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兩不相干

雙喜臨門,來的很突然,也讓人很驚喜。±,

原本都憂心者謝家香火無繼,兩位夫人爲此沒少憂心,多少費心思,卻不想不經意間雙雙有孕在身。

當陳妙手道出肯定的回答時,莫大的驚喜浮上心頭,兩位夫人滿面難以置信的驚喜表情,相對而笑,旋即喜極而泣。

謝逸同樣處在巨大的驚喜之中,一下子將要有兩個孩子,以至於瞬間整個人便被巨大的喜悅所包裹。

興奮之情,簡直溢於言表。

“太好了,太好了!”謝逸連聲感慨,若非陳妙手在場,恐怕會興奮地將兩位夫人抱起來,原地轉圈。

“陳先生,安胎之事就勞煩你了。”謝逸連忙叮囑陳妙手。

陳妙手欠身道:“阿郎放心,此乃分內之事,在下定會根據兩位夫人體質,對症配藥,確保母子安康,順利生產。”

“那就好,需要什麼儘管吩咐,讓府中的管事去準備便是了。”

“在下省的,請阿郎放心,這就去開方配藥。”陳妙手答應兩句,轉身離去。

當南薰閣裡只剩下夫妻三人之時,氣氛也就變了。

三個人相互看着,先是有些嚴肅,旋即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謝逸走上前,一左一右攬起兩位夫人的腰,輕撫兩個尚且平坦的小腹,笑道:“真好,真好!”

“可不是嘛!”

杜惜君最是驚喜不過,原以爲還得許久纔有可能,壓根沒有任何期待和心理準備,卻不想好消息突然到來,讓他驚喜萬分。

鄭麗琬同樣處在驚喜中,原本因爲杜惜君有孕,自己心中難免忐忑,懷疑是不是自己身體有毛病。現在則什麼都不用擔心了。

“說來也怪,惜君姐還有些許徵兆,我卻沒有絲毫感覺。”也許這也是鄭麗琬驚喜的原因之一。

謝逸笑道:“嗨,雖說都是有身孕,但因人而異,表現各有不同也是正常的。”

“也是,還好陳先生給診了脈,若我不知道,仍舊大意,恐怕……”鄭麗琬輕撫小腹。格外珍視。

謝逸笑道:“看吧,我早就說了不用擔心,該來的總會來的,沒錯吧?”

“可不是,看來這輞川別墅還真是個好地方,剛一來便有了。”鄭麗琬道:“而且是和惜君姐一道有了。”

“是啊,這樣你們一起安胎,日子算下來,孩子出生之日也相差無幾。”謝逸笑道:“如此。一併照顧你們兩個,將來對外面也好說。”

關乎此事,兩位夫人都心知肚明,杜惜君笑道:“是啊。到時候就說麗琬妹妹生了雙生子,然後過繼一個給我。”

“嗯,乾脆別回長安了,就住在此間安胎。對外就說惜君在此間照顧麗琬。”謝逸笑道:“不過我現在有個擔心……”

“什麼擔心?”聽到謝逸這麼一說,兩位夫人都有些許緊張。

“你們其中一人,甚至是兩人如果懷的本就是雙生子該當如何對外說?”謝逸笑道:“三胞胎嗎?”

“如果是雙生子倒好了。多子多福乃是天大的喜事,只是這等好事恐怕可遇而不可求。”鄭麗琬悠悠道:“如今只盼着我與姐姐至少有一人生下男孩。”

“別有顧慮,男女都好,我都喜歡。”謝逸道:“有了良好的開局,往後遲早會有兒子的。”

“嗯!”杜惜君點頭道:“如今別無所求,只求安安穩穩生下孩子。”

“那是,青山綠水,景色宜人,此等風水寶地養胎最好不過。”鄭麗琬悠悠道:“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

“我和惜君姐都身子不方便,這往後誰來侍候三郎呢?”鄭麗琬輕聲細語,卻道出了一個“大問題”。

原來曾有過的戲言,如今卻真真切切地發生了,兩位夫人都有了身孕,這往後就寢侍候該當如何是好呢?

謝逸笑道:“看你們說的,最多等一年,等我們的小崽子出生了再那什麼不行嗎?”

“等得住嗎?你平日可不是這個德行。”杜惜君悠悠道:“更何況,我們也不想委屈了三郎,所以……”

謝逸知道杜惜君要說什麼,連忙擺手道:“打住,先打住……”

……

謝逸一家在輞川別墅歡心不已時,長安城裡很多人卻因爲一件事緊張起來。

太極殿裡,皇帝李世民的臉色陰冷,還有絲毫輕鬆。

出事了!

