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母以子貴

晉王妃王妍有身孕了,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這意味着李治要當爹,要有自己的孩子了,這在皇家絕對是很要緊的大事。

立儲君是江山傳承,往往不僅僅要考慮兒子,甚至要考慮到孫子,畢竟誰都不想江山二世而亡。

皇帝一旦沒有親生兒子,皇位傳承就容易出亂子,所以太子人選也到考慮成年的皇子是否有兒子。

皇孫往往會成爲一個皇子的加分選項,比如後世的明成祖朱棣多次想要廢掉皇太子朱高熾,因爲這個身體肥胖,還有殘疾的兒子實在不像英明神武的自己,朱棣覺得他有損皇家威儀。

相比之下二兒子類己,所以動了易儲之年,當時大臣解縉是皇太子朱高熾的堅定支持者。爲了打消皇帝廢太子的想法,當朱棣詢問的時候,他沒有說什麼廢長立幼不合規矩之類的大道理,只說了“好皇孫”三個字。

廢長立幼是壞規矩,但如果皇長子實在不成器,在江山傳承的大問題上,有魄力的皇帝絕對敢於“壞規矩”,朱棣就是這樣的人。但好皇孫三個字卻有着不折不扣的實際誘/惑。

朱高熾本人或許沒什麼能耐,但他生了一個好兒子,皇孫朱瞻基天資聰穎,很得朱棣喜愛。對於皇帝而言,兒子不行,但只要有個好孫子,將來皇室仍舊能振興,國家仍舊能夠富強。

也有說法稱,清朝康熙皇帝之所以立了四皇子胤禛爲儲君,也與弘曆乾隆這個好皇孫有關聯。當然了,這也只是後世人的推測,未必盡然,但好皇孫的價值卻不言而喻。

李承乾當太子的時候多有不肖,但自從生下了兒子李象之後也加分不少,李世民自始至終對這個皇孫都是極爲喜愛的。

李泰那句殺子求儲的話之所以起了反作用,除了透露出的冷血和殘暴之外,與此也大有關聯。最講究血脈傳承的皇家卻要自絕後嗣。這怎麼能行呢?

如今晉王妃有了身孕,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李治有個兒子,也就有了傳承。在太子之位的競爭上無疑又多個了砝碼。

因爲吳王李恪已經二十好幾的人了,至今還沒有一個兒子,這不僅讓李世民和楊妃都有些擔心。

毫無疑問,在這件事上,李恪已經暫時輸了一程。

而且很幸運的是王妍有孕。將來出生的肯定是嫡子,不至於再出現王皇后無子,與蕭淑妃爭寵的情況,出現宮廷內亂的情況了。

而且有孕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太原王家必定會格外高興,以前他們支持只是女婿,或許覺得沒有那麼靠譜。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們支持的的是流淌着王家血液的外孫,意義大爲不同。

只此一點,太原王氏就會傾全力來幫助李治。太原王氏可能還會動員整個山東士族參與,成爲晉王殿下的強勢後盾。

而李治背後還有長孫無忌這個舅舅,以及他所代表的關隴貴族,從形勢上而言,李治同時得到了關隴與山東世家的支持。

此子登基,能夠保證照顧到各方利益,保證朝中局勢平穩,這些關鍵因素李世民不會看不到。

所以現在李治的競爭力大大提高,機會也越來越大,謝逸自然格外高興。這種情況下。也許不用自己多做什麼,長孫家和太原王氏都願意幫忙推動。

作爲長史,坐享其成即可,多愜意的事情。

不管李治現在明白與否。他當來一定會懂得自己這些年都爲他做了什麼,所以這份從龍之功是跑不掉的。

因爲來了輞川別墅之後便有了身孕,王妍也是嘖嘖稱奇,對謝家更是多有感激。輞川別墅,洞天福地的名聲也就此傳了出去。

晉王妃的身孕,謝家三位夫人都聽着大肚子。這可是少有的盛景。很多人提出的去輞川別墅小住,但謝家婉言謝絕了,畢竟是自傢俬密之所,不方便長時間招待外人。

各家各戶也都理解,所以改換了策略,開始秦嶺藍田等地尋找環境清幽,風水絕佳的地方修建別院。尤其是那些子嗣不是很旺盛的人家,更是不吝錢財,重金買地修建。

以至於一段時間內,大唐出現了南山別墅建設狂潮,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大唐版房地產泡沫。

謝逸在輞川別墅聽到這番消息之後,只覺好笑。

“子嗣不旺和蓋不蓋別院有什麼關係?沒錯,山裡清幽,住着安心愜意,能多點時間那什麼,可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男人的自身實力不是?”

