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

在國內政治體制加快變革,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這個階段,誰也不希望和外國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可是,擔任外相的歐陽庚越發覺得這種事情已經不可避免了。

做爲留學幼童中年齡最長的那一個,歐陽庚已經42歲了。

他是留學生自愛會組織的創立者,在美國出任了長達十年的領事官員,其後又陸續擔任過駐英和駐美公使,在出任外相之前,他還擔任過總領外務參政大臣,負責管轄大清帝國的殖民地和藩邦國。

在這一批的新內閣成員中,他是非常特殊的那一個,和胡楚元一樣,他也擁有美國國籍,還有一個美國妻子,如今在燕京仁濟醫院擔任內科醫師,也在京師醫科學院任教。

長達二十年的外交生涯告訴歐陽庚,協約國現在就是在找理由開戰,他們根本就沒有別的打算。

今天上午,他剛和俄國公使曰涅科夫舉行了會談,試圖說服俄國放棄軍事行動計劃,而俄國提出的條件卻無比的苛刻。

他知道,中國根本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

會談結束後,他就立刻前往資政園。

歐陽庚抵達資政園的時候正直中午,胡楚元和家人在怡樂堂裡用午膳……他的生活還是和過去一樣,兩個妻子,三個兒子,一家人在餐廳裡邊談邊吃着。

聽說歐陽庚來了,胡楚元沒有吃完午餐就出來迎接。

從怡樂堂裡走出來,一眼看到等候在門外的歐陽庚,胡楚元順口問道:“少伯,吃了沒有?”

歐陽庚搖了搖頭,道:“大人,我這有急事得和您商量。”

胡楚元嗯了一聲,領着歐陽庚到怡樂堂西側的花廳就坐,又道:“等談完事,你就留下來一起吃吧!”

歐陽庚也嗯嗯的答應着,心裡卻想,大人,我怕你等下就沒有心思吃飯了。

心裡懷着對胡楚元的那種特殊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歐陽庚謹小慎微的跟在胡楚元的身後,一路進入花廳。

在鋪嵌着白色大理石板和蒲席墊子的長椅上坐下來,歐陽庚就匆忙將一份公文交給胡楚元,上面清楚的寫着俄國人昨天才提出的各種要求。

胡楚元接過公文仔細的瀏覽一番,卻絲毫沒有生氣的樣子。

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中,俄國人的條件很簡單很粗暴。

第一,中國必須在西北停兵,承認葉爾羌汗國讀力及沙俄對葉爾羌汗國的保護權,包括烏魯木齊在內的地區都成了葉爾羌永恆不可分割的疆域;第二,中國必須同意俄國在東北修築聯通滿洲里到海參崴的東北鐵路,鐵路由俄國出資修築,經營權永遠歸屬俄國,鐵路沿線周邊十公里範圍的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都歸屬俄國東方鐵路公司,俄國同時有權在鐵路沿線駐兵。

第三,中俄重新簽訂的新條約,俄國必須享受和英國同等待遇,俄國有權在中國各沿海開放城市建立銀行,發行貨幣,且這些貨幣有權在中國國內使用。

第四,……。

後面就不用再逐一細看了,都是一種含義……要麼屈辱的接受這一切,要麼就等沙俄72萬陸軍殺入中國,佔領整個中國。

胡楚元很平靜的將這份公文合起來,和歐陽庚問道:“你覺得俄國人爲什麼這麼猖獗?”

歐陽庚想了想,道:“他們一貫是個猖狂的國家和民族,從上到下都根本看不起我們華人,以及所有的亞洲人。這是真正的種族歧視,或許,我們確實要好好的教訓他們。可惜,咱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正在快速的起步,這個階段要是和協約國大面積的開戰,對國家經濟建設的影響實在是太大。”

胡楚元道:“有影響,但不會太大。你繼續和俄國人談,第一條,咱們可以暫時停火,爭議擱置,第三條,可以建立銀行,但不能發行貨幣。”

歐陽庚稍作遲疑,問道:“第二條呢?”

胡楚元道:“隨便他們吧……爭取談半年左右。”

歐陽庚立刻就明白了,胡楚元已經決心開戰,只是需要半年的準備期,他點着頭,道:“那行,我盡力和沙俄拖延着。”

胡楚元則道:“有些不重要的小條款可以先同意,第一條和第三條慢慢拖着談,關鍵時刻同意第二條,但不要急着正式在全國公佈,繼續拖延幾個月……否則,你這個外相的位置就有問題了。”

歐陽庚心裡愈發明白,眼下就是要拖延時間。

他這就起身要回去辦事,胡楚元卻將他留下來,一起吃頓便飯。

其實,這些天的胡楚元談不上悠閒,但也談不上忙,所有的內閣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每個人的能力、秉姓,他都非常的清楚,什麼事情應該交給誰來辦理,他更清楚。

他這輩子沒有別的本事,無非就是賺錢用錢和識人用人。

從上海離開的時候,他已經將生意上的事情大體交給了胡緘元和兩位堂兄,國內的文教事業則由弟弟胡品元親自稟辦。

這幾天,胡楚元都顯得很清閒,也只在親自艹辦着一件事……即便是這件事,實際上也主要由葉同光和屠仁守在幫忙辦理。

歐陽庚離開沒多久,屠仁守就來了。

胡楚元將他請入光政閣的大書房裡,坐下來秘密商量。

屠仁守帶着厚厚的一疊資料進來,鋪開給胡楚元過目,等胡楚元稍稍看了一遍,他便迫不及待的說道:“大人,咱們就這麼一招都能要了法國人的命。”

胡楚元繼續看着數據,過了片刻才道:“有點難!”

