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

“得了,大將軍,看起來還真有人在挑撥離間啊!”陸盛聽到對方的話之後有些傻眼,但是緊接着不待陸明開口,直接問道:“是什麼人?從哪裡來,最後去了哪裡?”

“不清楚。”寧長楓搖了搖頭,不過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有些疑惑道:“他們的口音和你們不同,倒是和嶺南的那些漢人城池裡的人差不多。”

“該死,肯定是劉崇龜這個混賬搞的鬼!”陸盛失聲驚呼道:“這要不是抓住了你,搞不好我軍還真要一路殺過去了。”

“寧長楓,你聽信謠言,妄圖對抗王師,致使兩族開戰,將士死傷狼藉,這是你自己犯下的錯,你自己應該承擔起來。”陸明點了點頭,隨後道:“如今你既然已經投降,我平南軍也不會虐殺戰俘,你儘可以放心,你的族人都會安全的活下來。”

“將軍此話當真?”陸明的這種表態倒是讓寧長楓微微動容,哩人漢化的程度比獠人還要高,所以對於漢人的這種承諾也比較清楚,所以當即道:“我寧氏一族願意歸順將軍。”

“不是歸順本將,而是歸順南平王府!”陸明嘆息一聲之後道:“你們常年處於大山之中,與世隔絕,不清楚外面發生的事,如今我南平王府授命平定東南,平南軍一路征戰,已經開始攻略嶺南了,不日便可統一嶺南各地,到時候南境歸一,纔是百姓之福。你該帶着族人遷居平原,見見世面,免得以後還會被人矇蔽,做出這等悔之無及的蠢事來。你若是知曉我南平王府對待獠人的國策,就該明白,凡是願意歸順我王府之獠人,一律分發田地,給予漢人同等的戶籍,可以自由進出漢人城池,種田做買賣,只要你們自己不違背律法,無人歧視你們。可是你們卻閉目塞聽,以至於被人一番言語就說定,對抗王道,致使手下族人死傷無數,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也是所有哩人的問題。我希望經此一役,你能明白這一點,跟隨我平南軍一起,早日收復哩人民心,儘快遷出大山,去平原,由我南平王府給你們分田分地,或者進入城池,和漢人一樣做買賣做工,安心生活。”

陸明的這一番話說的是語重心長,也算是對於哩人和寧長楓的一番忠告。他作爲南征大軍之中接觸少數部族最多的將領,自然知道在此時此刻,殺戮無法讓這些哩人收心,唯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薛洋頒佈的改土歸流的國策拿出來,才能讓這些人放下戒心,跟隨平南軍遷出山區。只要他們到了平原,不出數年,哩人的生活氣息就會被漢人迅速同化,最終不分彼此。這纔是薛洋想出來的穩定南境的最好辦法,先打服對方,然後再同化,窮一代人之力,必然可以像後世一樣,消除部族隔閡,最終徹底變成漢人一員。

“那將軍我該怎麼做?”寧長楓被對方的一番話說的目瞪口呆,良久之後才擡頭帶着一絲希冀,也帶着對於對方的這番話的一絲嚮往問道。

“立即收攏你的族人跟我走,離開大山,去廣州!”陸明點頭道:“然後派人聯絡一切你能聯絡的哩人其他部落,告訴他們我平南軍的真實一面,告訴他們不要再反抗了,我軍不會爲難歸順的任何人,不論是漢人、哩人還是獠人,只要歸順南平王府,我家主公都會一視同仁,不分彼此。然後將你族中能征善戰的將士抽調出來,組建廟山旗,隨我軍征戰,漢人有好人有壞人,哩人也是一樣,自己部族內的事情你自己解決,不需要我再教你吧?”

