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下)

“大將軍,撤兵吧,再打下去,我們不投入主力兵馬的話,就沒什麼意思了。”王成在李慶先回身撤退,夏恆隨後掩護,將左翼攪出漫天風雨的時候開口道。

“等主公前來吧,這個楊希古,到底在搞什麼鬼。”陸明哼了一聲之後傳令收兵,淮南軍伴隨着清脆的收兵鳴金之聲開始緩緩撤出戰場,激戰最激烈的第三都甚至在攻擊到半路上硬生生止住了腳步,各部相互掩護撤退,強弓硬弩鋪天蓋地一般將密集如簧的箭雨投向戰場,打破了劉塘原本想要趁勢殺出去的幻想。

“主公,原來您早就到了?”陸明和王成收兵回營的時候才發現薛洋和袁襲等人已經在大帳之內坐定,頓時上前見禮。

“主公和兩位軍師這不是在幫你瞭陣嗎,所以等你收兵之後才通知你。”向傑在旁邊故意擠兌了陸明一句之後,隨即道:“尚讓大軍在後方已經出動,除了虎狼軍和狼虎軍這兩支精銳以及霍存等先遣進入金鄉等地的先頭兵馬之外,其餘各部在趙璋和費傳古等人統帥之下已經開始朝宋城方向前進,應該是執行和楊希古中心開花的方略。”

向傑的話讓在場的人一陣皺眉,甚至他自己本人也覺得意外,所以在旁邊苦笑道:“我已經讓沈勇秘密前往單父等地,近期還會有更詳細的線報傳來。”

“兩位軍師,你們覺得尚讓此舉到底意在何處?”薛洋獨自皺眉半晌之後開口道:“如若是依照尚讓手中目前的兵力,在主力精銳未曾出動的情況之下,就算是擁兵十萬衆也未必能夠對我軍構成什麼致命威脅。而且一旦他在宋城被我纏住,勢必會在西北兩個方向露出致命破綻,別人不清楚,但是朱全忠和李克用是絕對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的。到時候沙陀騎兵只要一出動,勢必會起到一劍封喉的作用。如此淺顯的道理難道他不清楚嗎?”

“所以這其中必然有鬼!”袁襲在旁邊點了點頭,不過隨即一笑道:“不過主公,此時加上時溥事先趕到沛縣和藤縣附近的徐州軍,實際上黃巢周邊一個方向一路諸侯,他打的主意無外乎這些人。依襲之見,莫不如先按兵不動。只要沒打到我們,就隨他去。”

“主公,目前形勢不明,而尚讓的意圖我等也未能查清楚,不如依軍師所言,先按兵不動,看看再說。”李振在旁邊跟着道:“另外可讓西面的陳瑜所部暗中做好準備,一旦出現意外,則立即脫離朱全忠所部的接觸,星夜回援,如此一來可確保萬無一失。”

“李軍師所言甚是,這個朱全忠自己不到兩萬兵馬,居然還讓我軍聽從他的命令。”陸明在旁邊搖了搖頭,有些不屑一顧道:“若不是陳瑜在關鍵時刻出兵護住了他,只怕他現在都被王重榮一口吃了。”

“你們今日出兵試探,這個楊希古在宋城虛實如何?”薛洋擺了擺手,陳瑜在朱全忠那裡聽令是他有意安排的,就是爲了試探一下朱全忠對於自己的態度,不過李振的話倒是給了自己一個提醒,所以朝袁襲點了點頭之後才問道。

“對了,主公不問差點忘了,今日騎兵都出兵攻擊楊希古左翼兵馬的時候發現,領兵作戰的是楊希古的女兒楊若蘭。”陸明拍了拍腦袋之後苦笑道:“就是嫁給黃巢那個傻兒子的秦王妃。”

“楊若蘭?原來是她!”薛洋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這個楊若蘭不是應該待在黃巢和他那個兒子身邊的嗎?怎麼突然回來了?”

“主公,難不成黃巢的兒子黃霸也出戰了?狼虎軍一般只是作爲黃巢的禁衛侍從,很少出現在大戰戰場之上。但凡這支兵馬一出戰,肯定是有天大的動靜。”向傑和袁襲相互點了點頭,道:“黃霸雖然是癡傻之人,但是卻勇猛無敵,曾經在關中作戰時,和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孝硬拼過,雖然被對方打了個半死,但是也算是極爲不凡了。”

薛洋並不記得黃巢的這個傻兒子的事情,不過前世倒也看過這方面的一些野史記載,只是他不知道歷史上還真有楊若蘭這號人。所以禁不住有些好奇:“明日讓騎兵都和第三都隨我出營,咱們去看看這位秦王妃在宋城給我們擺了個什麼迷魂陣。”

不過在薛洋打算明日親自出去一探究竟的時候,其實城內的楊若蘭也在和父親說着淮南軍的事情。

“父親,淮南軍戰力雖強,但是騎兵卻未必有什麼過人之處。今日我只是讓中軍護衛彎弓攢射,對方就一觸即退,想來是南方缺馬,訓練騎兵殊爲不易,過於愛惜。”楊若蘭將自己在右翼對戰的經過大體上說了一下之後道:“所以不如我們把主意打在他們的騎兵身上。如果騎兵被圍,他們的步軍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上前搭救,如此一來也就給我了我們可乘之機。只要淮南軍被我們打疼了,那麼那位淮南節度使一定不會放過宋城,肯定大軍大舉攻城,到時候朱溫和李克用焉能不上鉤?”

