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幽州平寇

“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盧明月冷冷打量魏刀兒,眼中有一絲掩飾不住的驚訝,雖然老山林是他和王拔鬚約好會軍之處,但魏刀兒並沒有去燕山,便直接來到這裡,這不就意味着他提前出兵的意圖被識破了嗎?

盧明月眼中閃一道殺機,他決不能讓這個魏刀兒離開。

魏刀兒躬身道:“一甕之米,豈容他人分享,時天王去找王拔鬚,我便猜到,時天王只是想利用王拔鬚來吸引幽州軍,那麼時天王現在就應該在這裡。”

盧明月聽他叫自己時天王,又直呼王拔鬚之名,心中便明白了幾分,他知道魏刀兒和宋金剛有仇,此人武藝高強,又如此有眼光,倒是一個人才,盧明月便有了愛才之心,笑道:“既然如此,你就不要回去了,我讓你做我軍中三當家,如何?”

魏刀兒大喜,立刻跪下抱拳,“願爲時天王效勞!”

盧明月呵呵大笑,連忙扶起他道:“你此時到我這裡來,就是天意,來!給我說說王拔鬚和上谷郡的情況。”

魏刀兒在一塊平整的大石前坐下,盧明月在石頭上攤開一張地圖,魏刀兒湊上前指着五回嶺以東道:“本來約好是三月二十日雙方同時下山,但不知什麼原因,隋軍一支三千人的軍隊突然出現在易縣,封住了王拔鬚前往幽州之路,而且有很多隋軍斥候在五回嶺以東活動,使王拔鬚不敢輕舉妄動,王拔鬚便派我來緊急和盧大哥商議,將這次行動向後延遲。”

盧明月心中有些奇怪,便沉吟片刻問:“你是說王拔鬚還沒有下山,隋軍便到了嗎?”

“正是如此,不僅是三千隋軍,昨天我在路上遇到一支隋軍,也是開往上谷郡,約七八千人,我懷疑隋軍正好也要清剿王拔鬚,正好是巧合。”

“一定是這樣!”

盧明月臉上露出懊惱之色,早知道隋軍要攻打王拔鬚,他不用佯攻懷戎縣了,白白使他損失三千人,而且懷戎縣出事,會打亂楊元慶攻打王拔鬚的計劃,對自己造成威脅。

盧明月揹着手走了幾步,又回到地圖前,目光注視着他的那座目標倉庫,位於沽河西岸,有守軍四百餘人,距離他現在的位置約五十里,如果行軍快速的話,半天便可以到。

盧明月又看了看天色,已經快到中午,如果趕到倉庫,正好是天黑,盧明月毅然下定了決心,對魏刀兒道:“我給你五百人,你去佯攻幽州城,也不要真的攻城,只要在外圍造出聲勢,逼幽州關閉城門便可,然後你到雍奴縣與我匯合。”

盧明月又拍了拍魏刀兒肩膀,“我們兄弟一起幹,將來推翻隋朝,我爲皇帝,我封你爲魏王。”

魏刀兒默默點頭,他心中想到的卻不是魏王,而是魏帝。

........

幽州城的東北面是原來數百萬民夫的駐地,也是一片百餘里的田地,三百萬民夫的駐紮同樣使這片肥沃的田地荒蕪了,變成一望無際的曠野,這是一片東西寬二十里,南北長百餘里的狹長型地帶,過了這片曠野地帶,則是一片不大的森林,而森林的另一邊便是沽河,盧明月要搶奪的倉庫就位於沽河西岸。

黃昏來臨,天空不再晴朗,日輪的光彩變得單薄一點,陽光依舊明媚,七千軍隊衝出一片丘陵,終於抵達了曠野。

這片原野是盧明月最擔心之處,他的軍隊將暴露在原野之上,沒有任何遮攔,一直拖到黃昏時分,盧明月才下令軍隊迅速越過曠野。

七千叛軍在曠野裡奔跑迅速,每個人拿着土製長矛和長刀,儘管他們裝備簡陋,但奔跑時隊伍依然能保持陣型,不同於其他造反亂軍的烏合之衆,盧明月訓練這支軍隊整整一年,使這支軍隊具備了初步戰鬥力,但裝備差是他的心腹大患,這次奪取兵甲若成功,他很有信心,他的軍隊將橫掃河北各郡縣。

曠野寬約二十里,他們將用一個時辰穿越,當他們奔出十幾裡,黃昏已深,夕陽的金輝漸漸消失,被晚霞染紅的天空已黯淡下來,逶迤不絕的山林成了一片暗黑色,天際像被長矛刺破,被染成了殷紅的血色。

“天王,你看!”

