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若真水

突利失很興奮,得知李治和謝逸在長安之後,便有一種抑制不住的興奮。

想想啊,李世民最鍾愛的幼子在定襄,唾手可以抓到的地方,若是將其控制,將會是多大的籌碼啊!

開戰便俘獲了大唐皇子,開局如此順利,足矣鼓舞士氣,並且向全天下昭示薛延陀的厲害之處。

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沒想到就這樣意外地遇到了,簡直是天大的運氣。

再者,去歲大度設之死夷男與薛延陀上下的許多臣民都耿耿於懷,現在抓一個大唐皇子回來,也算是報仇了。

如此對上對下也有個交代,從此以後這些人少不得感激自己,最終爲自己所用。這是突利失最希望到達的目的。

何況定襄草原上還有一個謝逸在,那可是薛延陀上下共同仇恨的敵人,如果能抓到或者殺死他,絕對堪稱是報仇雪恨,影響必定非同小可。

很大的誘/惑啊,至於李治和謝逸爲什麼出現在定襄,突利失已經沒興趣關心了。他也不想理會阿史那思摩是如何對待這位大唐晉王殿下的,至少不會是親密無間,心悅臣服,這就足夠了。

阿史那思摩現在沒有采取什麼措施,肯定是有所顧慮,再給自己留後路。這說明,他還是搖擺不定。

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突利失覺得不能再等下去,必須儘快趕到定襄。

李治和謝逸還在定襄,這是最爲有利,一個至關重要的契機,千萬不敢錯過。要是去晚了,被此人溜了,或者被阿史那思摩放走了。那可就大大的不划算了。

必須儘快趕到定襄,控制李治和謝逸,如此也等若可以將阿史那思摩逼上“絕路”,讓他沒有別的選擇。

不能紮營,必須全速前進,哪怕是抹黑前行。也要明日儘早趕到定襄。

“父汗,既然如此,天色還不是很晚,我們再前行五十里,一口氣過了若真水再紮營如何?”突利失這回心中急切,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哪裡還能按捺的住澎拜激動的內心。

“這樣的話,天就全黑了,如今天氣也冷……”夷男對此略微猶豫。

突利失道:“父汗。機不可失,這樣我們可以節省半天的路程,明日儘早趕到定襄。您不知道,上次去定襄,阿史那思摩這個人老奸巨猾,且優柔寡斷,孩兒是真的擔心遲則生變,還是儘早趕過去比較好。”

“既然如此。那就如你所言吧,傳令三軍。天黑之前渡過若真水!”夷男沉吟片刻,最終還是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略微休息的薛延陀大軍立即啓動,朝着五十里外的若真水疾馳而去。雖然心裡都有些許不情願,但可汗下了命令,必須得執行,哪怕是前去探路的斥候尚未回來的情況下。仍舊義無反顧地開拔上路。

wωw ¤TTκan ¤c o

……

若真水並不是一條河,而只是一個地名。

如果說非要問這個地名怎麼來的,大概與其地形有關吧,草原在這一代丘陵起伏比較多,通道主要集中在山谷之間。冬天堆滿積雪。

待春日積雪融化的時候,便如潺潺的水流,久而久之,便被牧民們稱之爲若真水。

春天積雪融化之時不方便通過,但是眼下這段時間並無影響,山谷中的土地已經被嚴寒凍結,而且沒有太厚的積雪,並不影響行走通行。

只要通過了這篇地獄,再往定襄便是一路平坦,策馬狂奔要不了大半日就能到。更要緊的是,只要過了這篇區域,阿史那思摩不答應就不行了,有道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啦。

若真水就等若是一道關口,類似於山海關一樣的作用,只要通過了,突厥人就擋不住薛延陀大軍前往定襄的腳步。

原本不用這麼着急的,但是自打聽說了李治和謝逸在定襄的消息之後,突利失便覺得一刻也不能耽誤,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儘快趕到定襄。

因爲阿史那思摩有些猶豫不決的態度,擔心有什麼變故,所以趕在紮營之前過了若真水,多少能夠放心一些。

之前因爲已經有紮營打算,所以薛延陀的人哨騎只在三十里以內的範圍內巡視,準備夜裡才前往若真水一帶探查,趕在天亮前回去稟報消息的。

卻不想夷男和突利失臨時改變主意,哨騎也來不及多做詳細的探查,不過也無所謂。草原上能有什麼人是薛延陀的對手?

