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各有所學

四更剛過,天還沒有亮,睡在外間的阿蓮便悄悄起牀了,天氣太熱,她實在睡不着,她是一個月前搬到楊元慶的寢房外間,又在二十天前的一個晚上,她成爲了楊元慶名副其實的貼身侍女,身有所屬,從此她服侍更加盡心。

七月的涿郡雖是秋老虎發威的時節,但今年的天氣格外酷熱,和往年相比十分反常,老人們都說,這是兵災之相,死亡之人太多,怨魂積累,便使天氣變得反常。

阿蓮來到樓下水房,脫去衣裙,從桶中舀一瓢涼水,澆在自己羊脂白玉般的嬌軀上,將渾身的暑氣衝去。

這時,門卻被推開了,阿蓮嚇了一大跳,連忙躲在木柱後,當她看清進來的是楊元慶時,一顆心放下,嬌嗔道:“你不說一聲就進來,要嚇死人的。”

楊元慶脫去衣服,也有些抱怨道:“這個鬼天氣,一會兒就是一身汗,實在睡不着。”

他坐在胡凳上,指指後背,“你替我澆兩飄水!”

阿蓮走到他身後,舀了兩瓢水從他脖頸澆下,冰涼的井水使楊元慶舒暢得渾身一顫。

“阿蓮,最近城市井裡有什麼說法嗎?”

阿蓮常去買菜,給楊元慶帶來了不少消息,她柔滑的小手輕輕撫摸着楊元慶的後背,低低笑道:“大家都抱怨你把城門關得太久,還有薑湯喝膩了,家裡都是刺鼻的石灰味,讓人受不了,還有就是罵這個該死的鬼天氣,其實大家都很感激你,那麼嚴重的疫病,幽州居然躲過了。”

“那你感激我嗎?”楊元慶笑着摟住她纖細的腰。

“公子!”

阿蓮臉一紅,她輕輕掙了兩下,卻沒有掙開,只得由他了,楊元慶撫摸着她光滑的肌膚,嗅着她身上淡淡的體香,小心地將她抱坐在自己懷中......

黑暗中傳來了阿蓮低低的喘息聲。

.........

遼東爆發的疫病在四月時傳到幽州,最近出現疫情的是北平郡,大量從遼東逃來的民夫聚集在北平郡,他們中有很多人發病,死在北平郡境內,北平郡太守韋雲起緊急向總管楊元慶求援。

楊元慶立刻發佈了緊急狀態令,命幽州各郡城外之民悉數遷入城內,城內以石灰鋪地,民衆日飲薑湯,不準喝生水,同時派兵兩萬駐守北平郡北,扼守角山隘口,這是從遼東進入幽州的必經之路。

幽州軍在角山隘口外設立了數百頂大帳,每一個從遼東逃回的民夫都在這裡住上十天,確實無病才發放糧米,準他們回家,而發熱病人則被隔離。

儘管如此,但還是大量思鄉似箭的民夫翻山越嶺進入幽州,令幽州軍防不勝防,楊元慶只得派出一百支巡邏軍隊,在幽州地界巡邏,隨時抓捕可疑之人。

天已經亮了,楊元慶開完例會,便騎馬來到相距不遠處的郡衙,他要找李淵商量一下開城門之事。

此時郡衙尚未開始辦公,只有旁邊的校場小門開啓着,裡面隱隱傳來喝喊聲,似乎有人在練武。

校場是衙役們的練武之處,佔地很小,只有一畝左右,裡面有箭靶和石鎖等器材,平時校場門關閉,不準閒雜人進去。

楊元慶有些好奇地走到小門前,幾名少年在練習射箭,雖然只是背影,但楊元慶還是一眼認出,正是李淵的幾個兒子,世民、玄霸和元吉,正躲在這裡練習箭術。

楊元慶信步走了進去,腳步聲驚動了衆人,衆人回頭見是楊元慶,連忙上前施禮,“參見楊總管!”

李世民是他們三人中的老大,今年十四歲,他少年老成,頗有幾分成年人模樣,已經能幫父親處理一些簡單的文書,也有自己的見識,他是一個月前纔來到涿郡。

少年時代他是最崇拜楊元慶,但隨着他漸漸長大,他已經不再崇拜任何人,對楊元慶更多是一種敬重。

“楊總管可是來找我父親?”

