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竇氏之憂

“這個大唐,危險了!”

一聲蒼老的嘆息聲從身後傳到了竇威耳中,使竇軌微微一怔,他一回頭,只見身後的座位上坐着兩個老者,大約都在六十歲上下,要了幾盤小菜和一壺酒。

兩人都衣着乾淨整潔,看得出是殷實人家,剛纔說話的是一名白鬚老者,他端起酒杯又嘆了口氣,“如果朝廷再不痛下決心,我估計明年就撐不過去了。”

“明年?”另一名老者哼了一聲,“要不是突厥南下,我看今年它就撐不過去。”

竇軌端起酒杯起身,走到兩個老者前笑道:“在下姓劉,也是京城人,一個人喝悶酒,我們能不能拼一拼,說說話。”

兩個老者欣然點頭,“無妨,這位仁兄坐過來就是。”

竇軌連忙招手叫夥計把他的酒菜端過去,他又點了幾個好菜,對兩個老者笑道:“在下朋友不多,很少有人說話,不知兩位兄長貴姓?”

兩個老者見竇軌很會爲人,也對他有幾分好感,白鬍老者指指自己笑道:“我姓陳,對面這位姓韋,都是京城人氏。”

竇軌聽說另一個老者姓韋,不由多看了一眼,難道是韋家人,不過韋家重要人物他都認識,估計這位就算是韋家人,也是偏房庶子。

竇軌和他們坐在一起,是想聽聽民意,聽聽長安普通民衆對時局的看法,一般最底層人不會管這種事,底層人只管柴米油鹽,一日三餐,只要不是亂匪打來,誰坐天下他們不在意。

大多是有點閱歷,有點家境的人才會關心這種軍國大事,能來藍田酒肆喝酒,至少是小戶殷實人家,而這樣的人。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

竇軌見他們不再提剛纔的話題,便笑着拋磚引玉道:“我有個親戚,在朝廷也是一個四品官,昨晚和他聊天。他說現在朝廷內人心惶惶,很多官員都不做事了,整天坐在一起討論時局,最近發生一連串的時局,確實很打擊人心,現在到處都在談論。”

竇軌說得是實話,現在朝廷上下都不安心了。整天聚在一處討論時局,這些情況他很瞭解,不過他想聽聽民間的聲音,聽聽普通民衆的想法。

竇軌的拋磚引玉激起了兩個老者的話題,韋姓老者嘆口氣道:“剛纔我給陳老哥也說了,其實唐朝還是有希望,但要斷臂才能求生。”

“希望?”陳老者冷笑一聲,“那是你的想法。一個屢戰屢敗,連京城都被對方攻破的朝廷,希望會在哪裡?你去長安各處打聽一下。現在誰還說唐朝有希望,只知道內訌,整天爭權奪利,民衆的死活呢,誰管?糧價已經到了鬥米一百二十文,太原才鬥米四十文,當大家都是瞎子嗎?”

陳老者的話語中火氣十足,雖然有幾分道理,但竇軌聽得心中不舒服,他連忙問韋姓老者:“剛纔韋兄說唐朝還有希望。是什麼希望,韋兄能不能說一說。”

陳老者見竇軌對他的話不感興趣,心中鬱悶,便一口口地喝着悶酒,韋姓老者慢慢品了一杯酒,這才慢慢悠悠道:“仁兄知不知道。現在唐朝真正的危機在哪裡?”

“你說,我聽着。”竇軌拎起酒壺給他倒了一杯酒笑道。

“現在唐朝最大的危機就在土地,均田制從去年就說要推行,可現在已經一年多了,沒有任何消息,而據我所知,現在河東、河北和中原,都正在大規模推行均田制,一戶人家平均能拿到一頃永業田,在豐州、靈武郡那邊甚至還能拿到三頃,唐朝的原因在哪裡?原因就在官府手中沒有土地可分配。”

“那巴蜀呢,荊襄呢,難道沒有土地嗎?”旁邊陳老者不服氣道。

“你還別說,還真沒土地。”

韋姓老者得意洋洋道:“巴蜀、荊襄不像河北和中原這樣經歷過大規模造反混戰,死的人太多,到處都是無主土地,所以很好分配,而巴蜀和荊襄比較穩定,土地都是有主,當地也有很多大地主,朝廷總不能奪了那邊的土地給關中人吧!那會出現大亂。”

竇軌默默喝了一口氣,他是當朝相國,這個問題當然很明白,其實他也知道,隋廷手中有大量無主土地,可以分給貧農以收買民心,這樣就兵源充足,將士用命。

相反,唐廷手中無地,僅有的一點土地都分給了宗室皇親,造成均田制推行不了,民心不附,士氣低迷,怎麼打得過隋朝?