一名士兵指着南方忽然大喊起來,盧明月也看見了,霎時間,他的心儼如墜下萬丈寒窟,渾身都冰凍起來。

只見南方數裡外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黑線,黑線上方塵土飛揚,大地開始微微震動,這是萬馬在奔騰。

盧明月臉色慘白,他擔心的一幕終於發生了,隋軍騎兵盯上了他,前方還是十里纔到森林,後面離開丘陵已十餘里,他們正要處於一片曠野之中。

“停止奔跑!”

盧明月大聲命令,“全軍列成方隊,準備迎戰!”

他已經沒有第三條路可選,要麼全軍潰敗逃散,要麼就和隋軍一戰。

其實盧明月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被包圍,他們的前方、他們的後路都被隋軍截斷,他們現在看到的,是三千幽州鐵騎,由幽州總管楊元慶親自率領,他們就像獵食的狼羣,靜靜等待着獵物來到獵場。

騎兵越來越近,速度放慢,在一里外停下,也開始列隊,楊元慶冷冷地望着整列成方陣的七千燕山賊,長矛兵在外,刀兵在內,夕陽如血,他們彷彿浸泡在鮮血之中。

楊元慶輕蔑一笑,他抽出戰刀,戰刀在空中一揮,下達了進攻的命令,“第一軍,殺!”

一千騎兵驟然間發動,馬蹄聲如雷,騎兵狂飆如驚濤駭浪,彷彿洶涌的波濤向七千方陣軍殺去。

“不要害怕,用長矛頂住!”

盧明月聲嘶力竭大喊,他能感覺到士兵的恐懼,他身旁的每一個士兵都在發抖,但他已經別無選擇,只能拼死一戰。

儼如排山倒海般的巨浪打下,一千騎兵瞬間衝進方陣軍中,將前排的士兵吞噬了,馬蹄在繼續奔騰,戰刀在劈砍,人頭滾滾,血光噴濺,七千人的方陣瞬間被沖塌了兩成,但畢竟是七比一,也經過一年的訓練,一根根長矛組成一座森林,頂住了騎兵的衝擊,雙方在曠野中鏖戰,刀光閃爍,兵器相擊,人馬嘶喊,慘叫聲此起彼伏。

楊元慶並沒有全部壓上,他想看了一看,他想看一看盧明月訓練的方陣軍能堅持到什麼程度,僅僅一刻鐘,對方的陣腳便已經開始混亂。

楊元慶已經沒有興趣再鏖戰下去,他下達了第二道命令,“第二軍、第三軍攻擊方陣兩側。”

剩下的兩千騎兵也發動了,一左一右如兩條巨龍,直撲方陣兩翼,這是所有方陣的弱點,兩翼薄弱,一般都會用騎兵來防護,但盧明月沒有騎兵,兩翼的薄弱之處,便暴露在隋軍騎兵的攻擊面前。

兩支騎兵猛烈殺入,就像兩把巨刀同時砍入兩腰,頓時死傷累累,一片慘叫之聲,兩支騎兵殺透了兩腰,在陣中相會,迅猛的攻擊和慘烈的殺戮使盧明月訓練了一年的方陣瞬間崩潰了。

亂軍扔下兵器四散奔逃,哭爹叫娘,在茫茫的曠野中狂奔,被圍困在中間的亂軍無路可逃,紛紛跪地投降,哀求饒命。

楊元慶高聲喊道:“投降可免死,不投降者,就地格殺!”

“取盧明月人頭者,賞黃金一千兩!”

