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村裡人不說都穿新衣服新鞋襪,但就算再窮的人家,給孩子們做雙新鞋總是有的,就算不吃肉也得包頓素餡餃子。
可眼下家裡連村裡最窮的都被比下去了,眼看着婆婆愁的頭髮全白了,公公也不吃不喝,寧願餓死也不拖累家裡,丈夫和三個弟弟也掙不到幾個錢,她只好回到孃家,向孃家求救。
只是,沒想到孃家給了她一個天大的驚喜,二哥新娶的那個新二嫂,大家夥兒眼裡克父母的玩意兒,竟然手裡有掙錢的大買賣,家裡的條件和往日相比,已經是一個天一個地了,看着孃家過上這樣的好日子,說實話,她心裡嫉妒的不行,也恨得不行。
明知道她現在在婆家過得是啥日子,真的是都快餓死了,可包括爹孃在內,孃家誰也沒想起來接濟一下她,要不是她今天回來,她做夢也想不到孃家會運氣這麼好!
既然這個秘方這麼賺錢,那她一定要拿到手才行,想到一個月就能掙三十兩銀子,自己卻一點兒光也沾不到,她都快瘋了!
她以爲秘方一定在娘手裡,她只要一個勁兒的猛哭,娘心軟就會答應,將秘方給她,可是,讓她難以置信的是,一向強勢霸道的娘,卻在曾水兒面前敗下陣來,竟然拿她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也是啊,換做是她,她也沒法子,誰叫人家握着秘方呢?這麼掙錢的買賣如果因爲秘方的事黃了,那還不得殺人啊?
她知道這回耍橫不行了,就算低聲下氣的去求曾水兒,秘方也未必拿到,這讓她愁的不行,最後決定先看看再說,反正最壞的結果,自己也能從孃家拿到錢,這讓她一下子踏實起來。
劉氏見閨女不哭了,也不鬧了,在一邊老老實實的,還以爲她想通了,忍不住鬆了口氣。
說實話,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還真怕閨女跟哥哥弟弟弄僵了,閨女的靠山就是她幾個弟兄,沒有孃家做靠山,她在婆家就會受欺負,這個道理,劉氏可比閨女明白。
之所以每次小梅回來她都貼補她,也是想要讓幾個兒子明白,小梅雖然嫁出去了,和他們也是血脈相連,彼此有了難處,就應當互相幫襯着才行。
只是傅小梅不懂母親的苦心,每次都讓她弄砸了,劉氏私底下也勸過她,可是她就是不聽,劉氏也沒辦法。
現在見閨女好不容易明白過來,劉氏心裡也很高興。
就在妯娌仨個將餃子包好放進鍋裡時,去鎮裡賣滷肉順便買下水的爺幾個回來了,妯娌三人趕緊在竈坑裡添上硬些的柴火,讓它自個兒燃着,然後急忙出了屋子,趕緊忙活起來。
傅大慶爺幾個卸了驢車,將賣剩下的白菜放進了地窖裡,將車推到了南牆跟前,驢子牽到了驢棚裡,然後用乾淨抹布給它身上擦得乾乾淨淨的,在牲口槽裡拌好草料,打來一桶溫水讓驢子喝,侍弄的比人都精心。
在驢車進院子時,傅小梅和屋裡的孩子們見到了,就都呼啦啦的跑了出來,爺爺姥爺大舅三舅大伯三叔爹爹的一通喊叫,然後就圍着驢子看新鮮。
傅小梅站在堂屋門口,也震驚的張大了嘴巴,都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話說,剛纔娘可沒跟她說買車的事,這讓她一時間都懵了,自己都不知心裡是個啥滋味兒。
要知道,整個李家村也就里胥家有一輛驢車,讓全村人羨慕的不得了,別看她們家跟里胥家遠了些,但每次有人提起,她都跟着臉上增光,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一輛車那該多好?
可是,沒想到婆家的日子越過越艱難,別說買車,就是吃飯都快吃不起了,而孃家的日子反倒起來了,越過越好。
孃家過好了按理說她應該高興纔對,可是,眼下她心裡亂七八糟啥滋味都有,就是高興不起來,嫉妒的她都快忍不住要瘋了!
但她知道自己得忍住,於是,強擠出一絲笑容,上前跟父親他們打招呼:“爹,大哥,三弟,你們回來啦?”
“哦,小梅啊,你啥時候來的?忠祖還是沒家來呀?下回讓他也家來,咱家日子現在過好了,吃頓飯還是吃得起的。”傅大慶見了自己唯一的閨女,也很高興,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傅小梅努力讓自己高興一些,點着頭答應下來:“嗯,爹,我知道了,下次我讓他一塊兒家來。”
傅天實見了妹子,雖然也膩歪她,但畢竟是親妹子,便笑呵呵的說:“回來啦?這次多住幾天吧,正好煮了下水,讓長青和玉珍也解解饞。”
“嗯,好,謝謝大哥!”傅小梅見大哥不像以前那麼冷待她,知道都是家裡有了秘方的緣故,但還是很感激。
“姐!”傅天明親熱的上前打招呼,看了一眼在一邊看驢子的小長青、小玉珍,見兩個外甥穿的破衣爛衫、瘦的可憐,忍不住一陣心疼。
傅天明真心的說:“姐,你們多住些日子吧,家裡現在不缺你們一口吃的,你看看倆孩子都瘦成啥樣兒了?”
“好,天明,姐就不客氣了,到時候你可別嫌棄姐就行。”
傅小梅巴不得在孃家多住些日子,想想婆家的苦日子,她都不想回去了,能吃飽飯誰願意餓肚子?
孩子們沒有理會大人們,自顧自玩得高興,小長青和小玉珍見自己姥姥家竟然有驢車,高興地也湊了過去,驚奇的瞪大了眼睛看個不停。
傅笙揚着小腦袋,驕傲的說:“表哥,這是我娘買的!”
小長青羨慕的瞪大了眼睛:“哇!你娘真有錢!”
傅蕊見弟弟顯擺,就看了其他人一眼,摸了摸弟弟的頭,糾正道:“是爺爺奶奶真有錢,這車是爺爺買的!”
傅山笑呵呵看着弟妹們,不讓他們往驢子跟前湊,擔心被驢子踢着。
剛纔傅笙的話他裝着聽不見,也不會跟別人說,雖然他不聰明,但好賴還是知道的,家裡好過了,這都是二嬸兒的秘方帶來的,功勞都是二嬸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