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東都內亂

船隊開始啓動,緩緩向江陽倉城方向駛去,從船頭已經可以看見江陽倉城黑黝黝的城牆影子,但就在這時,楊元慶卻意外發現了江陽縣城內三柱烽火沖天而起。

周圍的軍士響起一片低呼,顯然,誰都沒有想到,江陽倉的報警烽火竟然是設在江陽縣城內。

楊元慶負手站在船頭,遠遠注視着江陽縣城的三柱烽煙熊熊燃起,他的目光又向更遠處的江都城方向望去,在沉沉的夜色中,他清晰地看見三個亮點在十幾裡外跳動。

楊元慶的座船在江陽碼頭上緩緩靠岸,這時江陽縣城內的烽火已經被滅掉,楊元慶走下了大船,等候在碼頭上的沈光和王君廓快步上前,沈光單膝跪下請罪,“卑職沒有及時滅掉烽燧,以致行蹤暴露,卑職作戰不力,請殿下責罰。”

“這是情報的問題,和你無關,不用自責,這次奪下江陽倉城,你立下了大功,我自會有封賞。”

楊元慶安撫了沈光幾句,又問王君廓,“倉城內戰況如何了?”

“回稟殿下,倉城內戰事已經結束了,五千守軍被殺千餘人,其餘全部投降,我軍傷亡兩百餘人,請殿下進城視察。”

楊元慶回頭對韋雲起笑道:“一起進城看看吧!”

韋雲起欣然道:“聽說李密的庫藏會讓人難以入睡,我倒很想一觀。”

楊元慶向兒子楊寧招了招手,笑着問他道:“你是想和父親同去。還是留在船上休息?”

楊寧一路暈船,身體很虛弱,連回答的力氣都沒有,韋雲起見他精神萎靡,便對楊元慶道:“殿下,讓世子好好休息吧!”

楊元慶點點頭,吩咐幾名親兵。“好好照顧他,讓他休息!”

他摸了摸兒子的頭,這才翻身上馬。在衆人的簇擁下,向倉城而去,楊寧望着父親走遠。他無力地坐在一塊大石上,低低嘆了口氣,直到今天他才明白,行軍打仗真的是很艱辛。

。。。。。。。。

倉城內的戰事已經平息了,隋軍士兵正忙碌地清理着戰場,一隊隊被俘士兵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

兩千隋軍士兵已經接管了這座倉城,一百餘名管理倉城的魏軍文職人員正在接受訓話,他們將繼續擔任這座倉城的日常管理。

當楊元慶進城時,一名偏將帶着倉城的主管官員上前見禮,倉城的主管官員年約三十五六歲。名叫虞熙,是虞世基次子,曾出任隋朝符璽郎,跟隨父親投降李密後被封爲太府寺少卿,李密見他精明能幹。便命他主管江陽倉。

“罪臣叩見殿下!”

虞熙滿臉羞愧地跪了下來,他雖投降了李密,但心中不甘,一心想逃回江南故鄉,怎奈父親在李密手中,他只得忍辱偷生。

今天隋軍攻克了江陽倉。他心中又是歡喜,又是羞愧萬分,尤其他認識楊元慶,當年父親和楊元慶一直明爭暗鬥多年,更令他心中忐忑不安。

“原來是虞璽郎!”

楊元慶一下子認出了他,連忙上前扶起,笑道:“我一路就在想,在江都那麼多故人中,我第一個會遇到誰,沒想過竟是虞璽郎,真是令人欣喜。”

虞熙羞慚滿面道:“罪臣不守義節,失身爲賊,願意接受殿下任何處罰。”

楊元慶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時局動盪,大家都身不由己,我不會怪罪你們,你父親可好?”

