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糧船不到

歷陽郡位於江南西部,也就是後世的馬鞍山一帶,這裡水網密佈,丘陵衆多,長江從歷陽郡內流過,將歷陽郡一分爲二,是江南一帶盛產生鐵之地,同時也是富庶的魚米之鄉。

歷陽郡一直杜伏威的根基之地,杜伏威在這裡經營多年,甚至三成以上的士兵都是來自歷陽郡。

但自從李密強勢入主江南,將杜伏威趕出了歷陽郡,而在二月初春,一場大戰又在歷陽郡內爆發,而這一次,是事關整個江南前途命運之戰,敵戰雙方,無論誰都輸不起。

一面是蕭銑和杜伏威的聯軍,共計十一萬大軍,另一面是李密的十五萬精銳之軍,李密大軍同樣兵分兩路,一路由單雄信統領,率六萬軍隊,對陣杜伏威軍隊,另一路則由大將王伯當率領,也是六萬軍隊,負責迎戰蕭銑軍隊,而李密則親率三萬軍爲後援,坐鎮歷陽縣。

戰線在歷陽縣以西約五十里外的水口鎮附近拉開,但戰役打得並不激烈,蕭杜聯軍不斷後撤,始終不肯投入重兵和魏軍對決,他們似乎在引誘魏軍西進。

一座小山丘上,單雄信在數百親兵的簇擁下駐馬而立,他濃眉緊鎖,目光冷峻地望着遠方。

單雄信已年近四十,進入了不惑之年,他是李密最爲信賴的心腹,也是魏軍的第二號人物。

早在瓦崗軍時代,他便坐瓦崗軍的第三把交椅,正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李密才一步步奪取了瓦崗軍大權,隨即又成功地將瓦崗軍變成魏軍。

同樣是在單雄信的全力支持下,李密成功轉移勢力到了江南,在江南建立魏國,李密也投桃報李,封單雄信爲江陽王、驃騎大將軍。

早在瓦崗軍第一次分裂之時,楊元慶便寫了一封信給單雄信。希望他能歸順大隋,看在舊情份上,絕不會虧待他。

但單雄信的回信中卻只有寥寥幾句話:‘吾兄死於隋吏之手,喪身無地。雄信誓不爲隋臣,既爲魏公效力,當以忠義爲重,他日戰場相見,吾當一死,以報君昔日之恩。’

“大將軍!”

一名騎兵飛奔而至,抱拳稟報。“探子發現前方西北面出現一支敵軍,都是騎兵,約三千人,在十里外的潘家鎮,但杜伏威主力卻沒有發現,不知所蹤。”

單雄信濃眉輕輕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怎麼才三千人。敵軍主力到哪裡去了?而且他很清楚杜伏威沒有騎兵,怎麼會冒出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他們的戰馬是從何得來?

“大將軍。怎麼辦?”

衆將紛紛問道:“我們是打還是不打?”

單雄信沉思良久,又回頭向自己大軍望去,六萬餘大軍正在山丘後面的原野上休息,他的士兵連續兩日行軍,都有點疲憊不堪了。

單雄信搖了搖頭“這支軍隊是在誘引我們向西北方向走,不可上當,現在依舊原地休息,等待探子新情報。”

話音剛落,南方一名騎兵疾速奔來。這卻是王伯當部的騎兵,他飛奔上前,焦急地稟報道:“啓稟大將軍,王將軍的後軍遭到杜伏威軍隊襲擊,死傷慘重,懇求大將軍火速救援。”

單雄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杜伏威的主力去襲擊王伯當的後軍了,他當即令道:“全軍轉道西南,全速前進!”

“咚!咚!咚!”

