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

“啓稟主公,中原傳來緊急線報,李克用兵出關中,楊行愍大舉進攻山東,宣武軍則開始兩路大軍南下圍攻畢師鐸。”房州之戰剛剛落幕沒幾天,吳明在中原的線報就緊急轉了過來。

“主公,看起來我們在山南打的太很,導致這三人產生了一種急迫感,所以都忍不住提前動手了。”袁襲微微一笑道:“是否給畢師鐸一點信心,讓他繼續纏着宣武軍不放?”

“東線的角逐交給向傑處置吧,畢師鐸若是來求援,則讓陳瑜率部出擊,側擊蔡州等地,避免宣武軍壓迫我軍防線即可。”薛洋點頭道:“這角逐天下的戰鬥終於要真正打響了。”

薛洋的感慨此時中原的三大諸侯無人知曉,但是伴隨着山南這邊的消息陸續傳出,不論是北面的李克用,還是位處河南道內部的朱全忠和楊行愍,確實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急迫和壓力,天策軍一路北上,在山南幾乎和所有諸侯都打過,但是卻從未有過敗績,甚至於連帶着朱全忠親自出手,都被打了回去,損兵折將之下,這天下第一諸侯給他們帶來的壓力正在伴隨着時間的逐漸推移和山南道諸多州郡的一一陷落而越來越大,而相應的留給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所以此時在李克用親自出擊,帶隊前往關中的時候,朱全忠也讓敬翔隨同葛從周從南面出手,攻擊亳州等地,自己帶隊從宋州出擊,南下直奔徐州而來。

朱全忠一動,等於是給楊行愍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作爲此時和天策軍距離最遠的一路諸侯,楊行愍原本的日子很不好過,失去了根基之地的他在兗州一帶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靠着和本地世家做了交易,才穩定了局勢,原本還想着趁勢待機而動。但是帳前都最新的消息卻讓他也坐不住了,急匆匆讓劉威集結兵馬的同時,自己也開始和戴友歸商議最後的事宜。

“主公,既然朱全忠南下,那我軍的威脅也就解除了,此時倒是可以放手進攻山東各州郡了。”戴友歸微微沉吟之後擡頭道:“而且相比較宣武軍和晉軍的處境,我們實際上還佔據了一點優勢,這兩路人手被天策軍牽制之後,山東就成了大後方,無有威脅靠近,而且齊州等地富庶,並未遭受什麼戰亂,地富人稠,正是擴充實力的好機會。只需要繼續我們此前的策略,安撫好這些本土世家,就可以安然控制整個州郡。”

楊行愍聽到這些話之後點了點頭,但是隨即又開始皺眉不止,他的本質裡是不願意和世家分享權力的,作爲從底層出身的將領,對於世家權貴有着天然的敵視和警覺,甚至於此前在廬州等地施政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不自覺的參照薛洋頒佈的淮南新政的內容,此時全盤放棄,換取世家對自己的支持,這樣他從內心深處有着一種不適應。

而且最要命的是,此前在淮南境內他是在學習薛洋的新政,而到了山東,實際上他走的是朱全忠在汴梁等地展開的方略,兩者截然不同,但是說到底都有自己的主張,唯有他自己,夾在兩人中間,兩頭學習,總覺得沒有自己的想法在其中。

不過這種不適應在這個時候卻沒辦法說出來,甚至於戴友歸本人也知道楊行愍的心思,只不過伴隨着山南道那邊的戰事逐漸結束,留給中原的機會越來越少,拿下了山南道,天策軍真正的開始具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能力和手段,不論是他們在山南道惹出什麼樣的動靜,都能讓如今天下的局勢跟着其一起出現變故,這一點纔是讓戴友歸如坐鍼氈。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儘快掌控更多的州郡城池,得到更多的人口,如此才能儘快壯大自己的勢力,尤其是在朱全忠和李克用不約而同的開始動手之後,自己這一邊絕對不能落入後面,從而被這兩人拉開差距。

對於如今的中原三路諸侯而言,如何保持實力均勢纔是維繫北軍同盟的關鍵,所以戴友歸選擇無視楊行愍的這種情緒,並且在隨後讓其親自率部,也和劉威兵分兩路,分路進入山東半島其他州郡。