楊元慶笑着點點頭,“你父親還沒來嗎?”

“爹爹今天拉肚子!”旁邊李玄霸甕聲甕氣插口道。

李世民回頭瞪了他一眼,嚇得李玄霸低下頭,李世民歉然道:“父親平時來得都很早,今天身體不適,可能會晚一點,如果楊總管有急事,我馬上去找他。”

楊元慶暗讚一聲,不愧是李世民,應對從容,言語得當,便微微一笑,“也沒有什麼大事,只是一些小事,我等等無妨。”

楊元慶又看了一眼李元吉,笑問他道:“聽說你去找了蘇烈將軍比箭?”

儘管李淵家教很嚴,不準李元吉去找楊元慶的手下比箭,但李元吉在忍了幾個月後,還是偷偷地瞞着父親去了軍營,找蘇烈比箭,結果大敗在蘇烈箭下。

李元吉羞愧地低下頭,和蘇烈比完箭,他才知道什麼叫天外有天,他實在差得太遠,估計楊元慶的弓他都拉不弓,更不要提找楊元慶比箭,楊元慶笑眯眯的問話使李元吉心中受到刺激,他擡起頭,注視着楊元慶道:“我還有時間練習,五年後,我再找總管比箭,那時望總管成全。”

“有志氣!”

楊元慶對他豎起大拇指,這時,李玄霸將他的弓箭遞給楊元慶,“楊總管,能不能教我們一招箭術?”

楊元慶的箭術名震天下,他們三人都沒有見過,連李世民眼中也露出一絲嚮往之色。

“好吧!”

楊元慶笑着接過弓箭,李玄霸用的是步弓兵箭,這是練習射箭的基礎,弓不錯,是一石弓,他看了一眼李世民,便欣然答應,“那我教你們用騎弓的方法來射步箭,就是六個字‘心到、眼到、手到!不用瞄準,一樣用騎弓之術。”

楊元慶忽然弓箭向天空一舉,衆人還沒有明白,長箭便脫弦而出,箭力強勁,和騎弓射法完全一樣,只聽一聲哀鳴,長箭從天空墜下,一隻鴿子被射穿了脖子。

李玄霸和李元吉長大了嘴,並不是說楊元慶的神箭,而是楊元慶根本就沒有擡頭,他怎麼知道天上有鴿子,難道頭頂上長了眼睛不成?

李世民也動容道:“好箭法!只是....楊總管怎麼知道天上有鴿子?”

楊元慶將弓箭還給李玄霸,對李世民淡淡笑道:“我剛纔用的是帥箭,而不是將箭,你明白嗎?”

李世民躬身道:“何爲帥箭,何爲將箭,請明公指教世民!”

“所謂將箭就是事到臨頭纔想對策,四處尋找目標,而所謂帥箭則是料敵在先,我剛纔進門之前就知道你們要找我射箭,那時我便把目標找好了,所以我不擡頭,便知道頭上有鴿子在盤旋。”

‘料敵在先!’李世民一點便透,他默默記住了帥箭的核心。

楊元慶又對三人笑道:“練箭不要連步弓,要練騎射,這裡場地太小,你們可以去總管府校場練習,告訴守門士兵,是我讓你們去的。”

兄弟三人大喜,一起躬身施禮,“多謝楊總管!”

“楊總管是來找我嗎?”

身後傳來李淵的笑聲,楊元慶回頭,只見李淵身着紫袍,頭戴烏紗帽,快步走了進來,向楊元慶拱拱手歉然道:“今天身體不適,讓楊總管久等了。”

“無妨,我在和幾位公子切磋箭法。”

李淵呵呵一笑,問三個兒子道:“你們學到了什麼?”

李元吉和李玄霸一起答道:“我們學會了用步弓射騎箭。”

“那你呢?”李淵又笑着向次子李世民望去。

李世民點點頭,“我學會了帥箭!”

“既然你們都有所學,那謝過楊總管沒有?”

三兄弟慌忙給楊元慶長身行禮,“多謝楊總管賜教!”

“不用客氣了,你們去軍營練武吧!”

楊元慶對李淵笑道:“李使君,想找你商量一下開城之事。”

“楊總管請到郡衙一敘。”

“請!”