和英國不同,法國實行的是一種立足於古典金本位制度的變體制度,即限量兌換金本位制度,法郎目前的固定兌換率是一法郎合0.2984克黃金,限制兌換單位爲300盎司黃金。

確切的說,最低兌換單位是28501法郎,沒有這麼多錢就不能和法國黃金儲備銀行兌換黃金。

對胡楚元和清政斧而言,這肯定不是什麼問題,由於法郎是清政斧承認的四大外匯,在長達二十年的對外貿易中,政斧累積法國公債和法郎約合27.5億,可以兌換820.6噸黃金。

目前,法國的國家黃金儲備總量約在3500噸左右的規模。

即便加上胡楚元個人的財力,想要撼動法國做爲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國的地位也很困難,以一英鎊兌25法郎的基本兌價,只要他能拿出5億英鎊豪賭,就可以將法國的國家黃金儲備徹底擊潰。

胡楚元在心裡思索着,總覺得風險太大,與其這樣,那還不如直接開戰。

當然,在最爲關鍵的時刻突然拋售27.5億法郎債券兌換黃金,還是完全有可能將法國經濟拉入地獄。只要法國經濟開始崩潰,法國資本抽離沙俄和曰本,沙俄和曰本的經濟也會隨之崩潰。

他在心裡計算着,預計……保守的情況下,他應該先逐步削弱法國的黃金儲備,將這個數字壓縮到到2000噸左右,然後再通過大規模拋售法國公債,通過市場恐慌來攻擊法國黃金儲備。

戰爭要打,5億英鎊也要準備着,無論如何,他都要將法國黃金儲備擠垮。

在屠仁守走後,胡楚元一個人在大書房裡繼續整理國家情報總局提供的新情報,逐一對比各項數據,確認協約國目前的備戰情況。

其實在協約國三國組織中,法國倒是沒有真正開戰計劃的,它不過是想乘機訛詐一筆,眼看沒有機會了,它只想見好就收,關鍵也得拿點實惠,畢竟在國內還有着強烈的[***]情緒,總要給國民一點交代。

俄國是最看不清局勢的,也最混帳的國家,自以爲了不起,驕橫的令人髮指,可它也未必就想真的開戰。

它的態度很簡單,只要中國做出它所要求的讓步,它就不會打中國,至少是暫時不會,而這個暫時頂多只有幾年,甚至只是幾個月的有效期。

說到底,俄國沙皇貴族和國內政治家的腦袋都是不清醒的,盲目相信自己的武力。它們只看中國僅有43萬新式陸軍,而俄國有112萬,便猖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俄國人也根本沒有任何信用可言。

曰本則是真正不顧一切的想要和中國全面開戰,因爲它們最瞭解目前的局勢,現在開戰,協約國的勝算是100%,可要是等到了1905年,那就真不好說了。

曰本人也深信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不打敗中國,曰本則終將被淘汰。

事實上,如果不能從中國及其殖民地購買廉價的資源,再向中國及其殖民地銷售工業產品,曰本確實是沒有未來可言。

由於雙邊關係和貿易關係一直未能恢復正常,在胡楚元掌控下,曰本也一直不能在中國及殖民地、藩邦地區進行正常的投資和貿易,這對曰本的影響太大。

戰爭的陰影是越來越近。

晚上,胡楚元就局部備戰問題和陸廣荃進行了新的商議,目前,新軍已經緊急擴張到42個師,湖廣兵團8個師,江淮兵團7個師,青徐兵團5個師,直隸、陝甘寧、東北各有4個師,閩浙、西南、兩廣各有3個師,疆省仍然保持一個師的編制。

由於採取了戰時擴張政策,主力師基本都是三萬人左右的規模,除去那些仍處於高度保密的師團,在半公開的數據中,新軍總兵力已經擴張到58萬人,各兵源地的預備師全面散開在各縣組織預備營,就地編收新兵,進行爲期三個月的突擊訓練。

國內的武裝警察部隊也在快速的擴張中,因爲新江南步槍和勃朗寧步槍庫存數量不足,很多舊式的江南步槍,甚至是溫徹斯特步槍、毛瑟84/71步槍都被重新列裝。

海軍方面已經啓動緊急備案,今年對外預售的軍艦合同全面取消,各艘在造軍艦全部用於列裝國內,同時緊急向德國購買兩艘薩爾茨級戰列艦,也就是國內的涼州級戰列艦。

薩爾茨級戰列艦是雙方聯合研製的戰艦,德國目前總計有四艘,還有兩艘在造,中國則擁有六艘,有四艘在造。

做爲國內海軍真正的主力戰艦,這一級別的數量在海軍決戰中將起着至爲關鍵的作用。

國內現有的六艘寧遠級戰列艦也正在抓緊大修,實施汽輪機改造方案,目前已經有兩艘完成了大改,因爲要適應船艙結構,汽輪機方案不得不單獨定製,修改成本其實是比較高的。

寧遠級和涼州級基本屬於姐妹型號的戰列艦,雙方的噸位大致相當,主炮口徑和數量大體一致,改進後的寧遠級在航速上和涼州級也相差不大。

一旦整個改進計劃成功,加上從德國臨時買過來的兩艘,國內就可以組建一支擁有14艘12000噸級戰列艦的主力聯合艦隊,明年還能增加到18艘,明年底就是25艘。

是的,一場空前絕後的真正的遠東大戰就要爆發了,最終的參戰國完全可能增加到十幾個國家,將整個東亞地區都席捲進來。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亂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亂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