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學在哪裡 上

“借《元祐法式》嗎?”米友仁思索着道,“這倒不成問題,家父和李明仲有些交情,莫說是《元祐法式》,便是正在編修新版的營造法式也可以借出來的。”

米友仁說的李明仲就是北宋著名的建築家李誡,他是官宦世家出身,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親李南公和弟弟李譓都是文官。他的父親李南公爲官幾十年,如今還在世,官拜戶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他的哥哥李譓則是前任的陝西轉運判官,因爲不久前死了老媽(李南公的老婆),和哥哥一樣在家裡丁憂。

丁憂這事兒放他們家是挺奇怪的,一個快八十歲,剛剛喪偶的爸爸天天上班賺錢養家,倆六十上下的兒子整天宅家裡做孝子——這怎麼看都有點變扭啊!

難道不應該是傷心欲絕的爸爸在家養着,兩個老孝子出給官家打工賺錢養家嗎?

不過倆老孝子在家呆着也有好處,就是方便了武好古、米友仁和趙小乙登門拜訪。

因爲李南公家也在開封府右一廂,距離米家的茶樓很近——倆老頭也是“詠茶”的常客,如果去寫滿大字的牆壁上仔細找找,還能發現他們倆的詩詞呢。

從茶樓出來,武好古、米友仁就同趙佶和潘意約了時間,在第二天中午就去李南公府上拜訪。

因爲李南公是個老壽星,所以他倆兒子到了五六十歲還沒在開封府單獨買房居住——“父別居”是不孝,因而在開封府李家一大家子人就只能擠在一個宅子裡面了。這倒也抑制了開封府的房地產需求……

武好古等人是在中午快到飯點的時候,纔到了李家門外的。倒不是爲了蹭飯,而是要等趙佶下朝。趙佶是端王,而且還掛着司空也不知道是司徒的官銜,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還是要經常上朝的……不是天天要去,也不能天天都不去,總之是個麻煩事兒。

退朝後,趙佶先回了王府,換了一身便服,才帶着一個親隨,在高俅等人的暗自護衛下,到了米家的“詠茶”茶樓。

武好古、米友仁和潘意已經到了,於是便一起去了不遠處的李南公府上。潘意、米友仁和武好古都遞了拜帖,趙佶還是自稱趙小乙,並沒有遞上端王的名刺。

對於潘意、米友仁和武好古的來訪,李家兩兄弟稍稍有點意外。

“明仲,潘家這段時間在興大工,潘左衛找你應該是爲了營造上的事情吧?”

李家兩孝子中的弟弟李譓一邊看着張卷子,一邊對哥哥李誡說。他看的卷子是李誡寫的,是一篇應試的文章。

原來在家丁憂的李誡也沒閒着,每天都在弟弟李譓的輔導下溫習道德文章,準備在三年守孝期過後去參加科舉大比……

沒錯,李誡這個官是倒黴的“伎術官”,因爲他年少時醉心雜學,在道德文章上下的功夫不足,所以沒有中過進士。

他不僅是個建築學家,而且還精通地理、歷史、古文字、音樂和六博(一種棋類遊戲),除了《營造法式》之外,他還寫過《續山海經》、《續同姓名錄》、《馬經》、《古篆說文》、《琵琶經》和《六博經》等多部著作。

論起真才實幹,他弟弟李譓和父親李南公,其實都大大不如他的。但是李南公和李譓都是進士,東華門外唱名,是真正的好漢。

而李誡雖然博學多才,可偏偏少了一個進士,因此一直在官場蹉跎。而進士也成了他老人家的心結,一大把年紀了,還想考一個出來。所以在遍修《營造法式》的同時,他還在工習道德文章,希望能在丁憂結束後去科場上一試身手。

雖然60多歲中進士晚了一點,但是總比沒有的好吧?而且他爹媽都是高壽,自己的身體也很好,中了進士以後,應該還能替國家效力多年的……

“快快有請,”李誡吩咐家人道,“請他們到書房相見。”