兩人來到郡衙,在李淵的辦公房坐下,一名小童端來兩杯剛剛煮沸的茶,李淵笑道:“這幾個月一直在喝煮沸的熱水,已經習慣了,昨晚太熱,我便忍不住喝了一杯深井水祛暑,結果肚子就不行了,看來生活習慣從此得改。”

“是啊!瘟疫一旦爆發,幾乎就無藥可救,寧可麻煩一點,小心一點,也不能有半點大意,好在幽州城沒有發現一例疫情,令我頗爲欣慰。”

“這是楊總管的功勞,當初楊總管勒令所有人進城,關閉城門,不準民衆進出,我還記得當初怨聲載道,現在再回想起來,若不這樣做,肯定會有感染疫病者混進城,幽州城就不知會死多少人,楊總管,大家都很感激你的鐵腕。”

說到這,李淵感嘆一聲,這件事令他由衷地佩服楊元慶。

楊元慶笑了笑又道:“當初我下令是閉城三個月,再過幾天就到期了,我想和李使君商量一下,閉城再延期兩個月。”

李淵眉頭微微一皺,“楊總管認爲還有疫情嗎?”

楊元慶點了點頭,“我今天一早得到北平郡消息,有大量的士兵逃來,一天之內就有數萬人,他們中很多人都感染了疫病,有士兵說,隋軍在薩水大敗。”

李淵大吃一驚,“高麗之戰敗了嗎?”

楊元慶苦笑一下,“敗不敗我不知道,但疫病爆發,士兵大量逃亡,估計前景不妙。”

就在這時,有人在門口稟報,“楊總管,遼東有消息來了。”

楊元慶連忙起身,向郡衙外走去,李淵也跟了出去,只見臺階前站着一名報信兵,他見楊元慶出來,連忙單膝跪下施禮道:“卑職是北平郡而來,向總管稟報遼東戰報。”

“遼東情況如何?”

“隋軍在薩水大敗,三十萬軍逃亡殆盡,僅二千七百人回營,聖上已下旨班師!”

.........

第15章 首鼠兩端第8章 被迫換帥第5章 元家造反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50章 心結難解第9章 帝心生嫌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6章 離間之計第30章 飲恨弘農第5章 初到幽州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1章 建德逼反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章 養虎生患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4章 公主阿蠻第8章 斬斷後路第20章 君心似虎第6章 陰山可汗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5章 京城讖語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章 聖旨東至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5章 亡國之恨第65章 緊急情報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章 唐魏結盟第30章 娶妻當慎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6章 柴紹心機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4章 龍鳳美玉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5章 可汗金箭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章 一戰成名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1章 合縱遇挫第66章 碎葉求救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0章 誰是刺客?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52章 軒然大波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9章 一名小兵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0章 禍水東引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9章 邙山遇故第6章 牽制荊襄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4章 龍鳳美玉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56章 遲到樑使第2章 敵蹤初現第11章 新官上任第42章 踏平瓦崗第53章 臣的要求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章 出海遠征第42章 人棄我用第4章 利益之誘第98章 兩線危機第9章 帝心生嫌第12章 練武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2章 井陘遇警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2章 秀才造反第79章 南郡兩事
第15章 首鼠兩端第8章 被迫換帥第5章 元家造反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50章 心結難解第9章 帝心生嫌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6章 離間之計第30章 飲恨弘農第5章 初到幽州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1章 建德逼反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章 養虎生患第38章 兵分兩路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4章 公主阿蠻第8章 斬斷後路第20章 君心似虎第6章 陰山可汗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5章 京城讖語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章 聖旨東至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5章 亡國之恨第65章 緊急情報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章 唐魏結盟第30章 娶妻當慎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6章 柴紹心機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4章 龍鳳美玉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5章 可汗金箭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章 一戰成名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1章 合縱遇挫第66章 碎葉求救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0章 誰是刺客?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2章 北平船所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52章 軒然大波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9章 一名小兵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0章 禍水東引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9章 邙山遇故第6章 牽制荊襄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4章 龍鳳美玉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56章 遲到樑使第2章 敵蹤初現第11章 新官上任第42章 踏平瓦崗第53章 臣的要求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章 出海遠征第42章 人棄我用第4章 利益之誘第98章 兩線危機第9章 帝心生嫌第12章 練武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2章 井陘遇警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2章 秀才造反第79章 南郡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