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攻克平壤

夜攻城池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消息不暢,士兵們難以發現情況已發生變化。

西城依然在激烈的鏖戰,血雨紛飛,喊殺聲震天,但南城卻已經陷落,隋軍騎兵已殺進了城內。

高麗王高建武已得消息,南城出現異常,高麗軍中有內應,接應隋軍上城,這個消息令高建武大吃一驚。

他帶領兩千士兵向南城疾奔而去,奔至半路,一名渾身是血的大將跌跌撞撞奔來,他哭喊道:“大王,南城已失,隋軍騎兵……已殺進城內!”

‘噹啷!’高建武的戰劍落在地上,這個消息令他目瞪口呆,一顆心儼如墜下萬丈深淵。

這時,遠方傳來隋軍收兵的鐘鳴聲,攻打西城的隋軍如潮水般撤下,他們調轉進攻方向,向南城奔去,隋軍洶涌殺進了平壤城。

平壤城內火光沖天,哭喊聲響起一片,牛進廷率領五千騎兵在城內奔馳,勒令高麗平民不準上街。

但一路之上,隨處可遇到企圖抵抗的高麗人,他們三五成羣,向騎兵發起攻擊,但楊元慶下了嚴令,格殺勿論,隋軍戰刀揮砍,所過之處,屍橫遍地。

這一次,楊元慶吸取了當年來護兒的教訓,在攻克外城後,他沒有放縱士兵,而是分兵兩路,牛進廷率五千騎兵控制全城,羅士信則率一萬軍繼續攻打內城。

內城是整個平壤的核心所在,周長十二里,只有南北兩個城門,一樣地高大堅固,但和外城不同,沒有護城河,也沒有吊橋,這便給隋軍的攻城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內城南大門前,數千隋軍手執盾牌和火把。將城門前照如白晝,內城有三千守軍,由高麗的羽林大將軍李英明率領。

外城淪陷的消息早已傳入內城,城門緊閉。城上兩千餘士兵手執弓箭,不安地望着城下殺氣騰騰的隋軍,

隋軍攻克外城使李英明格外緊張,他不知該如何是好,高麗王在外城指揮作戰,現在生死不知,李英明只得下令緊閉大門。嚴守內城。

內城大門是用生鐵鑄成,堅固異常,用火攻難以奏效,羅士信下令去尋找撞木,準備用攻城槌撞門,楊元慶在數百名士兵的護衛下,遠遠地注視着攻打內城,他心中也有一絲擔心。擔心高麗軍玉石俱焚,燒燬內城的糧食。

這時,一名隋軍士兵飛奔而至。在楊元慶面前單膝跪下稟報,“啓稟總管,高麗王已向我軍投降。”

楊元慶大喜,連忙問道:“人在哪裡?”

士兵回頭一指,只見大羣隋軍士兵簇擁着十幾名高麗官員快步走上前,爲首是一名頭戴王冠的男子。

獵獵火光中,楊元慶見此人和自己年紀差不多,長着三縷黑鬚,重眉深目,不怒自威。頗有王者之氣,楊元慶暗暗點頭,這就是高麗平原王嗎?

高建武原本可以逃走,但他最終選擇了留下,他是一國之君,寧可自己死。也不能讓國人代他受戮,此時他心中反而平靜下來。

他也看見了騎在戰馬上的隋軍主帥,年紀和自己相仿,頭戴金盔,身着鐵甲,身材魁梧高大,目光時而冷厲,時而又深不可測,高建武心中暗暗一嘆,楊元慶親自領兵到來,不知如何才能填飽他的胃口。

高建武率領十幾名官員在楊元慶面前跪下,高建武低下頭道:“偏邦罪臣不識天威,未能及時開城迎接天軍,請楚王殿下恕罪!”

