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儲相

劣根性呀,韓瑞心中嘆氣,不過還是乖乖的思索起來,凌煙閣什麼的,文武大臣都能進,自然不用考慮了,學校什麼的,更加沒有必要,有國子監足夠了,至於立功受獎,榮耀封號之類的,朝廷自有勳爵散官授予。

仔細想想,古往今來,文人的夢想,無非是入閣拜相,輔助帝王,留下青史而已,這些即使沒有額外的幫助,一樣可以實現,想到這裡,韓瑞愈加覺得,千百年來,統治階級真是太過優待文人了,可以給的,都已經給足,不用後人挖空心思,變得花樣獎賞。

不過,卻讓韓瑞頭痛起來,不知道應該在什麼地方作文章,後世各種稱職的評定,根本不合適古代的文官,畢竟經過千百年的發展,無論是授勳、賜爵、升官,朝廷都有一套嚴謹的規矩,根本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改動。

這個時代的各種禮法制度,未必是最好的,卻是最合適的,韓瑞的三個提議,軍校、武舉、英烈堂,說白了,其實只是一個補充而已,像府兵、十六衛之類的軍制,根本沒有觸動,所以李靖才願意幫忙進言,李世民也考慮實行的可能性。

不然,根本不用考慮,直接予以否決,畢竟,變革的前提,是原有的制度,桎梏了社會的發展,現在沒有這個前提,誰願意胡亂折騰?

其實,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也知道,這樣問的確是有些爲難人,心裡也沒抱在多大的希望,見到韓瑞冥思苦想,也沒有打擾,各自舉杯小酌,悠然自得。

悄悄地看了眼兩人,腹誹了幾句,韓瑞繼續沉思默想,既然是補充,那麼意味着不完善,那麼朝廷之中,哪個禮制有所缺陷?勳官與封爵,自然不可能,從春秋戰國,一直到現在,沒有什麼可以補充的了。

中央的三省六部官制,也可以排除,雖然只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卻有一千多年的壽命,直到封建王朝制度退出歷史舞臺,才終止結束,時間之長,遠遠超過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度,經得住考驗,韓瑞也不準備在上面白費心機。

至於地方的州縣制,其實就是源於秦代的羣縣制,換湯不換藥,一直沿用到現代,還是同個架構,而且與李世民詢問的事情關係不大,根本不用理會,那麼,思來想去,只有……韓瑞心裡,逐漸有了個答案,仔細推敲,慢慢變得清晰起來。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兩人,看似輕鬆自在的飲酒,其實也在注意韓瑞的反應,發現他眼眉舒展開來,不由得對看了眼,露出幾分驚詫。

“韓博士,想出來了?”長孫無忌試探問道。

“有個模糊的想法。”韓瑞猶豫說道:“就是不清楚,是否可行。”

真有主意,長孫無忌眼睛掩飾不住好奇,連忙問道:“且說來聽聽。”

“下官覺得,應該在科舉上,下些功夫。”韓瑞說道。

“科舉……”李世民沉吟,輕輕皺眉道:“每年書生士子四方雲集而來,朝廷招賢納士,有何不對?”

“不是不對。”韓瑞小心翼翼說道:“只是覺得,有些不足而已。”

“有何不足?”李世民饒有興趣道。

不足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一時之間,韓瑞心裡多了幾分不知從何說起的茫然,不過很快平靜下來,娓娓而談,肯定是以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明清時期爲藍本,詳細闡述文人書生,經歷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的艱苦歷程。

“中了舉人,才能進京參加科舉,是爲會試,第一名爲會元,其餘稱爲貢士,之後由陛下親自主持殿試……”韓瑞慢慢說道。

長孫無忌皺眉,質疑道:“會試之後,爲何還要多此一舉?”

“呃,殿試之後,新科進士,也算是天子門生,非常的榮耀。”韓瑞說道,這也算是擡舉書生士子身份的一種手段,當然,也可以防止有人營私舞弊。

長孫無忌一點就透,輕輕點頭,明白過來,繼續問道:“這麼多場考試,是否太過頻繁,不利於地方官處理政事。”

“三年大比……八月解試,逾明年二三月春闈,恰好與現在相同。”韓瑞說道。

長孫無忌考慮了下,搖頭說道:“三年,好像有些久了。”

