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多嘴

蕭瑀這個人,韓瑞瞭解不多,可是也有耳聞,家勢就不提了,頂級的幾個名門望族之一,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隋朝蕭皇后的親弟弟,少年的時候,就已做到銀青光祿大夫的官,參決要務,不過由於屢屢上諫忤旨,漸爲隋煬帝楊廣疏斥。

後來,李淵攻陷長安,登基稱帝,或許大家都是親戚的緣故,所以李淵非常的器重蕭瑀,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視之爲心腹,每次臨朝聽政,都賜蕭瑀升於御榻而立,親切地呼之爲蕭郎。

當然,也不可否認,蕭瑀本身很有才華,熟識國典朝儀,孜孜自勉,留心政事,爲唐朝革創,提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建議,自然得到李淵的信任,不過,有句古話,說得非常有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即位之後,蕭瑀的處境,就有些尷尬了,

古往今來的規律,新皇即位,任人爲親,這是必然的情況,憑着從龍策劃之功,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這些功臣,自然而然的上位了,雖說沒有將李淵的心腹重臣,打發回家,但是挪動位置,那是肯定的事情。

想想,李淵在位時候的風光得意,再對比現在,蕭瑀難免有幾分落差,看房玄齡等人,自然有些不順眼,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李世民面前也不加以掩飾,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彈劾,並常貶低他們。

說實在話,對於蕭瑀,李世民心裡,也是心存感激的,畢竟武德年間,諸皇子明爭暗鬥,李淵偏向於太子李建成,對李世民心存疑忌,蕭瑀多次予以維護,矢志不移的支持李世民,可謂是雪中送炭,李世民銘記於心,所以即位就拜蕭瑀爲尚書左僕射,宰相之職,也算是不忘舊情之舉。

然而,蕭瑀好像有些不識時務,多次與房玄齡等人爭執,一邊是心腹重臣,自己登基即位,多賴他們扶鼎,一邊是危險時刻,正義直言,幫自己說話的蕭瑀,李世民夾在中間,也蠻難受的,但是從感情上,自然偏向房玄齡等人,曾多次勸告蕭瑀要與房杜等人和睦相處。

只是,蕭瑀卻置之不理,其中的是非對錯,也不用仔細計較,反正針鋒相對的結果,就是蕭瑀失敗而告終,黜落貶職,不過李世民相信蕭瑀之忠誠與膽識,沒過多久又重新啓用,但是蕭瑀習性不改,經常和同僚爭吵,甚至觸怒李世民,給貶爲地方官,幾年時間,不再參與討論朝政。

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李世民哪根心絃動了,召蕭瑀回朝,拜特進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師,參與政事,這是李世民慣用的手段,房玄齡等人,越是高官權貴,越是時常敲打,這次敲打蕭瑀的時間過長,主要是他自身的原因,現在幾年過去,李世民覺得,蕭瑀應該充分吸取教訓,又念及舊情,自然召他回來。

或許其中,也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是以韓瑞對於朝堂官場的瞭解,肯定堪破不透,也只有接受這個官方的解釋了。

對於蕭瑀,韓瑞接觸不多,自然談不上好感惡感,不過,想到朝臣對於蕭瑀的評價,秉性鯁直狷介,難以容人之短,韓瑞就有些心虛,畢竟,纔打了蕭曄不久,韓瑞不認爲,蕭瑀會不知道這事,所以見到他出來,就想避開,可惜,事與願違。

“韓瑞”

與蕭瑀同行的,還有太子李承乾,發現韓瑞的身影,立即欣然叫喚。見到躲不過去了,韓瑞露出笑容,迎步而上,畢恭畢敬的行禮道:“見過太子殿下。”

“你怎麼來……”頓了下,李承乾反應也不慢,微笑引見道:“這位是太子少師蕭公。”

“見過蕭公。”韓瑞行禮,低頭垂視。

銳利的目光掃視,蕭瑀淡聲說道:“太子殿下留步,臣先行告辭。”

“少師慢行……”李承乾十分客氣,送蕭瑀上了馬車,揮手作別。

給無視了,韓瑞的心情有些複雜,有點欣喜,有點失落,或許在蕭瑀這些大人物眼中,自己就是個路人,沒有記住的必要。

蕭瑀的馬車才離去,李承乾立即轉身走來,笑逐顏開,“韓瑞,你怎麼來了,走,到宮裡說話。”

沾了蕭瑀的光,東宮中門大開,在李承乾的引領下,韓瑞邁步而進,深宮肯定不能進了,就在偏殿閣樓,列席坐下,韓瑞笑道:“太子,好像十分敬重蕭少師。”

