先父遺願,恐有不孝嫌疑,壓力很大啊!

而且古代社會士農工商等級分明,若不出仕爲官,壓根沒什麼地位,如何能活得逍遙呢?何況還有出身陳郡謝氏,名門望族的優勢在。

所以啊,入仕爲官好像是必須的。

只是入仕的途徑着實不多,不是官爵二代,沒有世襲的機會,白手起家就更難了。除非當年跟着高祖李淵一道起兵,或者跟着李世民一起玄武門兵變。

可惜兩次富貴險中求的機會都錯過了,眼下想要入仕……說來說去,終究還是繞不開行卷。

罷了,那就牛刀小試吧!

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22章 制勝有道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55章 爲君敢與天下敵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325章 齊州風起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71章 廣而告之第111章 楊妃教子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321章 徐慧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31章 約定之期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87章 “狼窩虎口”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393章 宮變始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421章 皇恩如故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61章 意外的邀請第291章 報捷與請罪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105章 危機潛藏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4章 神醫聖藥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241章 高昌亂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158章 閨閣晨語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68章 流言擾君心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140章 軒然大波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202章 農夫與蛇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71章 廣而告之第214章 長安驚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63章 黜陟使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15章 神秘色彩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202章 農夫與蛇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206章 夷男的難處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278章 利誘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
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22章 制勝有道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55章 爲君敢與天下敵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325章 齊州風起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71章 廣而告之第111章 楊妃教子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124章 迷藏誤撞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321章 徐慧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31章 約定之期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87章 “狼窩虎口”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393章 宮變始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421章 皇恩如故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61章 意外的邀請第291章 報捷與請罪第51章 風疾復發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105章 危機潛藏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4章 神醫聖藥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241章 高昌亂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158章 閨閣晨語第254章 迫人的選擇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68章 流言擾君心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140章 軒然大波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202章 農夫與蛇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71章 廣而告之第214章 長安驚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63章 黜陟使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15章 神秘色彩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202章 農夫與蛇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206章 夷男的難處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278章 利誘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