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連戰連捷,江東平定
烏程縣石頭城。
“你說什麼?!”
“孫伯符反了?!”
“這怎麼可能?!”
本來還在房中接着奏樂接着舞的嚴白虎聽到孫策反叛的消息,驚得從座椅上跳了起來。
他三兩步的衝過跳舞的美人,一把抓起報信小卒的衣領,咆哮問:
“孫策怎麼可能會反?他不是朝廷的欽犯嗎?!”
“殺父之仇,他也能放下?!”
小卒嚇得面如土色,結結巴巴說:“大大王,千真萬確啊!”
“孫策帶人打開了北門,現在朝廷大軍已經殺進來了呀!”
嚴白虎聞言如遭雷擊,站在原地不能動彈,他的弟弟嚴輿則是瘋了一樣的衝向窗戶。
只見城頭的孫字旗下,那個昨夜還跟他們推杯換盞,摟着美人嘻嘻哈哈的孫策此刻正如餓虎一般,身先士卒的對他們城中的守兵發起瘋狂的猛攻。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這個災星!!!”
嚴輿猛猛地跺腳:
“大哥當時你就該聽我的,不要收留這個混蛋!”
窗外喊殺聲隱隱傳來,嚴白虎此刻也顧不上和弟弟置氣,抓起佩劍就往外衝:“集合兵馬,隨我突圍,絕不能讓他們這些混蛋得逞!”
嚴白虎的行動還算果斷,他直接放棄了守城的抵抗。
這也是理所當然,他雖有萬餘之衆,但朝廷大軍亦有上萬精兵。
在這城門已破的關鍵時候,嚴白虎根本不敢指望那些烏合之衆會跟他戰到最後一人。
於是乎,他一把推開周圍哭哭唧唧的美人,喊上弟弟,帶着樓內數十人的親信,一路上收攏兵士朝着西門狂奔。
只要從那裡出去,外面就是廣袤的羣山。
只要逃回山裡,他未嘗不能東山再起。
只不過嘛,顯然孫策也好,太史慈也罷,都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死守防線!一隻蒼蠅都不準放跑!”
西門外,太史慈橫刀立馬。
原來早已得到孫策密信的太史慈早就提前做好了準備,只等着嚴白虎自己一頭撞上來了。
“殺啊!”
“衝過去!”
“所有人跟我衝啊!”
被身後孫策驅趕,嚴白虎出了西門就見一支精銳官兵正嚴陣以待。
但是他別無選擇,只能帶着手下兒郎們發起決死衝鋒。
然後就.
“放箭!”
“勿要走脫一個賊人!”
咻咻咻——
箭矢破空之聲如厲鬼尖嘯,嚴白虎的人馬剛衝出西門,便被密集的箭雨覆蓋籠罩,衝在最前方的士兵紛紛中箭跌倒,哀嚎聲頓時響徹雲霄。
“衝過去,衝過去啊!”
嚴白虎即便身邊有數個親衛保護,在這第一輪箭雨下也是身中兩處箭傷。 他如受傷的野獸般咆哮,希望利用漢軍裝填的時間接近敵陣,拼死一搏。
但是,緊接着,幾乎就是一個喘息的功夫,又一陣箭雨裹挾着森冷殺意破空而來。
三段射擊!
這並非火器時代西方軍隊的專利。
早在秦漢時代,以強弓勁弩聞名天下的中原軍隊就掌握了這個技能。
當年李陵被匈奴人圍困,便是以三段射擊的戰術保持弓弩射擊密度,以區區五千人對匈奴八萬騎,鏖戰八個晝夜,弓矢耗盡方纔投降。
而如今,蘇曜的新政除了對政治制度的改革與科舉制的應用外,對於軍事制度自然更不會放下。
一年多以前蘇曜以麾下核心重組禁軍十二衛,便召集麾下諸名將重編練軍操典,除了經典的騎兵戰術外,對弓弩手尤其強化三段射擊的練習。
此刻,面對嚴白虎的突圍,太史慈便以強弓勁弩組成了密集的箭網,將嚴白虎突圍的希望絞的渣都不剩。
嚴白虎陣亡了,他最終倒在了衝鋒的路上,被無數利箭射成了刺蝟,他的弟弟嚴輿僥倖沒有被殺,但已被嚇得不敢再向前一步。
“饒,饒命!”
“投降,我們投降!”
嚴輿高舉雙手,聲音顫抖着呼喊投降,身旁殘兵也紛紛棄械跪地。太史慈大手一揮,士兵們上前將嚴氏餘黨盡數捆綁。
此時,孫策策馬而來,衣袍染血卻難掩意氣風發。他翻身下馬,向太史慈拱手道:“幸不辱命!”
太史慈笑着上前,扶住孫策道:“好小子,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消息傳回壽春,蘇曜聽聞後也是哈哈一笑:“孫伯符果然是不負我望!”
郭嘉接過戰報,微微皺眉:“如今嚴白虎已滅,吳郡大半落入我手,但許貢那邊……”
蘇曜目光深邃,沉聲道:“許貢出身名士,對朝廷忠誠尚可,但其徒有虛名,手腕有限,堂堂太守卻向豪強讓步,坐視匪患,尸位素餐,吳郡太守當能者居之。”
說罷,蘇曜轉頭看向賈詡:“文和,你可有良策?”
賈詡輕撫長鬚說:“大將軍,許貢此人雖無大才,但在士林中頗有名望,若無故裁撤,恐引朝野非議,不若以升遷之名,調其入朝爲官,再派得力干將接管吳郡。”
蘇曜微微點頭:“那就調許貢入京任光祿大夫,吳郡太守一職.”
他的目光在堂下衆人身上掃過,最終停在了袁紹身上:
“逢紀足智多謀,在袁公麾下多年也積累了不少治政經驗,勞苦功高,不若就由他來接任吳郡郡長一職,袁公以爲如何?”
袁紹微微一愣,沒想到蘇曜這麼快就開始拆他的人了。
這郡長可不比太守,只有治權沒有軍權,把他的心腹謀臣放到這遙遠的吳地,那他們之間再想聯繫就難上加難了。
但袁紹轉念一想,如今自己已入朝爲官,逢紀留在身邊反而容易引起蘇曜猜忌,倒不如順水推舟,既表忠心,又能讓逢紀在地方上積累資歷。
於是,袁紹拱手笑道:“大將軍慧眼如炬,元圖確有此才,必不負所托!“
蘇曜滿意點頭:“好!即日起,逢紀爲吳郡郡長,即刻赴任。“
他又看皇甫嵩:“子義此番平定丹陽和吳郡有功,乾脆就讓他留任江東,都督江東四郡(吳郡、丹陽、會稽、豫章),統轄駐軍,整編衛所,打擊豪強和山越,配合新政推行,老將軍以爲如何?”
皇甫嵩聞言愣了一下,他細一思量,發現這一安排可謂精妙,不似一時起義。
逢紀作爲袁紹舊部,在江東毫無根基,必須仰仗朝廷支持,而太史慈作爲蘇曜心腹,手握兵權,既能震懾當地豪強,又可監督逢紀施政,確保江東穩定。
皇甫嵩抱拳:“大將軍安排甚妥,末將這就命人準備大都督府行文。”
“好了,既然這邊事了,那我也該準備回京了。孫策那邊計劃不變,給交州刺史和交趾太守發文,讓當地配合行動,務求功成,收復日南。”
(本章完)