出事的地方不在長安,而是遠在河東的晉州,但與長安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晉州平陽郡出現了侵佔土地之事,據說牽涉到當地的豪強和地方官,結果引發百姓不滿,爆發了衝突,險些釀成了民變。

封建社會,一旦發生民變,那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旦民變規模擴大,很容易蔓延,甚至有席捲天下之勢。

君不見隋末天下大亂,不就是長白山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嘛!所以大唐立國之後,對這方面格外在意,好在這些年政策不做,百姓基本安居樂業,所以沒鬧出什麼大事。

卻沒想如今在晉州鬧出這麼一出,發生了貞觀年間少有的民變之事。據說出事之後,晉州刺史出動官軍,殺死兩百餘人才得以暫時平息事態。

但也正因如此,事情才鬧大了。

兩百多條人命,滿地的鮮血徹底激化了晉州的民間矛盾。爲了避免出現更大的麻煩,幷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不得不出兵彈壓,暫時穩住了局勢。

但晉州百姓不服氣,上萬民書給皇帝,要求徹查此事,給出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是李世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民意不可違,這個道理他自然明白。

負責此事的魏徵更上書直言,聲稱如果不妥善解決此事,天下百姓恐會心寒,有損皇帝威嚴不說。晉州之地很可能釀成新的民變,引發晉地,乃至整個河東不穩。

晉州在河東,距離晉陽不遠,那處是李唐的龍興之地,李世民自然不願意看到此地動盪不安,所以需要妥當處置晉州侵地民變之事。

但這件事卻不那麼好處置……

其實按理說一件尋常的侵地之事,還是州縣地方的小時,地方官府,或者朝廷相關衙門就能處理好。

但很可惜。沒有,這件事還是鬧到了李世民的案頭,就連素來剛正不阿的魏徵似乎都有意避開。

無他,據說此案涉及到了太子和魏王。

晉州刺史據說與東宮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涉案的豪強則與魏王府有關聯,出事之後,兩位皇子似乎多少都有意想要遮掩,妥善平息此事。

可惜事與願違,事情沒能妥善處置。越鬧越大,直到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此時此刻,李世民在太極殿上來回踱步,表情陰冷到了極點。

他苦惱的不只是晉州的麻煩事。更要緊的是他第一次體會到縱容兩個兒子的苦果。

當他得知晉州之事與兩個兒子多有關聯之後,他的心情便非常沉重。

爲什麼晉州之事會鬧到現在這個地步?不就是因爲朝中大臣怕惹上了太子或魏王嘛,因此諸多推諉拖延,以至於事態擴大。以至於險些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自己該怎麼辦?能怎麼辦?

將兩個兒子怎麼着?顯然是不能了,先不說現在案子尚未查清,就算查清了又能如何?當朝太子和魏王牽涉到了地方侵地案中。若是對全天下公開了,豈非皇室醜聞?自己這個當爹當皇帝的臉上也不會好看。

再者,這是自己最爲看好的兩個兒子,如果因爲一樁小事兒全部夭折,後果會怎樣?值嗎?

至少折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晉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自己需要鬧個明白,然後需要對全天下一個交代。

一句話,朝廷需要派個人前去調查,但誰去呢?

所以魏徵好像是最合適的,鐵面無私,直言勸諫天下皆知,但是在這件事上,魏徵有意避開了。

因爲涉及皇子,魏徵沒了往日的硬骨頭。

是也不是!

確實是因爲涉及皇子,所以事情有些複雜,但魏徵絕非因爲沒骨氣,而是他明白皇帝的心思。

如果去了,用心調查,結果會讓皇帝爲難,難堪;如果違心走個過程,則有違自己的本心和原則,更會爲天下人所詬病。所以魏徵有意避開,他很清楚,皇帝一定會理解他的難處。

魏徵去不了,那派何人前往呢?

鑑於事情的特殊性,前去調查的人身份不能低,否則沒辦法鎮得住河東官員與世家豪強,更無法向天下人交代。

但這樣的人不好選,朝中宰相尚書一類的人都明白此事的難處;李世民心裡也清楚,也不想讓這些股肱之臣輕易陷入皇子們的爭鬥中去。

派個身份低微的人去,則沒有說服力,更應付不了河東的局面,當真讓人爲難啊!