重賞之下,隋軍騎兵人人爭先,兩千騎兵縱馬奔馳,拉開一張巨大的網,將曠野中逃命的士兵團團包圍。

“投降可免死,不投降者,就地格殺!”

四散逃亡的叛軍紛紛跪地投降,也有數百名不肯投降者,企圖衝破包圍圈,被隋軍士兵包圍砍死。

這場力量懸殊的戰鬥不到半個時辰便結束了,一隊隊投降的叛軍被押解集中,隋軍騎兵舉着火把在他們中間辨認,尋找亂軍首領盧明月,但無論怎麼找,盧明月都蹤跡全無,地上的屍體中也沒有,他就像憑空消失一般。

“稟報總管,斬殺燕山賊二千二百人,俘獲四千五百餘人,我軍傷亡三百二十二人,戰馬損失一百八十匹。”一名軍官在向楊元慶彙報戰況。

“賊首盧明月呢?”

楊元慶對這羣烏合之衆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盧明月的下落。

“回稟總管,我們在戰俘和屍體找遍了,都沒有發現他的蹤影。”

楊元慶眉頭一皺,難道被他逃走了嗎?這時,校尉羅誠將一名身材高大賊兵帶了上來,“楊總管,這是盧明月的執旗手,他知道賊首盧明月的下落。”

執旗手跪倒在地,戰戰兢兢道:“小人一直跟隨在天王身邊,他在隊伍最後,在第二次官兵衝擊時,小人便發現他率領十幾人騎馬向北面逃去了。”

楊元慶哼了一聲,“此人竟然臨陣脫逃,我還高看了他。”

羅誠連忙道:“我率騎兵去追擊他!”

“算了,此人不足爲慮,不用管他,留五百弟兄打掃戰場,其餘騎兵將戰俘押解回城。”

隋軍騎兵將一隊隊戰俘向幽州城方向押解而去,戰場廝殺處點起了一堆堆熊熊烈火,這是隋軍士兵在焚燒屍體,再挖深坑掩埋,夜幕中依然飄散着尚未散去的血腥味道。

........

【隋末幽州地界有五名悍匪,盧明月、王拔鬚、宋金剛、魏刀兒、高開道,現已出場四人】

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章 一戰成名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5章 江陵變天第26章 大魚落網第40章 敏秋賑災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0章 王妃請客第7章 賀若之怒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64章 予民厚禮第4章 等待消息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0章 毒心李淵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50章 局勢漸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1章 盧氏橋樑第48章 家族之弊第7章 生死之約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62章 雞肋之城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77章 截殺突使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7章 雄信之災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2章 北突求援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1章 錢貨漏洞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2章 初到突厥第6章 借兵突厥第26章 說服李靖第7章 兵壓關內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1章 初次談判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8章 北市偶遇第8章 被迫換帥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7章 京城遊俠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章 狡雄尋窟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1章 試探底線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7章 秦王求援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5章 黑夜突破第9章 一名小兵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章 中元新夜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4章 推波助瀾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章 南華之會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7章 三方對質第31章 宿怨爆發第7章 智取伊吾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7章 李淵抉擇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64章 趁火打劫第7章 賀若之怒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章 初入楊府
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章 一戰成名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5章 江陵變天第26章 大魚落網第40章 敏秋賑災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0章 王妃請客第7章 賀若之怒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64章 予民厚禮第4章 等待消息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0章 毒心李淵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50章 局勢漸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1章 盧氏橋樑第48章 家族之弊第7章 生死之約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62章 雞肋之城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77章 截殺突使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7章 雄信之災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2章 北突求援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1章 錢貨漏洞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2章 初到突厥第6章 借兵突厥第26章 說服李靖第7章 兵壓關內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1章 初次談判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8章 北市偶遇第8章 被迫換帥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7章 京城遊俠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章 狡雄尋窟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1章 試探底線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7章 秦王求援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5章 黑夜突破第9章 一名小兵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章 中元新夜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4章 推波助瀾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章 南華之會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7章 三方對質第31章 宿怨爆發第7章 智取伊吾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8章 交換戰俘第27章 李淵抉擇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64章 趁火打劫第7章 賀若之怒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章 初入楊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