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留條後路

南城外的學舍前人山人海,數千士子帶着緊張、激動和期望,翹首以盼,這時,城門內傳來一陣陣敲鑼打鼓聲。

“來了!來人!”

人潮涌動,士子們激動萬分,紛紛向大門外涌來,卻被十幾士兵攔住,幾名宣榜官員在大羣士兵的吹鼓手的簇擁下來到了大門前,大門前已搭好一座高臺。

三名官員快步登上高臺,中間一名高大威武的官員對衆人喊道:“請大家安靜!”

數千士子霎時間安靜下來,幾千雙眼睛緊張地盯着他手上的花名冊,官員高聲道:“五原秋試正式結束,現宣佈榜名,共計五千一百四十二名考生,實際參考五千一百一十五人,共錄取一百二十人,名單如下!”

“大利縣韓縱!”

“九原縣馬廣才!”

.......

官員是從後向前念,每唸到一個名字,便傳來一陣歡呼,他的語調很重,聲音很高亢,傳出很遠,他慢慢地念完了一百一十人的名單,歡呼聲此起彼伏,但失望的神情也越來越多,但大家依舊耐心聽着,沒有全部唸完名單,誰都不會甘心。

“下面是前十名,考中者可授舉進士稱號,第十名,延安郡金明縣解孝元,第九名五原郡河口縣尉遲嵩,第八名京兆府大興縣韋師明.....”

韋師明激動得一聲大喊,和韋綸緊緊擁抱在一起,韋綸心中難受,卻強作笑顏道:“恭喜三哥了!”

韋師明理解他的心情,也剋制住內心的激動,拍了拍他肩膀,“沒關係。還有七個人,一定會有你。”

韋綸緊張地低下頭。懷着一線希望。豎耳聽着上面的宣佈,一個個名字過去,都和他沒有關係,他心開始絕望了。

“第三名京兆府萬年縣杜衡!”

韋綸聽到‘京兆府’三個字。可後面卻是萬年縣杜衡,他的心一下子失望到了極點。他心中苦笑一下,看來他真得去學堂做先生了。

“第一名!”

宣榜官戲劇性地停住了,望着一雙雙焦躁的目光。他笑了笑。高聲道:“京兆府大興縣韋綸!”

韋綸還在自怨自艾,他猛地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大吃一驚,擡起頭瞪大了眼睛,是自己聽錯了?

韋師明和幾名士子一把抱住他,把他扔了起來。衆人歡呼,把讓接住。又將他高高扔向天空,這一刻,韋綸陶醉了,他望着天空的白雲,淚水從他眼角不爭氣地流了出來。

.........

五原郡的秋試雖然只是一個郡的考試,但它卻吸引了關隴數千寒門士子前去參加,聲勢極爲浩大,加上制度嚴密,士庶平等的舉措,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更重要是老相國高熲親任主考官,消息傳到洛陽後,便立刻轟動了朝野.

儘管禮部和吏部立刻宣佈,此次考試未經朝廷批准,不予承認,但禮部和吏部的否認,卻擋不住人們對這次五原郡科舉的關注。

大同坊西北角有一棟佔地二十畝的大宅,這裡便是京兆韋氏在京城的府邸,韋氏是京兆名門,也是關隴士族的代表家族之一,從西漢至今,繁衍數百年,各房各支盤根錯節,家族龐大,近幾十年韋氏家族以韋孝寬一房的興起而得以強盛,韋孝寬和韋世康、韋洸都是韋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但隨着韋孝寬、韋世康和韋洸的先後去世,這些年京兆韋氏有些沒落了,今年韋家又遭遇一個重大挫折,那便是韋世康之子韋福嗣參加楊玄感造反而被車裂處死,連累其兄韋福子被罷官,也連累到了韋霽,本來楊廣已經在考慮由韋家代表關隴士族入相,就因爲韋福嗣參與造反而作罷。