虞熙搖搖頭,“家父思鄉心切,從去年年底就病倒了,希望殿下大人大量,原諒父親的過去。”

楊元慶淡淡一笑,“你父親也算是我的故人了,我若連這點容人心胸都沒有,何以取天下?你放心吧!我不會計較過去恩怨。”

楊元慶雖然和虞世基官場爭鬥多年,但那是爲臣子的心態,現在他是帝王心態,又不一樣了,天下人皆知他楊元慶和虞世基有過隙,如果他連虞世基都饒過,那麼就足以證據他楊元慶的心胸寬廣,所以就算是裝,他也要裝出寬容大度的姿態。

而且虞世基將江南名門,在江南一帶影響極大,楊元慶正需要他替自己安撫江南,在這一點上,虞世基對他有着重要的價值。

“多謝殿下寬容。”

聽楊元慶有原諒父親之意,虞熙心中大喜,連忙道:“卑職願爲殿下引路,巡視倉城。”

楊元慶看了一眼這座規模龐大倉城,一座座巨人般的倉庫矗立在黑夜之中,想象着倉庫內的滿載實荷,楊元慶也忍不住欣然感嘆道:“得此倉城,江南無憂矣!”

。。。。。。。

江都城和江陽倉相距約三十里,雙方用烽燧聯繫,互相示警,就在隋軍攻佔江陽倉的同一時刻,江都城便看到了江邊燃起的熊熊烽火。

此時江都城內一片鶴唳風聲,城門緊閉,一萬軍隊全部上城防禦,各種消息在江都城流傳,引起了全城恐慌,家家關門閉戶,所有店鋪也停止了營業,大街上冷冷清清,看不見一個行人。

城東春柳巷一座大宅前,一名黑衣家人從街頭飛奔而來,一口氣跑上臺階砰砰敲門,門開了一條縫,一名管家模樣的男子探頭看了一眼,連忙開了門,讓黑衣家人進宅。

“有什麼消息嗎?”管家緊張地問道。

“有很多傳言,我一時也說不清楚,老爺在嗎?”

管家見他不肯對自己說,不由狠狠瞪了他一眼,只得帶着他向大堂而去。

這座房宅的主人正是裴蘊,裴蘊現任魏國的尚書左僕射,可以說是魏國第一文臣,但實際上。他只掛了個宰相之名,處理一些瑣碎的小事,比縣令還清閒,魏國真正的軍機大權掌握在長史房玄藻和記室參軍祖君彥的手中,像裴蘊和虞世基這樣的前隋文臣,只是做一做樣子。

此時,裴蘊也聽說了情況有變。他有點心煩意亂,揹着手在大堂上來回踱步,自從兩年前江都宮變後。裴蘊便一直鬱鬱不樂,他也想過像封德彝一樣逃走,但他兒子裴穎在李密身邊爲文官。實際上就是人質,讓他下不了這個決心,更重要是他年事已高,身體嬴弱,逃不動了。

他只能一天天盼着,盼着隋軍打過來,解放自己,不過裴蘊也聽到一點風聲,說最近裴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沒處理好,遭到了楊元慶的打壓。其實這早在裴蘊的意料之中。

當年,他和裴矩就在對楊元慶的態度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裴矩是想讓楊元慶融入裴家,讓裴楊利益一體,而裴蘊卻堅決反對。他始終堅持裴楊要保持距離,裴家是裴家,楊元慶是楊元慶,利益不能一致。

最後是裴矩主導了裴家,所以裴家被楊元慶所忌,也是情理之中。歸根到底是裴家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超脫於其他世家,可楊元慶卻不能容忍一家獨大。

這讓裴蘊心中也茫然無底,就算他去了隋朝,楊元慶也不會再用他了,難道他的仕途就此結束了嗎?

這時,管家帶着出去打探消息的家人匆匆走來,“老爺,有點消息了。”

裴蘊精神一振,城中的混亂讓他心中生出一線希望,會不會是隋軍來了,“快說,有什麼消息?”裴蘊急不可耐問道。

家人躬身道:“老爺,現在外面已經沒有人了,看熱鬧的人全部被趕回了家,城門關閉,所有的軍隊都上了城,小人多方打聽,才從一個士兵口中得知,昨晚江陽倉那邊有大量敵軍入侵的烽火傳來,但軍隊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入侵了,反正各種傳言都有,有人說。。。。。。”

不等他說下去,裴蘊便揮手打斷了他,後面的傳言都是無稽之談,誰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江陽倉出事,那就意味着李密要完了,李密的所有物資都在江陽倉內,沒有這些軍糧物資,李密拿什麼支撐的二十萬大軍,恐怕連兩萬軍隊都支持不了。

就在這時,一名家人飛奔而至,躬身稟報道:“老爺,門外有人來訪,說是老爺最想見的人。”

‘最想見的人?’