哪怕武好古他們是踩着飯點來的,李家兄弟也不會招待他們,因爲現在是丁憂期間。

是不能大吃大喝的,那樣就不孝了。

家人走後,李誡拿起了米友仁和武好古的拜帖,搖搖頭道:“此二人都是大才,可惜走錯了路,在小道上花費了太多精力。若是將來在科場上沒有建樹,終究要蹉跎一生的。”

李譓捋着花白的鬍子,看着和自己一樣鬚髮花白,顯得有些清矍的兄長,只是輕輕嘆息。

論起才幹,他自知不如兄長……沒有進士還可以做到通直郎(從六品朝官)和將作監,滿朝之中,恐怕也找不到第幾人了。

可是沒有進士而執掌實職的文資朝官在官場上的日子有多難,也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在官場上,擡不起頭啊!

又嘆了口氣,李譓有些同情地看着哥哥,搖搖頭,“明仲,你的文章還是差一點火候啊。你看這一段……”

“是嗎?”李誡伸出脖子,看着弟弟在自己的文章上指指點點,眉頭越皺越緊。

他的文章寫得並不差,但是到不了必中進士的地步,只能碰運氣,而李誡在科場上的運氣,一直都不咋地好。

而且他畢竟上了年紀,思路沒有年輕時那麼好了,雖然文字功夫更加老練,但是寫出來的東西也變得圓滑而沒有棱角,無大錯,也不能讓人拍案叫好……這是文章雖好,但是不能打動考官。

這樣的文章用來寫公文、寫王言都可以,唯獨不能用來科舉。

李誡正皺眉頭的時候,門外傳來了腳步聲,然後就是一個李府的僕人推開房門,隨着一陣涼風,趙佶、武好古和米友仁依次走了進來。

“端……端……”

李誡耳邊突然響起了弟弟李譓滿是驚詫的聲音,然後就聽見嘩啦啦的聲響,原來是李譓從椅子上猛地站了起來,還把椅子給帶翻在地了。

這是怎麼回事?

李誡扭頭往門口看去,就見一個瞧着非常眼熟的青年正揹着手,大模大樣站在那裡。

這人是……

“在下開封趙小乙,見過二位李大官人。”

趙佶開口了,自然不會說自己是端王。

端王私見大臣是犯忌的——他可以去見王詵、潘孝嚴、潘意這樣的親貴官,一起吃喝嫖賭都沒問題,御史老爺只當看不見,這是宋朝的慣例。

但是朝臣級別的文官……這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二李現在正丁憂呢,屬於一個模糊區域。如果二李的父親在家,趙佶是無論如何不會進門。

當然了,趙佶還是報了個假名,這對二李也沒壞處。

“啊,原來你就是趙小乙……”李誡忽然想起又個名叫趙小乙的畫師正在挑戰畫中第一人武好古,沒有想到竟然是端王趙佶!

“武好古見過二位李大官人。”

“晚輩米友仁見過二位李大官人。”

武好古和米友仁都恭恭敬敬行了禮。

“你就是武崇道?”李誡又看着武好古,“我見過你的畫作摹本……畫得太好了!”

“先生過獎了。”武好古又拜了一下,然後直起身子打量眼前這位皮膚有點黑,長子一對金魚眼的六十多歲的老者。

“先生是……”

“老夫李誡。”

原來他就是李誡!武好古沒有看過《營造法式》,但是他知道有這本書,也知道這本書在中國古建築史上的地位。

此人就是中國古建築史上的第一人啊!