韋姓老者又道:“現在唐朝唯一的希望,就是從權貴手中奪取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激發底層農民保家衛國的士氣,那麼唐朝還有希望,否則指望權貴保唐朝,一點意義都沒有,就只怕這些權貴已經事先投降了。”

竇軌已經聽不下去了,剝奪權貴的土地分配給農民,簡直是笑話,唐朝馬上就完蛋,此時竇軌沒有心情吃飯了,也沒有心情跟這兩個老者聊天,他摸出一小錠銀子放在桌上。

“兩位仁兄,家裡還有點事,你們慢用,我先走一步了。”

兩個老者見他付了帳,心情大好,起身相謝,“老弟是性情中人,以後有機會我們在細聊。”

竇軌拱拱手,轉身下樓去了,他的馬車停在酒肆門口,剛走馬車旁,便聽見有人喊他,“老爺!老爺慢走一步。”

竇軌一回頭,只見他的管家騎着毛驢向這邊奔來,竇軌停住腳步,片刻,管家奔上前,附耳對竇軌道:“老爺,大將軍回來了,請老爺立刻回府一趟。”

大將軍就是族兄竇抗,官任千牛備身大將軍兼益州行臺總管,竇軌微微一怔,竇抗怎麼回來了,他遠在成都,消息應該沒有這麼快纔對。

竇軌立刻點點頭,坐上馬車吩咐道:“立刻回府!”

馬車起步,向竇府疾速奔去。

。。。。。。。

竇軌的府邸位於崇仁坊,佔地約八十畝,在長安也是一座有名的大宅,竇氏家族是關隴貴族的重要代表,他們祖上也是鮮卑貴族,在隋唐兩朝都是極爲重要的皇親國戚。

唐朝的竇皇后便是竇家之女,竇抗的母親便是隋文帝楊堅的長姊萬安公主,所以竇家無論在隋朝還是在唐朝都有着極重的地位。

外書房裡,竇抗正揹着手來回踱步,顯得心事重重,他是在幾天前聽說了楊元慶率軍襲破長安,他立刻意識到大事不妙了。

如果說唐軍對隋軍屢戰屢敗,那只是軍事上的失利,還有挽回的餘地,那麼楊元慶率軍襲破長安,那就是一個政治上轉折點,那就意味着唐朝將全面陷入被動。

作爲竇氏家族的二號人物,這個關鍵時刻,他怎麼能再呆在成都過悠閒日子。

事實上,竇抗的軍權已經被剝奪,作爲益州行臺總管,竇抗只管巴蜀的軍隊,但他上任不到一個月,齊王李元吉也來了巴蜀,把軍權悉數奪走,竇抗成了一個閒人,他偷偷從成都趕來長安,也無人知曉。

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隨即門開了,竇軌走了進來,“二哥是幾時回來的?”

“剛回來,這不急着找你嗎?”

竇軌見他表情凝重,心中便明白了幾分,他把門關上了,又問道:“你這時回來,李元吉不知道嗎?”

竇軌非常謹慎,在這個關鍵時刻,李淵必然會關注朝廷重臣的動向,尤其唐風監視尹貴平之事曝光後,衆人更加小心。

竇軌不屑地哼了一聲,“那個人除了玩女人就是打獵,沒有什麼本事,這麼冷的冬天,居然跑到漢中打獵去了。”

竇軌一怔,漢中?這個地方很敏感,最近太子和秦王就在爭奪漢中的軍權,唐風密告漢中總管羅藝吃空餉,引發李淵震怒,命監察御史和兵部聯合前去調查。

齊王李元吉在這個關鍵時候去漢中打獵,卻不來長安祭母,這着實有點不合常理。

不過竇軌現在也顧不上這件事,他嘆口氣道:“二哥還不知道會寧郡出的大事吧!”