裴蘊微微一怔,這會是誰?走了兩步,他忽然反應過來,連聲道:“快請進!快請進!”

這個時候他最想見的人,就是楊元慶的使者,裴蘊心中激動起來,難道楊元慶派人來找自己了嗎?

不多時,管家帶進來一人,正順風客棧的東主王順元,他此時也是異常忙碌,在百忙中抽出一點時間來見裴蘊,這也是他的任務之一,王順元上前躬身施禮道:“參見裴相國!”

“你是。。。。。”裴蘊看了他一眼,不能確定他的身份。

“在下王順元,在隋軍中主管江都情報。”

王順元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遞給了裴蘊,“裴相國看了這封信就知道了。”

裴蘊接過信,手頓時微微顫抖起來,正是楊元慶的信,這封信已經放在王順元身邊很久了,這也是楊元慶的命令,必須在江都城破前,才能把信件交給裴蘊。

裴蘊接過信看了一遍,他點了點頭,果然是楊元慶來了,楊元慶在信中,要求他聯繫隋朝舊臣,信中還透露出,準備讓他們接管江南政務,這讓裴蘊心中有振奮起來,無論是他還是虞世基,都有極好的南方基礎,看來楊元慶還是要重用自己。

裴蘊立刻點了點頭,“我知道了,多謝王將軍送信。”

裴蘊送走了王順元,他沉思片刻,當務之急是要召集主要官員來商議對策,只是虞世基正臥病在家,不好移動,他當即吩咐家人:“速備馬車,我要去虞府!”

。。。。。。。。

第9章 朝局悄變第42章 步步緊逼第58章 蕭後心思第96章 舉國兵策第42章 局勢複雜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3章 男扮女裝第2章 家法伺候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4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8章 東線突破第7章 秋風至楊第69章 一觸即發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8章 吳興沈氏第3章 風雨前夜第9章 恆山之亂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7章 李淵抉擇第75章 條件苛刻第34章 泊舟九江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章 分配不公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3章 深巷小宅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6章 以毒攻毒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2章 東都內亂第8章 天下十猛第35章 越境事件第40章 敏秋賑災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7章 收網抓魚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章 入伍斥候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6章 夜探胡營第40章 權貴施壓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章 上洛隱梟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章 狡雄尋窟第46章 糧價危機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5章 燕城大戰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7章 大舉東進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章 意外收穫第29章 蕭後召見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章 營州之變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1章 高麗水師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9章 獨孤之憂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2章 誥命風波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0章 蛇蠍毒心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6章 館驛見賢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2章 是功是過第9章 玄感之憂第20章 月夜之戰第78章 攻而不克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章 唐魏結盟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4章 太守師道第24章 小男養家
第9章 朝局悄變第42章 步步緊逼第58章 蕭後心思第96章 舉國兵策第42章 局勢複雜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3章 男扮女裝第2章 家法伺候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4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8章 東線突破第7章 秋風至楊第69章 一觸即發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8章 吳興沈氏第3章 風雨前夜第9章 恆山之亂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7章 李淵抉擇第75章 條件苛刻第34章 泊舟九江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章 分配不公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3章 深巷小宅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6章 以毒攻毒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2章 東都內亂第8章 天下十猛第35章 越境事件第40章 敏秋賑災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7章 收網抓魚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章 入伍斥候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5章 激戰尉氏第16章 夜探胡營第40章 權貴施壓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章 上洛隱梟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章 狡雄尋窟第46章 糧價危機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5章 燕城大戰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7章 大舉東進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章 意外收穫第29章 蕭後召見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章 營州之變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1章 高麗水師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9章 獨孤之憂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2章 誥命風波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0章 蛇蠍毒心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6章 館驛見賢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2章 是功是過第9章 玄感之憂第20章 月夜之戰第78章 攻而不克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章 唐魏結盟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4章 太守師道第24章 小男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