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高麗水師

經過八天的航程,大隋船隊終於抵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高麗。

遠遠地,船隊已經看到陸地,這是一座佔地數百頃大島嶼,島上森林茂密,一座灰白色的山樑橫亙其間。

來護兒指着島嶼對楊元慶道:“總管,那便是綾羅島,兩次攻打平壤,我都是先取它爲後勤重地,以前島上沒有駐軍,就不知現在有沒有。”

楊元慶注視着島嶼,問道:“這裡離高麗都城平壤還有多遠?”

“越過這座島嶼,便是溳水河口,沿河口溯流而上五十里,就是平壤城了。”

楊元慶點了點頭,回頭看了一眼船隊,儘管今天清晨集結過一次,將船隊的長度壓縮爲五十里,實行數艘大船並行,但還是規模龐大,一眼望不到邊際。

其實大部分船隻都是空船,真正載有士兵和物資的船隻只有三百餘艘,近八百多艘空船,這些空船是他準備用來裝載戰利品。

但楊元慶懷疑,這八百餘艘大船恐怕還是裝不完戰利品,要分幾次才能運完,這樣的話,他就需要一箇中轉之地,這座綾羅島不就是最好的中轉之地嗎?

想到這,楊元慶當即下令:“船隊靠攏島嶼,準備佔島!”

帥船上旗語揮動,最前面的數十艘大船在來護兒的指揮下開始向島嶼駛去。

來護兒兩次佔領這座島嶼,他知道這座島嶼南面多礁石。北面水深,適合大船停靠,尤其在東北角有一處天然碼頭,大船可以直接靠岸停泊。

船隊繞向北方,到了島嶼的北面,楊元慶頓時看見了遠處十幾裡外的溳水河口,海水因淡水的注入而變白。和周圍湛藍色的大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河口足有數裡寬,完全可以駛入大型海船,就在這時。桅杆上忽然有眺望兵大喊:“前方有兵船!”

只見兩裡外,一艘千石左右的船隻正要駛離海島,船隻左右搖晃。顯得十分倉惶,在駛離海島的一瞬間,一名高麗士兵跳上的大船,後面還有十幾名士兵狂奔而來,邊跑邊喊,似乎要大船等他們。

來護兒急向四周望去,只見除了這艘兵船外,再無其他船隻,連漁船都沒有,他急忙令道:“截住這條船!”

彩旗揮動。傳達旗語,幾艘大船劈波斬浪,加速前行,片刻便繞到高麗兵船前方,大船上隋軍士兵箭如雨下。十幾名士兵慘叫着被射倒,其餘士兵則鑽入艙內躲藏,高麗兵船的船帆繩索被射斷,船帆滑下,船隻在原地打轉,再也無法前行。

不多時。隋軍押着十幾名高麗士兵上了大船,十幾名高麗士兵全部跪在甲板上,乞求饒命。

來護兒上前盤問幾句,回頭對楊元慶道:“這些士兵們都是高麗水軍,他們負責駐守海島,一共四十人,島上還有十幾人未上船。”

楊元慶眉頭一皺,“高麗有水軍麼,我怎麼從未聽說?”

來護兒也是第一次聽說高麗有水軍,他又盤問幾句,這才道:“水軍是去年才成立,約五千人,百艘戰船,部署在溳水之內。”

楊元慶沉思片刻,下令道:“留三千軍隊佔領島嶼,中軍和後軍停泊在島上,前軍繼續前進,進入溳水。”

楊元慶是主帥,他只管軍隊大方向上的行動,其餘細節上部署都是由副將安排,來護兒留下三千人駐島,中軍和後軍的八百餘艘海船都停泊在島嶼旁,等候命令。

其餘三百艘戰船則在楊元慶和來護兒的率領下,向溳水入海口駛去……溳水也就是現在的大同江,現在的平壤橫跨大同江兩岸,但隋朝的平壤則要小得多,位於溳水北岸,是一座被高大城牆包圍的大城,周長三十餘里,城牆高大堅固。

爲攻打平壤,楊元慶考慮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趁夜偷襲平壤,配合內應,以最小的代價佔領平壤,但由於有高麗水軍的存在,這套方案顯然不太現實了。

第二套方案是速戰速決,就算被高麗軍發現,但趁高麗軍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強攻奪取城池。

而第三套方案則是遭遇意外,進攻被阻,使隋軍不得不面對高麗守軍的頑強防禦,這種情況下,隋軍需要動用重型武器纔可能攻平壤城。

還有最壞的一種可能,就是蓋蘇文的軍隊來援助平壤城,但楊元慶已經盡力而爲了,如果蓋蘇文的主力還是出現,那就真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百二十艘隋軍水師戰船列隊駛進了溳水入海口,溯流而上,受水流的影響,船隊行速不快。

溳水的下游寬達十幾裡,中間不時還有小的島嶼,儘管江面寬闊,但三百艘大船行駛在江面上,還是顯得異常壯觀。

船隊集羣而行,延綿十餘里,就彷彿從大海中來的巨龍,在大江中遨遊,兩岸人口密集,到處是大片的農田和村莊。

這裡是溳水下游的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河流縱橫,自古便是高麗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不時能看到一片片森林,像綠色的寶石般點綴在平原之上。

“總管,我們不可能無聲無息抵達平壤城。”一旁,來護兒又一次提醒楊元慶,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提醒了,他有經驗,他知道不可能不被發現。

楊元慶只能抱以苦笑,他現在終於明白來護兒爲什麼這樣說了,北岸上,一羣羣的大人和孩子在跟着船隊奔跑,用力揮着手,大聲叫喊着。

但這時,來護兒快步走上船頭,全神貫注地注視着北岸上的一座石制哨塔,哨塔高三丈,矗立在北岸,儼如一座燈塔。

哨塔緊靠江邊,距離他們約一里,整個溳水上的任何動靜都會被它收入眼中。

楊元慶也發現了這座哨塔,他走上前,注視着哨塔問道:“這是高麗軍的烽燧嗎?”