“父皇告誡,蕭少師是社稷之臣,必須尊敬有加,不得怠慢。”李承乾說道。

韓瑞微笑,把顧慮拋開,反正以蕭瑀的身份,真要找自己麻煩,想躲也躲不開,說不定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畢竟好歹也做達宰相,肚子不能撐船,劃舟也行吧。

“這次貿然求見,主要是來告訴太子一個好消息。”韓瑞說道,笑容可掬。

“呵呵,我知道了。”李承乾笑道:“差點忘記恭喜你了,娶妻生子,人生大事盡數完成,足以向列祖列宗交待。”

“謝謝,想必太子也快了。”韓瑞笑道,相對而言,李唐皇室的生育能力,真是沒得說,都是多子多孫的主,果然,混血,纔是優良品種。

“應該是吧。”李承乾有點羞赧說道:“其實,我不在意的,就是母后,偶有催促,又賜了幾個秘方……”

這種宮闈的事情,聽過就算了,韓瑞可不敢深入,含糊應了聲,遲疑說道:“太子殿下,還有件事情,讓我頗爲不解。”

“何事,與我有關?”李承乾好奇問道。

韓瑞微笑,一臉的感激說道:“昨天,吏部官員,給我送了份任命書,調我到將作監,擔任中校令之職,我尋思着,這事應該是太子殿下……所以前來道謝。”說話也要講究策略,有的時候,即使知道怎麼回事,也要裝下糊塗,這樣纔好回緩。

“將作監,中校令,我沒有啊。”李承乾茫然搖頭,奇怪說道:“這些日子,皇祖的病情反覆變幻,我多是在宮中服侍,沒有來得及向父皇請求。”

“不是殿下,那就奇怪了。”韓瑞揣着明白,裝糊塗道:“虞公說了,讓我安心在家靜思已過,休息幾個月,再作安排,自然不會出手幫忙,除了太子,應該沒有別人了吧。”

李承乾沉吟了下,推測說道:“歐陽學士,褚學士他們也有可能,畢竟你們的關係不錯,要是發現合適的機會,順口薦舉,也不奇怪。”

“嗯,也有可能。”韓瑞點頭,哂然笑道:“待會回去,再仔細打聽。”

“等等……”李承乾忽然反應過來,急切道:“你復職了?”

“不是復職,而是調任。”韓瑞小心翼翼更正道:“將作監,中校令,是個濁官,有點兒明升暗降的意思。”

李承乾皺眉,韓瑞察顏觀色道:“太子的意思是……讓我拒不接受?”

李承乾猶豫起來,已經懂得替人考慮,遲疑問道:“這樣,對你有沒有影響?”

“影響不大。”韓瑞笑道:“就是不知道,辜負了誰的好心而已。”

李承斷然說道:“你且稍等,我立即進宮,求父皇恩准,調你到東宮擔任……”

“太子,且慢。”韓瑞連忙阻攔,悄聲說道:“殿下,現在上皇的情況如何?”

沉默了片刻,李承乾輕聲道:“不怎麼好。”

“如此,陛下現在,肯定心急如焚,又要操勞朝政,這點小事,就不要驚動陛下了。”韓瑞說道:“且等到上皇康復,普天同慶之時,太子再進言也不遲。”

李承乾自然清楚,韓瑞所言有理,之前沒向李世民懇求,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不過明明已經約好的事情,卻沒有實行,心裡多少有點慚愧,嘆氣說道:“韓瑞,說起來,還是我這個太子,徒有虛名,連點小事,都辦不了,還不如四弟……”

韓瑞也有這樣的感覺,畢竟剛纔說的,多是託詞,李承乾真誠待人,自己卻言不由衷,手段有些卑劣,出於羞愧之心,韓瑞連忙提醒道:“太子殿下,慎言。”

李承乾警覺止聲,目光垂視,情緒複雜,韓瑞明白他的心思,卻沒有辦法解決,畢竟李世民兒子衆多,難免會有所偏愛,諸皇子之中,最受寵受的,自然是李泰無疑,時不時就宣他到宮中,討論文學,談古論今,可謂是有求必應,令人嫉妒。

以前,歲數小,兄弟情分仍在,不覺得有什麼,可是近兩年,李承乾的心智成熟,危機感也越來越大,心結漸增,再這樣下去,遲早會寢食不安。

猶豫了下,韓瑞小聲說道:“太子這個位置,看似榮耀,真正坐上去,卻如同火烤,其中的關鍵,就是看能不能熬過去,千萬切記,凡事忍耐,不動如山,這是大勢,上善若水,萬物莫能與之爭。”

