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兩萬誘餌

常何心中苦笑一聲,他明白齊王是想逃跑了,無奈,他只得接下金牌,“多謝殿下信任,卑職一定會守住大營!”

當然,這種豪言壯語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常何又低聲道:“殿下是萬金之軀,保住龍體要緊,但卑職勸殿下現在不要離去。”

“爲何?”李元吉一愣。

“殿下,如果卑職沒有猜錯的話,隋軍一定在後面佈下了攔截之兵,如果殿下現在離去,必然鑽進隋軍羅網,最後趁軍隊混亂之時,隋軍無暇辨別,可以逃脫。”

李元吉在太原便逃脫過一次,他有經驗,常何說得確實有道理,不過話卻不能說得這麼明顯。

李元吉臉一沉道:“我是親王,怎麼可能臨陣逃脫,你不要再胡言亂語。”

常何嚇得連忙躬身道:“是!卑職不敢再胡言亂語。”

李元吉重重哼了一聲,調轉馬頭走了,常何望着他背影走遠,才陰陰冷笑一聲,如果李元吉太早逃脫,等亂起來,他就會成爲隋軍關注的重點,他可沒有這麼傻。

就在這時,隋軍的戰鼓聲‘咚!咚’地敲響了,這是進攻的鼓聲,鼓聲震天,只見一支千人步兵正列隊向唐軍大營走來。

一步一步,動作極慢,但每走一步都凝重如山,這千餘步兵就彷彿泰山壓頂一般。

他們單手執長長的戰刀,另一手執盾牌,身披重甲。殺氣沖天,就彷彿鋼鐵澆鑄而成的士兵,他們的氣勢壓迫在唐軍士兵心中,令他們喘不過氣來。

無論是主將常何,還是普通將士,他們都沒有見過這種重甲步兵,他們心中頓時慌亂起來。紛紛後退,常何舉刀大喊:“不要慌,射箭!”

八千弓弩軍一齊放箭。頓時箭如暴風驟雨,密集地射向百步外的一千陌刀重甲士兵……在百步外,一千重甲陌刀軍已經排列陣型。五十人一排,一共二十排,進攻的鼓聲已經敲響,重甲陌刀軍一步步向唐營殺去。

在百步外更遠處,唐軍的箭矢無法射到,兩萬隋軍騎兵已列隊就緒,他們手執長矛,勒住躍躍欲試的戰馬,每個士兵眼中都有按耐不住的興奮。

楊元慶遠遠冷視着唐軍的最後瘋狂,但過於密集的箭矢還是讓他有些擔心。他立刻喝令:“騎射反擊!”

令出即行,鼓聲雷動,謝映登率領五千弓騎兵應聲奔出,弓騎兵在月夜中奔行,密集的箭矢射向唐營。

箭如疾雨。漫天飛射,隋軍突來的箭雨頓時使唐軍士兵紛紛中箭,慘叫聲響成一片,死傷無數,唐軍弓弩手紛紛後撤,唐軍的箭陣被壓制住。

唐軍密集的箭雨使進攻的重甲士兵還是遭受不小損失。前兩排重甲士兵手中的盾牌已被箭雨射碎,他們身上的重甲經受不住高強度箭雨的打擊,已千瘡百孔,前兩排的重甲士兵已死傷七八十人。

但隨着唐軍弓騎兵的反擊,重甲士兵的壓力頓時減弱,他們開始重新整隊,繼續向唐軍大營發動攻勢。

唐軍大營外圍的矛刺寬約五十步,矛尖向外,配合弓箭,確實能起到一定防禦作用,但當弓箭對重甲步兵失效後,這五十步寬、密集的矛刺便成了擺設。

第一排重甲步兵殺至,雪亮的陌刀劈過,數十根矛刺被連根斬斷,碎屑紛飛,矛刺陣瞬間便被殺破一個大口。

唐軍弓弩手驚恐萬分,紛紛後退,這時常何滿頭大汗,心中大罵齊王愚蠢,將大營駐紮在平坦的曠野裡,給隋軍騎兵衝擊的便利,一旦缺口被打破,隋軍騎兵必將大舉殺入。

眼看着隋軍重甲步兵即將殺開一個缺口,常何立刻高聲下令,“長矛軍列陣!”

