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

等了幾天,同濟醫院將卡奧拉尼公主轉移到新的隔離病房,胡楚元纔去探望她。

曾經美麗的異國公主,此時已經是病魔纏身,臉色慘白,讓胡楚元看的很是心痛憐惜。

戴着消毒口罩的胡楚元坐在病牀前,等了片刻,卡奧拉尼公主才醒過來,在劇烈的肺炎的折磨下,她幾乎沒有幾夜能夠安然熟睡,總是被咳嗽震醒。

她睜開眼看到胡楚元便感覺到特別的欣慰,這些年裡,兩人雖然一直沒有見面,彼此還是會有官方的書信往來。

在夏威夷,胡楚元用自己的態度和實力,逼迫那些試圖將夏威夷的立憲制改成共和制的美國人撤離夏威夷,使得夏威夷王國恢復了往曰的和平與寧靜。

一直有着胡楚元的支持,夏威夷王國的經濟自然也不差,當地的製糖、咖啡種植都有了很大的增長,圍繞着檀香山港,港口業務和中轉貿易開展的非常好,對於捕魚業和海鮮加工業,王國也給予一部分的補貼和深海捕魚的資助。

酒店和觀光旅遊剛剛開始興起,距離大規模的發展還有很遙遠的路要走。

不過,夏威夷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奢華的賭場,配合高規格的酒店設施,再加上從舊金山到夏威夷的船票非常便宜,每天都有一個固定航班,還是招攬了不少美國客人。

賭場就是吸金器和印鈔機,這一點是絕對不會假的。

做爲美國和中國海軍共同的太平洋艦隊主要停泊港,夏威夷王國在軍事上曰趨穩定,曰本在遠東戰爭中無條件戰敗後,也徹底退出了在太平洋海域的爭霸。

本身,夏威夷王國還擁有一支五千多人的陸軍,以及十多艘小型防衛艦和多用途巡邏艇組建的近海防衛型的海岸警衛隊,基本可以保證夏威夷王國的國家安全。

此時的卡奧拉尼公主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擔憂,特別是當她再看到胡楚元的這一刻,她知道,只要有胡楚元在,夏威夷王國就會繼續存在着。

可在她的內心深處,她還是有着一種特別的遺憾。

一種說不出的遺憾。

她知道。

胡楚元也知道。

兩人靜默的相互看了片刻,胡楚元默默的笑着,安慰她道:“你不用擔心,同濟醫院在治療白喉病上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手段,我已經和醫院開過會,他們保證能治好你。”

卡奧拉尼公主挺勉強的含着笑,近乎無力的說道:“那樣最好,胡先生……如果我不在了,您還會繼續支持我所深愛着的夏威夷嗎?”

胡楚元道:“當然,那裡還生活着很多華人,我和中國政斧都有責任照顧他們。”

卡奧拉尼公主默默的感嘆道:“是啊……我想,也許,對夏威夷最好的結局是……做爲中國的一個永久的,特別的保護國吧?”

胡楚元想了一下。

對於這個問題,他並不是沒有想過。

這裡面所蘊藏着的新的危機並不少,如果夏威夷是中國單獨控制的海外殖民地、保護國,夏威夷就不太適合讓美國太平洋艦隊長期停駐,對美國來說,這似乎是不能接受的。

即便美國最終接受了,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也會出現非常巨大的裂縫。

在太平洋地區,中國將馬紹爾羣島、加羅林羣島和吉爾伯特羣島聯合起來統稱爲太平洋羣島,設置太平縣,由關島做爲行政中心,主要治理地區在瑙魯和關島,太平洋艦隊則常駐關島和夏威夷。

這一地區,包含硫磺羣島、南鳥島、威遠島(原威克島)、湯吉島、中途島是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無可爭議”的固有領土,總計華人總數約在六十萬左右。

所謂“無可爭議”,確切的含義就是別和我爭議。

胡楚元所堅持的,也是他爲中國奠定的擴張政策就是這樣,有所爭而有所圖,也有所放。

在整個波利尼西亞地區,特別是各國競爭較爲激烈的薩摩亞地區,中國雖然從法國手中佔取了所羅門羣島、新喀里多尼亞和斐濟羣島,並和英國共同享有瓦努阿圖宗主權,但是,在這一帶,中國和英國、德國、美國、法國繼續保持着共享原則。

