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又過了兩年

春去秋來,又過了兩年,到了洪武八年。

在宋江義軍和朝廷毫不留情的政策雙重威逼之下,北方的士紳,要麼被除去,要麼妥協,幾乎全都接受了新政二策。

將丁稅分攤到田畝中,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人頭稅”。此前北方也存在的丁稅常因人口隱匿、流民問題導致的徵收困難,在改革後以土地爲徵稅依據,北方士紳也需按田畝繳稅,北方無地或少地的百姓則稅負減輕,朝廷在北方稅收基數更穩定,財政收入顯著增加。而打破士紳階層“免役免稅”的特權,要求北方士紳與北方百姓一樣繳納田賦、承擔徭役(或折錢代役),此舉擴大了納稅羣體,減少了稅收漏洞,進一步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此前士紳免稅特權導致“富者田連阡陌而賦役輕,貧者無立錐之地而賦役重”,百姓負擔沉重。改革後,北方士紳的特權被削弱,北方百姓的稅負更公平,北方減少了因賦稅不均引發的民怨,北方社會底層的生存壓力得到了很大的緩解。而《攤丁入畝》使得北方無地的百姓無需再爲丁稅擔憂,北方的人口流動限制放寬,使得北方百姓可更自由地從事手工業、商業,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

再加上,朝廷大力推動北方的工業發展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場工業革命,並將對外貿易的重心移到了北方。

如此一來,在趙宋王朝的北方,已是另一番景象。

昔日隱匿田產的北方士紳,在失去賦稅特權後,在土地方面的收入明顯減少,被迫將資金轉向實業,大量的諸如紡織廠之類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北方大地拔地而起。

與此同時,隨着農業的發展,尤其是麻曉嬌研發的先進農具的推廣,種地已經用不了那麼多人了。

——種地的人減少的同時,因爲有袁傾城研發出來的高產糧食、先進的種植技術,糧食的產量普遍翻倍,有些地區甚至翻了不止一倍,可以說,北方靠自己種糧幾乎就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

於是,大量吃飽了飯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涌入城市,爲新興的工業注入了鮮活的血液。這些百姓,脫下了沾滿泥土的衣裳,換上了整潔的工裝,從田間的耕作者轉變爲工廠裡的生產者,他們的身份與命運,在這股歷史洪流中悄然轉變。

北方的城鎮隨着人口激增而迅速擴張,商業也隨之繁榮起來。市集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商品琳琅滿目,從精緻的瓷器到實用的機械零件,從柔軟的棉布到堅硬的鋼鐵製品,無一不彰顯着工業革命的成果。商賈雲集,車水馬龍,茶館、酒樓、戲院等娛樂場所也應運而生,成爲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昔日相對蕭條的北方大地,如今已是繁華一片,生機勃勃。

而隨着海上貿易重心北移至登州港與密州板橋鎮港,原本只到達南方的蕃商船隊,如今頻繁穿梭於渤海灣。

碼頭上,裝滿玻璃、香皂、瓷器、絲綢、茶葉的貨船晝夜不息,來自大食、波斯的香料與趙宋王朝北方工廠生產的棉布製品、糖製品、水果罐頭、白酒、木自行車、人力車、火柴、鐘錶、煤油燈、麪粉、香水等商品在此完成交易。

登州港和密州板橋鎮港的關稅收入兩年間翻了五十多倍,成爲新的“黃金口岸”。

爲保障工業血脈暢通,朝廷以充盈的財政爲後盾,在中原大地展開基建浪潮,疏浚黃河故道、開鑿運河支流,昔日淤塞的河道重新貫通,裝載水泥、煤炭的貨船可直達工廠碼頭;新修的官道如蛛網般延伸,馬車、木自行車、人力車、雞公車川流不息,將工業品運往四方。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發,麻曉嬌一直在研發的蒸汽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相信要不了多久,火車就能誕生。

真到了那一天,那北方的經濟可就不只是騰飛了,而是工業革命的真正大爆發。

總之,經過了多年的陣痛,趙宋王朝的北方終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復興。這股變革的力量,不僅重塑了北方的經濟結構,更深刻地影響了北方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

而南方,與北方蓬勃興盛的景象截然不同。

士紳集團憑藉根深蒂固的勢力,將朝廷推行的新政二策政策視作洪水猛獸,抱團抵制。他們勾結地方官吏,利用宗族勢力操縱輿論,甚至煽動不明真相的百姓鬧事,致使朝廷的改革在江南水鄉、嶺南之地寸步難行。