出發的鼓聲響起,在地上休息的士兵們紛紛起身,列隊向西南方向奔行而去。。。。。。

王伯當的軍隊在南面靠長江附近,他負責迎戰蕭銑的軍隊,當王伯當得到探子消息,蕭銑的船隊在前方三十里外的七星磯靠岸,軍隊正在下船。

這個消息令王伯當大喜,他留一萬軍爲後軍照顧糧草輜重,他則率五萬軍輕兵疾行,企圖搶到先功,先擊潰蕭銑軍隊。

但王伯當卻沒有想到,這竟是蕭銑的誘兵之計,就在王伯當的軍隊離開後不久,杜伏威的軍隊便直插身後,猛烈進攻王伯當的後軍輜重。

大戰在一片曠野裡展開,刀光箭影,喊殺聲震天,一萬魏軍以輜重爲掩護,密集的箭矢射向四面八方,而杜伏威率五萬軍隊,從四面包圍了魏軍,杜伏威的江淮軍手執盾牌和長刀,迎着密集的箭矢,一步步收縮包圍。

王伯當的後軍將軍名叫陳志,也是名瓦崗軍出身的驍將,他見敵軍不斷收縮包圍,心急如焚,單雄信的援軍怎麼還不來,如果再拖延一刻鐘,被敵軍完全包圍,那他們就將全軍覆沒了。

箭矢空中密集地飛射,杜伏威的弓箭手也發威了,一排排箭矢密集射來,不斷有魏軍士兵慘叫倒地,士兵們紛紛躲在輜重後面,陣地上一片混亂。

這時,一名偏將飛奔而至,大聲喊道:“將軍,敵軍已到八十步外了,再不突圍,我們將全軍覆沒。”

陳志還是沒有等到單雄信的援軍,形勢萬分危急,無奈之下,他咬牙大喊一聲“傳我的命令,全軍向東北方向突圍!”

魏軍終於放棄了陣地抵抗,開始向西北方向突圍,杜伏威騎在馬上,戰刀一指吶喊衝來的敵軍,厲聲喝道:“包圍射殺!”

箭矢密如暴雨,從四面八方射向魏軍,一片片魏軍慘叫着栽倒,剩下的魏軍則拼死向一個看似薄弱的角落衝殺而去。。。。。

但很快,魏軍士兵便陷入絕望之中,在那片稀薄的軍隊外面,是更加密集的敵軍,而且是敵軍主帥所在之處。

杜伏威冷笑一聲,高聲喝令:“縮小包圍,不投降者,格殺勿論!”

鋪天蓋地的江淮軍從四面包圍而至,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將剩餘的七千餘魏軍團團包圍,哀嚎聲、哭喊聲、求饒聲,響徹了戰場。。。。。

一個時辰後,當單雄信率軍趕來時,戰役已經結束,杜伏威的軍隊向東撤走,滿地是死傷的士兵,未死者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伏,鮮血染紅了土地,輜重已被焚燬,濃煙滾滾,火光熊熊。

單雄信恨得牙齒咯咯直響,他猛地將金頂長槊插在土中,向西方破口大罵:“王伯當,你這個蠢夫!”

。。。。。。。

歷陽縣是歷陽郡郡治所在,也是這次江南戰役中心,李密的徵西元帥行營便是設在歷陽縣內,此時,李密在數百侍衛的護衛下,站在縣城城頭向西方眺望,眼睛裡充滿了憂心忡忡。

這一次和蕭杜聯軍作戰,他自封爲徵西大元帥,這就意味着他並不僅僅是防禦,而是一次大規模的向西拓疆。

在隋軍即將全面攻打唐朝的前夕,這便是他李密最後的孤注一擲,如果能成功,那麼他可以徵兵到四十萬,或許能和隋朝劃江而治,這是李密最後寄託的希望所在。

李密也曾考慮過三國鼎立,但他的三國鼎立是唐朝來援助自己,而不是他援助唐軍,他壓根就沒有北上中原之心,因爲他本身就是從中原退下來,如果再回中原,那他費勁周折說服部下去江南發展的努力都將白費。

另一方面,南方的割據勢力也不少,需要他去一一平定,江南士族不肯接受他,也需要他去一一說服感化,他沒有精力出兵中原去幫助唐朝解除隋軍的兵壓之患。

所以在三國鼎立變得越來越不現實之時,李密便開始考慮劃江而治,以長江爲界,隋魏對峙幾十年,他也能有時間施展抱負,打造一個嶄新的江山社稷。

這是李密長久以來的夢想,但李密也知道,實現他夢想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了,如果這一次西征失敗,那麼他就將陷入極大的危險之中,他的夢就會破滅。

