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戰前會議

河內郡河陽縣以西的官道上,一隊騎兵正風馳電掣般地向河陽城疾奔而來,爲首大將正是率軍駐紮在黎陽的秦瓊,他奉楊元慶之命,趕來河陽述職,並商議重要軍情。

秦瓊收到了楊元慶攻打洛陽的命令,這個命令使他十分振奮,隋軍的目標終於轉向中原,逐鹿中原,這就是爭奪天下開始,使秦瓊心中充滿了期待。

“秦將軍,河陽城到了!”一名親兵指着遠處一座城池喊道。

秦瓊點點頭,回頭喝令道:“加快速度!”

衆騎兵加快了馬速,馬蹄激起滾滾黃塵,向河陽城疾馳而去。

。。。。。。。

河陽城是隋軍的駐兵重地,駐守河內郡的三萬精兵一大半便駐紮在此處,河陽北城外便是一座巨大的板牆式軍營,佔地足有數百畝。

此時的河陽城內瀰漫着一種緊張的氣氛,這種緊張的氣氛來自於數千士兵的進駐,縣城內一般只有幾百名當值守門的軍士。

但隨着數千士兵的涌入,大街上隨處可見一隊隊全副武裝的軍士,令縣城民衆感到一種莫名的壓力。

數千士兵進駐縣城是因爲楚王楊元慶的到來,楊元慶率領兩萬軍隊南下,使河內郡的駐兵已達五萬人,加上河東郡兩萬駐軍和黎陽城的三萬駐軍,使隋軍在黃河北線的駐軍已達十萬人之衆。

事實上,在河北戰役結束後,隋軍便開始向南部署,陸續將八萬主力分別部署在河東郡、河內郡和汲郡,大量糧草物資也隨之南下。

這是很顯然之事,河北戰役結束,下一步必然就是逐鹿中原。

河陽縣縣衙。這裡已經被臨時闢爲總管府軍衙,四周站滿了數百軍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縣衙外面的拴馬樁上拴着數十匹戰馬,十幾名軍官正匆匆走進縣衙。

縣衙大堂內,縣官的座位和兩旁的柵欄都已撤下。變成了軍機要務的決策之地。在大堂正中間擺放着一架寬兩丈、長三丈的巨大沙盤,這是中原沙盤地圖。

在沙盤旁,站着十幾名軍官,在低聲議論着,楊元慶則揹着手,久久注視着沙盤不語。

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長安的探子發來緊急情報,十萬唐軍和大量輜重物資正在向上洛郡集結,主將正是秦王李世民。

楊元慶便立刻意識到。這極可能是唐軍也要發動對中原的戰役了,他們是從西南進攻弘農郡,然後殺至洛陽。如果唐軍奪取洛陽,這就意味着唐朝也將參與逐鹿中原。

這是很正常的戰略部署,自己奪取了河北,唐軍也同樣奪取了富庶的荊襄,實力大大加強。如果唐朝也想爭天下,那麼它必然也會參與逐鹿中原。

在隋唐簽訂了停戰協議中,其中第二條就是唐軍不能出潼關,隋軍也不會渡河到弘農,也就是說弘農郡沿黃河一線是雙方的緩衝地帶。

但現在唐軍從西南走上洛郡向弘農進軍,並沒有違反雙方的停戰協議,而隋軍兵壓洛陽,也沒有渡河在弘農郡登陸的計劃,這同樣也沒有違反雙方的停戰協議。

可以說進攻洛陽的計劃,隋唐雙方竟然是不謀而合,那麼唐朝有沒有和李密達成某種默契,用李密來牽制自己南下,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李淵一定會採用這種策略。

處於自身的利益考慮,李密也會竭力阻止自己南下,那麼李密就能容忍唐軍東擴?