阿史那思摩或許猶豫不定,或許遲疑不進攻關中長安,但絕對不會掉過頭來伏擊薛延陀人。即便是李世民下達了聖旨,阿史那思摩也會想辦法推辭或者延誤的,因爲這是草原上生存的原則性問題。

東邊的突厥人要在夾縫中求生存,這一點他們十分清楚,絕對不會輕易成爲某一方的犧牲品。

除了突厥人,哪裡還有其他敵人呢?

所以突利失爲先鋒,率領着薛延陀大軍可謂是毫不停留,也毫無戒備地衝向了若真水的山谷。

此時天色漸晚,薛延陀兵卒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儘快通過此處,然後紮營休息。

多跑了五十里地,即便乘坐的是最好的草原戰馬,此刻也就有些疲憊的。人如此,馬亦如此。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來說草原人是很愛惜自己的馬匹的,畢竟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生產工具,更是戰場上獲取勝利的最大的保障,自當格外愛惜。

所以這會子有些突厥兵卒心中已經開始冒出念頭,想着等到紮營之後,給自己的坐騎弄點好草料等等。

然而他們誰也沒想到,山丘之上的樹林裡,竟然靜默地排列着一顆顆腦袋,有的眺望着即將沒入天邊地平線的晚霞,有的則看着山谷中奔走不停的薛延陀人。

李績就在其中,他從幷州帶着大軍北上。繞道前來此間。本來想要白道一代阻擊薛延陀人的,沒想到晚了一步。

這若真水就成了一道至關重要的屏障,原本李績覺得有一場惡戰要打的,要藉着地形優勢正面阻擊薛延陀人南下。

正面作戰他不怕,以幷州大軍的實力,對付薛延陀人還是可以的。即便是他們宣稱是何等的精銳,草原無敵云云。那些都是虛的,李績篤定如今的草原上再也沒有昔日頡利可汗麾下那般強盛的騎兵了。

即便是那些,也都自己的手下敗將,所以有什麼好怕的呢?李績真正擔心的還是定襄的突厥人。如果自己正在若真水與薛延陀人正面作戰,阿史那思摩帶着突厥人從南邊背後襲擊,後果不堪設想。

腹背受敵,很容易全軍覆沒。

當謝逸聲稱能拖住阿史那思摩的時候,李績高興的緣故就在這裡。只要這個問題能解決,北疆的烽火將不會是大問題。

當然了,此舉還是足夠冒險,畢竟李績等於是將所有的退路寄託在謝逸身上,如果他失敗了,幷州軍很可能後路被截,一個都回不去。

風險相當之大,李績能夠同意。那是對謝逸充分的信任,並寄予厚望。也是危急之時。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除此之外,着實很難有辦法阻止薛延陀人和突厥人勾結,給長安減緩壓力,爭取時間。

只是……

李績一路上不斷眺望南方的定襄,心中猜想,也不知李治和謝逸直行順利與否。到底能不能成功。

如果失敗,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啊。還有晉王殿下是否安全,要是冒險失敗,還賠進去一個皇子親王,那就真的再也無言見天下人了。

就在這種煎熬的時候。李績突然接到了探哨的稟報,突厥大軍正在一路南下,幾乎毫無防備地進入了若真水地區。

李績聽到這個消息,幾乎是蹦起來的,興奮啊!

這樣話,薛延陀人先一步鑽進來,自己就有充足的機會來對付他們,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一場伏擊戰和一場正面防禦的守衛戰,持續的時間肯定不一樣,只要若真水能夠速戰速決,那麼薛延陀和突厥人南北夾擊的後顧之憂便不存了。