楊行愍一動,實際上也讓朱全忠鬆了口氣,原本停在宋州的他聞訊之後也快速南下,開始真正的進入徐州和李成悅正面對決。畢竟,李克用動了之後,宣武軍的大敵實際上就只有楊行愍一人,若是對方始終屯兵不前的話,反倒是會讓他擔憂這傢伙會不會抽冷子朝自己的心腹之地來一手。

“看起來本王主持的這個北軍同盟如今算是發揮了一點成效了,至少楊行愍和李克用兩人都在按照我老朱的意思分道出擊。”朱全忠雖然面對的是李成悅這等在戰場打出了名聲的將領,但是倒也沒有什麼擔憂,反倒是對於鄭璠匆匆送過來的急報點了點頭,頗有些自豪的笑道。

伴隨着昭宗皇帝前來東都,朱全忠的心態和眼光似乎上升了不少,一言一行當中都有些中樞的意思,加上給了他太尉的職銜,更是有了指揮天下兵馬的氣勢在其中。

只不過此時他的舉動在鄭璠眼中卻有些滑稽,後者強忍着不適,臉色肅然道:“主公,南線大都統面對的是畢師鐸的主力兵馬,而且靠近天策軍駐地,是否提醒他多加註意?”

“注意什麼?天策軍應當打不過來,而且子振不是去了南邊嗎?他會把握好這種尺度的,儘量不和天策軍發生正面衝突,儘快從南邊打進徐州本地,從而和我的本部形成南北夾擊之態勢。”朱全忠倒是沒看出鄭璠的小心思,轉而大手一揮道:“命令各部,責令張歸霸立即出擊,試一試這個李成悅的深淺,若是能設法將其收服,那就最好了。”

朱全忠的眼睛掃了一眼鄭璠,後者有些尷尬道:“這恐怕不易,李成悅和畢師鐸是舊相識,而且兩人如今的關係非常好,就算是從中設計,只怕也未必有什麼效果。”

“試試無妨,這件事就交給你了,成不成都要走一趟。”自從在山南戰場折了朱珍之後,朱全忠對於一線統兵將領的缺乏也有清醒的認識,尤其是自己的麾下能夠獨當一面,勝任坐鎮大軍指揮的就只有葛從週一人,這讓他看着李成悅有着一種由衷的眼熱,所以直接朝着鄭璠道:“你去設法告訴李成悅,若是他肯歸順,我必以上將軍之銜待他。”

第八十五章 圍城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脣亡齒寒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一百四十章 威逼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一百一十九章 曬鹽之法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三十三章 攻城首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生擒蘇遠清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二十四章 夜戰無雙(下)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七百八十章 新式兵器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一戰收心(上)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軍撤圍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擊(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熟慘案(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八章 虎口脫險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楊若蘭的抉擇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缺了一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六百四十章 淅水之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兵進湞陽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決戰福州(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豐港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一百零九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一十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下)第七百二十章 心結第八百零二章 打出意圖第九百三十八章 七裡橋之戰(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鋒相對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頭破血流(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行險招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七百三十章 出人意料(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軍進通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七章 夤夜遇襲(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七百九十四章 興元府之變第九百四十一章 攻上任山第七十六章 出戰廬州(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封詔書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
第八十五章 圍城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脣亡齒寒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七十九章 遣使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一百四十章 威逼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江州水戰(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一百一十九章 曬鹽之法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三十三章 攻城首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生擒蘇遠清第三百五十八章 威壓劉謙第二十四章 夜戰無雙(下)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七百八十章 新式兵器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一戰收心(上)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軍撤圍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擊(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熟慘案(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八章 虎口脫險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楊若蘭的抉擇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缺了一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詭異的招降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六百四十章 淅水之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兵進湞陽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決戰福州(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豐港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茨河之戰(下)第一百零九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一十章 一襲紅衣映白雪(下)第七百二十章 心結第八百零二章 打出意圖第九百三十八章 七裡橋之戰(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鋒相對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頭破血流(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行險招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七百三十章 出人意料(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軍進通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七章 夤夜遇襲(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七百九十四章 興元府之變第九百四十一章 攻上任山第七十六章 出戰廬州(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八十章 淮南觀察使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封詔書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