世上最複雜的就是人心,他楊元慶無法揣摩李密的心思,但從利益上來看,維持現狀最符合李密的利益,如果現狀不能維持,那麼由唐朝佔領洛陽,對李密而言應該是利大於弊。

這也是楊元慶拉攏杜伏威的用意,如果李密要來干涉隋軍南下,那麼杜伏威的作用就是牽制住李密的軍隊。

“總管,開始嗎?”裴青松在旁邊小聲問道。

楊元慶搖了搖頭,“再等等秦將軍,他們馬上到了。”

話音剛落,院子裡便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秦將軍來了!”有士兵大聲稟報,緊接着秦瓊快步走進了大堂,歉然笑道:“很抱歉,我來晚了,讓大家久等!”

他又向楊元慶施一禮,“秦瓊參見總管!”

楊元慶笑着點點頭,“既然秦將軍已到,我們開始吧!”

將領們紛紛圍攏上來,楊元慶看了衆人一眼,這才緩緩道:“先告訴大家一個最新情報,從長安傳來消息,十萬唐軍正向上洛郡集結,大家說說看,唐軍的意圖是什麼?”

站在一旁的李靖微一沉吟,便道:“莫非唐軍也是想進攻洛陽?”

衆人議論起來,大堂內一片竊竊私語聲,楊元慶擺擺手,大堂內又頓時安靜下來,楊元慶微微笑道:“我們無法得知唐軍的真正意圖,不過進攻洛陽的可能性確實最大,我建議我們可以稍微觀察一下,如果他們真是進攻洛陽,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作戰計劃。”

秦瓊沉聲問道:“那卑職的任務是否也要隨之調整?”

秦瓊的任務是率領軍隊南下東郡,從側面向魏軍施壓,牽制李密軍隊支援洛陽,三百艘渡河戰船已經準備就緒,就等一聲令下,三萬大軍渡河。

楊元慶沉思片刻道:“你的任務也一樣調整,等待我的命令。”

“卑職明白了。”

楊元慶又對衆人道:“如果唐軍真是來進攻洛陽,那麼我們的主要敵人就不再是洛陽王世充,而是唐軍,這將是一場四方參與的中原大戰,如何在這場大戰中笑到最後,是我們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我這裡需要告訴大家,中原的軍隊並不像河北竇建德那樣不堪一擊,以竇建德四十萬大軍,還要向二十萬的李密俯首稱臣,你們可想到中間的原因?”

一旁徐世績接口說:“總管的擔憂完全正確,李密的瓦崗軍最初也是四十萬,但經過數年激戰,強留弱汰,最終留下來的十幾萬軍隊都極爲強悍,絕大部分還是從前的隋軍,李密又從宇文化及手中俘獲了六萬驍果軍,這是隋軍的精銳,大大加強了李密軍的戰鬥力,而且裝備精良,這是竇建德的軍隊遠遠不能相比,竇建德擁有四十萬大軍也不得不向李密臣服,這就是根本原因。”

楊元慶點點頭,“我們這些年發展很順利,也很迅速,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遇到真正的強敵,無論是劉武周、魏刀兒還是竇建德,他們都是兵力雖多,但戰鬥力低下,而今後,我們將進入強敵時代,僅僅王世充的七萬軍隊就不容小視,那是從前張須陀的軍隊和留守洛陽精銳隋軍,如果我們再有輕敵之意,那下一個失敗的就是我們。”

楊元慶的語氣很嚴厲,他目光凌厲地注視着衆將,衆人都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

。。。。。。。。

會後,衆人都散去了,李靖對楊元慶笑道:“總管這麼誇耀敵軍,打壓自己,會不會影響到軍心?尤其在大戰來臨之前。”

楊元慶微微嘆息一聲,“並非是我嚴厲,現在軍隊普遍有一種驕慢之心,好像認爲隋軍是天下第一,其他各個勢力都不堪一擊,這種驕慢的情緒在迅速蔓延,令我憂心忡忡,李長史,驕兵必敗啊!”

說到這裡,楊元慶從書箱裡取出幾份情報,放在桌上道:“這是從李密軍隊和唐軍那裡得到的情報,從前我們隋軍最大的優勢就是夜戰,但現在不是了,唐軍和李密也都加強了夜戰訓練,還有唐軍的五萬玄甲騎兵,也是一支極爲精銳之軍,是從唐軍、西秦降軍和西涼降軍中抽取精銳組成,還有李密的六萬驍果軍,敵軍的實力並不比我們弱,甚至唐朝的國力還要強於我們,唐軍、魏軍也同樣身經百戰,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值得驕慢的本錢?”