李承乾輕輕點頭,慢慢的平復心情,強顏歡笑道:“我記下了……”

“那就好,那我先告辭了。”韓瑞拱手,忍不住繼續提醒道:“太子殿下若是有空,不妨多陪伴上皇,畢竟……也算是爲陛下分憂。”

心情有些鬱悶,李承乾也沒有挽留,起身相送的時候,悄聲道:“韓瑞,謝謝。”

輕輕微笑,韓瑞悠悠而去,心裡卻後悔莫及,唉,又多嘴了

第389章 柔弱女子第436章 命中註定第506章 取證第332章 聞風而動第219章 美人第164章 折服第471章 建議與提醒第533章 半日閒第70章 目光短淺第60章 敗退第446章 湖中獨釣第49章 浮想聯翩第123章 魏徵請客第355章 一頭霧水第213章 運籌帷幄第164章 折服第87章 前倨後恭第407章 沾光第289章 直白第197章 試探誰?第287章 傳統第141章 順手塗鴉第260章 故弄玄虛第21章 犁地去第510章 細微之處第86章 聒噪第189章 信物第73章 退隱之心第55章 辯解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479章 來去匆匆第323章 好孩子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270章 賢內助第68章 軍中袍澤第161章 同鄉前輩第60章 敗退第216章 給什麼官第239章 好人第47章 耳光響亮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427章 訪友第301章 種子第242章 衷腸第370章 多嘴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386章 又是他第223章 機緣第122章 豎子,好膽第293章 嫁衣裳第534章 謙虛第532章 永欣寺中第438章 不吃藥第261章 流言蜚語第325章 擱置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88章 榜樣第426章 陰魂不散第56章 對峙第58章 素來厚道第33章 知音第67章 鄉村來客第50章 聲名初起第446章 湖中獨釣第506章 取證第333章 是我來了第306章 遠方的消息第470章 召見第486章 旁觀者清第49章 浮想聯翩第79章 爲難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15章 算計第32章 一雙璧人第293章 嫁衣裳第335章 誰打臉?第437章 天使叫韓瑞第205章 序第264章 表演時間第318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322章 轉機第479章 來去匆匆第492章 降生第248章 燈下黑第287章 傳統第183章 端倪第175章 又見面了第456章 雁南船北第490章 爲君分憂第147章 商量點事情第361章 美人計第92章 良辰美景第81章 當世名臣第95章 相見第110章 東宮第229章 你去吧 燭第509章 你乾的?第55章 辯解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223章 機緣
第389章 柔弱女子第436章 命中註定第506章 取證第332章 聞風而動第219章 美人第164章 折服第471章 建議與提醒第533章 半日閒第70章 目光短淺第60章 敗退第446章 湖中獨釣第49章 浮想聯翩第123章 魏徵請客第355章 一頭霧水第213章 運籌帷幄第164章 折服第87章 前倨後恭第407章 沾光第289章 直白第197章 試探誰?第287章 傳統第141章 順手塗鴉第260章 故弄玄虛第21章 犁地去第510章 細微之處第86章 聒噪第189章 信物第73章 退隱之心第55章 辯解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479章 來去匆匆第323章 好孩子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270章 賢內助第68章 軍中袍澤第161章 同鄉前輩第60章 敗退第216章 給什麼官第239章 好人第47章 耳光響亮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427章 訪友第301章 種子第242章 衷腸第370章 多嘴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386章 又是他第223章 機緣第122章 豎子,好膽第293章 嫁衣裳第534章 謙虛第532章 永欣寺中第438章 不吃藥第261章 流言蜚語第325章 擱置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88章 榜樣第426章 陰魂不散第56章 對峙第58章 素來厚道第33章 知音第67章 鄉村來客第50章 聲名初起第446章 湖中獨釣第506章 取證第333章 是我來了第306章 遠方的消息第470章 召見第486章 旁觀者清第49章 浮想聯翩第79章 爲難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15章 算計第32章 一雙璧人第293章 嫁衣裳第335章 誰打臉?第437章 天使叫韓瑞第205章 序第264章 表演時間第318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322章 轉機第479章 來去匆匆第492章 降生第248章 燈下黑第287章 傳統第183章 端倪第175章 又見面了第456章 雁南船北第490章 爲君分憂第147章 商量點事情第361章 美人計第92章 良辰美景第81章 當世名臣第95章 相見第110章 東宮第229章 你去吧 燭第509章 你乾的?第55章 辯解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223章 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