“王妃這話有些不妥。”楊若蘭的話剛剛說完,韋國素和劉塘就直搖頭,就連旁邊的林遠圖也是眉頭緊皺,不看好楊若蘭的話。誠如她所言,淮南軍上下對於騎兵的愛惜程度非常高,但是騎兵本來就是屬於高速突擊兵種,要想給它設置陷阱?這幾乎就不可能事先,更何況對方的騎兵戰力就不差。

“王妃今日只是稍稍解除了淮南軍,不清楚對方的戰力。”韋國素和劉塘和淮南軍從蔡州的時候一直打到現在。根本就沒有贏過一次,不論是自己設謀定計還是陣而野戰,沒有一次不是一敗塗地。以至於今天在戰場之上劉塘在追擊的時候,對方只是一輪箭雨就攔住了他的腳步。

“劉將軍以前也是我大齊軍的一員戰將,爲何今日如此怯戰怯敵啊?”楊若蘭見到劉塘也跟着搖頭,忍不住有些詫異,劉塘原本就是大齊軍中的一員猛將,還從未見過他有這種畏難的情緒。

“不是末將怯戰,而是真的不敵對手。”劉塘苦笑道:“淮南軍不是某一支兵馬強勢,而是整個淮南軍的戰力都非常強悍。依我軍留守宋城的各路兵馬來比對,只怕就算是將最精銳的戰隊拉出去,沒有四倍的兵力是不可能和對方打成平手的。更何況,林將軍手下的數萬人幾乎都是平頭百姓,他們根本就無法進行陣戰。”

“四倍於敵才能平手?”楊若蘭有些不信道:“今日我在城樓上的時候曾經見過對方的步軍和劉將軍的部下對陣,並沒有特別出奇之處。”

“也罷,若是王妃不信,明日就請到我營中自己一看便知。”劉塘一抱拳道:“今日我們和淮南軍都是相互試探深淺,收兵之時曾經見過對方的將旗之後有一杆大纛豎起,想來是淮南節度使親自來了。只怕明日淮南軍還會繼續出戰。到時候兩軍對攻之時,有何差距王妃可以自辨。”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明日一看吧,我倒要看看傳的沸沸揚揚的這位薛相公到底是何方神聖。”楊若蘭聞言一震,隨即俏臉之上露出了濃濃的興趣。只不過她的這種態度卻讓周圍的幾個大男人苦笑不已。甚至一瞬間韋國素都看了一眼楊希古,希望他出言讓楊若蘭放棄這個想法。

“既然如此,那明日就再打一次,劉塘你到時候和遠圖相互配合,如果劉塘能佔得上風,你就率軍攻擊淮南軍兩翼,反之,則需要策應劉塘退回陣地。我們在城外的部署必須堅持十天,否則的話就根本無法掩護陛下進入兗州。”楊希古並沒有說出尚讓的計劃,甚至到目前爲止他對這個計劃都是消極應對的。

不過楊希古的這麼點頭,也就造就了第二天一早大齊軍大局出營,緊鑼密鼓的進行戰備,似乎要和淮南軍打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戰。

“王妃,您就坐鎮中軍吧,我去前軍力戰。”劉塘朝着楊若蘭一抱拳之後匆匆上馬朝前軍而去。劉塘本部是一直隨他征戰的老部下,新補充進入的新兵也是從戰場上闖過來的,所以楊若蘭相信劉塘能夠打出不錯的成績。

“主公,好像前軍的是劉塘,那坐鎮中軍的難不成是楊希古不成?”向傑和薛洋等人來到中軍將臺,遠遠的見到劉塘的旗號居然直接到了前軍,忍不住詫異道。

“既然劉塘在前軍,那中軍只怕就是這位秦王妃了。”袁襲在旁邊若有所思道:“主公,只怕今日不會是一場小戰,這位秦王妃是鐵了心要和我軍在此地爭一爭高低了。”

“王成,讓盧靜和黃傑做好準備。”袁襲朝着身邊的王成點了點頭,後者立即下去準備,陸明在旁邊不屑一顧道:“第三都對付劉塘的兵馬,還需要助陣嗎?軍師你是不是太過於小心了?”

