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來,孩子大人穿的破破爛爛不說,傅小梅的哭功也是讓人膩歪的慌,嘴裡更是亂七八糟的一通胡扯,順帶罵罵咧咧,雖然罵的是婆家的人,但是誰都能聽出來,話音裡也把孃家給捎帶上了。
這也是傅天佑前妻陶氏活着時對小姑子沒啥好感的原因,陳秀秀更是對傅小梅又怕又恨。
劉氏雖然嘴上重男輕女,比起閨女來口口聲聲對幾個兒子更看重,但畢竟只有這一個閨女,從她給傅小梅陪嫁三兩銀子就看出來她有多偏心,因此,傅小梅每次來,劉氏嘴裡罵着親家母混蛋,罵自己當初瞎了眼給閨女找這麼一門婆家,臨走時卻總是接濟不少東西給閨女,真的是連吃帶拿,誰也沒有辦法。
這不,就連滷肉的秘方都惦記上了,想要給閨女一份,若不是全家都反對,秘方現在也掌握在曾水兒手裡,劉氏就得逞了。
院子裡的動靜屋子裡的人也聽到了,大家也都知道是誰來了,劉氏坐在炕上看了一眼三個做針線活兒的兒媳婦,吩咐道:“他姑來了,今天咱們晌午吃餃子,記着將剩下的油梭子都吃了,別再剩了。”
十斤油耗完了有兩大盆油梭子,給了傅大貴家一小盆,劉氏節省,愣是直到現在還沒吃完,還有多半盆。
陳秀秀咧了咧嘴,放下了手裡的針線活兒,應道:“好的娘!”
曾水兒正坐在炕沿邊仔細的縫製鞋幫,這是給傅天佑做的鞋子,千層底兒已經納好了,因爲是冬天穿的鞋子,鞋底上面她還鋪了一層厚厚的棉花,鞋幫是黑色粗布的,裡面她也絮了厚厚的一層。
這邊冬天冷的邪乎,別人還能貓在家裡過閒冬,傅天佑因爲要抄書,每天是必須出門的,不穿暖和了可不行。
除了棉鞋,她還打算給傅天佑做一身新的棉衣,上襖下褲的那種,裡面再做兩身厚實面料的裡衣,布料和棉絮都買好了。
外面穿的棉袍雖然有些破舊了,也補了幾塊補丁,也不怎麼暖和了,拆洗了幾次布料也掉色掉的厲害,但她還是不想買新的。
傅家的條件在那兒擺着,抽冷子穿的太新了會被人注意的,畢竟滷肉的事情別人還不知道,還是低調點兒好。
曾水兒自然也聽到了院子裡的動靜,話說傅小梅扯着嗓子在門口嚷嚷,就算想裝聽不見都不行。
見劉氏吩咐完了,正扭着脖子眼巴巴的看着門口,曾水兒也將手裡的鞋幫放進盛針線的笸籮裡,順手將笸籮端了起來,打算做飯前將笸籮送回西廂房。
正納鞋底兒的孫杏花也急忙收拾起手裡的活計,着急麻黃的下了炕,起身迎了出去。
大嫂二嫂可以稍慢一步,他作爲弟媳稍有怠慢就會被人指摘,劉氏母女倆可都不是啥善茬。
妯娌仨幾乎前後腳出了東屋,剛剛走到堂屋,還沒來得及出去,就見傅小梅牽着小閨女玉珍已經到了門口,衝着陳秀秀和曾水兒,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瞪着眼睛先來個下馬威:“咋還插上門啦?家裡啥時候兒有這個規矩啦?這是防賊吶還是咋地?哼,我知道,我遭人嫌棄了,不想讓我進門了是不是?你們放心,等爹孃都沒了,就算要飯我也躲着傅家門口,不會落到你們手裡!”
說完,誰也不理,拽着小閨女氣沖沖的就進了屋子,隨後屋子裡就傳來壓抑不住的哭泣聲。
“娘!你也嫌棄閨女啦?不心疼我啦?我現在就差要飯啦,要是娘也不理我,我還不如死了算啦,嗚嗚嗚······”
“胡說啥吶?誰敢嫌棄你?我還沒死哪?這個家,我當家!誰敢不讓你進門,我先把他趕出去!”劉氏氣急敗壞的聲音,透過門簾清楚的傳了出來,很顯然聽到了剛纔傅小梅的話,故意給媳婦們話兒聽。
妯娌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氣的不行,但也知道氣也白氣,只好帶着隨後跟來的傅山和李長青,也跟着回到了東屋。
此時,傅小梅正一頭扎進劉氏懷裡,也不管炕沿下的小玉珍,哭的那叫昏天黑地,委屈的樣子,就像是被人欺負的活不起了。
早就領教了母女倆厲害的陳秀秀,知道自己惹不起,便強壓下心裡的火氣,臉上硬是擠出一絲笑容,訕訕地說:“他姑,你這說的啥話?到啥時候兒這裡永遠是你的家,就算爹孃沒了,不還有我們呢嗎?”
劉氏也拍着閨女的後背,沉着臉看了三個媳婦一眼,陰陽怪氣的說:“聽見了沒?你大嫂都說啦,就算我們兩個老不死的有一天蹬腿走了,這裡也是你的家,這個家將來是你大哥說的算,別人就算心裡不願意也是白搭!”
劉氏的話明顯意有所指,但屋子裡誰也沒吭聲,陳秀秀和孫杏花是知道說的不是自己,自然不會接話茬。
曾水兒是知道她們的德行,不屑理會,前世裡她看多了傅家人的各種嘴臉,這才哪兒到哪兒啊?因此也不開口,只是端着笸籮靜靜地站在一邊看她們表演。
屋子裡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只有傅小梅斷斷續續不時地抽噎聲,後來可能也覺得哭不出來了,乾脆爬了起來,用手擰了一把鼻涕抹在了破舊的衣服上,披頭散髮的坐了起來。
劉氏看了,嫌棄的揮了揮手:“趕緊的快洗洗去,你看你埋汰的,髒死了都,這麼大的人了,也不怕人笑話!”
傅小梅聽了,花着一張臉,扭着身子撒嬌道:“我這不是在家裡嘛,在娘跟前,我就算八十了也還是孩子!”
哎喲,這做派,把曾水兒噁心的不行,急忙扭過頭去來一個眼不見爲淨。
這一扭頭,卻見小玉珍站在那兒也沒人理,瘦瘦的,小小的,蓬頭垢面,穿着一身補丁摞補丁的破舊夾衣,花着一張小臉,鼻涕都流到嘴巴里了,扒着炕沿正眼巴巴的看着炕上的孃親和姥姥,就像個小叫花子。
傅小梅只顧着自己和劉氏在那兒嚎哭,娘倆誰也沒搭理這個小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