輕拍一把榻上雪白的長腿,謝逸笑道:“所以啊,沒事還是讓自家男人多鍛鍊鍛鍊身體,實在不行去找大夫開點補藥來,不過怎麼着也比不上天賦異稟。”

“你呀!”一旁的杜惜君輕輕一聲幽怨,躺在榻上慵懶無比,膚色潮紅未褪,媚眼如絲。三位夫人有孕,除了偶爾親近一下的,大都不方便侍候夫君,謝逸也少不得多有顧慮,難以盡興,所以杜惜君毫無疑問成了主力。

折騰了兩回之後,佳人早就沒了力氣,躺在竹榻上和謝逸說起了這些長安權貴家的八卦。這些天前來輞川別墅拜訪的人不少,杜惜君早就不厭其煩。

“拒絕他們是對的,這般清幽的好地方我可不希望外人來打擾,尤其是前來居住。”謝逸笑道:“否則我怎麼方便與蔡國夫人直接同榻而眠呢?又怎麼方便溜去白雲觀見安寧呢?”

“我這不是拒絕了嗎,只一句家裡女眷多,且都有身孕,不便外人常住便打發了。”杜惜君悠悠道:“其實啊,這些夫人們也都可憐,估計平日的寵愛不多,是希望來我們這沾點光,然後回去以此籠絡丈夫求寵求子。

雖然他們可憐,可我不敢留她們,女眷單獨留居有損三郎的名聲。夫妻同來,有損我們的名聲,還是讓他們自己蓋房子去吧!”

“這就對了,想必其中還有不少人是打別的主意。”謝逸淡淡一笑。

“什麼?”杜惜君先是遲疑。旋即恍然道:“你是說晉王殿下?”

“是,太子之位空懸,晉王無疑變得炙手可熱,但芙蓉園概不見外客。他們沒轍只好來我們這。”

謝逸道:“我是變着法的閉門謝客,可仍舊不勝其擾,實在是煩啊!你知道嗎,前幾日候莫家的二郎要拜訪我,拜帖裡寫着向我請教房/中術。你說這算什麼事?”

杜惜君噗嗤一笑道:“還真是……”

“沒辦法,誰讓名聲在外呢,三位夫人同時有孕,這種情景皇宮裡都不多見。然後就想用這種方式來約見我,實在是無話可說。”謝逸搖頭道:“只是這種我們閨房裡的私密事怎麼能爲外人道呢?”

“三郎這點完全不同於那些世家子弟,他們平日裡可都自詡風/流,最喜吹噓這等韻事,我也是有所耳聞的。”

“當然是吹噓了,看他們一個酒色過度的樣子,早就是鑞槍頭了。真正有本事。該是在家裡好好疼老婆……”

說話間,謝逸翻過身,悠悠問道:“休息好了嗎?”

“啊?你還要……”杜惜君頓時一聲驚呼,滿室春意。

……

太極宮裡,楊妃的寢宮之中,同樣是春意盎然。

李世民已經許久沒有來到這裡,畢竟楊妃年紀大了,年老色衰嘛,這幾年侍寢的主要是一些年輕的新嬪妃。

但是誰也沒想到皇帝陛下突然駕臨,且留宿宮中。當晚自然由楊妃侍寢。

兒子李恪已經二十多歲,楊妃差不多也已經四十歲的年紀。有道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這本該是女子需求最高的年紀。但對宮中的女人而言卻最難熬,年老色衰,多半已經沒了寵愛,自然就活得很壓抑。

但是昨晚,皇帝突然留宿,並且寵幸楊妃。老夫老妻一夜魚水之歡,雖不如年輕時那麼狂野。但也你儂我儂,心滿意足,尤其是楊妃久曠之身突逢甘霖,整個人煥發出許久未見的活力與光彩,越發的動人。

以至於四十好幾,身體已經有些虛弱的李二陛下梅開二度,讓楊妃更加的心滿意足。

雲雨之後,李世民和楊妃躺在榻上,相擁而臥,光彩照人的楊妃心滿意足。但隨着****漸漸冷靜,她敏銳地意識到皇帝今晚突然駕臨,對自己寵愛非常很不尋常,也許這背後還有旁的什麼事情。

李世民攬着楊妃光華依舊的腰肢,輕聲道:“朕記得,當年初入長安的時候,你不過才十三歲,還是個小姑娘,赤着腳在皇宮裡奔跑,害怕急了。”

“可不是,臣妾當時確實很害怕,大軍進城,隋朝算是完了,我一個前朝公主會是什麼下場?我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只想着逃出去,沒想到遇到了陛下。”回憶起當年往事,楊妃的情緒不僅微微變化,神情也有些許動容。

“朕當時瞧見你是那麼可愛,讓人心生愛憐,所以將你抱上馬背。”李世民有一句每一句說着當年的往事,回憶當年雄姿英發的時候。

“臣妾當時就倚在陛下懷裡,覺得特別安全,陛下所到之處,所有的將領無不臣服,高呼秦王殿下。”