這時,房玄藻步履匆匆走來,他眼睛裡隱隱有一種不安和憂慮“陛下!”房玄藻快步走到李密面前,憂慮道:“好像有點不大對勁。”

“出了什麼事?”李密回頭看了他一眼。

房玄藻憂心忡忡道:“陛下,本應該今天中午到的糧船,現在還沒有消息。”

這個消息令李密吃了一驚“怎麼會這樣,派人去打探沒有?”

“回稟陛下,士兵已去打探,尚無迴音。”

李密心中也有了一點疑慮,軍糧物資運送是極爲重大之事,不能有任何閃失,也不會輕易延遲晚到,難道是出了什麼事嗎?

‘會不會是蕭銑的船隊直接向東去了?’

李密的腦海裡忽然跳出這個想法,但隨即他又自我否定了,他們也有船隊部署在江面上,如果蕭銑的船隊東去,他們會得到消息,不會是蕭銑的船隊,那又是怎麼回事?

“陛下!”

房玄藻吞吞吐吐道:“卑職有點擔心,是不是我們留在江陽倉和江都的兵力太少了一點。”

兵力已經不少了,江陽倉部署了五千軍隊,江都部署了一萬軍隊,這些軍隊足以應付正常的防守,但李密感覺房玄藻似乎話中有話,便追問他:“你到底在擔心什麼?”

“卑職擔心。。。。擔心隋軍。”房玄藻低下了頭,他已經想到了防禦上漏洞,使他心中開始害怕起來,正是他極力鼓動李密西征。

“隋軍?”

李密眉頭皺一團“我們彭城郡部署了兩萬軍隊,如果有隋軍南下,陳智略會進行防禦,也會及時通報我們,你覺得哪裡還有會有隋軍?”

“陛下,卑職忽然想到了。。。。海路。”

“海路!”

李密的臉霎時間變得慘白。()

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6章 三千奇兵第2章 老奸巨猾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4章 太守師道第49章 重甲破術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8章 少童何人?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4章 北市暴亂第42章 不臣之心第6章 一劍之情第3章 蘇威密謀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1章 京城來人第43章 孰敵孰友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0章 三管齊下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7章 疑兵之計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7章 路遇李淵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章 中元新夜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25章 意外收穫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1章 幽州平寇第5章 敦煌布棋第3章 透露底線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1章 楊素教孫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5章 意外收穫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9章 首鼠兩端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3章 楊家禍根第53章 四子巧郎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2章 北突求援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0章 緊急受命第2章 先攻內部第3章 透露底線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章 世充登基第10章 除夕意外第7章 義成公主第40章 孤膽英雄第52章 人心難測第9章 一名小兵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章 一戰成名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章 唐魏結盟第33章 金精賭彩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4章 啓用暗線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9章 攻心爲上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7章 士信發威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1章 裂痕初現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6章 借兵突厥
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6章 三千奇兵第2章 老奸巨猾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4章 太守師道第49章 重甲破術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8章 少童何人?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4章 北市暴亂第42章 不臣之心第6章 一劍之情第3章 蘇威密謀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1章 京城來人第43章 孰敵孰友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0章 三管齊下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7章 疑兵之計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7章 路遇李淵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章 中元新夜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25章 意外收穫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1章 幽州平寇第5章 敦煌布棋第3章 透露底線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1章 楊素教孫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5章 意外收穫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9章 首鼠兩端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3章 楊家禍根第53章 四子巧郎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2章 北突求援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0章 緊急受命第2章 先攻內部第3章 透露底線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章 世充登基第10章 除夕意外第7章 義成公主第40章 孤膽英雄第52章 人心難測第9章 一名小兵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章 一戰成名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章 唐魏結盟第33章 金精賭彩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4章 啓用暗線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9章 攻心爲上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7章 士信發威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1章 裂痕初現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6章 借兵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