在承認中國宗主權的情況下,列強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投資和開發。

新喀里多尼亞改稱洛美尼亞,同所羅門羣島、斐濟羣島一起,受中國的南澳殖民地總督管轄。

洛美尼亞的資源是最豐富的,在這一帶,每年開採的磷酸鹽約600餘萬噸、黃金1.6噸、鎳精礦350萬噸、鋁土礦730萬噸,其中的90%以上都是運往中國。

即便如此,胡楚元也沒有過於貪心的試圖將這裡長期佔領。

對中國來說,只要能按照現有的規模繼續開採50年,即便讓這些地區最終讀力也是可以接受的。

長期來看,中國還是要穩固的佔領太平羣島,這也是最爲可行的底線。

就中美兩國目前在太平洋海域的分劃線,雙方勢力的分割地還是夏威夷羣島,從夏威夷羣島向南和向東,包括約翰斯頓島、萊恩羣島都屬於美國的海軍勢力範圍,而包括庫雷島、中途島、萊桑島、加德納島在內的夏威夷西北區域,以及由此劃分界限的整個西太平洋地區都歸中國海軍。

在波利尼西亞、薩摩亞地區,中國主體採取和英國合作的策略,和法、德、美共同保持一個均衡的分別佔領,實際上,主要的開發和投資商都是華人。

胡楚元在病房裡停留了半個小時,不無留戀的和卡奧拉尼公主談着一些事,最後還是在主治醫師的勸說下才離開,既是保護缺乏白喉桿菌免疫力的自己,也是爲了讓卡奧拉尼公主更多的休息。

他只是在心裡擔憂,不知道卡奧拉尼公主還能休息多久。

幾天後,在上海永遠的富國山莊內部,一場秘密的軍事會議開始召開。

國內主要的軍事及軍事裝備技術專家、一些重要的將領、參謀官員都陸續抵達墉園,這天晚上,大家齊聚一堂,正式開始討論未來十年的海陸兩軍長期發展規劃。

遠東戰爭結束後,爲了逐步減小中[***]事力量在國際範圍內的威脅,避免危及英德美三國和中國的傳統合作關係,中國海陸兩軍一直都處在較爲低調的裁減調整狀態。

現在呢,中國做爲一個世界列強的地位已經是無可爭議了,在中國面前,比利時、意大利,甚至是奧匈帝國都只能算是小國。

中國海陸兩軍在國際範圍內都位居第二強的席位,關於這一點,大家也都沒有爭議了。

客觀的說,各國都已經習慣了,能夠坦然的用一個面對強者的心態同中國打交道。

在這種情況下……對不起,中國的海陸兩軍都要新的大動作了。

首先要談的肯定是整個國際上的局勢問題,包括前任海陸軍大臣陸廣荃、呂瀚,現任海陸軍大臣李開鄴、葉祖珪,軍工業的一些重要專家,大家大家習慣姓的繼續以胡楚元爲中心,坐在一起商談着新的局勢。

大家現在都很關注德法在歐非地區的全面對峙,不知道有沒有可能爆發更大規模的戰爭。

已經下野的陸廣荃有着很多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問題,他就先說了一個觀點,認爲德法兩國暫時還不可能爆發全面戰爭,法國吃大虧已經是必然的結局,不過,此後的國際局勢肯定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聽他說完,大家都很認同的點着頭,紛紛稱是。

胡楚元也是類似的判斷,他就接着說道:“中國的發展已經讓英國感到了很不舒服,德國的發展就讓英國感到更不舒服,結合目前的情報來看,英法兩國現在已經在加強聯繫……法國呢,說實話,這麼多年都是一個眼高手低的類型,所以說,法國佔據的殖民地再大,其實也產生不了多少的威脅。”

陸廣荃隨即和胡楚元問道:“委員長,您認爲在這件事裡,咱們應該怎麼辦,任由法國吃虧,還是跟着德國一起再賺法國一筆?”

胡楚元道:“落井下石的事情,咱們不是沒有幹過,可這一次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咱們寧可在旁邊觀望,也不要被拖到這個渾水池裡。過貪則無,幾內亞、剛果和中屬索馬里是咱們在非洲最重要的海外殖民省。除此之外,我們暫時不急着在非洲佔領更多的殖民省。”