目前韋氏的家主是韋孝寬的第三子韋霽,韋霽年約五十餘歲,官拜鴻臚寺卿,今天他從朝中回來,便將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有些悶悶不樂,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房間裡,韋霽坐在桌前翻一本族譜,他要找五原郡科舉第一名的韋綸和第八名韋師明,這兩人到底是韋氏家族的何許人,竟然跑到五原郡大出風頭,連聖上都召見他,問他這兩人的情況。

這令韋霽又驚又怒,他事先不知道五原郡有科舉一事,否則他絕不準族人去參加,楊玄感已經害了韋氏一次,難道他兒子還要再害韋氏一次嗎?

韋師明已經找到了,是他族弟韋薰的第五子,是一名庶子,算是韋家人,但韋綸這個人他怎麼也找不到,翻了幾遍族譜都沒有看到,他懷疑此人不是韋氏族人。

這時,門外傳來次子韋羣的稟報,“父親,福子大哥來了。”

韋霽點點頭,“請他進來!”

片刻,韋福子走進了書房,韋福子是韋世康長子,是家主韋霽的族侄,官任司隸別駕,因爲兄弟韋福嗣助楊玄感造反而被罷免。

韋福子今年不到四十歲,做事穩重,沒有兄弟韋福嗣那樣輕浮,雖然被免官,他卻沒有什麼怨言,楊廣想治他罪也找不到把柄。

他進門便笑道:“我猜三叔現在正在翻找族譜。”

韋霽苦笑一聲,把族譜合上,“你也是爲五原郡科舉之事來吧!”

“正是!”

兩人坐下,韋福子笑問道:“三叔可找了那兩人?”

韋霽嘆息一聲,“找到了韋師明,是韋薰的第五子,是一個偏房庶子,但那個第一名韋綸怎麼也找不到,他究竟是不是韋氏子弟?”

韋福子點點頭,“此人我找到了,他確實是韋氏子弟,不過他是歸北一支。”

韋氏家族在五胡亂華時分裂成兩支,一支留在京兆,叫做留北支,一支逃去南方,但後來又回到北方,叫做歸北支,而留北支隨着北魏漢化而漸漸進入權力高層,韋孝寬便是留北支的代表,而歸北支則因失去根基而逐漸沒落,大多淪爲庶民階層,剛纔韋霽找的是留北支的族譜,聽韋福子這一說,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歸北支的子弟,難怪自己找不到。

韋福子又道:“其實他的父親三叔可能認識,便是以前族學的先生韋愛武,就是那個被稱爲‘血戒尺’的教書先生。”

韋霽默默點頭,他是知道,族學中有一名家族先生極爲嚴厲,一旦族學中子弟犯錯,他就要用戒尺將對方手掌打出血才罷休,被稱爲‘血戒尺’,非常有名,他曾經見過幾次。

“好像此人前年去世了。”

“是的,韋愛武前年病逝,他只有一子一女,兒子便是韋綸,事母極孝,務農爲生,三叔說他是不是韋家子弟?”

韋霽沉思片刻,“我可以告訴聖上,這個韋綸和韋家沒有關係,畢竟他是歸北支,和我們隔得太遠。”

韋福子卻搖了搖頭,“我倒是勸三叔承認他們二人都是韋家子弟。”

韋霽其實也是一個久混官場之人,他只是因爲要向聖上交代,所以不想承認這兩人,韋福子這一提醒,韋霽立刻反應過來,眉頭一皺,“你是說,給韋家留一條後路?”

韋福子眯眼笑了起來,“三叔不覺得楊元慶和他父親楊玄感完全不一樣嗎?”