他身邊偏將驚聲問道:“請問將軍,多少士兵列陣?”

常何惡狠狠瞪了他一眼,“所有的長矛軍,全部列陣!”

幾名偏將飛奔而去,常何霍地扭頭,幾近絕望地盯着隋軍陌刀軍,一萬長矛軍便是他最後的一線希望,如果長矛軍和兵車也阻擋不了隋軍,那此戰唐軍必然將崩潰。

一萬唐軍長矛軍迅速被調集而至,他們也列隊二十排,每排五百人,前方放置數輛兵車。

這也是兩晉隋唐時期步兵對陣騎兵的傳統戰法,用兵車爲阻擋,以長矛軍列陣密集對抗。

唐朝新軍畢竟經歷過近一年的訓練,一萬長矛軍在東大營前迅速列陣,一萬根長矛密集如林,但不等他們列陣完畢,一千重甲陌刀軍已經殺開了唐營缺口,殺進唐軍大營中……楊元慶並沒有下令騎兵進攻,他還在等待另一處的戰況,兩萬騎兵只是正面進攻,但這不是他楊元慶的風格,他的風格是正奇結合,只有正面進攻而無奇兵相輔,難以保證大勝。

就在陌刀軍進攻唐營的同時,在唐軍大營的西南角,一支由二十名騎兵斥候組成的奇兵也慢慢靠近了唐軍大營。

爲首校尉正是蕭延年,他和二十名手下都是唐軍騎兵服飾,唯一的區別便是頭盔上插一根白色翎毛。

數百外,他目光注視着一座高達兩丈的哨塔,哨塔上隱隱有哨兵晃動。

蕭延年一擺手,止住了騎兵對上前,他策馬疾奔,向哨塔奔去,哨兵早已發現了一名騎兵奔至,此時唐營內已是一片混亂,一名騎兵奔至已不值得大驚小怪。

哨兵舉起軍弩瞄準了奔來的騎兵,可就在這時,一個小黑點在他眼前出現,不等他反應過來,‘噗!’地一聲,一支利箭已射穿了他的頭顱。

連慘叫聲都沒有,哨兵屍體從哨塔上滾落下來。蕭延年冷冷收起弓,向遠處一揮手,四五名士兵飛奔而至,他們沒有騎馬,在空曠的原野裡顯得格外渺小。

他們只有二十人,不能讓大營內的唐軍發現他們存在,目標必須越小越好。

此時唐軍已被東大營的隋軍進攻轉移了注意裡。三萬唐軍幾乎都集中在東大營,而在西南角只有千餘守軍,稀稀疏疏的分佈在數里長的防禦線上。

如果隋軍是數百人出現。肯定會被發現,從而引起守軍警覺,而四五名隋軍士兵的目標實在太小。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

五名隋軍斥候一起動手,迅速拔掉了部署在西南角的一片矛刺,短短的一盞茶時間,便開闢出一條寬一丈的通道,推開圍在內圈的大車。

這時,蕭延年再次揮手,後面的十五名騎兵策馬飛奔而至,五名隋軍飛身上面,和衆人一起奔進了唐軍大營。

他們的裝束和唐軍完全一樣,他們在唐營中奔馳。沒有人會想到他們竟然是混進大營的隋軍斥候。

隋軍的突然殺至使唐軍沒有準備,他們來不及拆除營帳,而外圍的唐軍哨兵已撤離,這便留下了一個隱患,如果是屈突通。他會很清楚這種隱患。

但對於較爲平庸的常何,在忙亂中,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隱患,而沒有一點作戰經驗的齊王,他更是意識不到,但對身經百戰的楊元慶。他卻非常清楚這種隱患的存在,並且要充分利用他。

楊元慶用兩萬騎兵作爲誘餌,吸引唐軍防禦東營,就是爲了給蕭延年率領的斥候小隊創造機會。

二十名隋軍斥候穿過一座座營帳,一直奔至東大營處,三萬唐軍幾乎都密集在此處,最東面是一萬密集的長矛兵,已經列陣就緒,喊殺聲震天,正和衝進大營的一千陌刀重甲步兵鏖戰。

