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東宮震怒

儘管李淵下旨封口李孝恭軍在潁川之敗,對朝廷的報告也只是說李孝恭部奉旨撤回襄陽.

但紙包不住火,李孝恭在潁川郡被隋軍擊敗,全軍覆沒的消息還是傳了出來,頓時長安朝野震撼,一片譁然。

這件事使李淵陷入極大的被動之中,萬般無奈,李淵只得以欺君隱瞞之罪,將兵部侍郎楊則革職拿問,隨即命令尚書右僕射裴寂爲荊襄道巡訪使,率刑部、兵部、御書臺三方次官赴荊襄調查事情真相。

但屋漏又遭連夜雨,李元吉在稠桑鎮遭西線隋軍伏擊,三萬新軍全軍覆沒的消息隨即傳來,李淵幾乎崩潰了,兩線皆敗,不僅將中原拱手讓給隋朝,而且損失了十一萬精兵。

在一連串的沉重打擊之下,李淵終於支撐不住,一病不起。

東宮,這幾天李建成格外忙碌,父皇病倒,朝政幾乎都交給了他,各種繁瑣的事情紛沓而至,忙得李建成腳不點地,連喝一口茶的時間都沒有。

儘管李建成忙碌不堪,但他也一樣關注中原的戰役,中原之戰已成定局,他不願多想,他更關注中原之戰後的利益格局變化。

不僅僅是天下勢力的變化,同時他更關注大唐內部的利益格局變化,尤其羅藝之子羅誠給他帶來一個潼關的消息,使李建成震怒了,秦王竟然攫取他在關東的勢力。

明德殿太子書房內,李建成臉色鐵青,負手站在窗前,一言不發地聽着羅藝講述潼關發生的事情。

羅藝是剛剛從潼關逃回,他已經拒絕了李世民的拉攏,那他就必須把這種拒絕轉變爲太子對他的嘉許。

“當時卑職感覺到夾帳裡藏有刀斧手。卑職知道。只要自己說錯一句話,就會人頭落地,當時卑職也不知怎麼會突然有了勇氣。嚴詞拒絕了秦王的拉攏,當時秦王臉色已變,但最終卑職還是保住一命。現在想起來,還是因爲秦王投鼠忌器,怕殺了卑職導致兵變,卑職沒有能替殿下保住潼關之兵,實在有罪,請殿下責罰!”

羅藝說完,小心翼翼看了一眼太子,見他彷彿一座雕塑般負手而立,一動不動。也看不見他的表情變化,羅藝心中有些不安,想說點什麼。可是又無從說起。他低下了頭。

書房裡很安靜,靜得可以聽見太子那略帶沉重的呼吸聲。過了良久,李建成才緩緩道:“羅將軍寧死不降他,對我忠心耿耿,我很欣慰,他以秦王身份駕臨潼關,你保不住軍權,我也不會怪你,放心吧!我會給你另謀高就,對我忠心之人,我都不會虧待”

羅藝大喜,連忙躬身施禮,“羅藝願爲太子竭心效力!”

羅藝心中如明鏡一般,現在秦王幾乎已控制關中軍隊勢力,太子要再重用自己,只能封到巴蜀和荊襄,離長安越遠,他的權力也就越大,這是他期待已久之事。

“你下去休息吧!和家人團聚,另外令郎羅誠我很喜歡,我已任命他爲東宮侍衛郎將,希望你不要反對。”

羅藝心中一驚,這是要把自己兒子扣爲人質嗎?但一轉念,太子封他在先,應該不是此意,確實是很欣賞自己的兒子,他連忙道:“能被太子重用,那是他的福氣,卑職替他感謝太子。”

“去吧!”

羅藝行一禮,慢慢退下去了。

羅藝走出明德殿,明媚的陽光照在他身上,令他長長鬆一口氣,丟失潼關的噩夢已經過去,他又將迎來新的春天。

他的步伐也變得輕快起來,他剛剛走下臺階,卻發現不遠處兩名軍官靠在石欄上,正在交談着什麼,其中一人正是他的兒子羅誠。

羅藝連忙走了前喊了一聲,“大郎!”

羅誠一回頭,見是父親,他頓時又驚又喜,他一直在父親擔心,能否逃過李世民的魔掌,他歡喜異常道:“父親,你沒事吧!”