“物以稀爲貴,年年錄取,反而顯示不出進士狀元的榮耀來。”韓瑞說道,當年,瞭解唐代的科舉情況,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賤,實在是太賤了,跟大白菜似的,待遇還不如明清的舉子,更加不用說宋代的進士了。

輕捋龍鬚,一直默不作聲的李世民,突然說道:“設下層層關卡,科舉不易,反而增難,文臣儒生必然爭相反對,怎麼可能同意實行。”

一句話,說到點上了,韓瑞心中佩服,唐代,官員的主要來源,不在於科舉,而是薦舉與恩蔭,權貴官員、世家子弟,佔據了絕大部分。

兩晉南北朝,中原動盪不安,士族門閥與皇帝共治天下,到了隋朝,統一了天下,作爲天下之主,肯定不想這些人分享自己的權力,纔有了科舉的誕生,收攏寒門士子之心,勉強打破了名門世家的壟斷行徑。

不過,士族門閥的勢力,仍然非常龐大,李唐王朝,本身就是門閥之一,自然清楚世家大族的能力,李世民是明君雄主,怎麼可能不加以警惕,所以這些年來,纔會不停的提拔諸如孫伏伽、馬周等寒門士人。

現在,韓瑞提出的建議,不像是完善科舉,而是限制發展,考慮到他與鄭家的姻親關係,李世民不得不懷疑,韓瑞是不是別有用心。

感覺有股沉重的壓力撲面而來,韓瑞頗有幾分莫明其妙,眨了下眼睛,沒發現有什麼異常的地方,以爲是錯覺,聽到皇帝的詢問,也不敢遲疑,連忙說道:“關鍵在於陛下。”

“什麼意思?”長孫無忌急忙問道,跟隨李世民多年,他豈能不知,皇帝的疑心病犯了,不過也不好直接提醒韓瑞,只能冀望於韓瑞心中赤誠,所言皆是出於公心。

韓瑞猶豫了下,俯身說道:“小臣之語,恐有冒犯,懇請陛下恕罪。”

“若是言之有物,恕你無罪。”李世民說道,注意,這裡有個前提。

也不知道聽出來沒有,韓瑞直身,緩慢說道:“容臣放肆,在臣看來,朝廷現行的科舉,非常淺陋,沒有多少吸引力,很才華出衆的士人,寧願屈身權貴之家,成爲幕客,卻不願參加科舉考試。”

李世民皺眉,看似不悅,但是卻知道,韓瑞沒有撒謊,因爲馬周就是如此,貧困潦倒,連喝酒的錢都沒有了,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參加科舉,反而投在常何門下成爲幕僚,最後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從此平步青雲。

不得不說,其中雖然有幾分機緣巧合,但是若說常何沒有從中出力,向李世民薦舉馬周,馬周豈會這麼容易直達上聽,飛黃騰達,相對而言,科舉的起步,就有些低微了。

特別是有些文人,心高氣傲,不屑於爲小官,覺得以自身的能力,即使不能爲想,但是做個尚書,卻是綽綽有餘,一聽寒窗苦讀,成爲進士,通過銓選之後,卻要從小官小吏做起,運氣不好,背後沒人照應,說不定一輩子,就止步於此了。

所以,自然覺得回報值不高,還不如投身於世家大族之中,得到薦舉,要錢給錢,而且有人扶持照應,肯定可以一路高歌,青雲直上,出人頭地,何必考什麼進士。

“那麼,你覺得應該如何?”長孫無忌適時問道。

小心看了眼李世民,韓瑞輕聲說道:“通過層層考試,脫穎而出的,必然是英才之流,只取十幾名進士,數額有點兒少了,要是能夠多些,那就更好了。”

“就是這樣?”長孫無忌眉頭一皺。

“還有……”韓瑞慢吞吞說道:“既然是英才,自然要與普通士子區別對待。”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立即明白,接下來的話纔是重點,也不催促,注意聆聽。

“通過銓選的進士,擇優選用,或是外放爲官,或是……”韓瑞頓了下,輕聲說道:“直接錄爲庶吉士。”

“什麼是庶吉士?”李世民迷惑不解,看了眼長孫無忌,記得朝廷之中,好像沒有這個官名吧。

“源於書經,立政篇,庶常吉士之意。”韓瑞解釋,頗有幾分羞赧,小聲說道:“是小臣胡亂取的名字。”

李世民愕然,不知道該氣,還是該笑,要知道什麼官職,就管理什麼事務,增添了新的官職,那麼就意味着,要從某個衙門裡分權,這是皇帝常用的把戲,現在韓瑞卻胡亂起了個,說起來也是種逾越。

不過,正事要緊,李世民懶得計較,繼續問道:“這個庶吉士之職,有何用意?”