在賦稅制度上,南方依舊維持着“富者逍遙避稅,貧者困於苛捐”的畸形局面。士紳們通過瞞報田產、虛報人口等手段,將大量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無數佃農既要承受高額田租,又要承擔繁重的丁稅,即便遇上豐年,也難免在溫飽線上掙扎。大量的農戶聽說北方現在發展得極好,所有人都擺脫了飢餓,更沒有了生孩子溺死的事情發生,因此,爲了逃避賦稅,爲了能吃上飽飯,爲了能過上糧食自由的生活,大量的南方百姓舉家北上,致使許多良田荒蕪,雜草叢生。

工業發展在南方更是舉步維艱。因士紳集團壟斷着大量土地,他們完全可以靠吃地租大賺特賺,又固守着“農本商末”的陳舊觀念,拒絕將財富投入實業,使得南方難以形成規模化的工廠。少數敢於嘗試開辦作坊的商人,也因爲無法形成規模生產而沒有競爭力。街道上,依舊是傳統的手工作坊零星分佈,生產效率低下,商品種類單一,毫無現代工業氣息。大量頭腦精明想幹一番事業的南方人北上開辦工廠,甚至就在北方紮根了。

商業領域,南方雖坐擁便利的水運條件,卻因社會矛盾尖銳、百姓購買力低下而日漸蕭條。曾經繁華的揚州、杭州等商業重鎮,市集上人流稀疏,店鋪紛紛倒閉。與北方商賈雲集、貨通四海的熱鬧場景相比,南方的商路愈發狹窄,對外貿易也僅靠着廣州、泉州等少數港口維持着微弱的生機,且交易商品多爲傳統的絲綢、茶葉,缺乏新興工業產品的競爭力。

城市建設方面,倒也不能說南方落後了,但因爲南方城鎮沒能得到朝廷的資金投入,北方對南方的糧食需求也沒那麼大了,以至於朝廷不願意再往運河裡投錢清理了,這使得南方只能維持之前的情況,甚至開始走下坡路。這與北方寬敞整潔的官道、四通八達的河道水系形成鮮明反差。

而農村地區,因大量人口被束縛在土地上,且賦稅沉重,百姓們根本無力改進生產技術、推廣新式農具,士紳是靠租土地賺錢的,旱澇保收,根本就沒有動力提高糧食的產量,糧食產量多年停滯不前,白白浪費了南方的寶地。

總之,南方的社會階層依舊被士紳集團牢牢把控,百姓上升通道狹窄,思想觀念保守僵化。茶館裡討論的不是工業革新與商業機遇,而是家長裡短與陳舊的禮教綱常;書院中教授的仍是四書五經,鮮有人關注科學技術與新興思潮。這種死氣沉沉的氛圍,與北方蓬勃向上、銳意進取的社會風氣相比,宛如兩個世界。

……

睦州,青溪縣。

三十來歲,頭戴藍色頭巾,身穿深灰色舊麻衣,腰繫暗紅色粗布條,下面穿着一雙邊都磨飛了的靸鞋的方臘,對着他身前的上百名青年高聲說道:

“天下國家,本同一理。子弟耕田織布,終歲勞苦,少有糧食布帛,父兄悉取揮霍一空;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諸君甘受乎?!”

“不能!”

“士紳賴我之資益以富實,反而欺侮於我,不給我活路!諸君安乎?”

“安有此理?!”“朝廷本想推出新政二策,解我百姓困境,卻因士紳貪婪守舊堅決不肯放棄吸食我等東南赤子膏血,而大力阻礙朝廷改革,致使我百姓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爲何如?”

“惟命!”

這像傳銷一樣的氛圍,是摩尼教的方臘在蠱惑附近受士紳方有常壓迫的青年跟他起義。

一直以來,北方的發展都不如南方。

可就因爲南方的士紳集團太抱團了,他們將南方經營得有點像鐵桶一般密不透風,使得朝廷推行的新政二策難以真正滲透進來,南方的繁華與富庶,反而成了滋養這些士紳貪婪慾望的溫牀,這也使得南方沒有發展工業的土壤,趙俁也不願意發展在士紳集團控制下的南方,給自己的敵人增加實力和勢力。

