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關中戰亂

玄武湖上,王徽和常俊兩位歸心,隨即不顧自己在朝中職銜,出任杭州和越州刺史,出鎮一方的時候。關中長安帝都,朱玫主導的小朝廷終於開始了動作,光啓二年十月份,朱玫攛掇李熅即皇帝位,改元建貞,遙尊僖宗皇帝爲太上元皇聖帝。

消息一傳出,天下譁然,原本沒有表態的各大藩鎮紛紛出言,拒絕承認長安,轉而開始紛紛遣使前往興元府。其中以東平王朱全忠和晉王李克用爲首,直言上書,建議唐皇下詔討伐叛逆,歸復長安。李克用在隨後的更是和王重榮組建討逆大軍,剋日開赴關中。

而在此前原本和朱玫合謀,但是卻一無所獲的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此時也改變立場,加入興元府一邊,併力促各路兵馬前往長安。

光啓二年十月底,神策軍新任十軍使楊復恭傳訊關中各路諸侯,凡得賊首朱玫和李熅者,以靜南節度使之位賞賜,激勵三軍剋日攻伐朱玫,合圍長安。

當此之時,朱玫決定先發制人,試圖佔據先手,取得優勢,然後以大義和利益驅動各鎮聯盟陷入內訌,所以急令手下大將王行瑜攻擊興州,以邠寧爲主要地盤,往外擴張。但是朱玫的打算並沒有取得戰果,王行瑜雖然急攻興州不止,但是卻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攻城不克的同時,周邊的消息也一個接一個傳來,王重榮和李克用聯軍從東而來,數萬大軍迤邐而來,聲勢浩大,而西南鳳翔節度使李昌符也是蠢蠢欲動,斷絕邠寧的後路。而且與此同時,楊復恭的特使也頻繁出沒王行瑜軍中,威逼利誘之下,王行瑜的心思開始動搖,大軍踟躕不前。

他這種臨陣猶豫的態度和行事作風讓勤王大軍欣喜若狂,李克用騎兵更是一日一夜之內,直接從河東奔入河中境內,和王重榮匯合,率軍度過黃河,出現在關中境內。

“楊復恭要用反間計了?”長安城內,當楊復恭的線人出現的時候,阿六也跟着在暗中冒出了頭,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楊復恭的手段比起田令孜果然要高明不少,所使用的的計策也更加符合實際。此時在手下大將征戰不利,而且還出現猶豫的時候,對於朱玫這種生性多疑的人用反間計比什麼都要好。

不過阿六雖然猜到了對方的計策,但是卻沒有要點破的意思,相反,在此時也在隨後出手,在楊復恭之後,開始暗中給崔安潛散佈消息。針對這位昔日的名將不滿足手中無權的心思,暗中把對方的視線引向河中,鼓動其對王重榮動心思。

在如今關中周邊,不論是朱玫還是李昌符,其實力都不如盤踞河中,佔據出關咽喉要道的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勢力強勢,甚至於此時的李克用在明面上的實力也不是其對手。

阿六這邊說的煞有介事,王重榮在這一波封賞之中並沒有撈到多少好處,甚至在朱全忠和李克用紛紛稱王的時候,他並沒有獲得什麼高等的爵位。所以這一次的勤王大軍之中,王重榮表現得遠沒有李克用積極。

這一切都給了阿六足夠的信心勸說崔安潛對王重榮動手,畢竟在如今這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節度使被殺然後顛覆一鎮大權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很多時候得逞的一方還會迅速得到周邊軍鎮的承認。

說起來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毒瘤之一,牙兵牙將驕橫,不服管束,甚至於很多時候節度使大位的廢立之權不在朝廷,不在唐皇,而是掌握在他們手中。很多時候他們纔是地方動盪的根源。

阿六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和崔安潛昔日的門生如今在王重榮手下爲將的現狀,在楊復恭出手的同時也開始着手佈置。

而此時,朱玫不知道是受到了楊復恭的刺激,還是擔憂戰局的僵持對自己不利,開始頻繁下達命令,催促王行瑜速速攻城,並且將對方的家眷給看管了起來。

這一記昏招讓阿六隻拍大腿,也讓身在前線的王行瑜下定了決心,開始和部下秘密商議倒戈投靠興元府,並且在隨後,主動和楊復恭的信使取得聯繫,表示願意投靠唐皇,並且願意帶兵進入長安,擒拿賊首朱玫,平定叛亂。