“此子十年來一直便是朝廷中的風雲人物,少年時心狠手辣,現在穩重了很多,也有了一點手腕,居然能早豐州擁隋自立,憑這一點,我倒是挺欣賞他,不像他父親楊玄感那般愚蠢,不過最近他風頭太勁,居然南擴勢力,又把高熲拉出來,還是稍微年輕了一點啊!野心不夠收斂。”

“三叔,不管他是否野心外露,但隋朝已經是日落西山,很難再起來,我們確實也該爲家族考慮一下後路,我覺得楊元慶將來會更加強大,很有問鼎的可能,在他那裡留一條後路,是明智之舉,反正韋綸和韋師明都是遠房,不是正房嫡子,和三叔的態度無關,最後是聖上不悅,我們索性就承認他們爲韋家子弟,這對我們有益而無害,而且韋綸被錄爲第一名,我覺得這是楊元慶在向我們韋家傳遞某種信號。”

韋霽沉思了片刻,他不得不承認,韋福子比自己看得遠,看得深。

“你說得很對,確實如此!”

.........

夜幕初降,寬政坊獨孤震的府邸前卻格外熱鬧,今天是獨孤震幼子滿月的日子,獨孤震特地擺下滿月酒慶賀,他的親朋好友,朝中同僚紛紛上門慶祝,連蕭皇后也特地派人送來賀禮。

臺階上,獨孤震笑容滿面地對每一個前來祝賀的人拱手致謝,大部分是族人和親朋。

“獨孤家主老當益壯,雄風不減當年,恭喜再得貴子!”

這是幾名同僚來拜訪,衆人親熱地搖晃肩膀,開着玩笑。

“哪裡!哪裡!準備明年再生兩個兒子,諸位就準備再送禮吧!”

衆人哈哈大笑,獨孤震連忙吩咐家人把官員們領進府去,這時,又是一輛馬車停在了獨孤府門前,只見李淵從馬車裡下來,拱手笑道:“恭喜舅父再得貴子!”

兩人目光一觸,皆心領神會,獨孤震的滿月酒,不就爲李淵而擺的嗎?

“叔德請進!我們好久沒見了,要好好喝一杯。”

........

【自我感覺這一章的思路非常好,】

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3章 棒打長孫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6章 一戰成名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6章 大魚落網第61章 聯盟分裂第43章 郢州祭母第3章 情報暗戰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0章 留在草原第41章 李密之思第8章 違規賣酒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9章 危機漸至第51章 范陽盧氏第46章 拖住主力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5章 求賢若渴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2章 戰略撤退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5章 安撫江都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章 齊王供奉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2章 北平船所第30章 蛇打三寸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6章 商業繁榮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6章 楚王親書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章 戍堡聞警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章 上兵伐謀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5章 援軍到來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6章 紅影驚現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3章 金精賭彩第45章 送君高招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章 弔孝風波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9章 蕭家試探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7章 國事家事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6章 千里改錯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章 如期而至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章 敦煌布棋第32章 文道武途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3章 逃兵危機第49章 西陘關前第51章 范陽盧氏第3章 唐魏結盟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章 雙瞳之將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章 出征突厥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7章 義成公主第6章 抽中死籤第23章 智取霍邑
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3章 棒打長孫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6章 一戰成名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6章 大魚落網第61章 聯盟分裂第43章 郢州祭母第3章 情報暗戰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0章 留在草原第41章 李密之思第8章 違規賣酒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9章 危機漸至第51章 范陽盧氏第46章 拖住主力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5章 求賢若渴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2章 戰略撤退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5章 安撫江都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章 齊王供奉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2章 北平船所第30章 蛇打三寸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2章 致命疏忽第26章 商業繁榮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6章 楚王親書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章 戍堡聞警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章 上兵伐謀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5章 援軍到來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6章 紅影驚現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3章 金精賭彩第45章 送君高招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章 弔孝風波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9章 蕭家試探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7章 國事家事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6章 千里改錯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章 如期而至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章 敦煌布棋第32章 文道武途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3章 逃兵危機第49章 西陘關前第51章 范陽盧氏第3章 唐魏結盟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章 雙瞳之將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章 出征突厥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7章 義成公主第6章 抽中死籤第23章 智取霍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