簡直可以說是天賜良機啊,薛延陀人究竟爲什麼這麼不小心,爲何這麼着急,李績沒有興趣知道。

他只知道,阻擊戰要改爲伏擊戰了。

命令下達之後,訓練有素的幷州大軍迅速按照位置隱藏在若真水的山野之間,然後眼睜睜地看着薛延陀人一頭紮了進來。

看到這一幕,李績笑了。

事情一下子變得很容易,現在李治和謝逸那邊有沒有進展已經不重要了,待會解決了薛延陀人,便可以李績掉頭南下。

到時候,阿史那思摩還有別的選擇嗎?當此之時,他最多隻是敢扣住李治和謝逸,絕對不敢,也不會殺人。

所以這便是機會,也不用擔心晉王殿下出什麼意外,以至於無法向皇帝陛下交代。

當確認大部分的薛延陀大軍都進入若真水山谷的之後,一聲震天之響了在山谷中傳開。

隨後山谷中好幾處地方都隱約有火光冒出,也都傳出了震天的響聲。巨大的聲響在山谷間迴盪,格外的震耳欲聾。

同時還伴隨着些許山石滾落,砸落各處,至於有沒有傷亡那就聽天由命了。

薛延陀人被驚到了,巨大的聲響想過之後,幾乎所有的戰馬都受驚嘶鳴,舉步不前,惶惶不安,一下子整個山谷變得有些混亂。

尤其是還有山石不斷滾落,砸到了不少人頭破血流,甚至當場一命嗚呼。

不過更讓他們驚疑不定的是究竟發生何事?那巨大的雷鳴一般的聲響從何處而來?突利失擡頭四望,正在尋找答案時間,震天的喊殺聲從兩面的山坡上傳來。

幷州軍在接到震天雷聲響傳訊之後,紛紛殺出來,居高臨下射箭,扔石頭,隨後從上而下發起了衝擊。並且按計劃將薛延陀人分割包圍,然後各個擊破。

結果是可以想象的,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被人弄的蒙圈了,然後在被人襲擊,薛延陀人可能還沒醒過神來。

但很遺憾,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步入了鬼門關,死得不明不白。

山谷地形,薛延陀大軍幾乎全部被堵在裡面,本來地形就崎嶇狹小,分散不開,更加無法阻止有效的疏散和抵抗。尤其是被幷州軍居高臨下壓制和打擊的情況下,幾乎可以說是全無還手之力,唯一能做的事情似乎只能是坐以待斃。

當然了,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人願意坐以待斃的。他們總是想要做點什麼,爭取求生的機會。

於是乎,他們爭前恐後地想要逃走,想要衝出去。如果是有阻止的倒也罷了,或許有些機會,但是可惜,當此之時完全是亂套的情況。

當薛延陀人被分割開之後,他們的指揮已經完全失靈,在死亡威脅的巨大壓力下,兵卒們也徹底失去了理智。

他們開始四散奔逃,努力地想要脫離若真水這個人間地獄,越是想走,就越走不了。

整個若真水山谷間越發的混亂,薛延陀人之間爲了逃命開始出現相互衝擊,踩踏,甚至是相互之間攻擊。

總而言之,徹底亂了。

此種情況下,給大唐兵卒省去了許多麻煩,一個個震天雷點燃扔進去,巨大的聲響將所有的馬匹全都驚動,讓他們徹底亂起來。

驚天動地的聲響,震天雷爆炸到來的傷亡,以及不斷凌空飛來的羽箭,大唐的幷州兵卒甚至完全不同出動,不用和薛延陀人有直接的短兵相接,就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將他們徹底擊潰。

當夜色來臨,月亮出現在天空時,若真水裡已經亂成一鍋粥,滿是屍體和驚慌奔逃的薛延陀人。他們努力地想要奔出去,但每當有一丁點希望的時候,都會有一支羽箭飛來,將他們送上絕望。

李績站在高處,看着月光下的若真水,沉吟不語。他現在只有一個疑問,或者說好奇,夷男和突利失究竟在不在其中。

還有,如此結果,薛延陀到底算不算被滅族呢?

嘿嘿,不得不說,謝逸的這個提議雖然大膽,但如今看來,效果實在是讓人驚喜不已啊!(。

第214章 長安驚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18章 何陋之有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311章 雲騎尉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40章 淮陽縣男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297章 蕭月仙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311章 雲騎尉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239章 燈下錯辨美人顏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224章 姻緣事第295章 你走吧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296章 河間王薨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84章 從龍野望第82章 萬衆矚目第185章 李道宗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268章 蒲津關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361章 守株待兔第298章 武媚娘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371章 鴛鴦譜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163章 大唐最佳女主角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59章 儲君之憂第268章 蒲津關第309章 龍擡頭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371章 鴛鴦譜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24章 東巡計劃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249章 太常寺的樂師第311章 雲騎尉第402章 帝王之難第68章 流言擾君心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352章 愛子心切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14章 神醫聖藥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116章 長史謝逸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
第214章 長安驚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18章 何陋之有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311章 雲騎尉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40章 淮陽縣男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297章 蕭月仙第74章 刺王殺駕(上)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311章 雲騎尉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239章 燈下錯辨美人顏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224章 姻緣事第295章 你走吧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37章 謝逸的推辭第296章 河間王薨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84章 從龍野望第82章 萬衆矚目第185章 李道宗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268章 蒲津關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361章 守株待兔第298章 武媚娘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371章 鴛鴦譜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163章 大唐最佳女主角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59章 儲君之憂第268章 蒲津關第309章 龍擡頭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371章 鴛鴦譜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49章 帝怒妃怨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24章 東巡計劃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249章 太常寺的樂師第311章 雲騎尉第402章 帝王之難第68章 流言擾君心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352章 愛子心切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14章 神醫聖藥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165章 或有昭儀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116章 長史謝逸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272章 河東張士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