冷眼旁觀時局發展的阿六在此時立即暗中通知崔安潛,並且在長安給對方預留了撤退通道。

王行瑜這邊在聯絡好楊復恭之後,光啓二年十二月初十,王行瑜在沒有通知朱玫的情況之下,率軍從鳳州返回長安,並在朱玫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接管了長安城防,於朝堂之內斬殺朱玫及其手下一衆黨羽數百人,隨後引軍衝入邠州等地,大肆清洗朱玫的嫡系將領,接管邠寧節度使一職。

王行瑜忙着接管權力和兵馬,使得朝中文武大臣以崔安潛、裴澈和鄭昌圖爲首官員迅速脫離長安亂局,擁李熅進入河中。按照崔安潛的謀劃,詔令王重榮前來接駕,然後自己聯絡昔日的門生,在接駕之時將其斬殺,然後接過河中大權,穩住大局。

崔安潛的謀劃的關鍵在於自己的昔日門生何忠,結果何忠本人對於背叛王重榮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並且事實上在崔安潛等進入河中之後,將這個消息彙報給了王重榮。於是一場反擊頓時展開。

王重榮接到崔安潛的傳訊之後假意受命,卻在接駕的時候,直接出伏兵將李熅斬殺,並且將裴澈等人一舉拿獲,對於其中反抗的文武大臣一律誅殺,自此朝中文武首創極重,死者過半。混亂之中崔安潛父子見勢不妙,臨陣逃脫不知所終。

“河中王重榮已經將李熅首級送往興元府。”阿六這邊得到消息的時候,後者也在派人着力打探崔安潛的下落,所以對於這個消息根本沒在意。

不過李熅和朱玫雖然被斬殺,但是關中地區的動亂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遠在興元府的唐皇此時也沒有辦法返回長安。朱玫雖然身死,但是此前留下的亂局卻並沒有結束,王行瑜和李昌符的爭鬥在此時纔剛剛開始。而行軍半途的李克用暫時也沒有回軍的打算,所有人的眼光都匯聚到了長安帝都上面。

第八百二十六章 水陸交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選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八章 虎口脫險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兵出長安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鬥轉直下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兵幽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楔子 再回首第六百九十五章 打狗(中)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七十二章 雷澤水戰(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府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脣亡齒寒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末路(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東都王氣黯然收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七百七十一章 千軍萬馬進西川第三百九十章 炸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九百六十六章 偷襲眉縣(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十一章 敢問郎君之志第六百一十章 南平世子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七十四章 封賞拉攏(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一百八十七章 楊若蘭的抉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下)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九百七十九章 勢成騎虎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一擊決勝負第五百二十七章 正面交鋒(上)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九章 鄭璠的心思第九百三十一章 中央突破(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換和平(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三十二章 活人比死人有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六十五章 府城鉅變(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潰千里(上)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城大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唐之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鬧舒州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窮寇勿追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
第八百二十六章 水陸交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小戰變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王天壽的寶藏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選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壓下的出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八章 虎口脫險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兵出長安第一千零三章 邊軍之殤(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鬥轉直下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兵幽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楔子 再回首第六百九十五章 打狗(中)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攻伐虔州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七十二章 雷澤水戰(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府兵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脣亡齒寒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末路(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東都王氣黯然收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七百七十一章 千軍萬馬進西川第三百九十章 炸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入局第九百六十六章 偷襲眉縣(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十一章 敢問郎君之志第六百一十章 南平世子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七十四章 封賞拉攏(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一百八十七章 楊若蘭的抉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分割戰術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下)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九百七十九章 勢成騎虎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一擊決勝負第五百二十七章 正面交鋒(上)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九章 鄭璠的心思第九百三十一章 中央突破(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降服張明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決戰高陽(上)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換和平(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三十二章 活人比死人有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臣歸心(上)第六十五章 府城鉅變(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潰千里(上)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城大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唐之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鬧舒州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窮寇勿追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九百一十七章 浮屍漂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