“原來是明仲先生,久仰久仰。”

李誡一直身邊的年輕一些,面相有些刻薄的李譓,“這是舍弟李智甫。”

“見過智甫先生。”

李譓的官聲並不好,素來以刻薄待人著稱。若是武好古在單獨遇上他,恐怕連正眼都不會瞧一下。

不過今天情況不同,武好古可是和端王一起來的……

“坐,快請坐吧。”李譓滿臉堆笑,伸手指着屋子裡面的幾張玫瑰椅,請趙佶、武好古和米友仁落座。

然後又吩咐家人去準備最好的“密雲龍”點茶。彷彿來的不是三個晚輩小子,而是他老子李南公的同輩老人。

“明仲先生,”開口的是趙佶,他其實早就認識李譓和李誡了,不過從來沒用“先生”稱呼過他們,今天是個例外。“聽說你在編修新版的營造法式?”

竟然是爲了《營造法式》!

李譓看了眼哥哥,目光中滿是羨慕。

端王將來很可能要做官家的……

“正是。”李誡愣愣地回答。

“可能借來一觀?”趙佶問。

“老夫還沒寫完呢……”李誡答道,“還缺了許多樣圖。”

“缺了樣圖?”趙佶笑道,“那正好,我和米小乙、武大郎都善於界畫,就幫你畫了。”

什麼?

都管米友仁叫“小乙”,管武好古叫“大郎”了?

李家倆個老兄弟心下都吃了一驚——米友仁這下要飛黃騰達了……他要是能中個進士,將來十有七八就是宰執啊!以後看到米芾一定要客氣一些。

而那武好古……也不知道他的文章如何?不過就算中不了進士,將來的總有一個朝官可以做的。

聽趙佶稱自己“大郎”,又說要一起給李誡畫插圖,武好古心中也是一陣驚喜。

雖然收趙佶做弟子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不過和趙佶做好基友的目的,看來是能達成的。