“你等可有什麼建議?”承慶殿裡,李世民沉聲詢問。

“陛下,臣以爲選個兩不相干之人趕赴河東,配合英國公妥善安撫百姓,平息民怨,糾察過失爲宜。”辭官未成的房玄齡表現的更爲謹慎了,尤其是涉及皇子的時候。

“沒錯,河東晉地乃我大唐龍興之地,又臨近山/東,與北部邊疆,尤需安穩,必須的儘快妥善處置。”岑文本只強調事情本身,對人選則隻字不提。

長孫無忌則是一言不發,因爲涉及到雙方都是自己的外甥,自己這個當舅舅必須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失偏頗。自己本該如此,何況先前皇帝也對自己有過暗示,所以只能這般。

所以討論許久,似乎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當再次問道房玄齡的時候,他還是那句話,選一個兩不相干之人前去河東。

這一次,李世民特別留意了這句話,原本以爲只是敷衍之語,但房玄齡何等精明,他先後兩次重複的同一句話能簡單嗎?

兩不相干,首先得與東宮和太子都沒有關係,這樣的人有不少,但中立似乎沒什麼卵用。因爲中立的人往往會有畏懼或者顧慮,反倒是畏首畏尾。

除非這個人不怕東宮,也不怕魏王府,這樣的人有嗎?

李世民沉吟片刻,似乎還真想到這麼一個人選——謝逸!

半年前少陵塬那場馬球賽,謝逸“得罪”了東宮和魏王府,他與兩邊的關係都不好,且不畏懼兩邊。

這正是此番需要的人選,房玄齡前後兩次看似謹慎,模棱兩可的廢話,似乎就有此意。

讓謝逸去,似乎可以!

這大半年時間,謝逸除了平日裡去晉王府任職,大部分時間其實賦閒在家,閉門謝客,相當的低調。尤其是最近兩個月,似乎一直待在山裡,據說在那裡有個別院,已經快樂不思蜀了。

還真是會躲清閒,這怎麼能行?哼!

李世民覺得得給他找點事情,畢竟先前有點虧待了謝逸,所有封賞是有原因的,不過現在,倒是可以考慮……

至於謝逸最近的行事,在李世民看來並非畏懼和躲避,他認爲以謝逸的能耐,去河東肯定可以把事情搞清楚,至於挾私報復,應該是不敢的。尤其是報復的對象是兩位皇子,他沒有那個膽量,也不會那麼做。

這一點,李世民很有把握!

至於謝逸會不會領命,李世民同樣不擔心,謝逸不會,也不能抗旨,似乎是當前最爲合適的人選。

當李世民提出這個人選的時候,承慶殿裡的大臣們都沒有出聲,也算是默認了。

其中房玄齡肯定是樂見其成,畢竟這是他推薦的人選,岑文本也許不恨贊成,但他知道反對沒什麼意義,長孫無忌則仍舊是不開口。

輪到魏徵的時候,只聽他道:“謝學士才能出衆,肯定能做好此事,但他資歷尚淺,職爵不高,恐怕不足以震懾河東上下,陛下是否考慮給他加點權威?”

“玄成,你所謂的權威指什麼?”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出聲追問。

魏徵沉聲道:“陛下,可否考慮派一位皇子或親王爲主,與謝逸一道前往河東,皇室貴胄代表陛下您,河東上下無論官員還是世家豪強必然俯首聽命,謝學士行事也能容易些,不知陛下以爲然否?”(。

第71章 廣而告之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309章 龍擡頭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263章 黜陟使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96章 失約赴宴皆有因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71章 廣而告之第24章 東巡計劃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262章 河東行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227章 謝郎歸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54章 李泰的憤怒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296章 河間王薨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378章 小村夜襲第204章 朋友與盟友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81章 永爲君倚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419章 被冷落的長史第268章 蒲津關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138章 來日之路何以擇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276章 河東風雲起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26章 暗布荊棘的橄欖枝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370章 公主的禮物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84章 舊愛新寵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8章 何陋之有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322章 當頭一棒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295章 你走吧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402章 帝王之難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94章 鄭女難嫁第61章 意外的邀請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
第71章 廣而告之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309章 龍擡頭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263章 黜陟使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96章 失約赴宴皆有因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71章 廣而告之第24章 東巡計劃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262章 河東行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227章 謝郎歸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54章 李泰的憤怒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296章 河間王薨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144章 事在人爲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378章 小村夜襲第204章 朋友與盟友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81章 永爲君倚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419章 被冷落的長史第268章 蒲津關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138章 來日之路何以擇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276章 河東風雲起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26章 暗布荊棘的橄欖枝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370章 公主的禮物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84章 舊愛新寵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8章 何陋之有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322章 當頭一棒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295章 你走吧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402章 帝王之難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94章 鄭女難嫁第61章 意外的邀請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