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

熊況的第五團,在江西進展迅速。

江西的地形,和湖南一樣,三面環山,一面臨江。

其實在東南新軍控制了鄱陽湖之後,攻佔江西只是時間問題了。

沿途的大明府縣,基本上都是望風而降,偶爾遇到一兩個負隅頑抗的,只要集結部隊攻城,很快也能拿下。

但是今天熊況在江西饒州府仁縣前,停下了大軍。

仁縣不過是饒州府下的下縣,算不上什麼險要的地方。

饒州府的府縣鄱陽,重鎮景德鎮都早就已經落入東南新軍手裡。

饒州府周邊的廣信府,撫州府,南昌府也基本上被東南新軍拿下了。

這個小小的仁縣縣令早就知道自己無法抵抗,派出使者向熊況請降了。

可之所以熊況的停在仁縣前不肯往前,主要原因不是小小的仁縣,而是仁縣治下的一座山。

龍虎山。

龍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張道陵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歷代天師居住在此地。

龍虎山張家,和曲阜孔家一起,受到歷代王朝的冊封,算是中原傳承最古老的家族了。

龍虎山最鼎盛的時期卻是在元朝。

元朝統治者對天師道的扶持幾乎是代代相傳,基本上每位帝皇對天師世系都有封贈。

有元一代,正一道教地位顯赫,受到了皇權的認可崇奉,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道教中的領導地位。

大明建立之後,太祖朱元璋也冊封龍虎山,朱元璋還賜銀重修天師府第,爲歷代天師撰寫讚詞。

歷代龍虎山天師都得官正二品,明代皇帝也經常賜予龍虎山道產,比如在京師中很多道觀都是龍虎山的產業。

至今張家已經傳承了四十九代,本任天師名叫張永緒,字允承,號三陽。

嘉靖二十八年,賜授正一嗣教守玄養素遵範崇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務。

嘉靖在位的時候,還多次召見張永緒進京,在朝天宮多次舉辦保國安民大醮,賜以蟒衣玉帶等物。

熊況駐足在仁縣,自然是因爲大都督府的宗教敕令了。

龍虎山是正一道的祖庭,正統性沒有問題。

шшш _тt kān _c ○

龍虎山掌教掌天下道教事務,龍虎山弟子自然是手續齊全,都是有道籍的。

清退道產這件事也不難辦,對於龍虎山這樣的家族來說,田莊收入雖然豐厚,但是忍一忍放棄一下也無妨。

靠着道觀收入和信徒捐贈,怎麼也能熬下去。

比如當年龍虎山支持建文帝,在成祖朱棣靖難之後,立刻捐出自家的道產自保。

最後朱棣雖然暫時革了張家的真人稱號,但是很快也就恢復了。

能傳承四十九代,早就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了。

要是不懂這個道理,中原那麼多改朝換代中,張家早就沒了。

但是大都督府的宗教敕令中,有一條是龍虎山張家怎麼都無法接受的。

改子孫觀爲叢林觀。

所謂子孫觀,就是觀主之位在父子師徒之間傳承的道觀。

叢林觀則不同,這些基本上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觀,方丈、監院、知客、殿主、經主、高功等觀內的職位,由常住道衆選舉產生,一般執事也由道衆公議推舉,在推舉出來之後還需要得到僧道司確認。

簡單的說,子孫觀就是家族產業,叢林觀則是公共產業。

可偏偏龍虎山,就是最大的子孫觀。

龍虎山天師,從來都是從張家人中產生,張家就是這片土地上少有的千年世家。

帶兵進入仁縣容易,但是如何處理龍虎山張家的問題難。

這也是熊況到了仁縣之後,始終不肯進入仁縣的原因。

熊況駐軍在仁縣之外,就立刻讓人前往南京,詢問如何處理龍虎山的問題。

如今熊況已經在仁縣城外駐紮了十天了,還沒等到南京的命令。

此時龍虎山上的氣氛也非常緊張,張家人齊聚一堂,商討如何應對大都督府發來的敕令。

張永緒坐在掌教的椅子上,他的身體一直不好,近些年來都深居簡出,連嘉靖幾次召見他都稱病不出。

看着下面爭論不休的族人和弟子們,這位張天師一副病殃殃的樣子。

不過誰也不敢小看這位看起來隨時會病死的張天師,他在天師府威望很高,精通正一道的典籍,繼承天師之位二十年,手腕高超。

這位張天師也很猶豫。

東南的這位蘇大都督,他對佛道的態度其實也不新鮮,在天師府上,對宗教態度強硬的統治者不止他一個,只要低頭,蘇大都督也不會爲難他這個當代他天師的。

但是要讓張家不能世襲天師之位,又讓他不能接受。

張家還有族人在京師,若是談不攏條件,龍虎山正朔就在北方繼續傳承好了。

孔家不也在南宋分了南北孔嗎?