“明白!”寧長楓朝着陸明行了個哩人的禮節,隨後匆匆而去,將最後的這不到一萬哩人召集起來,開始宣佈自己的決定,同時告訴所有人平南軍的政策,這一下直接讓所有哩人大吃一驚,以至於一度寧長楓自己都彈壓不住騷亂,只得再次求助陸明,讓平南軍幫助他穩住了族人的情緒,然後將陸明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將軍,我要抓住那個來欺騙我的漢人,他害了我們哩人。”寧長楓安撫住族人,然後派人分頭行動之後,朝着陸明道:“他是我所有哩人的敵人。”

“可以。”陸明點了點頭,隨即道:“當務之急,你是必須以自己的威信號令更多的哩人放下抵抗,否則的話平南軍不會對自己的敵人留手,你明白嗎?”

“將軍放心,長楓謹記將軍教誨。”此時的寧長楓算是徹底被陸明給說服,當即肅然道:“將軍是我哩人的恩人,爲了避免更多的哩人被欺騙,長楓願率部追隨將軍。”

“傳令下去,大軍在廟山寨修整三日,三日後,我們走出羅浮山,去廣州!”陸明點了點頭,讓陸盛去傳達命令,第四衛在廟山寨修整,一方面救治兩軍的傷員,避免出現更多不必要的傷亡,一方面廟山寨後面就已經是廣州的地盤了,羅浮山橫亙在循州和廣州之間,出了這裡再走數日就可以鑽出山區,真正的踏上廣州的地界。

而這段時間,寧長楓也是一刻不停,除了讓族中青壯年火速集結,準備跟隨陸明行動之外,海哥附近羅浮山區所有的哩人部落傳達命令,要求他們立即往廟山寨集結,不要對抗沿途的平南軍,陸明也爲此給莫山旗傳訊,要求各旗在圍剿哩人之時必須詢問清楚,凡是發放了他頒佈的令旗的部族,不要出手。

如此一來,羅浮山內的哩人在兩人聯手之後逐步穩定下來,雖然還有不少部族不願意接受寧長楓的命令,強制出擊,但是在隨後莫山六旗兵馬趕到之後直接被快速夷平,大量的戰俘開始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後方,交給陳悅加入了修路大軍之中。

三日一過,當十三司將陸明在廟山寨的舉措傳回陸翊的大本營的時候,第四衛也開始在寧長楓的帶路之下,鑽出了羅浮山區,看着眼前再也沒有那此起彼伏的大山阻撓,第四衛全軍幾乎是齊聲歡呼,近一個月來的持續山區作戰和跋涉帶來的疲憊和壓抑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三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始朝着增城而去。

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九百六十八章 斬將奪旗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九百三十章 風捲殘雲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卞山對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網開一面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萬人空巷第七百九十七章 尾隨追擊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皇的謀算第七十三章 雷澤水戰(下)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江州之戰(下)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八百七十三章 震動第七百二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三百九十八章 再次被俘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一百八十四章 潰敗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魂斷交州(上)第七百六十六章 缺了一環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軍奪安遠(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唐皇現身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五百九十九章 長安亂(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七百六十章 一決勝負(下)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三百二十四章 進軍番禺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八百四十四章 會師成都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下命來(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四十章 爭辯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一千零一十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燒行宮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二百一十七章 封賞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上)第三十一章 虛則實之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四十七章 水軍出擊(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
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九百六十八章 斬將奪旗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四十五章 水軍出擊(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九百三十章 風捲殘雲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卞山對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網開一面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氣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萬人空巷第七百九十七章 尾隨追擊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皇的謀算第七十三章 雷澤水戰(下)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江州之戰(下)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八百七十三章 震動第七百二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三百九十八章 再次被俘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一百八十四章 潰敗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魂斷交州(上)第七百六十六章 缺了一環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軍奪安遠(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唐皇現身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五百九十九章 長安亂(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七百六十章 一決勝負(下)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三百二十四章 進軍番禺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八百四十四章 會師成都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下命來(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四十章 爭辯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一千零一十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燒行宮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董昌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二百一十七章 封賞第五百零一章 勝而不勝第十二章 太湖縣尉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上)第三十一章 虛則實之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四十七章 水軍出擊(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