來護兒點了點頭,“第一次高麗之戰時它還沒有,因爲我的水軍險些奪下平壤城,所以高麗軍吸取了教訓,沿江修建了十座烽燧,只要我們是沿江而來,肯定會被他們發現。”

楊元慶這才明白,來護兒所說的瞞不過高麗軍,是指沿江烽燧,而不是沿江的村民。

來護兒話音剛落,只見石哨塔上三柱烽煙沖天而起,他們被高麗哨兵發現了,緊接着遠處又出現了三柱烽煙。

楊元慶眯起了眼睛,警報此時應該已經傳到了平壤城,他的第一套方案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如果在半天之內趕不到平壤城,那麼他第二套速戰速決的方案,也同樣會失敗,

“這裡離平壤城還有多遠?”楊元慶追問道。

“還有四十里,須行一個時辰。”

停一下來護兒又補充道:“恐怕總管速戰速決的方案也不可能辦到了。”

楊元慶一怔,“這是爲何?”

來護兒手指前方,淡淡道:“總管看前方就知道了。”

楊元慶的目光從哨塔上收回,向來護兒的手指方向望去,他也看見了,前方水面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黑點,相距他們約五六裡左右。

“高麗水軍!”楊元慶失聲道。

‘當!當!當!’的鐘聲在桅杆上敲響了,士兵們紛紛從船艙裡奔出,儘管隋軍士兵在出發前已經進行過簡單的水戰訓練,但遇到真正的水戰時,他們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用箭或者石砲轟擊對方船隻,

真正的水軍主力,還是來護兒從南方帶來的五千水軍,來護兒走到楊元慶面前,抱拳請示:“卑職願領軍和敵軍水戰,請總管同意!”

楊元慶已冷靜下來,在他所有的計劃中,都沒有考慮到高麗水軍,但高麗水軍確實出現了,他只能面對,楊元慶緩緩點頭,“希望來將軍旗開得勝,打贏這一戰!”

“卑職遵命!”

來護兒躬身施一禮,快步攀下帥船,上了一條小船,很快劃到另一艘大船前,上了大船。

此時隋軍大船的編隊已經發生了變化,楊元慶的帥船停止前進,而其餘戰船也紛紛在江中下錨,由來護兒的副將船率領五十艘戰船前去迎戰。

這五十艘戰船上的士兵,便是來護兒從南方帶來的五千水軍,他們大多是荊襄一帶的人,水性嫺熟,水戰經驗豐富。

楊元慶走到船頭,注視着五十艘戰船迎戰高麗水軍,他也不得不承認,他不可能樣樣精通,在水戰上,他便只能做一名看客,好在有大隋第一水師大將來護兒迎戰,讓他充滿了信心。

溳江水面上,高麗軍的水師聞訊前來攔截隋軍入侵,高麗軍的水軍是去年春天才組建,也只有五千餘人,主要以千石戰船爲主,共有百餘艘。

主要水戰武器,主要是弓箭和石砲,而來護兒率領的五十艘戰船大多是三千石海船,船體堅固,三倍於高麗戰船,他們武器卻要豐富一點,除了弓箭和石砲外,還可以用船頭撞沉敵船,而且還有火油和拍杆兩大水戰利器。

五十艘戰船呈菱形排列,和高麗軍的戰船越來越近,雙方終於撞擊在一起,這時,隋軍大船上的拍杆高高地豎起了起來,在隋軍士兵的一片吶喊聲中,長達數丈的拍杆猛地落下,向對方的戰船砸去。

‘轟!’地一聲巨響,一艘高麗戰船被兩根拍杆同時砸中,船體斷裂,江水洶涌而入……()

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2章 收官之棋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8章 關鍵小人第6章 西秦霸王第4章 假手於賀第92章 李靖初戰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4章 微服私訪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8章 意外消息第56章 雙相辭呈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2章 蕭後來臨第8章 欲速不達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4章 以信立身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3章 京城讖語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1章 軍機決策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7章 西征情報第39章 夜襲江城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5章 突厥野心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章 帝王失信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1章 匪夷所思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章 漳南小村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章 家法伺候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4章 目光深遠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2章 庶叔積善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2章 烽火狼煙第3章 黑臉魏刀第57章 藥到病除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9章 西陘關前第41章 意外情況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章 灞橋秋色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2章 河東紳商第9章 臨危下船第40章 羅高離心第45章 明智決定第5章 上兵伐謀第4章 露出破綻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8章 舊情難動第51章 范陽盧氏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章 意外相逢第22章 北突求援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5章 有失有得第20章 毒心李淵
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2章 收官之棋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8章 關鍵小人第6章 西秦霸王第4章 假手於賀第92章 李靖初戰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4章 微服私訪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8章 意外消息第56章 雙相辭呈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2章 蕭後來臨第8章 欲速不達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4章 以信立身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3章 京城讖語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1章 軍機決策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7章 西征情報第39章 夜襲江城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5章 突厥野心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章 帝王失信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1章 匪夷所思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章 漳南小村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章 家法伺候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4章 目光深遠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2章 庶叔積善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2章 烽火狼煙第3章 黑臉魏刀第57章 藥到病除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9章 西陘關前第41章 意外情況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章 灞橋秋色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2章 河東紳商第9章 臨危下船第40章 羅高離心第45章 明智決定第5章 上兵伐謀第4章 露出破綻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8章 舊情難動第51章 范陽盧氏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章 意外相逢第22章 北突求援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5章 有失有得第20章 毒心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