熊況的軍營外馳入兩匹駿馬,南京派人處理龍虎山問題的人終於來了。

熊況連忙前去迎接,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脫口而出道:

“站長!您怎麼來了!”

原來南京派來的正是熊五。

熊況是南平養濟院出身,當年曾經和熊五一起組織報童組織,熊五對他亦師亦父。

之前在南京情報站的時候,熊五就是站長,而熊況在南京易幟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情報部門轉入了軍隊。

後來熊五一直被蘇澤派往各地,師徒二人始終沒有再見面。

沒想到這一次自己向南京求援,蘇澤竟然派來了熊五。

熊五身後還跟着以一個二十歲的受戒和尚,熊況連忙將兩人迎接進了軍營中。

“這小子僧名叫紫柏真可,俗家字達觀,你就叫他達觀吧。他是大都督府委任的僧道司官員。”

雖然達觀只有二十多歲,但是大都督親自委任的,熊況不敢怠慢,對他行禮:“達觀大師。”

達觀簡單還禮,開口說道:

“小僧只是普通僧人,不敢稱大師。大都督已經定下規矩,任職都要有考察見習的期間,小僧才入僧道司,只是熊主司的見習助理。”

熊況還是不敢小看這個年輕的和尚,無數次事實證明,凡是被大都督看中的人,都是不同凡響的,大都督識人的本事東南皆知。達觀雖然年輕,但是眉目俊秀雙眼有神,舉止一副得道高僧的樣子,能被大都督點名,肯定不是普通人物。

讓熊況更驚訝的,是自己的師父熊五,竟然被蘇大都督委任爲僧道司主司?

“這龍虎山到底什麼問題,我前陣子帶人在處理江西的羅教餘黨,接到大都督的命令趕過來了。”

熊況這纔想起來,自己這位師父好像是羅教餘黨的,當年在大都督還沒發跡的時候,被大都督收服。

這麼說,熊五負責僧道司,好像還是挺合理的了。

熊況將幾次和龍虎山接觸的經過講了一遍,又說了龍虎山的情況。

“其他事情都好辦,就是這個改龍虎山爲叢林觀,取消張家世襲掌教身份,在龍虎山上的阻力很大。也因爲這個事情沒能談攏,我第五團一直沒有上山。”

熊五冷笑說道:“大都督頒佈敕令,各宗各派都堅決執行,就龍虎山張家要負隅頑抗嗎?”

“你也是,這張家是會雷法還是會符籙?你怎麼不攻上山?”

熊況乾笑着說道:“師父你說笑了,張家真的會雷法符籙,也不會窩在這龍虎山上了,只是天師府名望不小,在本地很有影響力,貿然攻打我怕給大都督惹上非議。”

熊五說道:“非議?大都督頒佈敕令,龍虎山張家不遵敕令,有什麼非議?”

“你別看龍虎山的名頭大,越是這種越是骨頭軟。”

“前陣子我剛剛平了一個羅教分壇,那個傢伙在山中聚衆千人,號稱羅祖轉世,我帶着一百多人上山不就把他抓了,一開始還用羅教妖法詛咒我,後來被斬首的時候還不是尿了褲子。”

一直在安靜傾聽的達觀說道:“主司大人,還是讓貧僧上龍虎山一趟,若是龍虎山能乖乖遵從大都督敕令,也算是對天下道門有一個表率。”

熊況看着達觀的光頭,忍不住想到,你一個和尚上龍虎山勸說?

達觀合十說道:“貧僧也讀過一些正一道的典籍。”

熊況想了想,對達觀說道:

“那就有勞達觀師傅上山了。”

熊五對着達觀說道:“你且上去試試,若是不成也保全性命,我這主司的位置可等着讓給你了,我可不想繼續做僧道司的活兒了!”