“庶吉士置於弘文館下。”韓瑞說道:“向各位學士討教……學問,或者到六部……觀政,三年之後,繼續考覈,成績優異者留下,其他人則派往六部、御史臺、卿監百司爲官,留下來的,繼續在弘文館深造……”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是什麼人物,對於政治的敏銳性,絕對不是常人可以匹及的,韓瑞只是開了個頭,他們就能夠推測出後面的意思來,一時之間,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這是什麼庶吉士,分明就是……儲相。

第383章 不能敷衍第40章 半醉撲懷第393章 註定要悲劇第319章 壞了第3章 錢氏夫婦第530章 瑣碎第455章 臨行前第371章 雜論第76章 佳人有約第44章 攔截第499章 平常第5章 坊市第330章 開始第52章 獻禮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55章 辯解第420章 敲定第429章 又來了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116章 流螢第386章 又是他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530章 瑣碎第201章 再遇第349章 野味第336章 後果很嚴重第173章 面相第20章 營生第287章 傳統第444章 莫名的懼怕第251章 烏薩爾第188章 鬧市相逢第298章 憫農第216章 給什麼官第277章 不要參合第147章 商量點事情第384章 親臨巡視第448章 指責第150章 立志高遠第511章 期待第7章 巧遇第498章 習慣與洗兒第62章 結論第49章 浮想聯翩第379章 遊戲第359章 帶溝裡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70章 目光短淺第441章 奪妻之恨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380章 不要沮喪第453章 雞肋與人情第317章 時政紛擾第465章 獻殷勤第66章 驚喜第493章 子嗣第448章 指責第89章 師說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391章 歡聲笑語第198章 覺得如何第521章 得來不費功夫第236章 荒唐第82章 冷遇第205章 序第480章 凱旋第482章 論功行賞第207章 風采與素質第14章 族老的教誨第240章 恰當第316章 扎針吧第291章 嘉許第52章 獻禮第364章 壯行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504章 多想第297章 躬耕第175章 又見面了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226章 賜與求第503章 線索第314章 較勁第31章 悟了第173章 面相第324章 求情第524章 衣錦還鄉(三)第161章 同鄉前輩第97章 辭行第11章 七伯第176章 玄乎第362章 鳥賊第7章 巧遇第282章 蠻多的第9章 怨隙第65章 辦不到第190章 狂傲第149章 講學
第383章 不能敷衍第40章 半醉撲懷第393章 註定要悲劇第319章 壞了第3章 錢氏夫婦第530章 瑣碎第455章 臨行前第371章 雜論第76章 佳人有約第44章 攔截第499章 平常第5章 坊市第330章 開始第52章 獻禮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55章 辯解第420章 敲定第429章 又來了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116章 流螢第386章 又是他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530章 瑣碎第201章 再遇第349章 野味第336章 後果很嚴重第173章 面相第20章 營生第287章 傳統第444章 莫名的懼怕第251章 烏薩爾第188章 鬧市相逢第298章 憫農第216章 給什麼官第277章 不要參合第147章 商量點事情第384章 親臨巡視第448章 指責第150章 立志高遠第511章 期待第7章 巧遇第498章 習慣與洗兒第62章 結論第49章 浮想聯翩第379章 遊戲第359章 帶溝裡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70章 目光短淺第441章 奪妻之恨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380章 不要沮喪第453章 雞肋與人情第317章 時政紛擾第465章 獻殷勤第66章 驚喜第493章 子嗣第448章 指責第89章 師說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391章 歡聲笑語第198章 覺得如何第521章 得來不費功夫第236章 荒唐第82章 冷遇第205章 序第480章 凱旋第482章 論功行賞第207章 風采與素質第14章 族老的教誨第240章 恰當第316章 扎針吧第291章 嘉許第52章 獻禮第364章 壯行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504章 多想第297章 躬耕第175章 又見面了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226章 賜與求第503章 線索第314章 較勁第31章 悟了第173章 面相第324章 求情第524章 衣錦還鄉(三)第161章 同鄉前輩第97章 辭行第11章 七伯第176章 玄乎第362章 鳥賊第7章 巧遇第282章 蠻多的第9章 怨隙第65章 辦不到第190章 狂傲第149章 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