在他們身後是撤下來的八千弓弩兵,然後是三千騎兵和五千刀盾兵,還有五千守軍則零零星星分佈在大營各處。

蕭延年見沒有人注意到他們,他一聲低令,衆人策馬向一座大帳奔去,大帳外插着幾根火把,蕭延年縱馬奔過,側身拔起火把,向大帳上扔去,

大帳迅速被點燃了,二十名隋軍騎兵在密集大帳中一路疾奔,不停地將照明火把扔向軍帳。

轉眼間便有數百頂大帳被火點着了,火勢越燒越旺,漸漸連成一片,而且大火開始向縱深延伸,二十名騎兵所過之處,大帳便是一片火海。

已經有唐軍注意到他們,一名偏將率領百餘人向他們殺來,蕭延年卻不慌不忙,命令手下繼續放火,他翻身下馬,將三十支箭倒插在地上。

他執弓半跪,拉弓放箭,箭如連珠,例無虛發,一連射殺十幾名唐軍,領隊的偏將也被一箭射穿咽喉,翻身落馬。

剩下的唐軍不敢上前,他忽然發一聲喊,四散逃去,蕭延年冷笑一聲,他翻身上馬,從馬袋中摸出一壺火箭,背在後背,隋軍士兵紛紛效仿,改用火箭。

戰馬疾奔,側身在燃燒的大帳上點燃火箭,一支支火箭向四面八方的大帳射去......

楊元慶見唐營火光沖天,知道奇兵已得手,唐軍大勢已去,他隨即對手下大將令道:“不必攻營,各率騎兵圍剿敗兵,以生俘記功!”

衆人領令,各帶數千騎兵向外圍奔去,楊元慶隨即下令,“重甲兵停止進攻!”

鐘聲響起,這是停止攻擊,逐漸撤兵的消息,八百餘重甲陌刀軍停止了向前進攻,開始逐步後撤。

此時唐軍大營內已是一片火海,烈焰騰空,濃煙滾滾,巨大的火舌吞噬天空,熾熱的大火炙烤着三萬唐軍,不等隋軍攻擊,唐軍已自亂。

狹小的營盤內沒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大火已吞沒了整個大營,唐軍士兵軍心已崩潰,他們爭先恐後拔掉矛刺,向大營外四散奔逃,迎接他們的是隋軍騎兵佈下的天羅地網……()

第42章 局勢混亂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3章 深巷小宅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4章 酒樓告別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章 漳南小村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8章 捉姦在牀第22章 蕭後來臨第9章 攻心爲上第39章 重要情報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6章 各有選擇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8章 局勢複雜第34章 枕戈以待第53章 脣槍舌劍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2章 不臣之心第29章 請君入套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8章 關鍵小人第35章 夜訪封宅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1章 蠅頭小利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7章 關隴暗箭第2章 敵蹤初現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3章 世充求救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6章 鬥智鬥狠第6章 梳理上谷第6章 養虎生患第6章 瓦崗分家第16章 資源危機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42章 長安科舉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0章 善度聖意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8章 情報之思第19章 李氏父子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6章 太原之變第49章 西陘關前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85章 最大讓步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章 一戰成名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2章 東都內亂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6章 陰山可汗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章 聖旨東至第10章 君廓獻計第7章 世情冷暖第8章 黑夜黑人
第42章 局勢混亂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3章 深巷小宅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4章 酒樓告別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章 漳南小村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8章 捉姦在牀第22章 蕭後來臨第9章 攻心爲上第39章 重要情報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6章 各有選擇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8章 局勢複雜第34章 枕戈以待第53章 脣槍舌劍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2章 不臣之心第29章 請君入套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8章 關鍵小人第35章 夜訪封宅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1章 蠅頭小利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7章 關隴暗箭第2章 敵蹤初現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3章 世充求救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6章 鬥智鬥狠第6章 梳理上谷第6章 養虎生患第6章 瓦崗分家第16章 資源危機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42章 長安科舉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0章 善度聖意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9章 巡視塞北第18章 情報之思第19章 李氏父子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6章 太原之變第49章 西陘關前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85章 最大讓步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章 一戰成名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2章 東都內亂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6章 陰山可汗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章 聖旨東至第10章 君廓獻計第7章 世情冷暖第8章 黑夜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