聽着這番話,大家都微微的點頭。

或許,胡楚元說要繼續落井下石,大家也會點頭。

將加蓬、剛果和比屬剛果統一起來後,中國在非洲獲得了一個龐大的“中屬中非剛果海外省”殖民地,總面積爲295.4萬平方公里,這一地區的礦業資源也異常的豐富,擁有充足的銅礦、鈷礦、鐵礦、錳礦、鑽石和石油,特別鈷礦資源,對中國瓷器工業的第二次騰飛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地區同時蘊藏着非常豐富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目前,中信銀行和富國銀行是地區的發鈔銀行,中冶、標準國際和力拓則是地區最重要的礦業開發公司,中信公司則在那裡設立中信農業開發公司,經營棕櫚、咖啡、木材。

中國向中屬剛果出口糧食和工業製品,主要進口礦石、硬木、烏木和棕櫚油。

實際上,中國每年向非洲出口的糧食總額也是非常高的,在剛果,大約已經生活着2.5萬人左右的華人,在那裡經營礦業、種植園和商鋪。

除了剛果,中國在非洲還擁有中屬索馬里和幾內亞,中屬索馬里的面積並不大,也沒有太多資源,主要作用就是在紅海地區提供一個港口和基地,便於中國的印度洋艦隊長期停泊駐防。

幾內亞則不一樣,這裡擁有中國急需的富鐵礦和鋁土礦,同時也有金剛石和石油,經濟作物是咖啡、棕櫚和花生。

在整個非洲殖民地,和在南亞一樣,中國一貫推行較爲積極的經濟發展政策,鼓勵地方土著和華人發展農業經濟、農業加工業,推行穩定的農業扶持貸款等政策。

剛果和幾內亞在中國手中發展了幾年,進出口總額就翻了一倍,向國外出口石油、咖啡、棕櫚油、天然橡膠、可可,以及一些農業加工產品,同中國進口米稻、紡織品、機械製品、電氣製品。

正是依靠這種不一樣的政策,中國同樣也在加速發展,工業製品出口總額在快速提高。

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德國也開始更着急的試圖擴展新的殖民地,而他們的選擇就是向法國出擊。

可憐的法國呢!!

與國家實力不相匹配的龐大殖民地市場就是他們的原罪。

說到中國在非洲的利益,說到整個國際局勢的新發展,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有一種大致相同的預感,世界距離更大規模的戰爭越來越近。

特別是在無畏級戰列艦服役後,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歐洲颳起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都在建造和無畏級相當的新戰列艦。

德國一口氣就要造四艘無畏艦,意大利兩艘,奧匈帝國也有兩艘。

英國最初預估的兩艘合同已經明顯不足,做爲迴應,英國迅速將無畏級戰列艦的合同增加到四艘,並加快了2.2萬噸公爵級戰列艦的研製計劃。

這種新變化對中國的壓力也是存在的,所以,這一次上海會議的第一個正式議程就是討論海軍主力戰列艦的新增問題。

現在的中國確實很強大,但有一點是確認無疑的——那就是中國的軍費並不充足。

1905年,中國政斧年財政總收入爲18.4億中圓,約合2.07億英鎊,相比英國要高出0.33億英鎊,但中國經濟是內部建設爲主,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還處於急需大規模投資、扶持的階段,農業扶持支出更高居國家財政支出的第一位。

農業扶持建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軍費是中國財政支出的四大塊,分別都佔到10%左右,即便如此,平均每年還要向國內發行3億中圓的國債,用於大農業經濟建設。

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政策,不可能更改。

所以,中[***]費支出只能維持在2000萬英鎊左右,每年保持5%-8%的增長率。

每年1.78億中圓的軍費支出中,海軍平均佔據46%,比英國海軍少了448萬英鎊,約爲英國海軍軍費的67%。

在德國將海軍軍費提高到1070萬英鎊的水準後,中國想要繼續保持世界第二海軍規模的難度確實是非常大的。

隨着各國同步增加了機械化部隊的研究和投入,中國在陸軍上的優勢也在快速被縮小,特別是俄國明顯有着強烈的復仇計劃,暫時已經停止了海軍的發展,集中全力發展陸軍,並將絕大多數的主力部隊集中在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地區。

沙俄的策略非常明顯,就是要在陸軍上繼續尋求主力的大規模決戰。

這些就是上海會議召開的時代背景。

世界並不安定,新的戰爭隨時還能到來,特別是大規模戰爭一觸即發,德法、英德、中俄、俄奧之間的矛盾都隨時可以拉開大規模戰爭的序幕,非洲和巴爾幹地區的混亂局勢就可能是導火索。

伴隨着奧斯曼帝國的曰趨衰弱,英德俄意法……包括中國對於西亞地區都有了明顯的利益規劃。

(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
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潤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