“軍師是打算將這位秦王妃帶回來嗎?”薛洋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袁襲,然後點了點頭道:“這一手倒也不錯,秦王妃若是被我們在陣前拿獲,那麼楊希古只怕坐不住,甚至黃巢也會坐不住,也可以起到打探大齊軍虛實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我也去,主公,中軍就交給您了。”陸明跟着跳下了將臺,直奔前軍而去。

“主公可有意今日就將此戰變成決戰?還是打算一觸即退,讓朱全忠來試試楊希古的深淺?”袁襲見到幾人一同下去,想了想之後道:“十三司已經將單父那邊的消息遞給了朱全忠,如今一旦陳瑜率軍回撤,朱全忠肯定等不及,所以主公您如何決斷?”

“現在不能決戰。”薛洋搖了搖頭道:“楊希古所部看似是給尚讓爭取時間,實際上就是大齊軍反身來制衡中原局勢的一個由頭,所以一旦楊希古面臨危險,必然會吸引尚讓來救。不過對於尚讓來說應該是反過來的,利用楊希古來吸引中原各路諸侯的注意力,然後在擇機——咦,軍師,尚讓此時的心思只怕未必在宋城上面。”

“主公的意思是——”袁襲和李振對視一眼,忽然異口同聲道:“朱全忠?”

薛洋點了點頭,不過眉頭卻並沒有鬆下來,反倒是依舊緊皺,半晌之後才嘆息道:“我也不能確定,所以如果能夠生擒這位秦王妃,正好可以接機試探一下尚讓的心思。”

“主公所言甚是,秦王妃此時出現在宋城,本身就不合常理。”袁襲見到前軍的廝殺已經開始,隨即不再說話,但是一瞬間包括向傑在內的四人卻各個眉頭緊皺,在仔細思索這其中的緣由,向傑更是直接讓十三司緊急派人出發,去打探尚讓的最新動靜,試圖從中間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不過此時的四人卻沒有一個人打算去提醒朱全忠,反倒是像是將這件事遺忘了一般。

“大將軍,您怎麼來前軍了?”中軍陷入沉默,但是伴隨着陸明抵達前軍,實際上淮南軍已經開始發動進攻。王成在旁邊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親衛立即發信號,同時有些詫異的問道。

“一會讓盧靜設法去把這位秦王妃給主公抓回來。”陸明冷然一笑,隨即道:“主公和軍師覺得,一旦秦王妃被抓,必會帶動整個大齊軍的態勢變化。”

“那就要活捉了,這隻怕要光憑目前三個都還不行。”王成在旁邊微一沉吟之後皺眉道。

“我已經讓夏恆和李慶先去準備了。而且還將主公身邊的親衛隊給帶過來了,他們各個都是淮南軍中精挑細選的精銳,突擊能力和應變能力絕對當時一流。”陸明和第三都做過薛洋的戌衛隊,自然知道薛洋身邊這最後一支只有兩三百人的親衛隊的實力。

“既然如此,那此事交給我便是。”王成一笑,隨即低聲在陸明耳邊說了什麼,後者聽後哈哈一笑,重重的點了點頭,這麼一幕讓兩人身邊的人忽然覺得渾身一寒。

“擂鼓,進攻!”大齊中軍,楊若蘭一聲呵斥之後,身邊的戰鼓發出震天巨響,催動了前方大軍率先踏出,一場大戰隨即展開。

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桂陽之戰(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出手(上)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四百零三章 勸降的辦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外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婚(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坐而論道(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八百二十三章 雲臺山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攻略蘇州(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九百五十二章 藍田關對峙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三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八十一章 撥亂反正(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權謀之爭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棋局之外的力量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業執照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二百七十章 帝都大難(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順手牽羊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幽州動亂(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九百九十三章 遭遇戰(下)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下命來(上)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六十五章 增援燕北(下)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四百章 收復廣州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七百八十八章 金陵的反應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四百三十七章 扶不起來(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三百零六章 王潮的反應
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桂陽之戰(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出手(上)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四百零三章 勸降的辦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外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婚(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坐而論道(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間計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八百二十三章 雲臺山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攻略蘇州(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九百五十二章 藍田關對峙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三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八十一章 撥亂反正(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權謀之爭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棋局之外的力量第一百九十章 攻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四百七十章 如坐鍼氈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二百二十一章 來自帝都的交易(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業執照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二百七十章 帝都大難(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順手牽羊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南境一統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幽州動亂(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謀局之爭第九百九十三章 遭遇戰(下)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六百零四章 制衡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下命來(上)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六十五章 增援燕北(下)第八百八十八章 齊軍譁變(下)第四百章 收復廣州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佔峴山第七百八十八章 金陵的反應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面逼迫第四百三十七章 扶不起來(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三百零六章 王潮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