“總管說得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打天下並不是可以橫掃一切,也不可能長勝不敗,關鍵是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必先知己,方能知彼,不慮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慮全局者不足謀一地,總管的深謀遠慮讓卑職十分敬佩。”

楊元慶呵呵一笑,“連你也拍我馬屁了!”

“卑職畢竟不是奉承總管,總管的杜伏威之棋極爲精妙,不僅是爲牽制李密,而且也爲將來爭奪南方佈下了先手,難道總管大量造海船,就只是爲了攻打遼東那麼簡單嗎?”

楊元慶點了點頭,“我很欣賞你‘不慮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慮全局者不足謀一地’這句話,現在唐朝着重向南方發展,奪取了富庶的荊襄,而我們卻得到被戰爭嚴重破壞的河北,唐朝可以從荊襄得到人口及糧食支援,而我們卻要向河北輸血,此消彼長,從國力上看,唐朝已經佔據了上風,但唐朝也有它致命弱點,它們內部不穩,只要我們能緊緊抓住這個致命弱點,那麼唐朝遲早會敗在他們的內部不靖上。”()

第3章 透露底線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9章 危機漸至第2章 敵蹤初現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1章 野心漸露第57章 高調姿態第46章 糧價危機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3章 苛刻條件第16章 欲蓋彌彰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0章 世充密使第42章 暗流洶涌第9章 底線突破第1章 如期而至第4章 佳夕如夢第12章 初到突厥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9章 危機漸至第7章 秋風至楊第25章 燕城大戰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5章 十猛之計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2章 井陘遇警第65章 蕭後心機第7章 士信發威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66章 尋找時機第7章 義成公主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39章 妥協援兵第54章 兵臨城下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6章 裴氏父子第71章 血色之夜第2章 世充登基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1章 錢貨漏洞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夜探胡營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1章 合縱遇挫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4章 新的兵器第15章 首鼠兩端第29章 南下清河第3章 兵臨城下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7章 義成公主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0章 窮途出路第24章 以信立身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5章 越境事件第1章 出征突厥第11章 家廟夜審第48章 獨孤家主第33章 金精賭彩第62章 激戰七裡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0章 軒然大波第44章 爾虞我詐第59章 兄弟分權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5章 不速之客第8章 怒極生誓第53章 窮途末路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23章 奸佞之計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7章 兵壓關內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1章 宿怨爆發第90章 大戰悄至
第3章 透露底線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9章 危機漸至第2章 敵蹤初現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1章 野心漸露第57章 高調姿態第46章 糧價危機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3章 苛刻條件第16章 欲蓋彌彰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0章 世充密使第42章 暗流洶涌第9章 底線突破第1章 如期而至第4章 佳夕如夢第12章 初到突厥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9章 危機漸至第7章 秋風至楊第25章 燕城大戰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8章 微服私訪第25章 十猛之計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2章 井陘遇警第65章 蕭後心機第7章 士信發威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66章 尋找時機第7章 義成公主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39章 妥協援兵第54章 兵臨城下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6章 裴氏父子第71章 血色之夜第2章 世充登基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1章 錢貨漏洞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夜探胡營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1章 合縱遇挫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4章 新的兵器第15章 首鼠兩端第29章 南下清河第3章 兵臨城下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7章 義成公主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0章 窮途出路第24章 以信立身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5章 貌合神離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5章 越境事件第1章 出征突厥第11章 家廟夜審第48章 獨孤家主第33章 金精賭彩第62章 激戰七裡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0章 軒然大波第44章 爾虞我詐第59章 兄弟分權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5章 不速之客第8章 怒極生誓第53章 窮途末路第42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23章 奸佞之計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7章 兵壓關內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1章 宿怨爆發第90章 大戰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