於是,在趙俁的指示下,推行了新政二策的北方得到大大力發展,對南方實施了大反超,關鍵,現如今北方的普通百姓比南方的普通百姓幸福太多了。

是。

這個時代,不論是交通,還是通訊,都特別落後。

士紳可以靠着封鎖消息,一時矇蔽南方百姓,讓他們繼續沉浸在虛假的安寧之中,對北方的變革與崛起渾然不覺。

然而,真相如同春日裡頑強破土而出的嫩芽,終將在陽光下展露無遺。

隨着去北方討生活的南方人日益增多,那些曾經被士紳階層精心編織的謊言與遮蔽,如同薄霧在晨曦中逐漸消散。那些親眼見證了北方翻天覆地的變化,體驗了公平稅收制度下百姓安居樂業景象的歸鄉者,如同一股股清新的春風,穿透了士紳們精心編織的信息繭房,他們帶着震撼與希望,將北方的故事口口相傳,在每一個篝火旁、每一片稻田邊,點燃了南方百姓心中久違的火焰。

方臘沒有去過北方,但他是摩尼教徒,常聽去過北方的教衆說起北方這些年的變化,這讓他心生不忿,覺得南方的百姓如同被囚禁在黑暗中的羔羊,而北方的變革之光,卻似乎永遠照不進這片被士紳貪婪所籠罩的土地。

關鍵,有一次方臘去水邊洗手,也不知道他是眼花了還是怎麼的,竟然看到水中的自己身着龍袍、頭戴皇冠,儼然就是一個皇帝。

這讓方臘覺得自己有當皇帝的可能。

更讓方臘堅信這一點的是,就在不久前,一個操着山東口音的道士遇到方臘後,送給了方臘一本《推背圖》。

這《推背圖》中有一圖“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

“十千”爲“萬”,加一點是“方”字,“冬盡”指“臘”,“稱尊”是南面爲君,合起來正應“方臘”二字,後面兩句則點明瞭方臘在浙江一帶縱橫,佔據江南諸郡,勢力範圍在吳興等地。

於是,方臘對自己能成爲皇帝,割據江南就更加堅信不疑了。

這方臘才組織了這場起義。

“今春債未畢,秋債復來,公私之債,交爭互奪,谷未離場,帛未下機,已非己有。我等貧民一年辛苦勞作,到頭仍不免妻子凍餒,更有甚者,憑權貴大戶任取田產妻女,家破人亡,自身亦役身折酬。”

“我南方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歲因士紳冥頑不靈,堅決不肯改革,朝廷及皇帝又捨棄了我南方百姓,尤爲難受。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衆可集!”

“守臣聞之,爲免罪責,定然不敢上奏,只會招撫。我以計系之,延滯一二月,江南諸郡可一鼓而下也!”

“朝廷得報,會集商議,調集軍隊,調撥糧餉,非半年不可發出大軍!”

“恁地時,我大勢已成,無慮也!”

“彼時,我劃江而守,輕徭薄賦,以寬民力,四方孰不斂衽來朝?”

“十年間,終當混一矣!”

“不然,徒死於士紳剝削耳!”

“諸君以爲如何?”

上百人皆大聲應道:“善!”

方臘見衆人都支持他起義,一腳踹翻了他面前的酒桌,拔出腰間鏽跡斑斑的鐵劍,大喊:“既如此,諸君便隨我誅殺方有常而起!”,之後就大踏步地走了出去,直奔他們工作的漆園而去……