竇軌便將盛彥師投降和李神符全軍覆沒之事詳詳細細地告訴了竇抗,最後苦笑一聲道:“聖上已經被打怕了,不顧一切要和楊元慶議和,連河西也不要了,二哥,現在局勢堪憂啊!”

竇抗倒吸一口冷氣,形勢已經這麼嚴重了嗎?他又問道:“三弟,你覺得還有多少時間?”

竇抗的意思是指隋朝全面攻唐的時間,也就是竇家還有多少時間,竇軌沉思一下道:“我覺得隋朝拿下河西,就意味着楊元慶已經把戰略目光轉到了關內,雖然很多人說隋朝的下一步是青州六郡,我倒認爲竇建德已不值一提,一員大將便可以帶兵掃平,現在隋唐談判,隋軍或許會回去休養一段時間,但最遲明年夏天,最快明年春天,楊元慶必然會打關南五郡和河湟各郡,完成對關中的戰略包圍,我們最多還有幾個月時間。”

停一下,竇軌嘆了口氣,“說起來還是獨孤家老奸巨猾,我剛知道隋朝的軍器監令張雷,竟然是從前獨孤家的巧匠獨孤雷,獨孤震早就安排了這步棋,我們竇家還是慢了一步。”

竇抗站起身道:“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我這就去會寧郡,和楊元慶細談。”()

第19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章 落魄高才第19章 李氏父子第4章 佳夕如夢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5章 亡國之恨第36章 千里改錯第33章 攜子視察第9章 兵臨洛陽第26章 考場意外第7章 國事家事第3章 盂蘭燈會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7章 幽州之憂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7章 義成公主第30章 兄弟和解第56章 下婿催妝第65章 北市買珠第8章 斬斷後路第7章 智取伊吾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8章 元慶抉擇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11章 合縱遇挫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5章 遭遇之戰第53章 七星寶刀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4章 安撫江南第99章 意外收穫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9章 回馬一槍第6章 戰前會議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9章 水師新帥第7章 義成公主第50章 鴻門酒宴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0章 將帥交心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6章 尋找時機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4章 突破之口第8章 怒極生誓第33章 攜子視察第89章 胡馬煙塵第23章 男扮女裝第24章 以信立身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6章 楊素歸來第94章 紫河鬼谷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6章 資源危機第5章 敦煌布棋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7章 關中之變第26章 一條記錄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7章 金剛引狼第6章 西秦霸王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1章 爭鋒相對第5章 動之以情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2章 一生一死第56章 遲到樑使第9章 利益之爭第31章 夜訪雲氏第54章 西域戰略第6章 抽中死籤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8章 太原募兵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收官之棋第94章 紫河鬼谷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4章 死地後生
第19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章 落魄高才第19章 李氏父子第4章 佳夕如夢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5章 亡國之恨第36章 千里改錯第33章 攜子視察第9章 兵臨洛陽第26章 考場意外第7章 國事家事第3章 盂蘭燈會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7章 幽州之憂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7章 義成公主第30章 兄弟和解第56章 下婿催妝第65章 北市買珠第8章 斬斷後路第7章 智取伊吾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8章 元慶抉擇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11章 合縱遇挫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5章 遭遇之戰第53章 七星寶刀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4章 安撫江南第99章 意外收穫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9章 回馬一槍第6章 戰前會議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9章 水師新帥第7章 義成公主第50章 鴻門酒宴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0章 將帥交心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6章 尋找時機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4章 突破之口第8章 怒極生誓第33章 攜子視察第89章 胡馬煙塵第23章 男扮女裝第24章 以信立身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6章 楊素歸來第94章 紫河鬼谷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6章 資源危機第5章 敦煌布棋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7章 關中之變第26章 一條記錄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7章 金剛引狼第6章 西秦霸王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1章 爭鋒相對第5章 動之以情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2章 一生一死第56章 遲到樑使第9章 利益之爭第31章 夜訪雲氏第54章 西域戰略第6章 抽中死籤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8章 太原募兵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收官之棋第94章 紫河鬼谷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4章 死地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