楊妃笑道:“那時候臣妾覺得陛下高大極了,而且特別的俊朗……再然後便被陛下帶回了秦王府。”

“是啊,朕把前隋的小公主帶回府,然後成了朕的側妃,到現在朕還記得第一晚你那嬌羞的樣子。”李世民哈哈一笑,似乎很爲當年的風/流情景得意。

雖然時隔多年,但楊妃還是經不住臉紅,悠悠道:“那時候還小,又是第一次伺候陛下,所以難免……再往後便很好了,臣妾記得那時候長孫姐姐有了身孕,陛下經常寵幸臣妾……”

“是啊,觀音婢是賢妻,賢良淑德,而是則活潑可愛,不管在外面有多少勞累,回去見到你,朕就活力四射。”

李世民笑道:“沒幾年我們便有了恪兒,那時候你好像才十六歲,恪兒這孩子生的像朕,聰明,英姿挺拔!”

聽到丈夫提到李恪,楊妃心中微微一動,然後不着痕跡地續道:“那幾年陛下寵幸臣妾多,再然後便有了黯兒……一晃很多年過去了,如今兩個孩子都長大了,臣妾卻老了。”

“不老,風韻猶存,哦不,更勝往昔,比那些個年輕的才人采女動人,舒坦多了。”李世民哈哈一笑,似乎對不同的體驗格外欣喜。

楊妃難免含羞,畢竟年紀大了,這丈夫這麼說,多少還有點不好意思。

“怎麼着?臉紅什麼?”李世民笑道:“適才那般主動的勁到哪去了?不一樣,那些小丫頭們只懂得討好,迎合也不得其法,哪裡有夫妻相處的滋味。”

雖然話題內容比較那什麼,但楊妃還是敏銳地把握到了丈夫這句話的關鍵詞——夫妻!

古代華夏的婚姻制度並非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對於皇帝而言,除了皇后是妻子,其他哪怕是貴淑賢德四妃都只是妾。

李世民這會卻說起了夫妻相處的滋味,只是隨口一說,還是有別的什麼心思?楊妃不由自主有些心跳加速。

李世民也不知是否察覺,笑道:“還是和你…你們在一起舒心些,這幾年啊,是朕冷落你們了。”

從這一天開始,皇宮裡最近選入的年輕嬪妃們突然被冷落了,皇帝陛下好像一下子換了口味。夜裡主要留宿在些許年長的嬪妃處,韋貴妃、燕德妃和小楊妃都有,久旱逢甘霖,四妃們少不得重現榮光。

但次數最多的無疑是楊妃,一個月裡有超過大半的時間留宿在楊妃的寢宮之中,這已經快要趕上長孫皇后當年的受寵程度了。

楊妃已經四十歲左右的年紀了,自然不是因青春靚麗的姿容而獲寵於君王,至於狐媚惑主則更談不上。

李二陛下英明神武,斷然不會被迷惑,宮中也速來管理嚴格,斷不會有這等事出現。楊妃本人出身高貴,入宮多年,賢淑之名衆所周知,自然與此無關。

所以嘛,這突然受寵的緣故就顯得很耐人尋味,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楊妃有兩個兒子,尤其是吳王李恪,英姿不凡,深得皇帝陛下喜愛。

這麼說來的話,楊妃受寵是因爲母以子貴?。

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278章 利誘第30章 晉王病重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215章 窺探者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87章 “狼窩虎口”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185章 李道宗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58章 花露清香蚊蟲遠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23章 瓊花釀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56章 魏王發願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76章 無理取鬧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69章 百鬼洛陽行第四一七章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87章 “狼窩虎口”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47章 齊州亂第203章 回紇人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198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214章 長安驚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278章 利誘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22章 當頭一棒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22章 制勝有道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94章 鄭女難嫁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79章 喜憂參半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71章 鴛鴦譜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52章 公主有賞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15章 神秘色彩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371章 鴛鴦譜第197章 汗帳在望
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278章 利誘第30章 晉王病重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215章 窺探者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87章 “狼窩虎口”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185章 李道宗第102章 兩姝爲郎憂第58章 花露清香蚊蟲遠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23章 瓊花釀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03章 碰壁的祿東贊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56章 魏王發願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76章 無理取鬧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69章 百鬼洛陽行第四一七章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87章 “狼窩虎口”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13章 朝堂驚雷響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347章 齊州亂第203章 回紇人第317章 隱太子妃第198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214章 長安驚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278章 利誘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22章 當頭一棒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22章 制勝有道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94章 鄭女難嫁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79章 喜憂參半第247章 伯府四美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71章 鴛鴦譜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222章 問罪羔羊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52章 公主有賞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360章 還有一個戰場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15章 神秘色彩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371章 鴛鴦譜第197章 汗帳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