……

第215章 你就是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救你第208章 童貫的獻禮第56章 張純:趙俁就跟我兒子差不多第76章 張大謀士(首萬加更!)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122章 清照劫第227章 又被張純矇混過關了第76章 張大謀士(首萬加更!)第151章 趙宋王朝的變化第144章 葉詩韻也生了第280章 遼國又給趙俁送美人了第85章 蹦蹦蹦第208章 童貫的獻禮第63章 離成爲皇帝,只差一步之遙第7章 單刀直入第139章 五個穿越者被一個土著給團滅了第36章 初吻沒了第78章 優先擇偶權第225章 宋江第268章 一位帝王的自白書第288章 帝國新星第47章 誰是第三者?第229章 敢笑黃巢不丈夫第194章 飽暖思淫慾第105章 李清照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235章 又過了兩年第28章 蹴鞠第217章 張純給李清照畫大餅第11章 趙佶很冤枉第6章 要的就是皇后第181章 文妃也不想城中親人出事罷第252章 梁紅玉第43章 趙俁:我給你養老第181章 文妃也不想城中親人出事罷第43章 趙俁:我給你養老第4章 嶄露頭角第276章 趙俁有子初長成第278章 玉華策,御前賭江山第205章 南洋大開發戰略正式啓動第269章 袁傾城VS張純第161章 敵人的妃嬪第162章 夢想成真,五女一起第60章 皇位爭奪戰開啓第108章 還是我最聰明第90章 西遊記看過沒有?第285章 今晚朕要打十個第61章 越來越有帝王之相第58章 太子死了第211章 萬事俱備和投石問路第265章 看破不說破,夫妻接着做第250章 黃袍加身日,潰兵叩門時第298章 亂世佳人第293章 趙俁:機關算盡偏漏庸第136章 新年號:洪武!!!第272章 張純又開始搞事了第148章 天亮以後第99章 建中元年第139章 五個穿越者被一個土著給團滅了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129章 搞錢和減稅第126章 戰利品:也算公主第153章 走運的韋氏第281章 蕭太后的復仇第7章 單刀直入第70章 登基第290章 趙俁:你用她們逼我結盟?第113章 趙俁與李清照第265章 看破不說破,夫妻接着做第130章 日有眚第186章 只有女人才最瞭解女人第223章 三年!第288章 帝國新星第63章 離成爲皇帝,只差一步之遙第279章 誰弱幫誰,促成鷸蚌相爭之勢第174章 送文妃以求和第169章 定大計第155章 張純裝病第251章 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第252章 梁紅玉第231章 李師師初長成第210章 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第235章 又過了兩年第247章 敕賜虎賁袍,丹書換征衣第104章 改革怎麼可能不流血第170章 首戰告捷,先取一州第179章 趙俁的賞賞賞第8章 私定終身第182章 趙俁的老謀與深算第173章 打贏了,就得這麼談第114章 家人們誰懂啊,李清照竟然回來了第274章 趙俁:我兒子出息了第143章 李清照生了第192章 實在親戚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212章 我大宋大臣的風骨第230章 夫妻夜話第68章 李琳:我先委曲求全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17章 完美劇本
第215章 你就是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救你第208章 童貫的獻禮第56章 張純:趙俁就跟我兒子差不多第76章 張大謀士(首萬加更!)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122章 清照劫第227章 又被張純矇混過關了第76章 張大謀士(首萬加更!)第151章 趙宋王朝的變化第144章 葉詩韻也生了第280章 遼國又給趙俁送美人了第85章 蹦蹦蹦第208章 童貫的獻禮第63章 離成爲皇帝,只差一步之遙第7章 單刀直入第139章 五個穿越者被一個土著給團滅了第36章 初吻沒了第78章 優先擇偶權第225章 宋江第268章 一位帝王的自白書第288章 帝國新星第47章 誰是第三者?第229章 敢笑黃巢不丈夫第194章 飽暖思淫慾第105章 李清照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235章 又過了兩年第28章 蹴鞠第217章 張純給李清照畫大餅第11章 趙佶很冤枉第6章 要的就是皇后第181章 文妃也不想城中親人出事罷第252章 梁紅玉第43章 趙俁:我給你養老第181章 文妃也不想城中親人出事罷第43章 趙俁:我給你養老第4章 嶄露頭角第276章 趙俁有子初長成第278章 玉華策,御前賭江山第205章 南洋大開發戰略正式啓動第269章 袁傾城VS張純第161章 敵人的妃嬪第162章 夢想成真,五女一起第60章 皇位爭奪戰開啓第108章 還是我最聰明第90章 西遊記看過沒有?第285章 今晚朕要打十個第61章 越來越有帝王之相第58章 太子死了第211章 萬事俱備和投石問路第265章 看破不說破,夫妻接着做第250章 黃袍加身日,潰兵叩門時第298章 亂世佳人第293章 趙俁:機關算盡偏漏庸第136章 新年號:洪武!!!第272章 張純又開始搞事了第148章 天亮以後第99章 建中元年第139章 五個穿越者被一個土著給團滅了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129章 搞錢和減稅第126章 戰利品:也算公主第153章 走運的韋氏第281章 蕭太后的復仇第7章 單刀直入第70章 登基第290章 趙俁:你用她們逼我結盟?第113章 趙俁與李清照第265章 看破不說破,夫妻接着做第130章 日有眚第186章 只有女人才最瞭解女人第223章 三年!第288章 帝國新星第63章 離成爲皇帝,只差一步之遙第279章 誰弱幫誰,促成鷸蚌相爭之勢第174章 送文妃以求和第169章 定大計第155章 張純裝病第251章 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第252章 梁紅玉第231章 李師師初長成第210章 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第235章 又過了兩年第247章 敕賜虎賁袍,丹書換征衣第104章 改革怎麼可能不流血第170章 首戰告捷,先取一州第179章 趙俁的賞賞賞第8章 私定終身第182章 趙俁的老謀與深算第173章 打贏了,就得這麼談第114章 家人們誰懂啊,李清照竟然回來了第274章 趙俁:我兒子出息了第143章 李清照生了第192章 實在親戚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212章 我大宋大臣的風骨第230章 夫妻夜話第68章 李琳:我先委曲求全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17章 完美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