楊元慶沒有下馬扶他,只淡淡道:“保家衛國,何罪之有?你能投降而不丟下臣民逃走,也算是盡職之王,我會給予你應有的尊嚴,你不用太過擔心。”

高建武重重磕頭泣道:“多謝楚王殿下垂憐,但卑王願意一死,懇求殿下饒恕無辜民衆,不要殺戮他們。”

他一路過來,只見滿地屍體,大多是平民男子,令他憂心如焚,他想起當年來護兒大軍攻破外城時,縱兵燒殺搶掠,他極爲擔憂這一幕重演。

楊元慶道:“我的軍隊自有軍規,只有投降不反抗,士兵不會濫殺,這次隋軍只是向貴國借一點錢糧,並無他意。”

說到這裡,楊元慶馬鞭一指內城,“你既然已投降,那就命令內城守軍投降,否則隋軍殺進內城,城內守軍將不會輕饒一人。”

高建武萬般無奈,人已爲階下之囚,他就身不由己了,只得上前對城頭大喊:“我是高麗王,讓李英明出來見我。”

片刻,城頭出現一名大將,正是守軍主將李英明,他看見了高麗王,心中萬念皆灰,顫抖着聲音道:“老臣在此!”

高建武暗暗嘆息一聲,高聲勸他道:“李大將軍,平壤城大勢已去,開啓內城吧!以保平民不受殺戮。”

“老臣遵命!”

李英明站起身,對左右令道:“開城投降。”

內城大門緩緩開啓,羅士信早已急不可耐,他一聲令下,一萬隋軍洶涌地殺進內城……

半個時辰後,隋軍控制了內城,至此,整個平壤城落入隋軍的手中,楊元慶所關心的高麗國庫便位於內城之中,由數百座大倉庫組成,倉庫的物資令人歎爲觀止。

當年楊廣遠征高麗時,遺留在高麗堆積山的物資,錢糧、兵甲、帳篷以及戰鼓軍旗等等,大部分物資都集中在內城的倉庫中,但楊元慶更關注庫存糧食。

楊廣當年在高麗丟下了數百萬石糧食,這些糧食不可能存放這麼久,但它們卻能使高麗自己的糧食儲存下來。

“總管,請這邊走!”

一名偏將帶領楊元慶巡視糧庫,這是一座高達三丈,佔地十幾畝的巨大倉庫,這是萬石級的倉庫,一座倉庫便能存放最高達十萬石的糧食,這樣的糧倉有數十座之多。

此刻倉庫大門前站着數十名隋軍士兵把守,楊元慶走進倉庫,在這座體積龐大的倉庫內,一袋袋糧食整齊地碼放着,堆積如山,令人歎爲觀止。

一名文職軍官正帶領十幾名士兵清點糧庫,見楊元慶帶領大羣軍官進來,文職軍官連忙上前施禮,“參見總管。”

楊元慶點點頭,走到一袋糧包前,拍了拍結實的糧包,這一包糧食便是一石重量,從糧包的縫隙裡撲簌簌流出一撮白米,楊元慶伸手接住,放幾顆進嘴裡咀嚼,應該是去年的糧米。

他回頭問文職軍官:“這座倉庫裡有多少糧食,清點完了嗎?”

“回稟總管,這座倉庫已經清點完畢,一共九萬三千石糧食,和帳簿記錄一致。”

“那整個糧倉羣有多少糧食,有清點過嗎?”楊元慶又接着問道。

“卑職大致估算過,大約在六十到六十五萬石之間,應該不會有錯。”

這個數字讓楊元慶的眉頭驀地舒展了,六十萬石,這一次冒險式的遠征,竟獲得如此豐厚的回報。

楊元慶又去了其他倉庫,堆積如山的兵甲、帳篷、馬鞍和戰鼓,這些都是當年隋軍丟下的物資,時光流轉,它們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這讓楊元慶不由感慨萬分。

這時,程咬金激動萬分跑來道:“總管,去看看宮庫吧!保證讓你眼睛都睜不開,我的老天啊!那些珍珠寶石,把我老程的眼睛都照花了,還有數不清的白花花銀子和黃澄澄的金子,總管,就把高麗封給我做程國吧!我不嫌棄。”

楊元慶拍拍他肩膀,笑眯眯道:“我記得當初你可是不願意封國的,說是沒有野心,一心想當元老,怎麼這會兒野心又膨脹了?”