兒子出自內心的關懷讓羅藝倍感溫暖,他笑眯眯地點了點頭,“我沒事,聽太子說,已任命你爲東宮郎將,先恭喜你了。”

羅誠今天也是第一天上任,主要是熟悉東宮情況,他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又給父親介紹旁邊的軍官,“這位是東宮中郎將楊將軍,也是孩兒的頂頭上司,今天他帶孩兒熟悉宮中情況。”

羅藝眼中微微閃過一絲驚訝,他知道眼前此人就是楊元慶的兄長楊嶸,還有一個大哥楊峻,兄弟三人從小就因爲嫡庶問題而關係惡劣,再加上楊峻和楊嶸降唐導致楊玄感被殺,兄弟三人早已勢不兩立。

雖然楊峻和楊嶸因爲太子妃的緣故得到太子的信任,但他們畢竟是楊元慶之兄,而且還有弒父嫌疑,太子居然任命楊嶸爲東宮中郎將,毫不避嫌,這是不是有點......

這一刻,羅藝也覺得太子有點太過於寬容了,雖然這樣想,羅藝臉上卻笑容滿臉,畢竟楊嶸是他兒子的頂頭上司,不好得罪,他連忙拱手道:“原來是楊賢侄,多謝賢侄對犬子關照!”

楊嶸是幾個月前因劉文靜被殺事件而被提升,劉文靜被殺後,很多東宮官員被牽連而革職,東宮官員出現大量空缺,李建成又不願意外人入東宮,便推薦了一批官員。

其中就包括楊嶸出任東宮侍衛中郎將,楊峻出任太子洗馬,儘管陳叔達等相國認爲這兄弟二人是楊元慶之兄,且名聲不要,不宜啓用。

但李淵因劉文靜之事愧於太子,便力排衆議,批准了太子的推薦,兄弟二人終於得以復出。

楊嶸此時年已三十出頭,不再少年輕狂,逐漸成熟,變得沉穩起來,他看出了羅藝眼中驚訝,心中暗惱,卻也不露聲色地回禮笑道:“世叔客氣了,羅賢弟年輕有爲,深受太子殿下重視,前途不可限量,令人羨慕。”

他乾笑兩聲,語氣中充滿了市儈,羅藝點點頭,又對兒子道:“你現在是公務期間,爲父不打擾你,晚上再談,爲父先走一步。”

“父親請慢走!”

羅藝又對楊嶸拱拱手,轉身走了,望着羅藝走遠,楊嶸又對羅誠笑道:“我們說到哪裡了,對了,東宮一共有兩個中郎將,一個是我,另一個你應該很熟悉,就是薛萬鈞,不過......”

說到不過,楊嶸向兩邊看看,壓低聲音道:“東宮的水很深,此人是獨孤家族推薦,你要當心,不可和他走得太近,要學會保護自己。”

不知道爲什麼,羅誠看到楊嶸那張奸詐的臉龐,心中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

就在這時,遠處有宦官大喊:“太子殿下要進宮面聖,侍衛備駕!”

楊嶸慌忙拉了一把羅誠,“快跟我走吧!”

。。。。。。。

李建成在考慮再三後,還是覺得去見父皇,他要把潼關奪權這件事說清楚,絕不能縱容二弟胡來,如果自己表態不及時,二弟下一個目標就是臨津關和永通倉。

儘管李建成也知道父皇是在病中,但他可以含蓄地告訴父親,讓父皇明白二弟爲什麼不救援三弟的根本原因,在於他想奪軍權,寧可讓隋軍殲滅元吉的三萬新兵。

李建成心中忿恨,坐上車輦,向後宮而去。

李淵因爲昨天病倒而沒有上朝,也不在御書房內,他目前在靜心殿內休息養病,雖然殿名叫‘靜心’,但李淵的心卻一點也靜不下來,中原的慘敗使他竟生出一種絕望之感,他覺得自己已無力取得天下。

李淵其實更多是一種心病,他躺在病榻上,寵妃張婕妤正細心地照顧他,竇皇后則坐在一旁陪他說話,她嘴角含笑,但目光卻不時瞟向端茶送水的張婕妤,眼中偶然會閃過一絲冷意。

竇皇后是竇氏家族嫡女,當初李淵父親早逝,導致李淵家族在關隴貴族中地位低下,幾乎要被趕出關隴貴族行列,就是因爲竇家和獨孤家在關鍵拉了李家一把,才使李淵得以入仕,而李淵娶了竇氏之妻,更使他有了後臺。