第二天,達觀拄着一根竹仗,從龍虎山下開始登山,很快就被龍虎山的守山弟子發現,被押送到了天師府中。

亮明身份之後,達觀先是宣讀了東南大都督府的敕令,然後開始和天師府的衆人切磋正一道的經義。

沒想到達觀這個二十歲的禪宗子弟,竟然對正一道的經義如此瞭解。

他不僅僅對《道德經》和《老子想爾注》,對正一道的諸多典籍也非常瞭解。

龍虎山弟子紛紛落下陣來,達觀辯經之後,對着當代天師張永緒說道:

“貧僧在南京僧道司的時候,蘇大都督曾經和貧僧說過一件事。”

這位張天師擡起渾濁的眼睛看着達觀,達觀說道: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張天師找個私密的地方說。”

張永緒連忙帶着達觀來到了一間靜室,他一改剛纔病重的樣子問道:

“不知道達觀師傅有什麼要事。”

達觀也佩服這位張天師裝病的演技。

達觀淡淡的說道:“辯經這種事情,不過是走走過場,經義辯論的再好,也無法改變別人心裡的想法。”

張天師對這個年輕的和尚又高看了一眼。

現在已經不是漢唐時代了,那種高僧大德,道家高人一段辯經,就能讓人誠心拜服的年代了。

各門各派的經義發展到今天,早就已經非常完備了。

一個宗派內部,一個觀點的不用解釋,都能分出好多個流派。

無論是佛門還是道門,其實對經義的發展都已經到了瓶頸,根本辯論不出什麼新東西來。

達觀能辯經勝利,是因爲他才思敏捷,又結合了一些詭辯的技巧。

其中的漏洞不小,只不過因爲是現場辯經,所以龍虎山弟子纔沒能反應過來。

達觀辯經勝利,卻沒有因爲這個沾沾自喜,張天師感慨東南果然人才輩出。

達觀說道:“不過大都督讓我給您帶一句話。”

“什麼?”

“我東南有真經。”

“什麼?”

這句話沒頭沒腦的,張天師疑惑的看着達觀。

達觀淡淡的說道:“我東南有更早的《道德經》,比初代張天師所注的《道德經》更早的版本,埋在地下漢初版本的真經。”

“什麼!”

這下子張天師徹底失態了!他不再是剛纔那副病殃殃的樣子,而是一把跳起來抓住達觀。

達觀閉着眼睛,按照蘇澤的吩咐,背誦了兩句。

張天師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說道:“怎麼可能!”

也不怪張天師失態。

正一道的宗教核心,就是初代天師張道陵認爲的,“道者,天下萬物之本也。”

其主要思想,就是把“道”人格化爲“太上老君”,強調道教是至高無上的神聖的真教,不容任何人冒犯,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使帶有神學色彩的“道”成爲主宰人世的至上尊神。

用“道”、“一”、“老子”三位一體的神學“道論”體系來完善原始道教思想。

這也讓天師道比起其他宗派,具有更強的組織力。

張道陵作《老子想爾注》來評點《道德經》,確定了早期天師道的理論框架。

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道德經》。

可是張道陵的《道德經》,是漢代整理的,而漢代經過了秦末戰亂,很多典籍都失傳了。

比如儒家的典籍,在漢代就分裂爲古文派和今文派。

張道陵的神學框架,老子的地位又非常崇高!

也就是說,老子的《道德經》,算是正一道的根基。

如今蘇澤號稱手裡有真經,這等於推翻了正一道所有理論框架,徹底否定了張道陵的《老子想爾注》

若是真有埋藏於地下,和當今版本不同的道德經出土,那正一道的根本就會被摧毀!

達觀說道:“真經還在地下。”

張天師吸了一口氣說道:“我願意歸順東南,遵從大都督敕令。”

第84章 射擊技能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79章 亡於洪武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47章 破蜀道第679章 雨將軍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088章屏蔽了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025章 急救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030章 鬼市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81章 講武堂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60章 掀桌子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35章 軍功章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416章 政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646章 蘭州第173章 案首第035章 謹慎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34章 鑽膛炮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24章 徐渭第84章 射擊技能第237章 水戰第464章 駕崩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658章 少爺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163章 吃絕戶
第84章 射擊技能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79章 亡於洪武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47章 破蜀道第679章 雨將軍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088章屏蔽了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025章 急救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030章 鬼市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81章 講武堂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60章 掀桌子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35章 軍功章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416章 政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646章 蘭州第173章 案首第035章 謹慎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34章 鑽膛炮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24章 徐渭第84章 射擊技能第237章 水戰第464章 駕崩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658章 少爺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163章 吃絕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