大家一起畫女人,一起畫插圖,一起設計畫仙觀,對了,還要一起撈一筆大錢……

第839章 不知同行是冤家第1486章 論功行賞分田地第1253章 國賊三人組第820章 我們都是一家人 一第八十九章 再見,西門青第769章 高俅冤枉 十第1053章 南征北伐——不負君恩馬人望第二章 高俅(求收藏,求推薦)第276章 高人要有架子第786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三第421章 大儒 八第1334章 敵在避暑宮 二第102章 海上的生意經(求收藏,求推薦)第六十二章 魯智深也發了第868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八第912章 關隴的幽靈 中第1046章 南征北伐——玩得就是心跳第634章 “菜市場”的競爭第636章 從菜市場到公民城市 下第876章 公民模範軍 上第六十八章 好一番算計(求收藏,求推薦)第1139章 大宋萌古王合不勒第1267章 復古黨人 二第五十八章 魯智深,李師師(漏章已補)第321章 海州吳家第154章 無奈(第二更)第222章 極大的繩索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908章 我來,我騙,我殖民 完第322章 戰爭是一場大買賣第1397章 美娘之國 上第1303章 維新變法裱糊 二第647章 常敗將軍第605章 安得房奴兮 上第928章 存天理,滅逆虜 完第664章 房奴殺人狂第1361章 謀萬世,顧眼前第1454章 西宋就要向西第五十四章 書畫行首第760章 高俅冤枉 一第356章 宅鬥第276章 高人要有架子第1000章 戰爭纔是最大的生意第1339章 好一個武義久第1162章 共和國的崛起 八第462章 地產興邦 五第994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立威第972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唐明皇第1130章 南北兩高麗第445章 點亮燈塔 二第1508章 合衆國的落日第244章 去開封姓趙(爲盟主清風徐來加更)第442章 李綱同學第1480章 十中一是不可能的第1371章 宣和復古——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245章 國崩之危 一第972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唐明皇第216章 朕就要太后第133章 紀大官人的花魁大比第227章 武大郎當官第931章 好大的隱患第1482章 讓大汗先走第176章 賀正旦第770章 高俅冤枉 十一第260章 郭藥師第1354章 南宋VS北周?第259章 海軍之始第352章 東坡扇第551章 以德服人 三第637章 房奴猛男西征 一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864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四第六十三章 福星?禍星?第1245章 國崩之危 一第415章 大儒 二第897章 存天理,滅邪魔 八第1011章 韓大帥第170章 大學在哪裡 上第385章 出路還是有的第407章 界河商市 下第580章 論道——大食儒生第975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王牌第682章 大工程和好爸爸第1237章 有競爭纔好殖民第606章 安得房奴兮 中第三十四章 都是祖宗不好 三更奉上,狂求收藏第832章 東坡之死 上第943章 戰爭販子 上第874章 輪到武好古倒黴了 三第200章 還不快拜!第532章 沒有最奸,只有更奸 完第677章 敵在開封府 五第991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蘇轍請郡第533章 奸黨的崛起 一第331章 又到別離時第626章 大宋終究是挫的第1391章 新周和東宋第332章 籠中的資本家第917章 中國獅子王第682章 大工程和好爸爸
第839章 不知同行是冤家第1486章 論功行賞分田地第1253章 國賊三人組第820章 我們都是一家人 一第八十九章 再見,西門青第769章 高俅冤枉 十第1053章 南征北伐——不負君恩馬人望第二章 高俅(求收藏,求推薦)第276章 高人要有架子第786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三第421章 大儒 八第1334章 敵在避暑宮 二第102章 海上的生意經(求收藏,求推薦)第六十二章 魯智深也發了第868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八第912章 關隴的幽靈 中第1046章 南征北伐——玩得就是心跳第634章 “菜市場”的競爭第636章 從菜市場到公民城市 下第876章 公民模範軍 上第六十八章 好一番算計(求收藏,求推薦)第1139章 大宋萌古王合不勒第1267章 復古黨人 二第五十八章 魯智深,李師師(漏章已補)第321章 海州吳家第154章 無奈(第二更)第222章 極大的繩索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908章 我來,我騙,我殖民 完第322章 戰爭是一場大買賣第1397章 美娘之國 上第1303章 維新變法裱糊 二第647章 常敗將軍第605章 安得房奴兮 上第928章 存天理,滅逆虜 完第664章 房奴殺人狂第1361章 謀萬世,顧眼前第1454章 西宋就要向西第五十四章 書畫行首第760章 高俅冤枉 一第356章 宅鬥第276章 高人要有架子第1000章 戰爭纔是最大的生意第1339章 好一個武義久第1162章 共和國的崛起 八第462章 地產興邦 五第994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立威第972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唐明皇第1130章 南北兩高麗第445章 點亮燈塔 二第1508章 合衆國的落日第244章 去開封姓趙(爲盟主清風徐來加更)第442章 李綱同學第1480章 十中一是不可能的第1371章 宣和復古——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245章 國崩之危 一第972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唐明皇第216章 朕就要太后第133章 紀大官人的花魁大比第227章 武大郎當官第931章 好大的隱患第1482章 讓大汗先走第176章 賀正旦第770章 高俅冤枉 十一第260章 郭藥師第1354章 南宋VS北周?第259章 海軍之始第352章 東坡扇第551章 以德服人 三第637章 房奴猛男西征 一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864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四第六十三章 福星?禍星?第1245章 國崩之危 一第415章 大儒 二第897章 存天理,滅邪魔 八第1011章 韓大帥第170章 大學在哪裡 上第385章 出路還是有的第407章 界河商市 下第580章 論道——大食儒生第975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王牌第682章 大工程和好爸爸第1237章 有競爭纔好殖民第606章 安得房奴兮 中第三十四章 都是祖宗不好 三更奉上,狂求收藏第832章 東坡之死 上第943章 戰爭販子 上第874章 輪到武好古倒黴了 三第200章 還不快拜!第532章 沒有最奸,只有更奸 完第677章 敵在開封府 五第991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蘇轍請郡第533章 奸黨的崛起 一第331章 又到別離時第626章 大宋終究是挫的第1391章 新周和東宋第332章 籠中的資本家第917章 中國獅子王第682章 大工程和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