李淵入主關中建立唐朝,也離不開關隴貴族的全力支持,其中以竇家和獨孤家的支持最大,才使李淵要兵得兵,要糧得糧,迅速建立了勢力,作爲投桃報李,李淵自然要立結髮妻子竇氏爲皇后。

竇氏爲人寬厚,待人以善,宮中上下都很敬愛她,自從李淵母親獨孤太后去世後,竇氏更成爲後宮之主,李淵的衆多嬪妃都由她掌管。

在丈夫的衆多嬪妃中,竇氏惟獨不喜歡張婕妤,認爲她使聖上費神過多,每次幸臨她的寢殿後,聖上總是一身疲憊,竇氏認定她是狐狸精,不懂得愛惜男人。

只是聖上極爲寵愛此女,令竇氏心中雖恨,卻也無可奈何,表面上裝得對她寬容關愛,只待尋找機會收拾此女,此時趁丈夫轉移了注意力,竇氏冷冰冰的目光向張婕妤瞥去。

此時李淵頭上裹着病巾,一臉疲態,正躺在榻上看一本秦王李世民剛剛送來的奏疏,李世民建議朝廷火速在巴蜀和荊襄募兵,以防止荊襄被蕭銑和杜伏威乘虛殺入。

同時建議朝廷暫時採取防禦之勢,鞏固關隴荊襄,不要再急於擴張,而李世民又指出,隋軍雖取得中原之勝,實際上已精疲力竭,國力耗盡,還要填河北和中原兩個大窟窿,暫時也無力攻唐,請父皇不過過於擔心。

次子李世民的這些建議和勸慰,句句打在李淵的心中,使他心中大爲寬慰,揚了揚奏疏對竇氏笑道:“二郎確實不錯,很有見地,難怪皇后這麼寵愛他。”

()

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4章 死地後生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打進楔子第4章 利益之誘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章 中元前夕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4章 再讓一城第32章 最壞結果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0章 緊急受命第6章 養虎生患第5章 重返大利第2章 帝王失信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章 齊郡召將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7章 收網之時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章 落魄高才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7章 李思楊慮第7章 國事家事第7章 智取伊吾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6章 戰前會議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2章 老奸巨猾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1章 新官上任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章 不露聲色第18章 諫臣之死第21章 初次談判第8章 臨戰前夜第8章 夜襲敵哨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3章 棒打長孫第7章 生死之約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1章 家廟夜審第6章 瓦崗分家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0章 南方來人第5章 上兵伐謀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4章 卿卿我我第89章 胡馬煙塵第77章 楊氏希望第75章 條件苛刻第9章 攻心爲上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4章 海寺之戰第41章 兄弟爭功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6章 何罪之有?第5章 深藏不露第26章 宿將抉擇第7章 戰略對抗第44章 拖延三天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54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2章 一生一死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2章 南壓李淵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6章 宿將抉擇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5章 狹路相逢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章 營州之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0章 飲恨弘農第3章 勸降建德第42章 長安科舉第50章 縣衙對質
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4章 死地後生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打進楔子第4章 利益之誘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章 中元前夕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4章 再讓一城第32章 最壞結果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0章 緊急受命第6章 養虎生患第5章 重返大利第2章 帝王失信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章 齊郡召將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7章 收網之時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章 落魄高才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7章 李思楊慮第7章 國事家事第7章 智取伊吾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6章 戰前會議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2章 老奸巨猾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1章 新官上任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章 不露聲色第18章 諫臣之死第21章 初次談判第8章 臨戰前夜第8章 夜襲敵哨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3章 棒打長孫第7章 生死之約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1章 家廟夜審第6章 瓦崗分家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0章 南方來人第5章 上兵伐謀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4章 卿卿我我第89章 胡馬煙塵第77章 楊氏希望第75章 條件苛刻第9章 攻心爲上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4章 海寺之戰第41章 兄弟爭功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6章 何罪之有?第5章 深藏不露第26章 宿將抉擇第7章 戰略對抗第44章 拖延三天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54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2章 一生一死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97章 僞漢毒計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2章 南壓李淵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6章 宿將抉擇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5章 狹路相逢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章 營州之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2章 致命疏忽第30章 飲恨弘農第3章 勸降建德第42章 長安科舉第50章 縣衙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