程咬金不好意思地撓撓後腦勺,“其實不是什麼野心,只是有點貪心。”

楊元慶呵呵笑了起來,回頭對行軍司馬李名祿道:“所有的物資都一一登記造冊,宮庫裡的金銀珠寶分出一半,還有所有的銅錢,都用於犒賞和撫卹這次遠征的弟兄們。”

“卑職遵命!”李名祿行一禮,匆匆下去了。

“老李,等我一下,我幫你去清點。”程咬金心急如焚,也顧不上和楊元慶打招呼,飛奔而去。

旁邊來護兒忍不住笑道:“總管,這個程將軍倒挺有趣。”

楊元慶哼了一聲,“他一貫如此,臉皮奇厚無比,打仗時看不見他的蹤影,分錢時他第一個衝在前面。”

這時,來護兒又低聲道:“總管,這次既然拿下平壤,索性就把附近人口擄掠一空,我估計有幾十萬之衆,用來充實中原。”

楊元慶搖了搖頭,“這一次還不是時候,一是我們軍隊太少,更重要是現在天下未定,把高麗人口擄入中原,反而容易造成中原大亂,你忘記當年六鎮人口進入中原的後果嗎?等下一次,索性就滅了高麗。”

來護兒明白楊元慶的意思,六鎮兵亂被鎮壓後,北魏將數十萬六鎮男女押入中原安置,這些數十萬人引發中原大亂,直接形成了北周和北齊兩個朝廷,高麗人民心難附,現在掠入中原,確實不太妥當。

想到這,來護兒又問道:“那高麗王呢,要留下他嗎?”

楊元慶微微一笑,“我向此人提出三個條件,如果他答應割讓遼東並向大隋稱臣,留下他也無妨,否則淵太祚就有攝政的機會了。”

來護兒一怔,“總管說錯了吧!應該是蓋蘇文,怎麼會是淵太祚?”

楊元慶瞥了他一眼,語氣淡然道:“我沒有說錯,就是淵太祚,他即將重返高麗……()

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7章 不徇私情第62章 交換條件第34章 微服私訪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撲朔迷離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4章 汾陽宮監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36章 朝會危機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章 返回太原第37章 致命一箭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31章 果斷殺伐第9章 兵臨洛陽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4章 臨榆關下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8章 吳興沈氏第9章 敵後戰線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章 意外收穫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0章 太子殺招第56章 遲到樑使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章 可汗金箭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1章 兄弟爭功第6章 西秦霸王第5章 出海遠征第9章 應對危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7章 西征情報第56章 雙相辭呈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4章 爾虞我詐第63章 北地迎歸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9章 邙山遇故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章 欺人太甚第29章 南下清河第46章 落井下石第8章 黑夜黑人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1章 裂痕初現第2章 酒棚小遇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2章 誰有骨氣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3章 攜子視察第65章 蕭後心機第59章 兄弟分權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3章 世充評榜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2章 一生一死第39章 重要情報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6章 少女憫秋第6章 夜襲柔遠第4章 利益之誘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4章 草原天鵝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8章 太原募兵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3章 事態蔓延第57章 高調姿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4章 臨戰增帥
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7章 不徇私情第62章 交換條件第34章 微服私訪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撲朔迷離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4章 汾陽宮監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36章 朝會危機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章 返回太原第37章 致命一箭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31章 果斷殺伐第9章 兵臨洛陽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4章 臨榆關下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8章 吳興沈氏第9章 敵後戰線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章 意外收穫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0章 太子殺招第56章 遲到樑使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章 可汗金箭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1章 兄弟爭功第6章 西秦霸王第5章 出海遠征第9章 應對危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7章 西征情報第56章 雙相辭呈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4章 爾虞我詐第63章 北地迎歸第81章 老孃不幹第19章 邙山遇故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2章 欺人太甚第29章 南下清河第46章 落井下石第8章 黑夜黑人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1章 裂痕初現第2章 酒棚小遇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2章 誰有骨氣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3章 攜子視察第65章 蕭後心機第59章 兄弟分權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3章 世充評榜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2章 一生一死第39章 重要情報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6章 少女憫秋第6章 夜襲柔遠第4章 利益之誘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4章 草原天鵝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8章 太原募兵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3章 事態蔓延第57章 高調姿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24章 臨戰增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